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煎煮中药,大家都不陌生。但具体操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下面由中医药剂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些常见的误区。
1.中药材有沙、土等杂质,要仔细清洗,对吗?
不对。一般人们认为,中草药大多以植物的根、茎、叶、花为主,从山上或泥土中采集后晒干而成,难免有沙、土等杂质存在,因此在煎前要仔细清洗,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药店里出售的中药,通常都是去除杂质后经加工、炮制、脱水干燥后制成。因此,在煎服前,不需要反复水洗,更不能用水长时间浸泡后清洗。因为水洗可使中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同时如果药中有粉剂,如石膏、灶心土等,水洗还可以使这些药物流失。
2.中药用热水浸泡效果更好,对吗?
不对。一般来说,煎服前应用凉水或温水将每剂中药浸泡1小时。用热水浸泡,会使中药材外层组织紧缩,药材表面蛋白质凝固,淀粉浆化而阻塞药材孔隙,有效成分不容易渗出,影响溶出率。同样道理,中药未经过浸泡一般不要用武火煎煮。
3.加水量计算方法: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对吗?
不对。中草药是一种植物药,比重较轻,即使经过浸泡,也会浮于水面,所以不能用这种目测的方法。计算加水量要考虑到中草药的体积、重量、吸水性,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中药煎制成汤剂后药量的多少。按照“每日一剂,每剂煎煮三次,取每次煎后药汁混合共约750毫升,分三次服用”的原则,确定加水的多少,最为合理。
有些白领为了让身体适应高强度的工作,除了补充维生素外,还会定期吃些滋补。由于不同于西药,有些人并不知道到底如何服用。有关专家指出了人们在服中药时的两个。
一:服中药白开水最好
一般人都认为,服药不能用果汁或茶水送服,应该是白开水最好,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服用一些中药时,用淡盐水或生姜水等送服可以起到药引的作用,更有利于发挥药效。
送服以下5种常见中药,白开水就不是最佳搭档。
止泻药配小米汤: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 *** ,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止渴、利尿和滋补性中成药。如用小米汤送服治痢止泻的香连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
药配淡盐水:因咸味可以入肾,所以适用盐水(2克盐溶于100毫升温水中)送服类中成药,如、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
活络丸配黄酒:黄酒性辛温,有温通经络、散风寒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同服,可缓解其寒性;与热性药同服可通经活络。服用时,一般用黄酒15~50毫升,温服,如用作祛寒除湿、通经活络,可用黄酒送服通经活络的活络丸;用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也可用黄酒送服。
养胃药配大枣汤:大枣能补脾胃,益气生精、和药解毒。脾胃、产后虚弱者均需以此为引,一般用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等。
风寒药配生姜汤:生姜有解表止咳、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胃寒隐痛、吐泻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药引。一般用3~5片生姜煎水取汤,可用于银翘丸、银翘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二:中药加红糖
很多人由于惧怕中药的苦味,喝汤药时习惯加糖。专家介绍:“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服中药时为了降低苦味尽量不要加红糖,因为红糖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钙等元素,一旦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后,就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从而影响药效。如果想降低汤药的苦味,可以适量加些白糖(即蔗糖)。因为白糖的纯度较高,其性质稳定,酸碱度适中,一般不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但究竟加多少糖为宜,目前尚无科学定论。”西药为了校正口感通常也会在药片上加糖衣,这些糖衣就是由蔗糖制成。
按照经验说法,人的味蕾与温度有一定关系,当汤药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味蕾对烫或凉的 *** 会比较敏感,苦味相对就会减弱,但过烫的汤药人无法咽服。据此推测,汤药的温度降至人体正常温度37℃以下再喝苦味可能会减弱,这也因人而异。
专家提醒人们,医院代煎的汤药在冰箱保存后服用时,一定要加至温热再服。加热时,避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微波炉的短波可能对中药成分有影响。
相信很多人会觉得,煎中药不是一件难事,将药材跟水放入到专门用来煎药的锅子里面,掌握住火候就可以了。实际上,这只是很普通的中药煎法,还有一些特殊的煎法,能让药性发挥的更好,通常医师会交代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浪费药性,以及引起不良反应。那么,中药特殊煎法,会是怎样的呢?
由于中药材的类型较多,所以煎法会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特殊表现:
先煎:有一部分的中药材,质地是很坚硬的,单纯依靠普通的煎煮法,药效很难会挥发出来。针对这样的药材,通常要采用先煎这一方法,煎的时间根据药物特性来定,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煎好之后,再跟其它药材放在一起,像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等,均是需要先煎的。
包煎:不知道喝过中药的朋友们,有没有在煎药的锅子里面,看到一团纱布?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的中药煎法,主要是将粉末状、粘性较强,亦或者是带有绒毛的药物,用干净的纱布给包起来,然后与其它药材一起煎煮。一来是避免药材流失,二来也是防止有些药物会刺激到嗓子。至于可以包煎的中药,有滑石、苏子、没药、碧玉散等等。
后下:有些人煎煮中药的时候,会选择一股脑儿给下到锅中,是不是看起来很省事呢?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遇到久煎之后,一些药性容易挥发,或者是有效成分容易被破坏的药材,如薄荷、豆蔻、玫瑰花、生大黄等等,需要等其它药材煎煮的差不多了,再放入到煎锅当中,令药性在煮好之前才会激发出来,避免挥发出去之后没了作用。
炀化:中药材有各式各样的类型,当遇到了一些胶装类药物的时候,例如阿胶、黄明胶、龟鹿二仙膏、蜂蜜等等,在服用之前,可以先进行炀化,这样在口服的情况下,药性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炀化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比如用热水冲开,或者是在煎药的锅子中,用小火慢慢地融化,令药性得以被释放出来。
冲服:这一种煎法,更适合一些贵重的、量小的,亦或者是粉末状的药物,能减少浪费现象,一般是不会放入到煎煮中药的锅里面。冲服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看是用开水冲服,还是用其它药材熬出来的药汁冲服。
除此之外,如果是遇到了比较贵重的中药材,比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等,可用“另煎”这种特殊的方法。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其它药材影响,导致名贵药材的药性发生转变。而且,很多贵重药材需要单独使用,连同锅子也要单独配备。
看到了这里,大家对于中药的特殊煎法,是不是有点眉目了呢?中医药这方面的学问,可谓是博大精深的,而一锅小小的中药,也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煎煮出来的。在不了解药性、煎法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去尝试,避免破坏药性的同时,对 健康 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的医疗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不断进展的,而中国有着很特殊的中药还有针灸等技术,这些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即便到今天也是有很大作用的,于是很多人就会疑惑着在家煎中药需要注意什么?其实我觉得一定要控制好火力还有熬制的时间,这样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肯定都看过很多古代的电视剧,中药就是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古代甚至有不杀人可以利用中药来达到杀人的目的,药性的良好与否与中药药材还有熬制的时间等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古代很多时候熬制中药,都是需要小火来进行控制,甚至熬制的时候还有一些根据味道变化来判断的因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点,即便我们现在科技发展很好了,但是熬制的火力一定不能大,不然不能发挥出中药里面成分的最好效果,还有时间一定要控制好。
就比如说其实比较推荐熬制中药的时候,每一次30分钟,然后小火熬制,这样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最好加一个锅盖可以让中药药材里面的气味更好地回到药里面,这样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带给使用者最好的治疗效果,还有就是中间空隔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如果家里面有煤气的建议用煤气小火来熬制中药,如果没有就用一般的电磁炉就行了,也不用很麻烦,毕竟熬制中药本身也是需要时间的,还有就是一定要随时看一看,不要嫌弃麻烦就直接放在电磁炉上熬制就完了,很可能会冒翻出来,到时候药效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需要注意的点,这都是我的看法。
1.请问煲中药有什么讲究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2.怎样熬中药在熬中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煎中药是个广义词,我来说说一般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1。
煎药容器以砂锅、糖瓷器皿或不锈钢(有盖)器具为宜; 2。 中药入煎前先用冷水浸泡15分钟左右,加水适量; 3。
一般中药煮沸煎30分钟。 解表药、芳香类药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矿石类药应先煎1小时后,再下其它药。
每剂一般煎二次,第二煎时间略短。 4。
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5。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后下药:一般药煎成后,再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溶化药:其它药煎成取汁,投入溶花药微火煎煮搅拌溶解即可; 冲服药:将冲服药冲入煎好药汁中或开水冲服; 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6。
每天一剂,每剂煎二次,早出晚归各服一次,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
3.怎样熬中药
熬制器具的选择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熬制前的浸泡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泰兴市皮防院中西医结合科印利华
熬制器具的选择
不同的中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所不同。
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
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不想购买砂锅,使用不锈钢制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会稍差一些。
熬制前的浸泡
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可相对缩短一点。赶时间的话可以略去这一步。
浸泡的水最好是凉开水,也可以是自来水,凉开水好的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这样浸泡后熬制会对中药的药效造成影响。如果这两种水都没有,那么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也可以替代。当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质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浸泡的加水量和第一煎的加水量
浸泡后,直接开始头煎就可以,若略去了浸泡这一步,直接进行头煎,头煎的加水量应与浸泡的加水量相同,且应在加好水后,将锅底擦干,再放在火上熬制。
一般的煎药常识上会说加水量为超过药面3-5厘米,但是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煎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约相当于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一煎/头煎和二煎的煎煮时间
一般在拿到药后医生都会大概讲解煎药的时间,病人也应该已经清楚自己的药属于哪一类,下面有针对的描述不同类药的煎煮时间
注意煎煮的时间都是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
解表类药:
头煎需10-15分钟,二煎需10分钟左右;
一般类药:
头煎需20-25分钟,二煎需15-20分钟;
滋补类药:
头煎需40-50分钟,二煎需25-30分钟。
重要注意事项
---千万不可使用铁、铝、铜等器具熬制,实在没有合适器具时,电饭锅也可以,但是微波炉不可以。
---由于使用陶器或者砂器进行头煎时,刚放到火上的器具与猛火之间的温差很大,可能会导致炸锅,所以要将器具的底部完全擦干,先开中火,待器具加热后再开至大火为好。
---切记熬糊的中药是不能喝的
4.煲中药的技巧有哪些
●清洗 煎煮前一般无需清洗。
如果草药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 ●浸泡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煎煮中——— ●用水 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时间 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复煎 一服中药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煎煮后———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煎煮器——— ●瓦罐 沙锅最好最佳煎煮器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5.中药怎么熬药
我是学中药的,我告诉你吧,先把中药放入锅中,加水水要没过药物大约10厘米就可以了,少点也没关系,最好浸泡30分钟,把药物侵湿,就可以煎了 (看看有没有先煎的药品,如果有先煎的药品.放药物之前要拿水先煎,一般都是矿石类的药物,等水开后放入,大火10分钟就可以了,再按刚才的顺训做,水也要没过药物,不够的情况可以加冷水) 1要用大火加热到水开即可 2改用文火加热,3-5分钟用筷子动一下药物,避免药物贴在锅上,如果有后煎的药物,记得在大约15分钟的情况下放入就可以了! 3大约20分钟左右,把药水避出, 4接凉水再按1来1便就行,因为药物剪2次,药物的药效才能更好的煎出,如果你不想弄第2次的话,1次也可以,不过药效不如2次的好。
6.熬中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中药煎制的常用知识 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
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倍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眯。 但是,面对一包包的中药,常常使人们不知所措,为此向您介绍一些煎中药的知识。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
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 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
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
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 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
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
儿童可分2-3次服用。 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 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
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 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
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 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
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 *** 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 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
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
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
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43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煎服先武火后文火
下一篇: 煎中药不是越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