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药材市场走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大幅震荡调整变化异乎寻常
受SARS疫情影响,2003年的中药材交易跌宕起伏,变化异乎寻常,整体走势明显好于往年。中药材交易红火,销量持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态势。从时间来看,大体为:2003年1~3月份,SARS疫情出现,中药材行情由疲转畅,交易比2002年冬明显增多,大部分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开始复苏;4~6月上旬,SARS疫情加剧,药材购销两旺,批量成交加快,不少品种价格飞涨,热点药材市价创历史新高;6月份以后,一方面SARS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国家着手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禁售中药饮片,药材交易迅速回落,跌入低谷;进入9月份,药材交易重现生机,市场渐趋活跃。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变化速度之快为历年罕见。
二、销量不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
综观2003年的药材交易,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近300种常用大宗药材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平均较2002年分别增长25%~48%和33%~42%不等。其中,价格上升的品种约占统计口径的48.5%~54.3%,价格稳定的品种约占28%~33%,价格下降的品种约占12.7%~23.5%。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兴起的“种药热”,致使许多药材供过于求,市场滞销,价格偏低。特别是一些年销量在千吨、万吨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药材,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低谷中运行:如板蓝根、家种丹参、黄芪、白芍、厚朴、茯苓等。但SARS让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交易再次活跃起来。防风、贯众、银花等价格竟然上涨了几十倍之多,就连板蓝根、黄芪、白芍等多年的滥市品种也被抢购一空。
三、五大诱因催生药材交易热
2003年的药材交易红火,虽然中间震荡起伏,但整体交易明显好于以往,是难得的丰收年。出现这种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SARS疫情的刺激,药材销售旺盛。在狙击SARS的战斗中,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时间出现了抢购中药材热潮,给疲软的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拉动多数家种药材走出低谷。
2、受旱涝灾害影响,药材产量下降。我国南方和北方先后出现旱涝灾害,致使湖南、广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药材主产区的市场供给量严重下滑,板蓝根、桔梗、白术、白芷、生地、关龙胆等根茎类药材和北五味子、车前子、山栀子、酸枣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种子类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3、受禁猎禁采野生动植物和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政策性因素制约,特别是几十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野生药材资源稀缺,市场供应日趋减少,致使价格不断上升。野生药材成为市场近年来追逐的热点。冬虫夏草、关防风、秦艽、野山参、穿山龙、虻虫、马宝、林蛙油等野生药材一直处于高价位。2002年野生药材价格涨得最多的品种当属冬虫夏草,由年初的16000元上涨到26750元,特大虫草王已涨至41000元的高峰。
4、出口需求增加。进入2003年,中药材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整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药材出口渠道拓宽,销售范围扩大。桔梗、北沙参、山药、黄芩、太子参、罗汉果等品种出口顺畅。
5、受秋后粮棉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牵动,部分家种品种都不约而同的跟随农产品价格上浮。
板蓝根在2005年曾因禽流感价格上涨到顶峰,进入2006年各地未出现大面积扩种,进入下半年价格再次回升至6.3-6.5元。到秋、冬季各地气温虽高,但未见禽流感等疲情扩散,各市场不见厂家大批量寻货,对商家心态影响较大,纷纷积极销售手中货源,价格一路下跌,陈货降至4.8-5元,新货5.2-5.3元。板蓝根近期走势如何,分析如下:
一、板蓝根两大产区新货存量下降对后市有一定影响
板蓝根多年的价格波动,种植区域不断转移,从东部的安徽、河南到中部的山西、陕西,而后到西部的甘肃和东北三省,现在又集中到民乐和大庆两地。在板蓝根产新刚结束时,由于市场走动不及05年,到产地收购的商家较少,产地新货走销一度走缓,收购价格由5.5-5.7元开始下降。在板蓝根价格下跌到5元以下时,到产地收购的厂家陆续不断,许多货源避开市场直接进入药厂。但是产地新货销售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一旦收购停止价格就会继续下滑,降为4.5元,稳定一段时间消化货源,在12月最低时降至4.-4.2元。在板蓝根产新后两三个月,产地新货存量在价格阶段性下跌的过程中下降40-50%,其中有80%左右的货源销到药厂,流入安国、亳州两市场量明显小于05年。近期调查看,黑龙江大庆产区新货剩余在1300-1500吨,甘肃民乐县及周边产区在500-700吨。
二、板蓝根价格下跌后农民惜售阻碍价格进一步下跌
板蓝根在过去的历史中,价格波动与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价格上下起伏较大,对各产区农民种植影响较大,加上板蓝根单产较低,农民生产多是广种不收,以“种植是高山,收益是平”来形容农民面对市场行情波动的无奈。
在2003年,板蓝根因非典从低迷中被吵醒,被大家炒得火热火燎,价格在年初1.8-2元无人敢接手到非典时升至13元、20元至有百元的价位。板蓝根价格大上对农民心灵又是一个极大刺激。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扩种,到2004年末2005年初价格再度走进低迷的死胡同,价降至2.5-2.7元。板蓝根又降伤透了农民的心,逢粮、棉、油等涨价和其它品种的价格好,农民种植选择空间扩大,在板蓝根的中、东部产区农民纷纷弃种。到春季结束,种植面积成定局时,各地不断有商家入手囤积,只是库存较大,价格在商家的催唤下,缓慢上涨至产新前的5.4-5.7元。进入秋冬交接时,禽流感在亚欧各国又肆虐,在商家追逐下价格再上升至6.5-7元,之后回落,到2006年3-4月份仍降为4.2-4.5元。板蓝根在2005年价格上涨,并未抚育农民受伤的心,2006年在中、东部产区宵民依旧少人种植,局面地区产量大幅下降,如陕西商洛,2004年产量400吨,2005年150-200吨,2006年50-70吨。板蓝根种植集中的产区仅剩甘肃民乐和黑龙江大庆。
从板蓝根甘肃、黑龙江两大产区看,2006年产量比2005年产量增加,但是农民吸取前几年价跌就扔的教训和经历2005年价涨的受益,以及农民富裕了价跌惜售,以致前期产地走动不畅,价格下跌逐步缓下的走势,同时又推动了前期价格回升。
三、板蓝根在2007年春季还有短暂旺季,货源还会进一步消化
春季是流感等疾病多发季节,也是板蓝根货源消化的一个短暂旺季,期间厂家、药店、医院仍有采购计划 ,板蓝根在各市场的存货会得到进一步消化。
四、结论
在2005年春季,板蓝根价格降至4.5元左右的价位后止步,各地商家入手囤积的货最低的在4.5元附近,短期内留给后市价格下跌的空间不大。从粮食价格、劳动工值、产地库存等方面分析看,近期价格进一步走低的可能性不大,将以稳为主,小幅度振荡。
1、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稳定在4500万亩
在政府支持下,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迅猛,根据商务部在2018年6月发布的《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2017》,2017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466.89万亩;在《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58万亩,比2017年种植面积增加了891.11万亩;在规划提到,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要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 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要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2、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来,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2020年已达1664.83亿元,2021年市场交易额可达1916.2亿元,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和中药饮片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3、近年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
2009-2017年,我国中成药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17年达到最高值383.61万吨,2018-2019年中成药产量连续下降,2020年产量下降至231.90万吨。2021年中成药产量恢复增长至249.95万吨,增长幅度为7.78%。2022年以来,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2022年全国中成药累计产量为227.70万吨,同比下降3.40%。截至2023年2月末,全国中成药产量已达40.40万吨,同比上年同期下降14.8。%。
4、2022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大幅增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药材消费市场,但存在部分地区存在中药材品种产能不足甚至没有资源分布的问题,因此对中药材有一定的进口需求。2020-2021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较为稳定,维持在6.7-6.9万吨左右;2022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大幅增长,达13万吨,约为往年水平的两倍。截至2023年2月末,中国中药材进口量为1.7万吨。
从进口额来看,2020-2022年,与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变化情况不同的是中国中药材进口额逐年增长。2022年,中药材进口额达到25.9亿元;2023年1-2月,中药材进口额达4.2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