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刺法(包括放血砭法及火针)
眉心放血法:回族群众俗称挑头。术者端坐患者对侧,用左右两拇指由眉心(印堂穴)由内向外按捋三次,再用拇指食指揪起眉心,针刺放血(所用工具为一般缝衣针,下同)。此法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前额痛、畏寒等证。
太阳穴放血法:术者用拇指由前额向外捋三次,然后用拇指同食指揪起太阳穴处皮肤,用针刺出血少许。此法适用于感冒头痛、寒热往来、血瘀头痛、高血压头痛等。
腘窝放血法:患者背向医者直立,暴露腘窝部。术者先用手掌击其腘窝。暴露腘窝处表浅静脉。在腘窝中线外(相当委中穴),用针刺出血少许。此法主治风寒感冒、身痛、腰痛及腹痛等症。
肘窝放血法:暴露肘部后,术者由上臂向下捋三次,然后用一物紧束上臂,待肘部血管怒张。在肘部静脉处(相当曲池穴)放血。此法主治风寒感冒、肢体疼痛、身痛等证。
中指放血法:用一根红线紧束患者中指。术者在中指指甲上一韭叶处或指端放血。此法主治风寒感冒、小儿客忤惊风、妇人癔病。
外耳廓放血法:病人背术者坐位,将耳廓外侧暴露。术者用手固定耳廓,暴露耳廓小静脉,取其上三分之一处,用砭石(或瓷器钝片),轻刺小静脉血,视其病情轻重以定其放血量。此法主治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炎、口疮及皮肤疥癣、神经性皮炎等。
内迎香放血法:取一锐利竹签,放入病人鼻翼内0.5公分处,紧贴鼻翼。术者用食指猛弹鼻翼使其出血少许。此法主治急性眼炎、红眼、咽炎、咽部充血等证。
关节扭伤血肿放血法:如关节扭伤跌打局部血肿,回族民间常用局部放血,配合拔火罐,拔除瘀血,也有用小儿童尿洗之以活其血。(按《医林纂要》便溺:凡跌打血闷欲死,灌此即苏,新产和酒饮之。可免血瘀上攻,血瘀作痛,此皆咸以散瘀。见效甚速者。《本草思辩录》……折伤跌打有灵验)。
火针刺法:方法是用一缝衣针在油灯或酒精上烧红,在一定的部位针刺。常刺的部位有大椎穴、中脘穴。治疗急性胃炎、胃痉挛、胆道蛔虫。有时也在急性淋巴管炎上端挑刺。
2.拔法:回族民间常用陶器火罐,用纸点燃,投入其中,以行拔法。所拔部位多在前额、太阳穴、背部、腰部、上腹部。主治头痛、胃痛、腰痛、背痛等,也有结合放血疗法者。对于脓肿已溃、结核瘘管脓液也有使用,达到提脓的目的。
3.挑法:挑法是指挑四缝及挑羊毛疗。挑四缝:是在小儿手指第二关节内侧用针挑出少量黄色粘液,主治小儿疳积、慢性消化不良。挑羊毛疗法:(羊毛疗相当于急性胃痉挛,急性胆囊炎等急性腹痛症状)。方法是先用铜钱沾麻油或用一小盘边缘光滑侧在病人背部两侧刮。待背部出现轻度瘀血征象,用缝衣针针孔端在背上点。发现异样小点,用针尖挑起皮肤及皮下筋膜。亦有用小刀割之的。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胆绞痛等急性腹痛症。
4.吹法:吹法包括吹杜尔精神疗法(宗教名称)及吹药两种方法。吹杜尔精神疗法:方法是用一洁净盖碗由阿訇(宗教人士)在碗壁上写上经字(阿文),放入茶叶(或相应的用中药加工的茶叶)冲入开水。由阿訇诵读经文及吹气入碗让病人饮用。主治一些精神性病患,此法有精神治疗作用。吹药法:将血余炭吹入鼻腔用于止血。用皂角粉吹鼻治疗中风昏迷。
5.捏法:捏法包括捏人中穴及捏脊。掐人中:方法是用拇指甲紧捏患者人中穴。主治休克、虚脱、昏迷或癔病气厥。掐脊也叫捏脊:方法是在髂脊与肩胛之间分三等分,揪起皮肤由下部向上部捻捏,每至一份处,向上提三下。反复三次,用双手搓5~10分钟。此法用于小儿疳积。消瘦、食少、面色萎黄等证。
6、熏法:包括醋熏法及药熏法两种。醋熏法:取老陈醋半碗,放在病人鼻边,取红炭火一块,速投入醋中,使醋熏发之气味,冲入患者鼻内。主治昏厥、癔病气厥。药熏法:回族民间习惯用白矾、花椒熏洗阴部,治阴部寒湿病。用花椒、艾叶洗疮。用白草煎水洗下肢,治肢体疼痛。用西河柳,芫荽、红布洗身透疹等。
7.敷法:有热敷法及冷敷法。回族用醋糟加入小茴香或用清盐在锅内炒热,装入布袋热敷腹部治疗小腹寒痛、寒疝(谷称偏坠)。也有用砖或布鞋底烤热作热敷使用的。冷敷法在鼻出血、高热时用冷毛巾敷头额。回族少女有扎耳眼的习惯,扎耳眼时用冰做寒冷麻醉,有止血止痛作用。
8.点咽滴鼻洗眼法:回族民间治疗咽部炎症、悬雍垂水肿可用筷子蘸烧盐(即青盐火煅)点于咽部。用鸡蛋黄油点鼻,治疗鼻粘膜干燥症,用苍耳油点鼻治鼻炎,用柳叶、金银花、白菊花煎水点洗眼治急性结膜炎等。
9.涂抹法:涂抹法是抹药结合药敷的一种治法,常用有以下几种:①用五月端阳节蟾蜍一只,将墨锭一支由蟾蜍口装入腹中,阴干备用。用时涂于患病处,对急性炎症红肿,有止痛消肿作用。②用花粉、白芷、绿豆共为细末;冷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常用于面部炎症、青年痤疮等。③用鲜蒲公英一两捣成糊状参入蛋清调敷患处。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
10.割法:即切除术。回族礼习在男性青年婚前做包皮切除术(称之做颂乃悌)。
五脏当中,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心脏康复患者多为心阳不足或心阳被郁遏,因此扶阳外治方法可用于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1期阳(正)虚最为明显,第一类治法有耗伤正气之弊,因此第一类一般用于心脏康复2、3期。
心脏康复各期其基本病机都为本虚标实,治疗当温扶阳气、扶正祛邪,因此第二类在心脏康复1、2、3期皆可应用。其在心脏康复各期的具体用法会在下一节详细论述。
此类以泄实为主,通过中医外治手法疏通人体被邪实痹阻之经络,活血化瘀,除湿消痹,正阳以除邪,温阳以通里,使机体阴阳相和,营卫协调,气血得通,津液得化。具体方法如下:
1.针刺疗法
针,“金”属旁,“十”象形,代表锋利、精准。刺之要,气之而有效。通过对穴位的精准刺激,形质刺通,激发经气感传,即阳气周流运转的次序迅速复原,才有《灵枢》中所描述的刺之道。这种自身修复能力的实现,前提在于机体化生的阳气尚足以维持失衡状态的平复。内经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明指光明四达,位指位居相位,然都以火立极。阳气充沛,君火光明布达,人则神清气爽,耳聪目明。相火位居相位,辅助人体正常气血运化。阳虚者,灸之而温扶其阳;阳郁者,刺之而条达其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者,针灸并施而复其升降浮沉一气周流之道。
针刺是通过疏经通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可用于心脏康复2-3期。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证明缺血性心脏病人的HRV 多明显降低, 且疾病的程度与迷走神经的损伤呈很强的相关性。说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合并自主神经的受损。实验结果显示, 针刺内关后LF成份显着降低, 从而使LF/HF 比值发生显着变化, 提示针刺内关的效应是以迷走神经的张力相对增强, 交感神经活性显着降低为主的良性调整作用。并提示针刺治疗心脏疾病的机理可能与改善HRN 相关。
电针可以改善肺运动试验后2min时心率恢复值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恢复和心率变异性,提高患者心肺功能以及生存质量。有研究发现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于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其意义体现在以下5点:
1.针刺结合运动疗法能显着降低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危险因素,预防术后再狭窄,可明显改善 PCI 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
2.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6min步行实验距离经过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后有明显提高,可显着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3.针刺结合运动疗法能显着提高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能明显改善患 II 者心脏的泵血功能,提高心脏搏出量。
4.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后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分数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针刺结合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程度。
5.冠心病 PCI 术后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实现了对术后患者的多方面、连续的 健康 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修复能力、控制危险因素、延缓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意义尤为重大。
2.推拿疗法
《庄子? 养生 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督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又循行于脊里人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
《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任脉的穴位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大量临床经验也证明,督脉及任脉是治疗脏腑疾病的重要穴位,可直接改善大脑和全身脏腑的气血运行。
督脉与任脉二经是推拿砭术施治的主要经脉,可总结为“调任督二脉”。推拿任督二脉治疗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降低血流阻力,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改善心脏和血管功能。并有调整自主神经和镇痛的作用。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证明推拿疗法在心脏康复中对心血管具有直接和间接调节作用。
推拿通过特有的机械刺激方式,直接对心脏、动静脉及毛细血管、淋巴系统和血液等产生较好的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促进血液流通、改善血液的流变、降低血流阻力、促进微循环的建立。推拿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也非常复杂。它可以间接作用与影响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和效应器官。
现代研究表明,推拿后机体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加强,血清中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升高,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从而发挥其免疫功能。推拿疗法还可以调节康复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解痉、消炎与镇痛。生理研究表明,调节肌肉张力的神经组织有位于肌腹的肌梭感受器和位于肌腱的腱梭感受器,前者兴奋时可使肌肉加强收缩,后者兴奋时可抑制肌肉收缩。运动生理研究证实,受累的肌肉充分拉长后可使腱梭感受器兴奋。推拿可通过运动关节类手法拉长受损的肌肉,从而消除肌紧张、痉挛。
3.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起源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是应用边缘光滑或硬物器具,蘸上润滑液体,在身体表面部位进行刮、提、推、擦,或用手指钳拉患处,造成皮肤表面淤点、淤斑、点状出血,以此刺激经络,改善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调气行血、活血化瘀、通行阳气、舒经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
4.拔罐疗法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
下面重点介绍扶阳罐的几种操作方法。
扶阳罐点按以扶阳罐罐底陶瓷部分着力,在体表腧穴或一定部位上,逐渐往下用力,按而留之的方法,称为扶阳罐点按。
术者一手握住扶阳罐上部,罐体与体表形成一定角度,另一手大拇指抵住罐底陶瓷部分,相对应的另一瓷边以点接触体表穴位、阳性反应点或椎问。垂直用力,力度由轻到重。在点按时,不可以有移动,力度要渗透,由浅入深。除了头面部少量穴位以外,扶阳罐点按在全身大多数经络穴位都可以应用。
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镇静止痛的作用。
扶阳罐温滚以扶阳罐罐底陶瓷部分着力,在体表进行连续不断往返滚动的方法,称为扶阳罐温滚。
扶阳罐温滚的操作要领为:术者将扶阳罐横置,罐底陶瓷部分接触体表,一手握住罐的上部,另一手用掌压住陶瓷边并推动,使罐在体表局部滚动,力度均匀,节奏一致,连续往返滚动,使受术者有压和技动的感觉。
扶阳罐温滚多用于肩背部、腰臀部、四肢等肌肉发达部位。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痉挛。
扶阳罐温拨以温热的罐陶瓷边缘着力,置于肌肉、肌腱等组织一侧,作与其走行垂直方向拨动,其状如弹拨琴弦,从而达到剥离黏连、消散结聚、解痉镇痛目的之手法,称为扶阳罐温拨。
扶阳罐温拨的动作要领为:术者手持扶阳罐略微倾斜,以温热的罐陶瓷边缘压住受术部位或阳性反应点,适当用力下压,由浅入深,朝向与肌纤维垂直的方向拨动。
拨动时要具有渗透力,且罐底边与表皮没有摩擦。拨动频率可快可慢,速度要均匀,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莺到轻,刚中有柔。扶阳罐温拨多用于肩背部、颈项、跟腱等处。具有松解黏连、缓解痉挛、祛瘀止痛、舒筋活血等功效。
扶阳罐温推 以温热的扶阳罐罐底面着力,进行单方向或往返直线或弧线推动,从而达到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扶阳气目的之方法,称为扶阳罐温推。通过扶阳罐温推操作法的运用,可起到“以罐代手”推拿的目的。
扶阳罐温推的动作要领为:术者手持扶阳罐,以温热的罐底面接触体表,按循行方向罐前1/3稍抬起,沿经络或体表循行,操作时力度重而不滞、轻而不浮,路线不偏斜、不跳跃,缓慢地进行温推。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证明拔罐可以借助负压吸附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的局部瘀血以期达到治病防病效果, 其属于物理疗法。
以罐体为工具, 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合适的部位开展拔罐活动, 先保持人体皮肤的清洁, 可以涂抹甘油, 罐体吸附5 min 即可, 进行拔罐时避开皮肤受损部位, 该疗法多用于治疗血瘀质、湿热质心脏病患者。
拔罐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 拔罐前要检查器具是否完好, 避免火罐口有破损损伤人们的皮肤, 拔罐时严格观察人们的反应, 一旦有不适情况及时取罐。皮肤溃烂、重度心脏病患者严禁使用。
5.气功导引疗法
气功疗法气功疗法是以少林内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六字诀等传统功法为主要手段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的推拿医疗技术,以指导患者进行功法训练为主,也可以在功法训练的同时进行手法治疗。
气功疗法具有疏通气血经络、扶正通阳、强身健体的作用,可以与其他推拿技术配合,运用于心脏康复。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证明导引技术通过推行中医传统运动形式, 如太极拳、五禽戏、气功和八段锦等,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 引导患者进行训练, 可以帮助其强身健体, 以便更好地应对病魔。
太极拳 以阴阳辨证为理念, 结合阴阳五行的变化, 是一种内外兼修、缓慢、轻灵、柔和、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 适合冠心病患者进行练习,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调整运动强度, 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变人们的用力习惯, 减少人们日常因用力不当导致气血受阻、胸闷紧张等不良症状。
五禽戏 作为中国导引 养生 的重要功法, 虎戏13 式、鹿戏9 式、熊戏9 式、猿戏10 式、鸟戏13 式, 动静结合的引导民众进行锻炼, 如虎戏健肺, 鹿戏活腰胯, 熊戏健脾胃助消化, 猿戏活筋骨养肝脏, 鸟戏通脉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几个动作进行练习。
八段锦 有坐八段锦和立八段锦之分, 又有文八段和武八段之说, 因简单易学、疗效显着, 备受民众欢迎, 人们练习八段锦不仅能缓解不良情绪, 调节心情, 同时还能改善睡眠情况, 是冠心病患者最佳的心脏康复运动方式。
此类以补虚为甚,通过温扶人体先后天之肾阳、脾阳、心阳等,正阳以固精、温阳以驱寒,补虚以潜阳,此类外治法主要以艾灸、中药浴、中药贴敷、石蜡疗法为主,具体方法如下:
1.艾灸疗法
“灸”,久+火也。火代表光明,代表动力,运用火的能力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存在的本质区别。除了白天的太阳,唯有火才能给予人类光明和能量。
长久的运用火是为了什么?补阳气的不足,是故才有“针不及,灸之所宜”灸法是利用易点燃的材料和某些药物。烧灼穴位,凭借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机体的生理失衡,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灸具有双向调节,无副作用,简便易行,安全高效的特点。包括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及灸器灸等。
2.中药浴疗法
中药泡浴 将煎好的中药方于5000 6000升温水中混匀,泡浴20分钟后擦干皮肤,每周2 3次。
中药蒸气浴 将特定中药方煎煮取汁约500 1000毫升,经汽疗蒸发器加热和形成蒸汽,直接作用于体表,每周2 3次。功效: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透达腠理、祛邪和中、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消肿化瘀、通络止痒、荣 养生 肌的作用。
沐足疗法 沐足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将药物煎煮成液或制成浸液后,通过浸泡双足、按摩足部穴位等方法刺激神经末梢,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作用的治疗方法。
3.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当基质和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合后,制成敷贴剂,贴敷于人体腧穴上,利用其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和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无创穴位刺激疗法。将扶阳的药物和活血行气、解表散寒等药物配伍(如扶阳益火膏、散阴膏等),制成敷贴剂。例如脐封,脐封是在神厥穴外敷以温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药物,通过缓慢渗透吸收,达到持续治疗的目的。其操作方法:脐部填入中药膏剂,外敷纱布,胶布固定,保持约数小时。机理:脐部即神厥穴,为神气出入之门户,具有振奋中阳、温通血脉之作用。
4.石蜡疗法
石蜡是从石油中蒸馏出热容量较大、导热性较小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经过加热后的液体,石蜡作为导热体,涂敷于患处可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透达腠理、祛邪和中、温经散寒的作用。
具体有以下两方面作用:
(1)温热作用:由于石蜡具有热容量大,导热系数低,保热时间长等特点,蜡疗时蜡疗区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热透入可达皮下1 5cm,局部汗腺分泌增加,致使局部大量出汗。
由于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故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加速水肿消退,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故其也具有消炎作用。
(2)机械压迫作用:由于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黏稠性,能与皮肤紧密接触。在冷却过程中,其体积缩小,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既可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又能促进渗出物的吸收。
回族服饰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是受到伊斯兰文化对回回民族形成的深厚影响。人类服装史权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布兰奇·佩尼曾深有感慨的表示:“对服装历史的研究,可以说,等于从事一项探险活动,它涉及的领域很广,而且饶着有兴趣。”由于回族服饰是半随着发展的节奏,就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回族历史发展的主脉。回族服饰的研究没有局限在衣饰、头饰等直观服饰的层面上,而是拓展视野,把回族的鞋饰、佩饰、婚礼与丧葬服饰、舞台表演服饰及学生样服都收纳到考察范围之内,从而丰富了回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内容。各民族服饰这所以千姿百态,除了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变革的牵动,还由于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文化、科学技术 回族人民在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很大,对祖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元代,回回不仅带来了西亚的天文学、医学、建筑学、音乐等方面的科学文化成就,而且在学习和传播汉族科学文化技术方面也十分突出。中国的重大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是经回回商人的介绍传播到欧洲大陆的。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于至元四年(1267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撰进《万年历》,颁行全国,并在北京建立观象台,制造浑天仪、叙纬仪、平伟仪、地球仪、方位仪、天球仪和观象仪等七种天文仪器,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在钦天监里仍设有“回回历”专科。回回人亦黑迭儿丁是元代著名的建筑学家,他是元大都(北京)宫殿和宫城的设计者和工程组织者,为以后北京故宫以及整个北京的城市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回族航海家郑和,7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先后到过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世纪。航行中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早期海洋地理学的珍贵地图。 医学 回回医学也相当著名。回回医术在外科和药物使用上都有显著疗效。其医药也有自己的体系,回回医学家收集改订名医药方,著有《瑞竹堂经验方》5卷,“以惠斯世”,流传至今。 文学、哲学、音乐、书画 在文学、哲学、音乐、书画方面,回族也有许多创造。元代著名回回诗人、词人,著有《雁门集》、《萨文锡逸诗》、《西湖十景词》等诗、词集,在当时十分有名。元代学者赡思不仅通经学、文史,还钻研天文、地理、水利、算学等,被当时称为百科式的学者。李贽是明代著名的回族大哲学家、思想家。他在哲学上认为世间都是实在的,宇宙以物质性的阴阳二气为基础·经过无数变化,生出万物来,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社会伦理道德上,他公开向封建伦理挑战,批评男尊女卑思想,反对道家宣扬的“伪道统”。在文学上还提出“童心说”理论,主张创作抒发己见,反对复古摹拟。李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家。 回回的音乐,在元代十分流行。回回乐与西夏乐、中国乐一起,构成了元代宫廷音乐。在发展中,回回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一部分。元代著名曲作家马九皋,是当时著名散曲家八人之一,与关汉卿齐名。回族画家也不少,著名的有元代高克恭,清代改琦。他们的存世作品被视为稀世珍宝。 “花儿”是甘肃、青海等地流传的民歌,过去当地回民常用“花儿”控诉黑暗、憧憬未来倾诉爱情,现在“花儿”增加了新内容,更为回民所喜闻乐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49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试论土家医学对气病的认识
下一篇: 历史悠久的回族民间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