出血性中风一般是指因脑出血(脑溢血)所引起的昏迷和瘫痪,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伞压患者,以男性为多。常发生于病人清醒活动时,可能有情绪激动及使劲用力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的诱因。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突然昏迷、偏瘫、大小便失禁,发热等,昏迷是脑出血的主要症状,昏迷的程度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多为深昏迷,瞳孔早期缩小而后扩大,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其中内囊出血有典型的“三偏”症状(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内囊出血的症状演变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期。本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约占总数的2/3以上。大多发生于血压波动的阶段,当血压骤然上升至病变动脉管壁不能耐受的程度时,动脉壁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引起脑出血的其他原因尚有动脉瘤、血管瘤、各种血液病和有出血倾向的情况,脑肿瘤对血管壁的侵蚀也可导致出血,但均较少见。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中年以上急骤起病的昏迷和肢体瘫痪,有高血压史以及脑脊液呈均匀血性等,更可依靠CT作出诊断。脑出血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在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的豆纹动脉,病理检查时见到出血半球肿胀、充血切面显示病损区有出血和血块,周围脑组织呈脑软化,并有点状出血,一侧大脑半球均有水肿。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死率甚高,急性期的治疗重点在于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改善脑缺氧,控制脑水肿,适当降低过高的血压和预防并发症,其中包括应用氧气吸入,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及降血压药物、止血药物等治疗措施,必要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恢复期须继续重视心、肾功能和血压的情况,应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推拿、针灸治疗,以促进脑功能障碍的恢复和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病情较为危重的大都为出血性中风,故本病出现中脏腑及中风脱证的情况较为多见,预后较为严重。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85例,临床痊愈(神志正常,肌力恢复到Ⅳ~Ⅴ级,生活自理,无明显后遗症)61例,显效(神志清楚,肌力较治疗前提高Ⅱ级以上,能扶拐杖行走)10例,有效(肌力进步,但未达到Ⅲ级,其他临床症状有改善)14例。
脑中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根据国家卫生部统计,发病率大约是3%-5%,每年会新增300万左右新发患者,致残率很高。脑中风发病有一定地域性、时间性和季节性,有很多可控制因素以及不可控制因素。脑中风一般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1、缺血性中风,相当于脑梗塞、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2、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其它出血性疾病等。
一般把中风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出血性中风,也称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类为缺血性中风,也称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脑梗塞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75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缺血性中风
下一篇: 中风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