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大五和小五共为十明。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的优秀文化。是本民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西藏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著名的现代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和土登次仁师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卷》的历史部分中记载,世闻祖先梵天王以对人类的同情心,教给人们用开水治愈消化不良证。据此推断,人类最初的病是消化不良症,原始人最初的药是开水,最初的医生是梵天王。原始社会的吃喝纯系粗糙食品,人们得消化不良症者很多。后来人们找到了使用火的方法,对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经过用火烧或煮,甚至取暖的方法,不仅预防了消化不良症,而且经过实践证明,开水对增加身体热量,能帮助消化,还对其它疾病的辅助治疗也有益。
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西藏是最初的人主涅赤赞布即将就座王位量,提出的六条疑问中,第五条是说有毒。贤者自拉·嘎玛由德说:吐蕃有毒即有药一事。《论波嘎唐》中记载,当时吐蕃人民不仅已经知道,植物、动物、矿物、等能治疗一些疾病,而且还知道可以直接解毒的方法。佰祖释迦牟尼来到世间的同时,西绕米吾其的嫡子之一阶普赤西专事医疗,讲授了《素界涅布母那布》《素它布介布母差我》《素吉门布母嘎布》《素结朵吉》等,许多医学理论,以及为人类治疗疾病记录。
公元一百年左右,农田牧业生产上得到发展,从人们发明了搅乳提炼酥油的方法后,学会了治疗外伤,用酥油止血等方法,又找到一些新的药物来源。
吐蕃王朝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公元254-374)时,藏王把自己的公主意吉锐恰嫁给天竺的医学家碧棋嘎妻,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童给妥觉间,双亲和天竺医学家碧嘎拉孜向他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胜经》、《食经》、《药物经》、《放血火炙经》、《医械工巧经》等,童给妥觉间样样精通,成了名医。担任藏普拉妥妥日年赞后半生及赤年松赞前半世的太医。从此,童给妥觉间的五代父子相传,担任过第二十九至三十三代藏王的太医。约(公元七世纪)藏王囊日松赞时,从汉地吸收了一些医学及天文历算方面的知识,虽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但说明从那个时候起,已经找到了吸收其他医药学的长处、使本民族医学得到发展的道路。
公元617年,法王松赞干布诞生。根据他崇高的意旨,屯米桑布扎派往印度,学习梵文及印度文化,返回西藏后,改革原来的藏文字体和音意,新创了如今众所周知的完整藏文,对西藏的所有文化,特别是医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元641年风地唐太宗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来了大量的祖国中医医学书籍,其中有中医医典《医疗大全》、《头伤医治简述》;印度医生带来《布夏母本、子本》。并且,内地和印度以及西藏的翻译家们把这些医学书籍翻译成藏文,三位医生经共同商讨新编了医学论著《无畏的武器》共七卷。藏王美阿匆(赤德祖旦),从内地、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堆布等地邀请九大名医来藏,传播各地的医疗技术。
公元710年,红从太子江擦拉文从长安迎取唐高宗之女金城公主时,再次从内地带来了《王药珍》等许多医药理论经典。
公元708年出生的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精通各种文化,尤其是医学。他从事医学一生,做了无数利众事业,当时在我们西藏祖先们所创造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古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冲(今新疆境内)等地丰富的医学精华,以及祖国中医药这的奇妙功效。特别是吸取了由大译师白苍杂内所译医学思想精髓,予以充实《四部医典》。先后多次去过印度、尼泊尔和内地,在西藏的很多地区大规模地开展医疗活动和讲授医学理论。宇妥大师前往西藏林芝药城,建立医学寺院,传授《四部医典》为主的医学理论,培养弟子上千人上,并为后代编著了医学和天文历算方面的许多经典。后人称为“药王”。
公元1126年,在西藏医学史上被视为第二药佛的新宇妥·云丹贡布来到人世,从幼年开始内陆即天生具有在孩子们中观察脉、尿、,辩认土、石草药良好习性,八岁开始学文化,特别是医学理论。自十八岁时起先后多次前往印度、尼泊尔、斯里兰、色林(印度南部一岛名)等处拜许多贤哲为师,学习医学为主的各种文化,在印度担任过几百个译师会的主持。一生中著述医学经典《大八支集要》等四十多部,而《四部医典》则更视为所有医学院的共同珍宝。对四续本文不全的地方,云丹贡布新将内地传来的《月王药珍》等的精华,结合西藏地势气候,对根本续增补了一些章节;对论说续补充茶和药物食品章节;对后生续增添了子母生克、茶碗等到内容;对秘诀续也增加了许多类似的上述内容,整理成十八部分。
邬坚巴仁钦贝(公元1230-1309年),将独特的药物炼丹经典《炼坐台论》,由印度文译成藏文,并著有该书释义《坐台三论》、《坐台炼制窍诀银塔》、《耳传手册》等。其主要弟子是公元1284-1339年生于阿里芒玉精通五明学学问的嘎玛·让琼多吉,他著有详细记载八百三十多种药物功效的巨著《药名海》,系著名的经典药物学著作,被后来的医学家们视为可靠准确的依据而加发引用。
唐东杰波工(公元1361-1485年),终生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做善事,是奠定拉萨药王册的最初基础者。著述有身体健安、能治百病的智托洁白丸和对瘟疫等内外科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药红丸等许多秘诀传授给后代。
诠释
藏医药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为藏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藏医药学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得到重视。各级藏医机构积极开展藏医药科学研究,搜集整理近百部藏医学文献、专著,在继承前辈藏医学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在藏医史、藏医药文献、医药学理论、医德与师承、藏医本草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新的成果问世。《四部医典》(藏汉文版)、《蓝琉璃》、《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藏医诊断学》、《藏医新剂学》、《藏医名医列传》等32部专著已付梓出版。西藏藏医学院历年来共输送各级各类藏医药人才615名。
藏医药正在走向世界,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每年有大批外国专家、学者到西藏考察藏医学,美、英、德等国还引进了藏医藏药,一些国家派出留学生到西藏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藏医药学这门古老的科学,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提高西藏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造福人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尚有藏边大黄、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
佐太的历史渊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提出佐太最早出现在公元6世纪古印度医学大师恰列所著的《水银炼制法》一书,炼制技术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13世纪后期,即在藏医药的发展时期,西藏著名医师邬坚巴·仁钦华完整翻译了《水银炼制法》,并成功炼制了佐太,其炼制技术在藏区逐渐传播。这种说法认为炼制佐太仍然采用的是邬坚巴·仁钦华大师所传授的炼制密法。然而,也有报道在藏医药简史中介绍说龙树大师( Nagarjuna Acharya,1st-2nd 世纪)是第一个介绍黑色硫化汞的炼金术士。第三种报道认为最早配制出佐太的人是一世噶玛巴的上师。第四种报道由《Tibetan Medicine and Mercury》一书的作者Juergen C.Aschof提出的,他认为佐太的炮制方法是由西藏的学者和瑜珈修行者Ogyen Rinchenpal在一次印度北方旅行时带入西藏的,同时带入的还有以珍宝入药的方法(如黄金,银,宝石,珊瑚及珍珠等)。从报道来看,在有关佐太历史渊源的说法中,邬坚巴·仁钦华炮制佐太并在藏区传播的说法占据主流地位。因此,佐太在藏医药的应用从13世纪后期开始,到当今已经有约800年的历史。
据藏医史书记载,水银炮制成佐太的实践成熟于邬坚巴·仁钦华,其佐太炮制工艺在传承中又历经多位藏医大师的诠释、发展。邬坚巴·仁钦华出于生公元1230年,少时入寺院出家,精通佛学理论、星算学等;成年后赴孟加拉、印度的多杰旦等地游学深造,公元1292年时在孟加拉杜玛塔利城追随杰尊·多杰那觉玛大师,求得水银炮制法秘诀《多杰二十八句》。他还翻译了另一个导师西利巴大师的《水银炮制秘诀》一书。邬坚巴·仁钦华返回西藏后按《多杰二十八句》真传秘诀和《水银炮制秘诀》进行炮制实践,著有心得笔记《欧本》(水银炮制汇集)等几部专著,单传给自己的亲传弟子让迥多杰。让迥多杰潜心研究尊师的水银炮制著作,并作诠释,付诸实践,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洗、煮、炼水银炮制工艺,制出佐太。佐太的炮制工艺自此传播于雪域高原,此后以佐太为主要原料配制出七十味珍珠丸、芒觉、常觉等珍宝类药物。让迥多杰将佐太炮制术传给南派创始人年姆尼多杰的师傅索南桑杰,索南又传给年姆尼多杰(也有宇妥·元丹贡布传给年姆尼多杰之说)。年姆尼多杰又传给自己四亲传弟子之一的赤焕索南扎西,扎西又传给措西达班坚赞,措西又传给贡曼贡却坚赞,后来依次传给直贡贡却扎巴、贡却卓盘昂布、占柔乃觉意西、措西嘎玛旦佩、司徒·却吉迥尼等,直到当代藏医大师措如·次朗大师。由于佐太炮制工艺长期作为一种秘密的“绝技”师徒相传,在某些地区曾有过多次失传。近代的炮制工艺是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的措如·次朗大师根据文献记载和多年的经验整理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波密县藏医院炮制成功的。上世纪80年代,措如·次郎大师在西藏、四川、甘肃、青海各藏医医院传授水银炮制技术,多次成功地制出佐太,并配制出诸多珍宝类药物,曾一度失传的水银炮制技术得以继承和发展。
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水银洗炼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不重视其文化内涵,即 佐太工艺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传统的藏医药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特别是以佐太为代表重金属矿物药制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厚重的历史沉淀。以珍贵矿物药为主要成分的藏药方剂配伍及其传统的炮制工艺蕴含了藏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想象力以及文化知识,在其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认知思想、诊疗方法和用药技术,具有完整性、文献化以及广泛传播的鲜明特征,因此成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50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藏医药的发展(2)
下一篇: 藏医药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