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清热药。别名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葿、空肠、元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干燥根(图1)。因其色黄,故名。
产地和性状 黄芩多生于草原、高燥砾质的山坡。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陕西、黑龙江、辽宁等地。黄芩呈圆锥形,扭曲,长8~2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已成空洞。气微,味苦(图2)。
性味和功用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暑温,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热不安等证。
成分和药理 黄芩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素、苯甲酸、β-谷甾醇等。黄芩煎剂在体外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解热、降压、利尿、镇静、利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肠蠕动等作用。黄芩甙、黄芩甙元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对豚鼻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组织胺皮肤反应有抑制作用。
应用和禁忌 凡湿温暑温,胸脘痞闷者,宜配滑石、白蔻仁、通草。若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可配黄连、干姜、半夏。湿热泻痢配黄连、葛根。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肺热咳嗽配桑白皮、知母。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宜配薄荷、大黄、栀子。寒热往来配柴胡。痈肿疔疮配金银花、连翘。血热吐衄配生地、白茅根。胎热不安配白术、当归。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等,用单味黄芩或以黄芩为主的复方。传染性肝炎用黄芩提取物——黄芩素装入胶囊,每粒0.25克。每次2粒,日服3次,儿童酌减。黄芩内服煎汤用量3~9克。制剂有5%黄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100~200毫克(儿童减半),每日2次;黄芩制成20%的酊剂,每次5~10毫升,日服3次。20%的黄芩煎剂喉头喷雾,每次2毫升。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不宜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38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谷精草的作用
下一篇: 黄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