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世家的百年历程

医案日记 2023-06-09 03:56:54

中医世家的百年历程

“孩子生病了!”“去鹿苑找‘陆仙人’看,准行!”在乡间,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一个周日的上午,记者慕名前往鹿苑拜访陆氏儿科诊所。我们先来到鹿苑医院儿科,只见陆氏儿科的第四代传人、医院院长陆定宏忙得不亦乐乎,诊疗室内挤满了怀抱孩子的家长。见此情景,我们转而奔向他的家中,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家中前来求诊的病儿更多,陆氏第三代传人、陆氏中医儿科研究所创始人陆义进的身边,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他们有序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因为他们知道,陆医生不给他们看完病是不会去吃午饭,更不可能去午休的。果然,陆医生那天的午饭直到12点多才吃上,而这对于他来讲,还算是早的。对此,陆氏父子从无怨言,相反是满脸的虔诚,他们说,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是他们世传的家风和医风。

世事变迁,在这个有着100多年行医历史的中医世家,不变的是一颗颗竭诚奉献病儿的爱心。

民国时期的名中医和任劳任怨的“陆仙人”

追寻陆氏儿科的创始人,要追溯到清朝末期。1870年出生的陆曙卿是这个中医世家的鼻祖,他天资聪颖,少时入私塾就读,饱读诗书,有小秀才之名。因家境贫窘,他中途辍学,便自学经书。后经人介绍,他前往凤凰镇有名的徐润斋先生处学医。徐先生擅长内、儿、喉、妇科,医术高超。在徐先生的悉心传授下,陆曙卿尽得其术。他学成后回到了鹿苑,借当时的天和堂药店开业行医。在4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潜心钻研业务,对儿科、喉科专业造诣尤深,并且他医德高尚,名扬百里,深得百姓敬重。

1918年出生的陆星罡是陆曙卿唯一的儿子。他7岁开始在私塾就读时就兼读医书,能熟背药性赋、汤头歌诀、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病源方论等书籍。他在少年时还研读《伤寒》、《金匮》等多部医学古典原著,同时随父亲待诊、抄方,并学习诸家临床经验。1941年他父亲陆曙卿去世,他便独当一面为百姓治病。新中国成立后,他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悉心关怀,儿科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独创的“陆氏儿科”。他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被誉为“陆仙人”而名扬大江南北。他曾任张家港市政协委员。

这位德高望重的名中医一直为病儿服务到85岁高龄而仙逝。那天中午,他看病至12点多,从诊室走到饭厅,刚在饭桌前坐下,连饭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便瘫软在饭桌旁。此前一年左右他曾因患高血压而发生过一次小中风,这次他在病床上躺了三个多月却再也没有醒来。

享誉四方的“小陆仙人”

陆氏两代是名医,自然希望医术能传承下去,1939年出生的陆义进成为陆氏儿科的第三代传人。读中学时期,他便遵照父亲的安排学习中医儿科、喉科专业。他一边攻读中医书籍,熟背中医药方医书,一边随父临诊抄方。通过四五年时间的学习,他基本掌握了父授的中医儿科、喉科技术,并开始独立行医。1958年他考入常熟县卫生学校医士专业,毕业后又分别在常熟县人民医院和沙洲县人民医院进修儿科专业,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40多年来,他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被群众尊称为“小陆仙人”。要说陆义进治病救人的故事,可真是不胜枚举。

2006年春节后不久一个寒冷的深夜,陆氏儿科诊所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陆氏家人披衣起床打开门一看,门外来了一群人,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央求救救她的孙子,余人也在一旁央求,一个9个多月大的男孩发着高烧、呼吸急促、咳嗽不断。男孩叫傅亿堃,已患病多日,先后在常熟和苏州的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然而病情非但没见好转,反而一日重似一日。在医院检查发现这孩子肝肿大至耻骨,血色素只有3克多,全身衰竭,因怀疑患白血病,曾做过骨刺等,最后病因不得而知,人却已奄奄一息,医院不得不开出了病危通知单。

顶着刺骨的寒冷,年逾花甲的陆义进仔细对孩子做了检查,发现孩子嘴唇干裂、心跳快速、气急、腹部胀气,经询问得知孩子已9天未曾大便。凭经验,陆义进决定给孩子施以“回阳转逆“疗法。陆氏家人全体上阵,抓药、熬药,陆义进亲自帮孩子灌肠,疏通肠道,接着又帮孩子调节呼吸。第二天孩子的病症就减轻了不少,并且能喝牛奶了。之后又来诊治了三次,前后总共花了一个月时间,孩子就转危为安了。五一节前夕,这家人倾巢出动,买来鞭炮、炮仗,精做了一块匾额,浩浩荡荡送上门来,一表救命之恩。

陆氏儿科在第三代传人的手中得到了发扬光大,2000年12月,经市科委批准,张家港市陆氏中医儿科研究所正式成立,原市委书记秦振华欣然题名,并赠送匾牌一块,上书“当今仲景华佗”。

开拓奋进的陆院长

斗转星移,时光进入21世纪,陆氏儿科的第四代传人陆定宏步入了事业的巅峰时期。在“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声中,他将陆氏儿科经营得风生水起。2004年鹿苑医院转制,他出任院长。除了继承原胆石和肾结石治疗的特色专科外,他更将陆氏儿科特色做大做强。

这位年富力强的陆氏传人不仅传承了陆氏儿科的真经,更兼收并蓄了现代先进医学技术,他中西医兼修,在20多年的行医经历中,创造了令人称道的业绩。儿科研究所的设立,医院特色专科的坚实基础,让他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勾画新的蓝图。利用现有水平和优势,拓展外延,与苏州、上海、北京等地国家顶级儿科联手,请著名专家亲临会诊的计划已在他心中筑就,新生儿病房的设立也在他的酝酿之中。

在陆氏中医儿科的百年行医历程中,有一种情怀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对弱者的关爱。在陆氏儿科诊所里,有几本厚厚的登记册,上面记载着免收诊疗费的名单,由病儿家长签着名。诊所明确对老弱病残者、困难户包括外来打工贫困患者免收诊疗费,对特困户病重需急救者给与资助部分医药费。陆义进告诉记者,这是从他祖父手中就传下来的规矩。记者粗略作了统计,仅今年1月1日至记者采访的3月18日,共免收244名患者的诊疗费。

尤为令人欣慰的是,陆氏第五代传人早已敲定,他就是陆定宏的侄子陆文中。这名立志承传百年行医历史的新时代青年,在西北医学院攻读的就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他已回到鹿苑医院,目前随叔叔陆定宏待诊。

张锡纯的传承人张蕴迁是谁呀

张蕴迁是1951年7月出生于河南延津。张蕴迁出生于河南延津,原武警部队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锡纯是河北省盐山县人,他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泰斗人物,也是中西医贯通的先锋代表人物,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全国名中医”郭剑华:中药、针灸与推拿 缺一不可的中医瑰宝

(上游新闻记者 梁呈蔚 图由受访者提供)他是全国首届名中医,他推动中医在南非从“巫术”到合法,他培养出一批批医术过硬、医德良好的中医药人才,他就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郭剑华。坚持中医非药物疗法与中药内服外用综合治疗特色,药占比控制在5%以内,力求为患者开出药味少而效高的中药方。

专家名片:郭剑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科协针灸、筋伤首席科普传播专家,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三、四、五、六届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导师、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名中医分会常务副会长。

临床56年,擅长治疗颈、肩、腰、膝痛,风湿性关节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等病症。

出身中医世家 重视药内药外功夫

自幼在药香中长大的郭剑华,家中世代行医,清咸丰年间其曾祖父的祖父郭熙成在川南开办“郭氏福善堂”悬壶济世,距今有200多年 历史 ,代代相传的医术,到他这儿已是第六代。在祖辈父辈们的耳濡目染下,他14岁随父出诊,15岁考入原泸州医学专科学校(现西南医科大学)成为中医班的首届学生,17岁独立行医,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筋伤学界为数不多的“全国名中医”。

行医五十六载,郭剑华先后从事了儿科、妇科、筋伤科,“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是用辨证的思维去治病,注重身体的整体性。”他告诉记者,身体各个器官的疾病都是阴阳失衡导致的,一位好中医,一定是位全科大夫,只有在整体上把握,才能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

“中医有三宝:中药、针灸和推拿。”郭剑华讲解到,是药三分毒,虽然掌握好药量不会损伤身体,但许多人忘记了中医穴位的妙用,针灸、推拿、艾灸等等药外功夫同样能防病治病,药内药外两者相结合,治疗疾病才会有更好的疗效,同时达到中医大家巧用经方、开方药味少而效高的原则。

所以郭剑华十分注重针灸推拿之法,在他所著的《筋伤证治精要》一书中,无论是治疗腰椎肩盘突出症、颈椎病还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第一步都不是中药,而是药外的各种诊治手段,常常一针一推之间,就舒缓了患者大部分疼痛。

记者有幸看过他早年为一名患者进行推拿的视频,从头到脚,手法娴熟流畅,一招一式驰张有度,干净利落,不似推拿更似抚琴,在病体上优美地舞蹈,手到病除。在施针上他也同样要求美感,但这并不是刻意而为,而是要真正做到手法应从“心”而出,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好的疗效。

霸王灸、颈舒胶囊 中医大师里的“发明家”

电脑打字、学习影像学知识,掌握现代医学指标……古稀之年的郭剑华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只要是有益于治病开方的现代科学技术,他都会去了解、去专研。他常常告诉他的徒弟们,要能用核磁共振、CT、X线等片看影像,能查看患者的化验单,这是西医医生需要掌握的,同样也是中医需要学习的,这些都是现代 科技 发展的产物,应该成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手段的延伸。这些 科技 能帮助中医医者更准确地找到病灶,尽管古籍医书上没有,但中医医者应该做到“有”能看懂使用,“无”能依旧准确治疗。

郭剑华表示,中医延续至今除了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先辈们流传的古方药典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首先要有自己的辨证思维。”他告诉记者,姑母郭贞卿“药内药外结合”的学术思想使自己走上治疗筋伤疾病以及疑难病症的综合治疗之路。在此基础上,自己又总结创造出“有伤不治伤,治伤先治远端”的理论方法。

在多年临床工作中,他发明了“中国霸王灸”和“神农塔灸”等灸具,研制颈舒胶囊、膝舒胶囊等注册院内制剂,为方便患者设计了多功能自动牵引床、多功能治疗椅、颈椎治疗椅等器械,获得国家专利4项。训古不泥、广博专一、传承创新,这是一代中医大师应有的风采,也是多年来郭剑华对自我的要求。

致力传播中医药文化 细心科普免费发放

如今,74岁的郭剑华仍然坚持在临床一线为病人施针问药;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传承工作室,精心培养出5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其中3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优秀继承者;着眼于中医药发展大局,长期为宣传中医药,为改善中医药发展环境而不辞辛劳地奔走呼吁。

河南老中医从医42年正骨不收费,这位老中医为何这么做?

因为这位老中医是一个医者仁心的人。

这个老中医是谁?

这位著名的正骨老中医叫宋兆普,现任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他是正骨专家,当了42年医生,从来没有为正骨收过病人的钱。宋医生的正骨事迹和帮助过的人数不胜数。在他的办公室里,锦旗被折叠起来,挂满了整个房间。很多骨头脱臼的人,经过他的正骨后,马上就能下地走路了;正是因为这种神奇的正骨手法,很多人前来求医。作为医生,宋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从来不收费正骨,只因为以下两点。

医者的善良

宋医生说,能够用这门手艺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对于很多患者正骨,他贡献不多,最多也就做了一点努力,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坚持不收病人的钱。?医者仁心?这四个字虽然常见,但能够做到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数,医生就是一个。

把病人当恩人

在宋医生眼里,病人并不是他用来挣钱的,而是他的恩人。他精湛的正骨技术得益于病人的信任。正是因为病人的信任,他才有机会?练手?。多年来,他积累了为他人和自己接骨的丰富经验。作为一个医生,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是令人肃然起敬。

可贵的精神值得赞扬

很多人觉得这样崇高的医德是值得尊重的。这也是对一些穷人更好的救济,也是对医生仁心的更好诠释。所以很多网友也觉得这个老中医很好,他也很善良。这种事情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发生,所以我们要时刻传承这种精神。大家都觉得这位老中医有这么独特的正骨手法,让很多网友觉得更加佩服。现在医疗技术比较发达,所以很多中医也选择用机器进行治疗。这种中医手法治疗比较少见,所以大家都觉得比较有价值。也希望这位老中医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赞誉,也希望他能够发扬中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6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