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即防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有利于身体的各种生理需要,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顺利安康地度过一年四季。
指导专家:河北省中医院院长 李佃贵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 董尚朴教授
采
写:本报记者 李慧敏
春生,早睡早起精神好
春,含有“出”的意思,意味着自然界万物初生萌芽,欣欣向荣,是阳气初生,逐渐转旺的时节。在“五行”中属木,此季多风,与人体的肝胆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春季在起居时间上要早睡早起。晨起可在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庭院外散步、打太极拳、练保健操等,不宜做过于剧烈的体育活动,如爬山、举重、打球、踢球等。爱跑步的人可跑得慢一些,距离短一些。心情要保持愉快、舒畅、胸怀开朗,这样人体的肝气就会调和畅达,使周身气血和畅,五脏平和。要喜爱大自然的一切,可以观柳赏花、郊游、踏青,使自己情志与春季万物生发之气相和谐。
夏长,晚睡早起多运动
夏,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的心脏和小肠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夏季要夜晚入睡,早早起床,不要讨厌天长。中午可以适当增加午睡,使身体得到缓冲。睡卧时,不要头枕冷石,铁物取凉,如不注意可损及眼目。切勿露卧室外,以免生癣或生面风。夜间切忌直卧窗下,开窗引风或空调温度过低,会阻碍身体阳气的通达和宣泄。
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发怒,以使人体气机通畅。可多做一些屋外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同时也要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
秋收,早睡早起敛神气
秋,西风飒飒,燥气当令,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季节。在“五行”中属金,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秋季要早睡早起,可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晨起课在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较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操等。喜爱跑步的也要像初春一样减少活动量,游泳也要适当减少,不能使身体有大汗而加重身体的干燥。
心情要保持安宁,收敛神气,不是神思外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才能保持肺气的清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冬藏,早睡晚起保阳气
冬,天寒水冰,大地龟裂,北风凛冽,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蛰藏的时令。在“五行”中属水,刺激与人体的肾和膀胱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冬季要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是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尽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养好人体的阳气。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的夜晚,应该多休息一些。
晨起可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操、保健气功等。避免剧烈运动。
关键词:睡眠 规律睡眠养精神
人的起居睡眠对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饮食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人可以不睡觉,也没有什么仙丹妙药能够代替睡眠。科学的睡眠能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能提高大脑的活力,有利于发挥智慧潜能。
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过多睡眠会伤气,过少则会损精耗神。日积月累,损命折寿。睡眠时间的多少,是依年龄的大小、体质状况、季节气候、工作情况来决定的。婴儿睡眠时间要长,一般1岁以内每天睡眠不少于16小时,3岁以内每天睡眠不少于12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中小学生时期每天睡眠不少于9小时,成年人每天睡眠不少于7小时,老年人的睡眠时问要适当多于青年人。
睡眠要有一定规律,定时入睡,定时起床。一般不要相差太多,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最好要有午睡。
睡眠的姿势最好是蜷腿右侧卧。不宜仰卧,更不宜左侧卧。卧时两足不宜悬高,宜闭口,两手不要压在心口处。春夏季头宜向东,秋冬季头宜向西。
饱食后不要马上就睡。睡眠时头前不要点灯,防止扰动心神。头前不要放置取暖器等,以防火热伤人阴津,出现头重、目赤、鼻干。要避风、雾、露。睡醒觉热,不要饮水后即睡。夜眠时不要交谈,俗话叫“睡不语”。卧室要注意隔音,防止惊吓。
起床前要先在床上醒3-5分钟,然后要慢慢坐起,以免出现头晕目眩。
关键词:护体 形体养护促健康
有形的身体是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健康的象征。通过各种方法养护形体,就是增进健康。中医认为,养护形体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食养、按摩、锻炼等。同时还要注意各种禁忌。
按摩:有自我按摩和被动按摩。被动按摩包括人力按摩和器械按摩。在一般没有明显病症的情况下,最经济、实惠的办法是自我保健按摩,也可以定期请按摩师按摩。按摩可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通利关节,平衡脏腑功能,强壮筋骨,增进胃肠功能,从而达到养护形体的作用。
食养:民以食为天,好的形体要靠合理的膳食调配,不使饮食过饱或过饥。
锻炼:体育锻炼是人们所公认的养护形体的好方法。锻炼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体操、跑步、爬山、举重、球类,还有各种拳术、游泳等。不同的锻炼方式,活动强度有很大差别,起的作用也不太一样。因此必须根据年龄、体质选择较为适合的锻炼方式。锻炼必须适度,要因人而异,以不劳伤为度。一般来说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要选择活动强度较小一些,锻炼范围要全面一些的锻炼方式;年轻人可选择多种方式合理,活动强度稍大一些的锻炼方式。
另外,形体养护要避讳几种情况:食热物后不要即饮冷水,经常食冷会冰齿,牙易早脱,有损脾胃;大汗勿急脱衣,以防经络受风产生偏风;久坐易伤肉,肌肉会变得软弱无力;目视过劳会出现血虚;行走过久会损伤筋脉;长久站立会骨质变松;过多睡觉,会伤气,出现气短乏力;大饱能损伤肺脏,出现咳嗽;大饥容易感受风寒。
关键词:沐浴 沐浴禁忌讲究多
沐是洗头,浴是洗身。沐浴是为了洗去身上的污垢、病菌、病毒等对身体有害的东西,疏通气血,起到健身作用。如果沐浴不当,反而能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引起疾病或身体不适,影响健康,所以要注意沐浴中的禁忌。
立秋忌沐浴,否则会使皮肤干燥,粗糙;冬季要少沐浴;食饱忌浴、饥时忌浴;一般不要冷水浴,汗出严忌冷水浴;不要迎风沐浴;房事后不要沐浴;劳累后不要沐浴。
关键词:疏经 疏经按摩释疲劳
自我疏经是自我按摩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疏经通络能够使全身气血畅达,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专家介绍了几种简单的疏经方法:
发宜常梳:两手十指稍分开,从前额向上、向后梳理头发30次,每日1--2次。可使头部所有阳经通利。
面宜干擦:两手掌搓热后按在面部,向上,向后绕耳后向下按擦SO次,可疏通面部气血。
腹要常揉:仰卧,右手按在心窝处,左手压在右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随呼吸,顺时针揉50次;然后反过手,以左手按在心窝处,右手压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随呼吸逆时针揉50次。如果平时大便偏干的,可以只顺时针揉100次;平时大便偏稀软的,可以只逆时针揉100次。每日揉l次即可,可调整胃肠功能。
腰宜常推:身体坐正,用两手掌捂按于腰部两侧,由上向下推按40—100次,可强壮腰肾。
足宜常搓:以左手心对着右足掌心前后搓擦100次;再以右手心对着左足掌心,前后搓擦100次,可有保健作用。
关键词:房事 房事适度利身心
成熟的男女,正确对待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中医认为,恰当适度的房事生活可以调和人体的气血阴阳,而使五脏平和,心怡而神旺。房事不当可损精伤气使五脏失和,神衰而寿减,因此房事必有忌讳:
欲不可早。早欲可使男精气受伤,女血脉受伤。
欲不可纵。养生的关键在于养精、保精和用精。精少就会神减气衰,百病可乘虚而生。所以要顺应自然,不要追求,更不可强求。
欲有所忌。房事不可随心所欲,所以必须避免行房有损身体,要做到:饮食后不可行房,醉酒后不可行房,疲劳后不可行房,悲怒后不可行房,疾病后不可行房,经期妊娠不可行房,大汗后不可行房,外伤后不可行房,强忍二便不可行房,风、雨、雪、电不可行房。房事如不忌,轻则体弱多病,重则可致损命折寿。
关键词:护齿 护齿方法逐个数
牙齿是人体骨头外露的部分。古人说“齿为骨之余”,中医认为,肾脏主管骨骼的发育,肾精充足,骨硬而齿坚。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牙齿的方法还是很多的。
不嚼冷食物,防止因冰齿而齿松早落。常用温茶水漱口,可洁齿去秽浊气味。用青盐细末刷牙,可固齿,止齿龈出血。食用酸味食物后要及时漱口,防止损齿。排便时要咬着牙关,可防牙齿早落。注意养精补肾,可以营养牙齿,巩固牙齿的根本。平时上下叩齿不出声,可防止牙齿早脱。
《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所谓的“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此,人要懂得适应自然的变化,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除此之外,《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中也有如此论调:春天应该心平气和、少发怒;夏季心火日上,宜养心火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春夏要保养阳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秋冬季节应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而不应该不顺时节乱补阳气。
但凡事都要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补气或者养气,还应该针对人的不同体质来区别对待。
阳气虚,就要“冬病夏养”,春、夏时节就应该注意调养阳气;阴虚,就要“夏病冬养”,秋、冬季节就应该注意滋补肝肾,以减少春夏发病的几率。
面对浩瀚的宇宙,人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小生物,所以人的起居必须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一日有12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日出日落,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不能改变规律,就要顺应规律。关于四时 养生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过:春应肝而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概括为三种含义,一是适应四时的 养生 方法,因为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 养生 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二是阳指养心肝二阳脏,养阴指肺肾二阴脏。三是养阳要顺从阳气生长的特点,是阳气发泄。而养阴要适应阴气收藏的特点,不要便阴气发泄。所以春夏要适当出点汗,经常爬爬山,走走路,到大自然的去欣赏风景。秋冬则要少出汗,也就是说要减少运动量。这就顺应自然界生物“春种,夏长,秋获,冬藏”的自然规律。
一年有4季,一天有12个时辰,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体五脏六腑也有自己的分工和运行规律。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人除了要遵循四季规律外,还要遵循一天12个时辰的脏腑运行规律,脏腑有自己的分工,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运动,都是有规律的,顺应这个规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 养生 效果。
关于12个时辰的 养生 ,杨力教授总结了一首歌谣,有助于大家更好地遵循每天的时辰,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辰时看书戏幼孙,己时入厨当灶君,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养精神,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子时,丑时,午时是睡眠的最好时段。而已时,申时,戌时是工作和学习的黄金时段。
四季的起居时间也是不同的。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冬季宜早睡迟起。人的作息要顺应其自然,就要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有关四时养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会有过阐述,如《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篇里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好,水中留于膀光,则为溺与气。”意思是说,在春夏季之季,气血非常容易趋向于表,主要表现为面部松弛、肃降容易出汗等;而秋冬季气血个人收藏,气血非常容易趋向于里,主要表现为肌肤高密度、少出汗多溺等,以保持和调整人与大自然的统一。
连肌肤都是在伴随着时节的变动而做出对应的调节,人体的别的一部分就更别说了。因此,大家一年的养生发展战略也应伴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做出对应的调节,简而言之,便是要法时。
法时养生,便是养生要和天和气侯同歩。说实际一点,便是热天有热天的养生标准,冬天有冷天的养生大道理。总的基本原则便是要顺应天和养生,也就是要依照自然界的阳阴转变来调理我的身体。法时养生的核心思想是四季养生,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动来养生。
切合四时开展健康养生,即四季养生,也就是依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性和特性开展调理,进而做到健康养生和益寿延年的目地。了解四季养生的含义,必须搞清楚中医养生学四季阴阳消长、转化的概念。古时候中医学觉得,一年中有一年四季四时热寒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产生的。冬至节气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全过程,因此有春之温、夏之热;小暑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全过程,因此有秋之凉、冬之寒。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季属阳,秋冬季属阴,当然节令也伴随着气候的变化而产生春生、夏长、丰收、冬藏的变化。根据这种意识,中医学的四季养生规定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随遇而安维护保养气血,秋冬季之时维护保养阴之气,因此从古至今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
这就需要大家凡精神实质主题活动、生活起居作息时间、饮食搭配五味等都需要依据四时的变化开展恰当的调整。在作息时间表上也需要切合四时的变化,保证”起居有常“,春夏季“夜卧早上起床”,秋天“早卧早上起床”,冬天“早卧晚睡”。在饮食搭配五味上摄入更应有规律性,过饮、太饱或饮食偏嗜均能损害五脏六腑,危害身心健康。蔬菜水果瓜果蔬菜的服用亦有一定的周期性。除此之外“五脏应四时,都各有私收”。依据四时气候的特性,人们还汇总出春养肝、夏养神、夏时养脾、秋润肺、冬护肾的五脏调理法。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如下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
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人应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伸展腰体,用以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
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
这乃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夏天茂长时所需的正气缺少的缘故。
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于外一样。
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到了冬天,还会再导致别的疾病发生。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
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
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
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天气能够总是清爽洁净、一片光明,是由于上天所具的化生万物之道藏而不露并健运不息、永不衰减的缘故。如果天上阴霾笼罩、晦暗不清,日月就不能放射光明。在这样的时候,邪气就会侵入人的孔窍而造成疾病。
如果天上的阳气闭塞不通,地上的阴气不能萌发上腾,云雾不能消散而使天空放晴,那么天上下应地气的甘露就不会降下,天地阴阳的交感就不会发生,万物的生机也就因此而不能延续下去了。万物的生机不能延续,即使高大的树木也会大量枯死。
有害于万物生长的恶劣气候不能终止,风雨不能按时到来,甘露不能降下,草木就会凋零枯萎而不能繁茂。邪风频频刮来,暴雨屡屡突降,天地阴阳、四季之气不能相互保持协调,同时又大大背离正常规律,那么万物将活不到各自寿命的半数就会完全死亡。
只有懂得养生之道的圣人能够适应四季阴阳的变化,所以他们的身体从无大病。要是万物都能像圣人一样不去背离养生之道,能够适应四季阴阳的变化,它们的生气就不会枯竭。
违背了春天的时令规律,人体的少阳之气就不能焕发生机,肝气就会因此内郁而引起病变;违背了夏天的时令规律,人体的太阳之气就不能旺盛滋长,心气就会因此内空而出现虚寒。
违背了秋天的时令规律,人体的少阴之气就不能起到收敛的作用,肺气就会因此枯萎而导致肺部胀满;违背了冬天的时令规律,人体的太阴之气就不能起到闭藏的作用,肾气就会因此失常而发生泻泄。
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发、滋长、收敛、闭藏的根本。懂得养生的圣人在春夏二季摄养阳气、在秋冬二季保养阴精的原因,就是为了适应养生的根本规律,所以能同万物在生发、滋长、收敛、闭藏这些方面保持一致。
违背了养生之道的根本规律,就会摧残人体的本元、毁坏人的身体。所以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起点与终点,是生死的根本。违背了它,灾祸就会产生;而适应它,重病就不会患上。懂得了这些,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圣人遵行它,愚蠢的人们违背它。顺应四季的阴阳变化人就能生存,违背四季的阴阳变化人就会死亡;顺应四季的阴阳变化人体就能功能正常,违背四季的阴阳变化人体就会功能紊乱。把顺应四季的阴阳变化颠倒过来变成违背它而产生的病变,这叫“内格”。
因此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不是在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调理,而是在身体的功能还没有紊乱的时候就进行预防,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疾病已经生成然后才去用药治疗,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进行调理,打一个比方,就像是口渴了然后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了然后才去铸造武器—样,不是太晚了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7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给取消中医论调提个醒
下一篇: 中医崇倡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