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凌晨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发时段

医案日记 2023-06-12 07:35:06

凌晨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发时段

背景: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透露,我国人群自杀状况正在出现变化,总体人群自杀死亡率女性依然高于男性,但城市自杀死亡率男性已经超过女性。据统计,2000年我国城市女性自杀死亡率为5.32/10万,男性为5.76/10万,已经高过了女性,其中40岁以上年龄段比较明显。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加拿大医学专家费立鹏博士告诉记者,在欧美发达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男性自杀死亡率是女性的3至4倍。过去中国城市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的情况,如今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40岁以上城市男性自杀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最新的临床情况表现,整个城市自杀死亡人群男性与女性渐趋接近。这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转型期的整体氛围、个人心理压力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抑郁症仍然是导致自杀死亡的罪魁祸首,因精神或心理问题导致自杀死亡占到自杀死亡总人群的60%左右。”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王英说,抑郁症患者会产生一种病态心理,总认为生活没有乐趣,自己是家庭、社会的包袱,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认为病痛无法治愈,惟有通过自杀结束生命才能摆脱病痛。抑郁症患者会尽量隐蔽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害怕与人交流。

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尤其是凌晨早醒之后很难入睡,会胡思乱想,从长期的临床统计发现,凌晨是抑郁症患者实施自杀行为的高发时间段。很多人自杀之前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比如言语中透露活着没有意义,活着太痛苦了不如一死了之等,或行为过激甚至自残。所以,对于家庭中有抑郁症患者来说,家属首先要成为帮助患者康复的第一关,及时督促和帮助患者按时就诊和按时服药,并做好患者在病重期间的看护工作。(据“健康时报”)

为什么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抑郁症是我国目前一种高发的心理疾病,困扰着各类人群。"日前在广州举行的辉瑞中国中枢神经高峰论坛会上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介绍说。近年来,因抑郁症自杀、自残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抑郁症患者估计有3000万人。在这些抑郁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可能死于自杀。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50%-70%。

值得一提的是,春天是精神障碍复发极高的时期,约占全年复发率的7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郝伟主任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对气温、气压、湿度等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此时气温波动比较大,加上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大脑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复发。
还有的病人,觉得天气好了、或者想在新年有个"好开头",擅自停药或减药,很容易导致复发。

专家表示,受抑郁症困扰的人群主要有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白领人群,老年人、特殊生理期(产后、更年期)的女性,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识抑郁:低识别率和高误诊


贾福军表示,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有2%-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影响抑郁症就诊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众对抑郁症的误解,部分患者认为抑郁症只是一种心理反应,自己调整心情就可好转,甚至由于怕被认为是精神疾病而遭受歧视,刻意掩盖或否认病情,增加了诊治困难;

2.公众对于抑郁症的识别率低,因为不了解抑郁症的症状,所以很多患者有了抑郁症状浑然不知,以致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才去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期;

3.公众对抑郁症的歧视依然存在,部分公众认为抑郁症是精神有问题,有的企业甚至会辞退抑郁症患者,使患者羞于承认,并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4.综合医院对情感障碍的识别率较低,目前超过一半的焦虑抑郁患者会寻求非精神科医生就诊,而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导致只治疗躯体症状疾病,而忽视抑郁症的存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李焰生指出,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遇到精神问题时,都不愿意去诊治。殊不知,头痛、头晕,突然的胸口疼痛、郁郁寡欢等,都可能就是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的症状较为隐匿,如果出现以下两大核心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应该积极就医。

情绪低落:心情很坏,很沉重,时常高兴不起来。

兴趣丧失: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如以前喜欢打牌、钓鱼等,忽然变得不喜欢了;离群索居,不愿见人;做什么事都振作不起来,力不从心;睡眠状态很差,怎么也睡不着等。

为何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是他对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御方式。封闭可以缓解患者的伤痛,但却会构成新的心理障碍。自杀是另一种防御方式,或许可以称之为终极防御。这种防御最快捷、最有效,也最彻底,只不过,它带来的是毁灭。

中国有病历记录的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如果加上未曾就诊的患者,保守估计约9000万。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据一项统计,在中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

上海精神科医生颜文伟曾经有一个估计: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予治疗,约三分之一会自然恢复正常,大概需时半年到一年;另三分之一会反反复复,拖成慢性;再三分之一最终会选择自杀。

这两年,有不少抑郁症患者或其家人来咨询我,我往往会详细询问他是否有过自杀意念。在我看来,抑郁症患者产生自杀意念,再正常不过。

曾经有一个朋友,因为严重失眠、情绪长期低落来找我,让我判断他是不是抑郁症。我详细询问后,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你想过自杀吗?”他回答:“自杀……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我打断他:“不谈哲学,就说你最近有没有具体想过自杀。”他回答:“没有。”我说:“恭喜你!你还算不上抑郁症。”

那么,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都想自杀?抑郁症患者自述“生不如死”,是夸张还是现实?答案当然是后者。原因,我来一一解析。

我个人的体会(不代表全部),首先,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患者的躯体经受着痛苦折磨。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殊不知抑郁症首先表现为生理疾患,那时,患者完全不会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

比如,头痛。这种疼痛是一种钝痛,不剧烈,但沉重,有重压感。它有如一片乌云,盘踞在你的大脑里。有时候突然消失,就像是被风吹走;但你不敢轻松,因为你知道,它还会不宣而至,你恐惧地等待着它的到来……

再如,胸闷,胃痛,肩颈痛,耳鸣,心慌,食道堵塞感和烧灼感,等等。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躯体症状;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一个患者曾经电话里对我哭诉:“我现在全身没有哪一块地方是好的。”

最奇异的是,有一位广西患者,他的躯体症状是肛门疼痛。后来,这竟然成为他复发的前兆。

当病程发展,且出现服药副作用后,病人又会合并程度不同的行动障碍。手抖,走路不稳,触觉敏感,易惊跳,坐立不安。类似于焦虑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精神运动性不安”。

再往后,会发展到思维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怕风、怕水、怕声音……全身心的痛苦,称之为度日如年,绝不夸张。

其次,专属于抑郁症的一个特点,是快感阻断。当发展到重度阶段,属于人类的所有快乐,各种欲望,统统消失了。患者每天情绪极度低落,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对于他,人生不再是新鲜和快乐的旅程,而变成痛苦的炼狱。

有一位患者,他的朋友们努力让他开心起来,带他去吃美食、旅游,让他干适量的工作以获得价值感,等等,百无一用。后来,一个朋友尝试着问:“假如你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你会高兴吗?”他听了,想了一会,无力地摇了摇头:“没有愿望。”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切断了他欲望的通道。

第三,与快感缺失相关的另一个特征是绝望。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又一共性。自我评价无限降低、自责、自罪,患者普遍觉得未来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痛苦和巨大的无价值感,足以吞噬他的一切。

我认识一位患者,仅仅是疾病早期,就萌生严重的不祥念头。她告诉我,在家里,看到儿子穿着新衣服活蹦乱跳,心里就非常酸楚:“妈妈明年这个时候就看不到你这样快乐了。”

上述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疼痛、快感缺失、悲观绝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情感的丧失。

当病程再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变得麻木、呆滞。抑郁症的一个基本的表现,就是患者不再能体验情感和生活的美丽。世界上的一切,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与他无关。亲人朋友近在咫尺,他却远在天涯。他不但丧失了快乐、希望,最后还丧失了爱的能力、审美的能力。这个时候,人就成了一具躯壳,成了行尸走肉。

我记得,病愈后,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画皮2》。这部电影我并不喜欢,我觉得它有些矫揉造作。但是,电影有一个情节震撼了我。电影中,雀儿对小唯抱怨说,“做人有什么好?还不如做妖快乐!”小唯突然发怒,一连串地质问:“你懂什么?你有过人的体温吗?你有过心跳吗?你闻过花香吗?你看得出天空的颜色吗?你流过眼泪吗?世上有人爱你情愿为你去死吗?”

这一瞬间,我如同遭遇雷击,醍醐灌顶。想象一下吧,一个人,如果身体承受着深重的苦难和折磨,一天中没有一时一刻感到快乐,对未来完全绝望,又无法感知亲情、友情,以及色彩、阳光、美和爱,这个世界就不是人的世界,对他还有什么意义?

2013年2月16日深夜,一位网名叫“ @sienna赛娜”的抑郁症女孩跳楼自杀。在迎来最后时刻之前,她在自己的微博上留下了一段遗言,冷静、清晰、痛楚。实录如下:

? “抑郁症太痛苦,世界变得黑暗扭曲,再努力也感受不到任何美好,想什么都想到死。……抑郁多年,一直没法完全感受到正常人的乐趣和追求,只是以为自己生性冷漠被动。元旦高烧三天后,开始经历抑郁症爆发,整夜失眠,兴趣欲望全部消失,抗拒交流,变得邋遢懒惰,身心状态全面恶化……

春节前在安定医院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发展至今失去大部分记忆、思考、交流和行为能力,没有方向感,无法组织语言文字,大脑仿佛被绑架,甚至连点餐和发邮件都难以顺利完成,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更像恶狗噬咬身心……请大家理解我的挣扎和无奈,原谅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见,爱你们。”

让人痛惜的是,生命不再,而死亡并非无可避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6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