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关点
“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中方代表:“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性别”。
质疑专家
原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庞宣文:“脉象来确定男胎女胎缺乏科学性”。
中国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朱兵:“正规的中医院,医生很少通过把脉诊断妇女是否怀孕,通常还是要借用相关的医疗设备”。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王东坡博士:“如果仅凭传统的望闻问切,还是无法完全把握人体内的情况。把脉判断男女也是如此”。
6月27日,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中方一位代表在会议致辞中称“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男女”。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国内一片哗然。无论是学者还是公众,大家不禁好奇,此话依据何在?把脉就能判断胎儿的性别吗?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把脉能判断胎儿性别”观点,众读者提出质疑
记者了解到,尽管国家禁止医院通过B超等检查手段告知家长胎儿的性别。但是目前,依然有为数不少的父母希望通过各种方法能及早知道孩子的性别。尤其在农村,一些孕妇找中医把脉来决定要不要孩子,即使在城市,有些孕妇也四处寻找把脉精准的老中医。而中方代表在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似乎向人们证实了这个获得胎儿性别的“好办法”的科学性。
不同人生理状况不同,脉象会存在左右手自然差别
原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庞宣文告诉记者:“以脉象判断胎儿男女,在中医学经典著作中确实有提到过。一般认为,左手滑脉强而实的是男胎,右手滑脉轻而虚的是女胎。”
但是,不同人生理状况不同,有人用右手劳动与写字,有人则以左手为主,脉象会存在左右手自然差别,所以脉象来确定男胎女胎缺乏科学性。庞宣文也表示,这种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不高。即使有个别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把脉比较准,那也只是个案,不具代表性,一般的中医医生都是不敢对此下定论的。
庞宣文介绍说,当西医、B超技术还没有引进中国之前,中医都是依靠把脉来判断妇女是否怀孕。据介绍,脉象是中医主要的诊断依据,按照中医学说,孕期作为特殊时期,脉象会变得与平时不同。通常,如果妇女没有其它的病状而被把出了“滑脉”,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喜脉”,这时就被认为是一种妊娠脉象。
庞宣文说,据医书上描述,滑脉“脉来流利,如盘走珠。”中医把脉时,通常将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放在病人左手的手腕上。如果怀孕了,三个指头都能清晰地把到跳动得很欢快的脉象,脉的跳动有如行云流水,就像是珠子在盘中滚动一样。
但是有时,因血滞行经不畅等情况也可以导致这一脉象。据透露,有些中医也心知肚明,仅靠脉象诊断是否怀孕其准确率很有限,因此在把脉的同时,他们还会通过察言观色、询问生理状况来作判断。如果被说中,这时往往将其归为把脉的功劳,即使没说中,大部分人也不会计较。
仅凭传统的望闻问切无法完全把握人体内的情况
而记者采访中国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朱兵时,他明确表示,自己并不相信把脉有那么神奇。朱兵提出疑问:“假如真的可以通过把脉就能准确判断胎儿是男是女,那么为什么现在法律只禁止医生用B超的方法来鉴别胎儿性别,而不禁止中医通过把脉的方法鉴别胎儿性别?”朱兵说:“目前,在正规的中医院,医生很少通过把脉诊断妇女是否怀孕,通常还是要借用相关的医疗设备”。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王东坡博士也告诉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一些诊疗科技手段,也是中医诊断方法的一个延伸,是中医现代化的内容之一。比如现在的一些医学影像检查,包括X光、B超等,毕竟,如果仅凭传统的望闻问切,还是无法完全把握人体内的情况。把脉判断男女也是如此。
病情分析:这个不好说,有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哦意见建议: 1.判断男女确实是存在的,因为男孩和女孩在孕期内会有不同表现,激素水准也有差距.这些差距可以通过脉象,体表来体现. 2.但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这种区别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区分. 3.中医主要靠脉象来鉴别,我学了7年中医了我感觉会的最多十多种脉象,有把握的也就几种,我的老师,他说:别人要你看男女,其实很简单:外人都很迷信中医的,你把把脉,然后轻松的说:男的!,原因很简单,多数人喜欢男的,对了,人家会说你高,错了,人家最多在心理说这医生没对我说实话! 4.鉴别性别别的可靠手段就是一起检查,但属于违规的,中医再有经验,准确率不超过15%,再说了,你要真在乎,不到95%以上的准确,你能安心?这类东西不存在几率的,要不是,要不不是,在某种程度上,99%和50%是同一个数据! 5.选择一起鉴别倒是可以考虑的,祝你好运咯!
当然可以,男子的脉搏一般比较宽大有力,女子就相对细弱一点了;
不过也有一种情况,比如男子久病身体虚弱,这个时候脉搏也会比较细弱
但如果只是看脉搏的话是这样,问题是看男女不单单是看脉搏啊,还有神态,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耳朵的秀气等等多方面的,基本上来说,再有阅历的人眼前,女扮男装就是个笑话,都不用把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认识论的方法审视中医
下一篇: 中医有助医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