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质下降、骨骼变脆、极易发生骨折的骨骼疾病。我国目前至少有88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50岁以上的女性每3位中就有一位遭受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痛苦。但是,骨质疏松症往往被误认为是一种老化现象,就诊率和治疗率都很低。以上海为例,就有75%的患者从未就医,接受治疗率更是仅为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专家徐玲在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山公园咨询活动现场呼吁,全民要关注骨质疏松尤其是发病率较高的女性骨质疏松问题。
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60.72%,女性为90.47%。骨质疏松是一种较严重的慢性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骨折而威胁患者生命。仅以北京的一项调查为例,50岁以上的女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为15%,8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为31%。年龄愈大,患病率愈高。女性有下列情况的要当心距离患骨质疏松很近了:
绝经后,尤其超过65岁者;
身材矮小;
家族成员有骨折史,特别是其中有髋部骨折史;
钙进量低;
有嗜烟酗酒和过多喝咖啡或含咖啡因饮料者;
活动少或过强运动量招致闭经者;
初潮过晚,40岁以前停经卵巢功能早衰者;
继发性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或抗癫痫药物如鲁米那和苯妥英铀素。
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有骨破坏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前者包括降钙素、双磷酸盐、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活性维生素D;后者包括氟化物、甲状旁腺素。活性维生素D既能起到抑制骨破坏的作用,也能促进骨形成。
骨质疏松系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近年来骨质疏松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绝经后妇女50%以上、老年男性20%以上患有骨质疏松。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那么,“补骨”到底应该补些什么呢,“吃骨补骨”能管用吗?其中的学问可多着呢。 要想知道该补什么,首先要明白,骨骼到底缺什么。 从西医角度来说,骨质疏松是由钙质流失引起的,因此“补骨”就是补充钙以及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维生素C、雌激素等。但在中医里,情况却复杂了很多,骨骼健康与否往往跟各个脏器的健康息息相关。 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就说过:“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这里提到的“骨枯”与现代医学的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骨折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因此,中医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肾虚则不能滋养骨骼,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也就是说,骨骼健康和“肾”是息息相关的,“补骨”先要养好肾。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血液运行不畅,也会使营养成分无法被及时运送到骨骼中。中国有句古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骨骼健康中也是这样的意思,所以,养血和健脾也是“补骨”的前提。 此外,脾虚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气滞血淤则是其促发因素,血淤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养筋骨。 因此,调理骨质疏松应重在“补其不足”,其中补阳药以补肾的为主,补血药以补血养脾为主,补气药以健脾益气为主。由此推出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 一是以补肾健脾益气方药为基本药物组成。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当归、黄芪、枸杞子、鹿角胶、龟板、党参、白芍、菟丝子、山药、杜仲、女贞子等。 二是以活血祛淤药为主配伍药物。 活血祛淤药是除补虚药以外用得最多的一类中药。常用的药物有牛膝、丹参、川芎、延胡索、桃仁、穿山甲、鸡血藤等。 除此之外,一些影响补骨功效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应多加留意。如避免食用过量的茶、咖啡等刺激性的东西;冬季也尽量少喝酒,以免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不要将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莴笋)和鱼汤、骨头汤等高钙食物一起食用,以免草酸和钙结合成草酸钙而影响钙的吸收;少食油腻煎炸之物,也可以保证进补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6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多动症可延至青春期
下一篇: 肺动脉高压不是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