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药现代化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中药药理研究对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医案日记 2023-06-11 09:28:14

中药现代化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中药现代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快速推进、全面实施,国药才能在竞争中实现突围。”吉林敖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雁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提出,中医药必须借鉴新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技术定性或定量地确保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无毒副作用;要在“高效、速效、微量化、多途径给药、便于贮藏携带”上下功夫;力求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产业化;保护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我国中医药产业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方面的不足,以及创新理念、市场观念、专利意识和危机感方面的落后,均成为我国中医药国际交流、推广和发展的障碍。不仅我国与国际现代植物药市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中医药在国内市场上也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

朱雁认为,中药现代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他说,中药现代化从狭义上讲,就是要改变中药传统中一些落后的部分,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进步。中药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应不失时机地吸收一些先进国家的植物药原理及加工的工艺技术,不断研究新药源、新工艺,以加快实现现代化进程。另外,应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从广义上讲,中药现代化首先要从种植环节入手,确立中药药材的质量标准,在采集加工的标准和工艺上进行多学科攻关,实现种植、加工、营销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由于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及企业组织结构分散等痼疾的影响,中药业整体销售运营水平低致使市场运营绩效低,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朱雁认为,只有营销的科学化,才能更好地推进中药现代化。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规划作用,形成一批上规模的医药营销企业。他特别提出,社区医疗的发展是新的发展趋向,应针对变化认真研究对策,调整经营战略和管理思路。

科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朱雁提出,不仅要依托科技使中药新产品开发研制实现现代化,对原有产品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解决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问题,开发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方便实用的现代化剂型的中药,还要运用现代专利技术和设备工艺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实现生产程控化、检测自动化、输送管道化、包装机械化。同时,实现中药产业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从原药的种植、养殖、采摘、加工到仓储、生产、临床及营销全面实施规范化控制,使中药质量标准达到国际水平。

中药药理研究对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即学术指导思想的现代化。中药药理研究不是简单的“中药”和“药理”组合,中药药理研究应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前提,以避免中药的西化问题。中药的使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措导下进行的,而中医理论至今还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这使中药也陷于同样的境地,即一方面对于疾病临床疗效肯定,一方面又缺乏有力的科学数据来证明,而使其使用多限于经验。中药具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性能和清热、温里、补气等功效,用于治疗病人整体的证;西药有明确的化学成分,其构型和理化性质决定了其功效,用于治疗病体局部的症。而目前所进行的所谓中药药理研究实质上相当部分是照搬了现代西药药理研究方法。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中药药理研究应该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传统的四气五味等药性理论的认识上有所突破。中药药理研究在指导思想和技术手段必须要在新思路、新突破。

中药药理学通过中药药理研究要有重点地逐项揭示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实质。从临床实践出发,中药药理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方剂,从研究方法上应以整体研究为主,建立大量科学合理的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实验方法、观测指标及结果分析、判断标记等,也就是完全符合中药特点的药理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提高血清药理学、复方药代动力学以及血清药物化学、中药复方化学的研究,同时积极发展中药的分子药理学、量子药理学、受体药理学,以及离子通道、酶、基因等方面的药理学研究,整体与高体试验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中西医药相结合,从多方面、多层次全面深入地阐明中药治疗作用。目前中国学者在中医“证”的实质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

中药药理作为应用学科,在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和生产行业,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中药新药研究的程序中,药效毒理学研究已作为法定的必备研究项目。中药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研制出能与国际医药市场接轨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它的定位必然是“安全、高效、优质、稳定、可控”,其中安全有效是药品最重要的特征。药效评价正是由中药药理学科完成的。中国现行的药品管理法规定,任何中药制剂在进入临床试验之前,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药效和安全评价试验。由此可见,中药药理学无论在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研究是势在必行的。用科学的语言阐明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这对中药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都具有潜在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中药现代化未来发展趋势

1、利好政策频出支持中药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颁布多项政策促进我国中药行业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中药的传统医学价值越发珍贵,国家和社会对中药行业也更加关注。近年来我国中药行业相关政策有:

2、中成药占据中药半数市场

中医药在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病治疗领域具备一定先天优势,“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层面出台系列政策,加大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临床科室的推动下,近年来中药行业整体规模稳步提升。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中药市场整体规超过9000亿元,其中包括中药材主营业务收入1945亿元,同比2020年的1797亿元增长8.2%;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4862亿元,同比2020年的4347亿元增长11.8%;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2057亿元,同比2020年的1809亿元增长13.6%。近年来新兴的中药配方颗粒也达到了533亿元的市场规模,整体占比接近整个行业规模的6%,配方颗粒发展势头良好,是整个行业未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中药行业研发创新热度高

“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密集颁布多项与药品创新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新药研发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中药创新成果开始井喷。2021年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达到12个(包括紧急批准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超越前五年上市数量的总和。

2022年在国家政策的持续鼓励下,中药企业研发热情高涨,多个参照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的中药新药获批,标志着中药新药上市迎来新局面。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7款中药创新药(不含原料药)。米内网数据显示,还有超60款中药1类新药处于研发阶段。未来随着一批批疗效显著的中药创新药涌现,创新中药的市场将持续扩容。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解读中医的现代化中医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起),古典中医基础理论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一系列全方位的,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的中医概念的革命和突破。如气概念混合统一的气集合,分形经络,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中医哲学观的新创造,藏象分形五系统的开创等。
现代化中医又指较不发达社会或学科通过社会改革,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一个社会变革过程。这个社会变革过程是由国际之间或社会之间的交流所促使的。
现代化中医的一个方面是技术的、思想的、理论的大爆炸,它使人类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增长和传递。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中医与西医的距离拉近,而专业技术领域上的差别却在扩大
中医现代化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倾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中医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技术上的科学化等。
中医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在中医界的社会、科技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中医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医“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或西医。
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四个亚过程:
技术的发展。 理论的革新、思想的变革,学科的进步
然而,战后年代很快表明,就连“西方化”这个扩大了涵义的字眼也无法充分表达战后世界的交流方式,为了适应这种实际情况的需要,“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气概念的革命
气=信息,能量,物质流
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1996年)
是信息,能量,物质混合流统一体.
经络观念的革命:1996年
分形经络解剖结构,粗糙,非管,不平滑,细胞充填的自身调节-体液-神经调节的细胞群(细胞社会学)经络.
分形细胞群-自身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经络。细胞社会学经络。
阴阳概念的现代化 1998年
阴阳的现代定义;阴阳分形集,阴阳分形维数,阴阳五行分形集
五行概念现代化科学化
五行分形集,五行分数维数 第三中医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观).
(第二中医哲学观--辩证观
第一哲学观---整体观)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1992-96年)”和“九五(1997-98年)”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1996年邓宇等“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非间隙经络,细胞充填的非管经络) 自身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大统一的分形经络
1996年张声闳“间隙维”经络 (出错)
1995
·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果。1995年?
·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孟竞璧(同位素示踪)
1985年,法国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踪显像方法;另外,法国Niboyet 对皮肤电研究
1984年,谢浩然,人体经络间隙结构解剖观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研究经络。
1980年张保真等采用的肉眼实地观察铺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经络第三平衡系统
1972年汪桐提出经络的实质是二重反射假说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观察,循经感传线上的温度变化
1970年,法国J.Borsarello使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经络研究。
1956年Nogierop对中国耳针穴位图谱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导络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导点”,“良导络”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关于经络的假说
1950年,日本长滨善夫报道了循经感传现象。 现代气概念的原始创新英雄榜
1996年,邓宇等: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既是“‘物质-能量-信息’混合体”统一物。“‘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物质、能量、信息’混合统一体”中医气的本质。
李德新:气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说
1962年,危北海:,‘气的两义说’。
罗石标:在六十年代初期‘气的功能说’(1962年)。
秦伯未:五十年代末期‘气的物质说’1959年?。
气是统一场说
黄坤仪等:人体气场说
李梢等:气与熵流说
吴邦惠:气的序参量说 阴阳的揭秘,历史悠久,偏重现象罗列,重视表面叙述,是古典阴阳的特点。而现代探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新意颇多。数学物理化,即“数理阴阳”成为现代阴阳的标志。将阴阳用世界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测度,用数学模型表述是现代化、科学化阴阳的特点。
1995年,李荣兴,阴阳定义析疑,辽宁中医药杂志,1995,6期。阴阳定义偏向中医临证。
1997年,赵喜新,中医阴阳学的数学模型,河南中医,1997,5期。
1998年,邓宇等,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数理阴阳,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期。
1999年,邓宇 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v12,3期.创建“阴阳分形集”等概念。阴阳的分形维数=1.
2003年,林剑鸣,中医现代化与数学,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期。
2004年,齐凤军,论阴阳的数理权衡,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7期。
2005年,赵致镛,赵威,中医阴阳理论的数学模型之建立及其微积分定量的研究,四川中医,2005,11期。
2007年,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期。
1998年,阴阳的哲学和逻辑学现代定义
定义1: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下的两个种概念阴和阳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与阳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的定量测量:用“状态函数u”指标来描述,该性态或状态可用‘物质-能量-信息’整体描述,
u=EP。
E是运动学或动力学指标能量;P是系统混乱度(有序度)指标,与熵密切相关。 (引子:1980年,雷顺群, 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一), - 辽宁中医杂志, 1980。1983年,续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二) - 辽宁中医杂志, 1983)
序幕
1994年,肖烈钢.试论藏象学说中的五脏系统特性[J].陕西中医,1994,15(5):211-213。侧重、强调藏象学说中五‘脏’系统(器官的)有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自主性作了较为系统地阐述,说明了藏象学说中的五脏系统思想,其本质与现代系统论是一致的,然又有其特点。
革命
藏象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肾系统。分形藏象五系统。
1999年,邓宇,等; 藏象分形五系统的新英译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09期分形藏象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肾系统,藏象五系统,超脱出心肝脾肺肾五脏腑,五器官的传统局限性认识。
邓宇 等,1999年,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
拓展
2002年,《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广州中医药大学,邓中炎主编,邓铁涛主审。藏象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脑系统等。
2005年,赵喜,心主神明论《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6月2卷3期。心系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50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