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阖枢的几个观点
开阖的观念一直是中医临床上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尤其是针灸医学,开阖穴的探讨,更是引为神秘之学,一般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最近拜读了思考中医,发现他对开阖枢的理论偏颇的以为阴阳是分开,且相对存在的,不禁有点茫然。
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气血不断地运转,岂能等待阴尽生阳,阳尽生阴,阳明闭而太阴开,厥阴阖而太阳开,此种病人阴阳离异,非死不可,我不知如何能视为平象?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显然如清代陈修园被讥为满口理论,临床却搔首摇头,不知如何下手一般,我不知何以成为中医理论的正宗?
自己研读中医学三十馀年,证诸临床,但觉先贤理论正确,颇有实用价值,只是许多书籍无的放矢,不懂强装专家,以致谬论充斥,使得中医成为一门不切实际的医学,实在可惜。
旅居加拿大数十年,接诊的患者都是西医引以为头疼的疾患,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窃以为让西医确诊,何尝不是一个好主意,至少在抓主证上,少了许多麻烦。
中医是经得起竞争与考验的,只是目前滥竽充数,仅受了一点肤浅的训练,就以为是大专家,这些人将断送中医的前程,影响中医在公众的影像。实在可惜!
人体是以阴为基础,以阳为运用的,犹如往日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一般,更像行军作战,阴是补给系统,而阳是作战部队,二者缺一不可。
观察十二经脉的循环,不难发现一个定律,就是太阴传少阴再传厥阴,再传回太阴,形成一个轮回,而三阴传化的动力,来自阳经的催化。厥阴若无少阳的催动,无法传回太阴,同样的阳明催使太阴转少阴,太阳催动少阴转厥阴,这是三阴三阳转化的原理,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少阴、少阳为枢的理由何在?
枢者枢纽之意,也就是众多通道的控制口,少阴与少阳是哪些通道的汇聚与转口呢?
阳明是阳之盛极,产生一阴的少阴,催动气血转入太阴,此即第一条通道,阳明入太阴。太阴接受阳明之气,传化进入少阴,此第二通道,太阴转入厥阴。少阴已生,激发阳气释放,转入太阳,是为第三条通道,少阴转太阳。因此少阴是阴阳之枢纽,调节阴阳之孔道。
同理,厥阴生少阳,催动阴气转入太阴,同时引导太阳之开放,使厥阴入太阳的通道开放,再为太阳转入阳明之通道,顾亦为阴阳之枢纽通道。
五运六气上,少阴与阳明相对,少阳与厥阴相对,更加深了少阳与少阴是阴阳枢纽的重要地位。
明白少阴少阳枢纽的地位,自然清楚他们是气血流通的重要管道,至并时当然要留心二经的功能是否正常化了
柴胡桂枝干姜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在跟随顾植山教授学习期间,笔者发现老师主要从运气和三阴三阳开合枢理论来灵活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强调利用运气结合时象、症象、脉象发挥该方调理少阳枢机的作用,将厥阴病引出少阳,或将太阴病拉回少阳,机转回阳则病愈,从而在临证中屡起沉珂。兹举两案以说明之:
病案1
严某,男,33岁,2015年4月2日初诊。慢性腹泻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1年,现每日腹泻5~6次,上午多发,血压160/90mmHg,头昏,体倦乏力,耳鸣、腰膝酸软,寐欠安,每日凌晨3~4时易醒,舌淡紫,苔白腻,脉沉弦小滑,左关弱。肠镜示:直肠多发小息肉;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伴糜烂;曾口服中西药疗效不显。
依据运气理论,气象、脉象、症像三象结合分析,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少阳太阴合病。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北柴胡20克,淡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川桂枝10克,天花粉20克,左牡蛎10克,淡黄芩10克。14剂,每日1剂,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每次150毫升,每日3次。
二诊(2015年4月16日):服药后诸症好转,食欲增加,大便畅,日二行。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继服上方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方法同前。愈。
按:顾植山老师近期用柴桂干姜汤治少阳证而兼有腹泻者每获速效。他认为,按开阖枢理论,「少阳为枢」,六经传变从少阳传太阴,病在少阳太阴之间时,发挥少阳枢转机能,即可兼治太阴腹满泄泻之证。时逢春季,临床少阳病证常可见到,或伴有大便稀溏者,皆可选柴桂干姜汤。如左关春脉偏弱者,则为春气不应之象,用之更有把握。
病案2
顾某,女,51岁,2014年5月31日初诊:壶腹部低分化性腺癌2年,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化疗8次,化疗时及食 *** 性食物后右上腹部痉挛性疼痛难以忍受,体虚乏力,纳差,稍畏冷,多汗,便干,常以开塞露通便,苔稍厚腻,脉偏沉弦。
气象脉象症像三象结合,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承气汤化裁:北柴胡30克,川桂枝20克,淡干姜20克,炙甘草15克,天花粉15克,左牡蛎20克,淡黄芩15克,生川军(后下)12克,炒枳实20克,川厚朴15克,熟附片(先煎2小时)60 克,生晒参10 克。14剂,每日1剂,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每次150毫升,每日3次。
二诊(2014年6月14日):服前药后诸症好转,食欲增加,大便通畅,日二行,苔转薄白,脉仍偏沉,前方减柴胡为20克,厚朴为10克,增生晒参为20克、生川军改为熟川军10 克。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方法同前。
三诊(2014年7月6日):服前药后精神好转,胃部痉挛性疼痛发作明显减小,畏冷减轻,纳食可。守方出入,坚持服药二月余。
四诊(2015年2月1日):因近一周出现胃脘痛前来复诊,诉近复查原转氨酶高仍未降,余症平稳。舌暗苔薄,脉偏濡。时将入春,宜助春升之气以养肝木。处方:北柴胡30克,川桂枝20克,淡干姜20克,天花粉15克,左牡蛎20克,淡黄芩15克,炙甘草15克,绵黄芪30克,生晒参10 克,生白术20克,生川军(后下)12克,炒枳实20 克,川厚朴15克,北五味15克。
五诊2015年4月18:服方至今,诸症缓解,转氨酶已降。
按:甲午年中运为太宫,司天少阴君火。就诊时,三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少阳相火,但实际气候夏季气温偏低,火气受郁;火寒湿土同现,升降枢机不利,故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调升降枢机,合四逆重用参附以扶正祛寒,加用小承气取六腑以通为补之义。至2015乙未年春,少阳本应春气,一之气主客气皆为厥阴,按标本中气理论,「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素问·六微旨大论》),又「虚则厥阴,实则少阳」,故临床上厥阴、少阳病证常见,兼见太阴病者,柴桂干姜汤为应时之方。
分析与讨论
顾植山教授临证善于运用运气学说「开阖枢」理论阐述病机,他认为,自然界的阴阳不是静态的比对,而是一种具有盛衰变化周期的节律运动。古人将自然界阴阳气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周期性的离合运动,一开一合,一阴一阳,是一个离合运动,又叫作开阖、捭阖。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自然界及人体之阴阳气化运动,终不离「开阖枢」。枢者,枢机、枢要也,枢主上下、 内外之间,舍枢则不能开阖。故而治病重视少阳之枢不言而喻。若少阳失却转枢之责,气机升降失调,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化失常,百病始生 。
少阳枢机左侧为厥阴,右侧为太阴,气化至少阳,阳极而阴,升极而降,枢机之义尽显。临证时利用运气结合时象、症象、脉象发挥柴桂干姜汤调理少阳枢机的作用,将厥阴病引出少阳,阴病出阳则向愈;或将太阴病拉回少阳,机转回阳则病愈。
《伤寒论》中少阳病欲解的时间是寅、卯、辰三个时辰。少阳属木,其气通于春。春建于寅,是阳气生发之始。卯时前后是日出阳升之时。推而广之,运气、时象、症象、脉象为少阳之时,见少阳病枢机不运,此时乘自然界阳气之升,则枢机自能运转,诸症皆消。厥阴病欲解时是丑、寅、卯三个时辰,寅、卯这二个时辰为厥阴少阳共同的欲解时,作为阴尽阳生之脏的厥阴往往会在此时得到自然界阳升之助而有利于其病向愈,故厥阴病以出少阳为愈。
此外,去渣再煎为仲景使用柴胡剂之特点。柴桂干姜汤原方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顾植山教授常嘱咐病人: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每日3次。文火大概需煎3小时左右,认真按照煎服方法操作的患者疗效皆佳,不按照《伤寒》法煎煮则疗效会打折扣,甚而出现副作用。曾有一患者反映服药后出现呕恶、腹胀、腹泻,究其原因,药房配药者自作主张吩咐病人将柴胡后下仅煮了5分钟。猜度柴胡含有大量挥发油,煎煮时间长可将其挥发油逐渐挥发,减其升提之功而保其抒发阳气之性,如春拂大地,万物复苏。
还有一点需注意的是,《伤寒论》所用柴胡应为北柴胡之根,现药房每用南柴胡(狭叶柴胡)的全株入药,南方药房用南柴胡较多,性偏燥,故叶天士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柴桂干姜汤用柴胡剂量较大,顾植山教授每关照病人抓药时要注意必须是北柴胡根,药准确才有良效。
经络别通关系,“别”是什么含义呢?
先一起学习经络有几种关系:
1、表里关系;2、同名关系;3、别通关系、【还有一个我自己认为的同系统关系,先天系统、后天系统、平衡系统】
经络相表里: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等等,其机理则是脏为阴,腑为阳,相关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勾联。
阴阳同名:《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hé指关闭),少阳为枢(shu指中心、关键);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小肠和膀胱同属太阳、三焦和胆经同属少阳、胃和大肠同属阳明;肺和脾同属太阴、心和肾同属少阴、肝和心包同属厥阴。
经络别通,说的更简单,即阳经的开阖枢,与阴经的开阖枢,正好互为别通,即:
开:太阳-太阴
阖:阳明-厥阴
枢:少阳-少阴
阴阳的太、少 字头互为别通,剩下的阳明和厥阴也互为别通
太阴太阳里面有太阴肺经、脾经;太阳膀胱、小肠四条经络
怎么记忆呢?阴阳和手脚刚好错开。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阳膀胱别通,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阴脾经别通。
其他两个 用同样的方式 记忆就可以了
经络别通 这个提法现在能查到的 最早出现是在明朝李梴的《医学入门》
《医学入门·脏腑条分》通过转引《五脏穿凿论》的内容,首先记载了脏腑别通的相关理论:"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肺与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后用分利清浊,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兼用吐法),肾与三焦相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肾与命门相通(津液胃虚,宜大补右肾),此合一之妙也 "。
《五脏穿凿论》这本书找不到,无从查证,亦无从知晓其别通的机理。
但是 别通的理论指导,也是很有实效的
别 字,能找到的意思,大多是 别类、类别的意思。这个对 经络别通的? 机理,还是没有实际帮助的
清·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脏腑通治》中亦有 说到 经络别通
并探讨其机理曰:"盖所谓通者,必有相通之道路。唐宋后凭空说理,不按实迹,西医虽详形略气,然如此等道路,非借西说,不能发明。西医云:人之脏腑,全有连网相连联,其连网中全有微丝管行血行气",
唐(容川)氏一系以实体器官三焦的连属作为脏腑别通的基础,体现了力图汇通中西的思想,但与李梴"三焦有名无形,无形而有用"的观点有异。膜网包裹脏腑固然可以作为脏腑之间相互连通的路径,却不足以说明其连通的特异性。
近代的董针名家? 杨维杰,对别通的理论也有研究,说的我比较认同
杨维杰先生认为脏腑别通实乃气化相通,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hé指关闭),少阳为枢(shu指中心、关键);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阳与太阴互通则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阳明与厥阴互通则胃与心包通、肝与大肠通,少阳与少阴互通则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
杨维杰的气化之说与《医学入门》的观点略同
杨维杰 的文字和观点,也让我们可以对六经开阖枢理论,有更清晰的认识
杨维杰先生根据徐灵胎所说:"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将开阖枢的意义分别归纳为敷布、受纳、转输三个方面。太阳号称"六经之藩蓠",为三阳之表,气化主上行外达,敷布阳气于外;肺主宣发敷布精微,脾为胃行其津液,运化转输精微,则津液的布达均为太阴所司,故太阳、太阴主开。胃与大肠气化均主内行下达,心包为神明之守护,肝藏阴血,故阳明、厥阴主阖。少阳能使阳气出于表里之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心主血脉外达,肾主水主纳气,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少阳、少阴主枢。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
如太阳、太阴的受邪会导致水液输布异常,如风水泛滥型水肿;水液输布异常亦会阻碍太阳经气的运行,如《伤寒论》28条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其原因在于气化不利、水邪内停。阳明与厥阴、少阳与少阴与此相类。在生理、病理上,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有着特殊的关联,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伤寒论》28条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其原因在于气化不利、水邪内停。症在膀胱经,膀胱与肺别通,肺有气化不利的问题。实战调理上就要 别通的两条经络一起调,两条经络相应的穴位一起灸了
我们刚才学习了 明朝李梴提出 经络别通的概念,清·唐容川和近代 杨维杰先生对别通机理的观点。这些是 对经络别通的 追根索源吧
还有一些医书经典上 从其他角度支持脏腑别通:如《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指出了肾与三焦具有相通的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肺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而"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也说到了肺与膀胱的相关性
别 字,能找到的意思,大多是 别类、类别的意思。这个对 经络别通的? 机理,还是没有实际帮助的。 【也有人提出 别字,是用 八卦中的 别卦 相同的含义,或者说,别通的别字,是借用别卦的 别字的】
接下来 要百度一下 别卦 是嘛含义了
中医从易经八卦中寻求资源和帮助,在古代和今天都是常理呀
八卦的八个卦象叫 经卦,由八个经卦演化组合出来的 八八六十四卦,称为别卦
世界上的变化有常规变化、非常规变化,和突发性变化三种
四季变化、昼夜变化,以及植物的生长收藏变化都是常规变化。常规变化可以预测,乾、震、坎、艮、坤、巽、离、兑,这八个经卦反映常规变化。
别卦,是反映 非常规变化的
学习到这里我也卡住了。是不是 经络别通,这个别通也是反映 经络的非常规变化呢?
希望有老师 高手来解惑了
别通的阴阳经联系规律,和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的六爻相应原理,是一摸一样的[发呆]
其实学到今天也还没搞透搞明白,也是学了一些应用的规律而已
如果认定易经八卦就是天道规律,无需较真考证,也可以这样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15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伤寒论》中腹诊的认识
下一篇: 《伤寒论》三阴病证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