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阴不足的患者,多阴虚火旺、津液耗损,以致胃中阴津损伤,胃气失和降,上逆而呕。
护理此型呕吐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阴虚内热且燥,多喜凉润。病室宜设在阴面,光线柔和,室温宜偏低,16~18℃即可,湿度可略高于正常。
2.饮食以细软、滋补为主,提倡少食多餐。可食用豆浆、豆制品、瘦猪肉、鸭蛋、白菜、西红柿、藕、梨、柿、杨梅、西瓜、甘蔗、菠萝、蜂密等。口燥咽干者,也可用绿豆汤、梨汤、鲜芦根煎水代茶饮。
3.禁忌辛辣、香燥食物,以免助热生火,损伤阴津。
4.对便秘患者,只可用灌肠通便的方法,不可用泻药,以防再伤阴津。
中医中的脾胃疾病,除了上次提到的腹泻、便秘,还有常见的小儿厌食、疳证、腹痛、呕吐等。接下来的文中,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下相关内容。
从前面几课的整理来看,辩证对于推拿非常关键,辩证对了,那么所对应的穴位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的操作也是大同小异的。而辩证关键在于辩虚实、外邪or内因、外邪种类、阴阳相对等。
我们现在的课程中可以对辩证了解一二,但真正的辩证还是那句老话: 交给专业人士,我们图个能听明白 。随后的整理中,我会对重要的穴位做再三的强调和重复,以加深印象,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初步的定性和操作。
(一)鉴别诊断
与疳积鉴别,疳积病程更长,影响到发育,身高体重多不达标,兼腹胀。疳积为慢性营养不良综合征,厌食可为其主要症状之一。
(二)治法
虚证宜健脾助运,实证宜消积导滞。实证还应辨明积滞有形还是无形,分别辅以消食、通便、化痰、行气等方法。
如之前所说,虚证常为长期持续的症状,实证常为短期、临时症状。虚实不同,处方不同。
(三)基本方
方1
补脾经(1-2min)
点揉足三里(1-2min)
捏脊(3-6遍)
方2
掐揉四横纹
运板门
运内八卦(1-2min)
清胃经、清大肠(各1-2min)
(四)辩证加减
1.食滞胃脘
症状:有伤食史,食量突然减少,兼嗳气泛恶,口,脘腹饱胀,或脘腹疼痛拒按,夜卧不安,大便如败卵,舌苔白腻,脉满,指纹滞。
所以从症状看,多为实证。治宜化积消食。
处方:1)基本方重点:方2为主,方1为辅;2)加:掐揉小横纹5~10遍,向下振中脘1min,点脾腧、胃腧各10次,揉天枢1min。
2.脾胃气虚(阳虚)
症状:长期不思进食,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神疲,便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为特征。
治宜补脾益气。
处方:1)基本方重点:方1为主,方2为辅;2)添加:揉脾腧、胃腧各1min,推上三关、揉外劳宫、揉关元各1min,摩、揉、振、按神阙共3min,推上七节骨令热。
3.胃阴不足(阴虚)
症状:口燥咽干,好动,多饮,皮肤干燥,大便干,小便短少,烦躁,夜卧不安,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浮红。
治宜益胃滋阴。
处方:1)基本方重点:方1、方2并重;2)添加: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揉二马各1~2min,分手阴阳1min,推下七节骨令热,掐承浆与廉泉10次。
4.肝气泛胃
症状:闷闷不乐,拒食,进食量随情志影响,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苔薄,脉弦,指纹滞。
前面有说过,肝克胃,所以有肝气犯胃之说。肝气旺还会导致胁肋疼痛,故处方中有搓摩胁肋的操作。
治宜疏肝和胃。
处方:1)基本方重点:方2为主,方1为辅,重点分推腹阴阳,揉腹与摩腹;2)添加:清肝经1~2min,搓摩胁肋5~10遍,下推膻中1~2min,横擦肝腧令热。
现在科学喂养居多,疳证一般很少见。
(一)鉴别诊断
1.厌食
疳证是独立疾病,厌食多为典型症状。厌食以食欲不振、拒食、挑食为特征,病程较疳证短,体重可无变化,营养可正常。 厌食影响发育,则转为疳证。
2.五迟五软五硬
五迟五软和五硬是发育障碍的不同表吸纳。多为肾虚所致,常生俱来。临床已全身发育迟缓(五迟)、或萎软无力(五软)、或肌张力高(五硬)为特征,可伴有营养不足。而疳证以脾胃病变为主,以 慢性营养不良为特征。
(二)治法
疳证的治疗在于补益脾胃与化积导滞,二者常常同时运用。临床应根据疳证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法。疳气以调和脾胃气机为主,疳积以消导为主,或消补兼施。干疳以补益为主,后期影响五脏须随证治之。
(三)基本方
补脾经、清胃经
掐揉四横纹与板门
推上三关与下六腑
腹部操作
脊背与腰骶操作 捏脊(3~20遍)
点揉足三里(3~5min)
(四)辩证加减
1.疳气
症状:心下痞满,形体瘦,少神,面少泽,食欲不振,或食多易饥,急躁,苔腻脉濡,指纹滞
治宜理气中和。
处方:1)基本方;2)添加:运土入水、运水入土各1min,运内、外八卦各1min,推上和推下七节骨各1min;揉脾腧、胃腧各2min。
2.疳积
症状:脘腹胀大,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进食极少,或善食易饥、大便排虫,或揉眉挖鼻,吮指磨牙,异食,舌质淡,苔腻,脉濡或滑,指纹紫滞。
治宜化积导滞与补益脾胃并重。
处方:1)基本方重点:操作腹部和背脊;2)添加:掐揉小横纹5~10遍,揉脾腧、胃腧各2min,点揉二人上马1min,拿肚角1~3次。
3.干疳
症状:极度消瘦,批复干燥、老人貌,精神萎靡,啼哭无力,饮水多,便干结,或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细数,指纹淡。
治宜补益气血。
处方:1)基本方重点:补脾经,捏脊,上三关配下六腑;2)添加:补肾经,揉二马各1~2min,揉脾腧、肾俞各1min,叩、擦八髎令热,拿百虫10次,推箕门、摩涌泉各1min。
(一)鉴别诊断
需与咳嗽伴呕吐相鉴别。小儿咳嗽一定有痰,小儿不会吐痰,故小儿咳嗽时常通过呕吐排痰。咳嗽呕吐是咳嗽在前,或与呕吐同时发生,多吐出痰涎,吐后咳嗽减轻,而呕吐独立发生。
(二)治法
和胃降逆止吐为呕吐的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其病因。外邪宜发散,气郁宜疏理,脾胃虚弱宜温补,痰湿与食积宜消导。
(三)基本方
清胃经(1~3min)
运内八卦(1~2min)
横纹推向板门(2min)
胃脘部操作(分推腹阴阳20次,从剑突向下推抹至肚脐20次,中指或拇指轻揉中脘3min,顺时针摩腹3~5min)
搓摩胁肋(5~10遍)
(四)辩证加减
1.积滞吐(包括伤食吐和肝胃不和吐)
症状:呕吐酸水或苦水,吐后得舒,不思乳食,脘腹胀满,胁肋胀痛,苔厚腻,脉滑或弦,指纹紫滞。
治宜消食化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处方:1)宜先催吐,后用基本方;2)添加:掐揉四横纹,分推腹阴阳1~3min。
2.胃虚吐
症状:多见于早产或发育迟缓儿。呕吐反复发生,病程长,饮食少有不慎即呕吐,呕吐物清稀,面白神倦,四肢欠温,腹痛隐隐,得温则舒,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迟无力,指纹淡。
治宜补益脾胃,温中散寒,降逆止吐。
处方:1)基础方;2)添加:点揉足三里、摩脐各3~5min,捏脊6遍。
3.畏寒吐
症状:有饮冷受凉史,以突然呕吐,呕吐物冷清,胃脘冷痛,喜热熨,或伴有喷嚏流涕,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指纹浮红。
治宜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处方:1)基本方重点:胃脘部操作;2)添加:横擦胃腧令热,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掐揉二扇门各1~3min,捏脊3~6遍。
4.胃热吐
症状:食入即吐,呕吐喷射状,呕吐物色如胆汁,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唇红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宜清热泻火,和胃降逆。
处方:1)基本方;2)添加:清天河水、退六腑各3~5min,清大肠、小肠各1~2min,下推天柱骨与推下七节骨令热。
5.惊吐
症状:受惊后呕吐暴作,频吐清涎,神态紧张,睡卧不安,山根青,舌青紫,脉促,指纹青。
治宜镇惊止呕。
处方:1)基本方;2)分推手阴阳、捣小天心各1~2min,推膻中各1~2min,掐揉五指节3~5遍,掐揉左右端正10次。
(一)鉴别诊断
急腹症多为剧烈脘腹疼痛,伴局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1)阑尾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2)胆道蛔虫右上腹墨菲点压痛及肌紧张;3)胰腺炎左上腹压痛。
如腹胀、肠型或肿物,明显呕吐,大便不通、肠鸣音亢进者,多为嵌顿疝、粘连性肠梗阻、蛔虫肠梗阻及肠套叠等。
若腹痛持续,全腹压痛、肌紧张、腹胀、肠鸣音消失,多为腹膜炎。
实证多为急性腹痛,常拒按;虚证延绵时间长,常喜按。
(二)治法
通则不痛为腹痛的基本治法。推拿具有机械力学特征,具有通导之性,止痛作用明显。
(三)基本方
按揉一窝风与内关(各1~3min)
胆囊穴处置(寻找足三里与阳陵泉之间的压痛点,按揉1~3min)
腹部操作(分推腹阴阳20~30次;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各1~3mmin;找准脘腹压痛点,点揉1~3min;拿肚角左右各1~2次)
腰背部操作(掌揉脊柱两侧1~3min,逐椎点揉脊柱正中线及膀胱经第一侧线,寻找异样点或压痛点;点揉压痛点1~3min)
(四)辩证加减
1.寒痛
症状:突然腹痛,或阵性发作,喜热熨,哭闹,面青,唇紫暗,手足冷,小便清,舌黯,苔白滑,指纹紫滞。
处方:1)基本方重点:按一窝风和拿肚角;2)添加:横擦胃腧令热,推上三关、揉外劳宫1~3min;
2.积滞痛
症状:脘腹胀痛,拒按,不思乳食,伴呕吐、腹泻,腹痛欲便,便后痛减,烦躁啼哭,夜卧不安,舌苔白厚,脉滑,指纹滞。
处方:1)基本方重点:操作腹部;2)添加:揉板门1~3min,掐揉四横纹5~10遍。
3.蛔虫痛
症状:脐周疼痛,痛无定时,时作时止,痛时腹部硬结,时聚时散,散时不痛,患儿嬉戏如常,平时面黄肌瘦,或面斑,流涎,喜食异物,大便下虫,舌暗,脉促,指纹滞。
处方:1)基本方重点:操作胆囊穴;2)添加:揉肝腧、胆腧、阙阴腧、天枢、神阙各1~3min;3)虫积部位操作见腹部压痛点。
4.虚证腹痛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神疲倦怠,面白少华,手足欠温,乳食减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苔白,脉细,指纹色淡。
处方:1)基本方;2)添加:补脾经、揉外劳、推上三关各1~3min,横擦胃腧令热。
至此,已将常见脾胃疾病的推拿方法整理完成了。因为间隔时间长,如果对穴位及操作不熟悉的,还请大家移步至《小儿推拿》(1-7)复习下相关知识~~感谢大家的支持。
关键词:脾胃 呕吐 护理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引起食物及痰涎从口吐出病症。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历代医家以有声有物胃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临床实践中呕与吐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故一般称为呕吐。 呕吐可见于西医中的许多疾病,如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及梗阻、胰腺炎、胆囊炎等。
1、病因病机 脾与胃相表里,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保持气机通畅,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若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而上,则发生呕吐。《圣济总录·呕吐》中记载:“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
引起呕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外邪犯胃:风、寒、湿之邪以及浊*之气,侵犯胃腑,使胃失和降,水谷随气上逆,发生呕吐。正如《古今医统,呕吐哕门》所说:“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
(2)饮食不节:饮食过多,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之物,皆可损伤脾胃,致使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消,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4)脾胃虚弱:劳累过度,耗伤中气,或久病中阳不振,脾虚不能承受水谷,水谷精微不能生化气血,以致寒浊中阻而引起呕吐,或聚而生痰,积于胃中,当饮邪上逆之时,发生呕吐。亦可因胃阴不足,失其润降,而致呕吐。正如《证治汇补·呕吐》中说:“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2、辨证论治 呕吐一证,当详辨虚实。实证多由外邪,饮食所伤,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虚证多为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景岳全书》将呕吐分为虚实两类进行辨证论治。实证以祛邪化浊,和胃降逆为主;虚证多用温中健脾、滋阴养胃及扶正之法。
(1)实证:
①外邪犯胃:证候: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寒解表,芳香化浊。
方药:藿香正气散。
②饮食停滞:证候: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症状减轻,大便溏薄、*臭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
③痰饮内阻:证候: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④肝气犯胃:证候: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苔白腻,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
(2)虚证:
①脾胃虚寒: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脘腹不舒,恶心呕吐,时作时休,纳差,倦怠乏力,面色白,口干不欲饮,四肢不温,喜暖恶寒,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汤。
②胃阴不足:证候:呕吐反复发作,时有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多细数。
治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
3、辨证施护
(1)外邪犯胃证:
①此型多属邪实,因患者发热恶寒,为寒邪偏重。病室宜温暖向阳,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②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舌象,脘腹部及呕吐物的变化,若有体温持续升高,呕吐呈喷射状,剧烈头痛、两侧瞳孔不等大,烦躁不安、嗜睡、呼吸深快等现象,是邪毒内陷于脑之征,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③本型多见暴病,呕吐频繁,患者心情急躁,焦虑不安,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使其静卧,尽量减少搬动勿打扰患者休息。
④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及在夹脊两侧刮痧,可缓解症状。
⑤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待呕吐减轻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逐渐过度到普食,忌油腻、甜粘之品。若呕吐量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遵医嘱输液,防止损伤津液。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2)饮食停滞证:
①及时清除呕吐物和更换被污染之衣被,特别注意室内通风,消除*臭之气。
②鼓励患者尽量将胃中积食吐出,必要时可用探吐法。吐后不应立即进食,待胃中感觉恢复正常后,先进少量流食,食后不吐,再逐渐改为半流食和软食。禁忌硬固不易消化之品和油煎厚味,并应限制食量,不宜暴饮暴食,以免引起食复。
③选择有消食化滞作用的食品,如山楂、麦芽、粳米等。
④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气味,数量及呕吐的频率。如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或伴有鲜红色血液,是胃肠积热,损伤脉络,应引起警惕,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⑤注意观察二便是否通畅。若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或呕吐见粪臭样物,并伴腹痛拒胺,无大便、无矢气者,为腑气不通,应留取呕吐物送化验室检查,并立即采取措施。
(3)痰饮内阻证:
①痰饮为阴邪,得温则化,除明显挟热证者外,皆以温热为好。故病室宜温暖,阳光充足,不潮不燥,安静舒适。
②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少活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③呕吐剧烈时,可针刺内关或用鲜竹沥水、灭吐灵等药物止呕。
④生姜有化痰止呕之功效,可用生姜汁数滴口服,或用淡盐水浸泡生姜片口含,均有止呕作用。
⑤饮食以细软温热之素食米,忌生冷、肥甘、甜腻等生痰之品,不宜多饮水。
⑥无明显热证时,汤药宜偏热服。
⑦大便秘结者,可给缓泻剂,如蜂蜜、番泻叶、果导等,以通腑降浊,调顺胃气。
(4)肝气犯胃型:
①肝气亢盛多偏于热,治宜寒凉。故病室应凉润,光线需柔和,环境应幽雅。
②患者因肝阳偏盛肝火旺,性多急躁易怒,而情绪郁怒更使病情加重,故应了解患者郁闷恼怒的原因,做好情志护理,予以疏导,使其安心治疗。
③饮食以清淡为主,少油腻,忌辛辣、烟、酒及粘滞助火之品。可指导患者食用番茄、茭白、苦瓜、冬瓜、萝卜、雪梨、苹果、西瓜、金橘等有疏利行气作用的食物。
④保持大便通畅,可用蜂蜜、麻仁润肠丸等润肠通便,使腑气通顺,浊气下降,呕吐可止。
(5)脾胃虚寒证:
①患者阴虚内寒,多喜温喜暖,故室温宜偏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②此证型患者呕吐时作而不剧烈,但久病易伤正气,故应多休息以颐养正气,但又不宜终日卧床不起,反致气血不畅,精神不振,故活动量以不感劳累为度。
③饮食以营养丰富、细软之半流或软食为主,提倡少量多餐。可适当选用山药、桂圆、生姜、扁豆、大枣、荔枝等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品。
④可用针灸疗法和温热疗法缓解症状,如隔姜灸,以姜汤送服丸药等。
(6)胃阴不足证:
①患者阴虚内热且燥,多喜凉润。病室宜设在阴面,光线柔和,室温偏低,湿度可略高于正常。
②饮食以细软、滋补为主,提倡少食多餐。可食用豆浆、豆制品、瘦猪肉、鸭蛋、梨、柿、杨梅,白菜、番茄、西瓜、藕、甘蔗、菠萝、蜂密等。口燥咽干者,用绿豆汤、梨汤、鲜芦根煎水代茶饮。
③禁忌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火,损伤阴津。
④对便秘患者,只可用注肠通便之法,不可用泻药,以防再伤阴液。 若妇女妊娠呕吐,多为食后即吐,甚至不能见饮食,喜酸食、神疲倦怠、胸膈满闷,症状轻者可无需治疗,呕吐重者,为妊娠恶阻,可静脉输液。
4、养生指导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病愈后仍需注意饮食调摄,避免饥饱无度,生冷不忌,恣食厚味。
(2)掌握常诱发呕吐的原因和发病规律,尽量避免一切致病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5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心低血糖症状不会一成不变
下一篇: 脾胃虚寒呕吐宜温热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