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专家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精神卫生问题不容忽视

医案日记 2023-06-12 07:42:31

专家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精神卫生问题不容忽视

在第1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专家指出,我国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教育方法不当、青春期困惑、家庭失和缺乏关爱等造成的心理问题显着增多。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

和精神卫生问题日趋严重,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中华儿童精神医学学组主任委员郑毅9日说,在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我们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却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以及心理问题时,只有10%的人愿意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郑毅说,即使他们愿意求助于专业医师的帮助也存在困难。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专职从事儿童精神卫生专科的医生不到50人,加上兼职的也未达到100人。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唐宏宇介绍,北京市对精神卫生的财政投入是每人平均1毛钱,这样的投入来应对如此巨大的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郑毅说,我国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花在精神卫生上的费用实在太少了。

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应当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将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适当处理。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开展青少年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能力训练;各级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人员要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

结合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法规与政策,请简要论述如何做好我国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干预工作。?

1.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主要通过“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进行推进和实施。其中重点干预主要是指对我国重点人群心理行为的干预。心理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受灾人群、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 2.针对这几类重点人群,可分别开展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
(1)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加强对学校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技能训练)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
(2)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与干预。加强妇女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降低其产前、产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做好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加强农村妇女心理行为问题的多学科研究,开展针对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村妇女精神疾病患病率。
(3)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利用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建立老年性痴呆干预网络,普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预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加快制订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组织、人员和措施上提供保障,降低灾后精神疾病患病率。积极开展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急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
(5)开展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人群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计划,疏导和缓解职工因工作、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把被监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精神卫生工作计划,加强对公安机关监管民警及监狱、劳教部门民警和医护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根据被监管人员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特点,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工作。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也许许多成年人会说青少年没有经济压力的困扰,又没有就业压力的烦恼,为什么会出现心理健康情状况,无非是无病呻吟、伤春温悲秋罢了。

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心理状况令人堪忧,全国政协委员更是呼吁全社会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青少年确实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青少年的学业压力过重

相信每个人在上学期间都会感受到学业的压力,无论是过早的上学时间,还是在学校一天里的疲倦,更多的人回到家中还要写作业至深夜、周末还有补习班等着自己,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会有老师开家长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种种的学业压力压得年轻的孩子喘不过气来,更让这些孩子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过大压力,很多情况下孩子会出现自卑的性格,甚至会出现抑郁等情况。

其次,校园暴力在学校内屡有发生

也许是现在的孩子太过早熟的情况,他们经常用暴力来对待他人、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在校园内,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了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一点实在是让人感到恐慌。

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他们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影响,更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者就会转变为性格的扭曲和三观的歪曲。

另外,社会中的种种消极因素通过教师、家长、网络传递给青少年

我们都认为校园是社会上的一方净土,在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压力和困扰,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种种消极因素通过各方面传递给青少年,让这些孩子根本无法承受。

许多孩子通过玩手机而被奇奇怪怪的三观害了一生,更有人甚至经历过被教唆自残、自杀,父母和家长也经常把负面情绪传播给孩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62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