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煎煮前药物的浸泡和加水量

医案日记 2023-06-10 18:20:26

煎煮前药物的浸泡和加水量

煎煮前药物的浸泡和加水量

煎煮前应将药物预先浸泡湿润。因为植物性中药大多数是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厚度。在煎煮前必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其目的为使中药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产生渗透压,有效成分便渗透扩散到药材组织细胞外部的水中。同时可在加热煎煮时避免药材组织所含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使有效成分不易渗出。白头翁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实验证明,在浸泡20~30分钟后第一次煎液的抑菌直径为17毫米,第二次煎液为15毫米,而未浸泡的第一次煎液抑菌直径为15毫米,第二次煎液为14毫米,即未浸泡的第一次煎液只能达到浸泡后的第二次煎效力。所以在煎煮前应将药材进行冷水浸泡。

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一般对药、叶、茎等类药材为主的复方药剂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

煎药的加水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稍一蒸发药汁即干涸,药物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热而被破坏;药少水多,虽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汤药液量过大,不宜病人服用。

中药材质地不同,其吸水量有显著差别,一般为药物重量的5~10倍,个别的如胖大海可达20倍,因此,煎药用水量,要根据药物的用量及质地而定。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轻松其容积必大,吸水量多。质地坚实,其容积必小,吸水量亦少。煎煮花、叶、全草及其质地轻松的药物,其用水量大于一般用水量。煎煮矿物、贝壳及其它质地坚实的药物,其用水量应小于一般用水量。

传统经验,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度,第二次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这是一种行之方便,亦易掌握的加水方法。

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毫升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根据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之多寡,中药吸水性能之大小,以及所需药液收得量等,来具体掌握用水量。

所以,应根据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之多少,药料吸水性能的大小及药液得量等几个因素来确定加水量。

有人研究煎煮中药加水量的计算公式:

Q=W×K+R+T×V

式中 Q—加水量

W—原药量

K—吸水量

T—煎煮时间

V—单位时间水分蒸发量

R—药液得量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加水量,是比较麻烦的工作。首先要做大量的试验,以便求出每种药材的吸水量,才能列表备用;其次在煎药火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测V值才有意义。实验证明,一般掌握每分钟平均蒸发量为15~20毫升比较适用。但必须在一定的容器中及一定温度下操作,条件变了,计算出的Q值就无意义。所以,上述计算公式仅适用于有大量煎药业务的单位。

煎液量应根据每付总药量来确定。一般是煎液得量愈多则煎出率愈高。但药液得量受服用量所限,因此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界限。有人从实验数据确定,当煎液量为1:4时,两次煎液可以得到70%~80%的煎出率,如将此液量再浓缩成1:2时,即可便于病人服用。

有一研究单位进行了87次炉火煎药,以实际用水量记录,按统计学的方法,求药重与耗水量的相关系数,得出以下用水量的计算标准:

第一煎=100毫升×药重(两)+150毫升+服用量

第二煎=服用量+200毫升

本计算式适合老秤1~8两药物,直火加热煎药应用。加热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准,遇药物吸水率过大或煎煮时火力过大过小时,可按具体情况酌情增减加水量。

临床医师所要求的服用量一般以150~300毫升之间,小儿酌减。(中药浸泡方法)

煎药怎么煎

煎药器具的选择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所选用的煎药器具密切相关。现在用砂锅还是比较好的,因为砂锅的材质比较稳定,不会和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适中,这也是自古以来一直沿用的原因之一。此外,搪瓷锅、不锈钢锅、玻璃煎锅也可选择。而铁、铜锅不能用,主要是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煎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能与鞣质成分生成钽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它可以与黄酮类化合物形成不溶性聚合物。它能与有机酸形成盐。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煎煮水量
煎药加水量也很重要,直接影响煎药质量。水量少会造成煎煮不彻底,有效成分浸出不彻底。加的水多了,煎的药液也多了,患者服药不方便。由于中药材质地不同,其吸水性也不同,加水量一般控制在5-10倍。同样重量的药物,质地疏松的,体积大,自然吸水多。质地结实的话,它的体积就小,吸水性也小。所以花、叶、全草煎服要多加水。少用水熬制矿物质和贝类药物。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将药物放入锅中,第一次煎药的加水量为药物表面以上3-5cm,第二次煎药的加水量为药物表面以上3cm。这种加水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煎煮中应注意的问题
1.煎煮前浸泡:
煎药前一定要泡水,因为植物中的中药大多是干品。用水浸泡可以使药物软化,组织细胞会膨胀恢复自然状态,这样煎药时有效成分容易浸出。一般以花、叶、茎为主药,浸泡时间1-1.5小时。根、种子、根茎和果实的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
多次煎服效果优于一次长煎。实践证明,汤剂中所含成分约80%可煎两次,宜煎两次或三次。
3.煎药的温度:
煎药的温度中医称为“火”,通常称为“文火”或“猛火”。所谓慢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慢,水分蒸发慢。所谓武火,就是大火,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快。如果煎煮时火候过猛,水分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容易糊锅。反之,如果温度较弱,煎服效果会较差。一般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可减缓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煮。
4、煎煮时间:
要看主要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一般第一次煎需要20-30分钟,第二次煎需要30-40分钟。治疗感冒的药物先熬10-15分钟,再熬15-20分钟。滋补药物,第一次煎30-40分钟,第二次煎40-50分钟。
5.保留的药液量:
一般是指一剂药煎两次后的药液量。成人服用400-600 ml,每日两次。儿童服用200-300ml,每天服用两到三次。
6.服药方法:
一般一剂药煎两次,然后和药液合在一起,分两次服用。孩子可以服用2-3次。治疗感冒、发烧、肠炎、腹泻的药也可以经常服用,即每4小时一次,每次30-40ml,一旦病情痊愈,每天服用2-3次。孩子多服几次比较好。
7、特殊药物煎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开出带有脚注的药物。
(1)先煎汤:一般用一些矿物质、贝壳、角质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难煎,故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后再煎。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外,毒性药物可先煎服,再长期煎服,以减轻或解毒。比如乌头碱,长期煎煮乌头碱可以分解成乌头碱,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附子若长期煎服,不仅能减毒,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服药后:一般有芳香气味和挥发油或难久煎的药物,应在煎药前10-15分钟放入锅内。常见的有藿香、钩藤、大黄等。比如钩藤中所含的生物碱,煎煮20分钟以上,其降压成分就很容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为大黄酸,但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大黄酸的泻下作用比苷元强,不易久煎,常采用“倒扣”的方法。
(3)包煎剂:种子和个别花粉类药物通常用纱布包好,放入一组药物中煎服。常见的有车前子、旋覆花等。比如车前子,很容易糊化,焦化。所以需要油炸。炒旋覆花可以防止绒毛脱落混入汤中刺激咽喉。
(4)溶解:用热药水将药物溶解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硫酸钠和芒硝。
(5)融服:主要是一些牙龈类药物,用热药水溶化后服用。如果混合煎剂会使药液粘稠,影响其他成分的浸出,胶药也会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化开服用的方法。常见的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分煎。有些贵的药要分开煎,然后把药液混合在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内服,有些贵重的药粉不能和组药一起煎服,一般是内服,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用。这样既有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又节省了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要注意器皿的选择,水的多少,煎中药的时间和温度等。煎中药需要耐心和细心。如果要煎一副中药,要注意,这样才能得一副好药。

怎样掌握中药煎煮法

怎样掌握中药煎煮法

  正确掌握中药煎煮法是保证中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如煎煮不当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临床效果,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只有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才能提高汤剂的质量,发挥临床疗效。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怎样掌握中药煎煮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1、器具选择

  煎煮中药宜选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玻璃器皿,这些器皿性质稳定,导热均匀,不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忌选用铁锅、铜锅、铝锅、铅或有害塑料制品,这些器具易与药物其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2、煎药用水、浸泡及加水量目前,煎药常用的水主要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在煎煮时也可加入醋或酒等混煎。

  浸泡中药宜用凉水,而不宜用热水,浸泡时间,需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叶、茎类药材为主的组方,可浸泡 20~30 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矿石、化石、贝壳类为主的组方,可浸泡 60 分钟,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中药煎煮的加水量按传统经验第 1 次煎煮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 3~5cm 为度,第 2 次煎超过 药渣表面 1~2cm 即可。

  3、煎煮时间及火候

  一般药剂宜煎 2~3 次,头煎时间 30~35min,二煎时间 20~25min,如需三煎的,其时间与二煎时间相近,将两次或三次煎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根据药物性能不同,煎煮火候和时间又略有不同。一般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头煎煮沸后用文武火交替煎 20~25min,二煎煮沸后 15~20min。

  4、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根据药物的质地,有些药物煎煮方法比较特殊,归纳起来包括:先煎,如含毒性成分的附子、乌头等;后下,如气味芳香久煎导致其有效成分挥发的薄荷、砂仁等;包煎,如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辛夷、旋复花等;另煎,如贵重药材人参等;溶化(烊化),如胶类、粘性大且易溶的阿胶、鹿角胶等;冲服,如贵重药物用量少,为防止散失的牛黄、玳瑁粉等。

  慢性病患者家里可能会储备一段时间的中药,或是较多家庭会购买一些中药做保健之用,而中药所含的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如果储存不当会出现变异现象,使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失去疗效,有的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患者需要做好中药的储存和保管。


;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介绍-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介绍-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

  煎药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2、煎药的.次数

  一般一付中药煎煮2次为宜,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将减少,达不到疗效。解表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药的量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药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论煎煮几次都应该将每次煎好的药液混兑在一起后再分开服用,这样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药力均匀。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介绍 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

  3、煎熬中药用什么锅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4、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大家已经了解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此外煎药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大家学会了吗?正确合理地操作能让让药材发挥最大药效。

;

中药怎么熬好?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43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