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迎来“火神派第三代传人”、四川名中医卢崇汉先生,他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给听众带来《中医扶阳与健康长寿》的讲座。卢崇汉认为,保持充足的阳气是长寿健康的保证。
卢崇汉认为,只要坚持扶阳,长寿不是难事。何谓“扶阳”?卢崇汉介绍“扶阳”就是要保护人体内的阳气,并且开发它,以确保人体健康。他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和能源,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失去它便百病丛生。而重视阳气作用,善用扶阳方法治病也是他所代表的“火神派”的最重要的学术思想。
健康、长寿的人体是以充足的阳气作为前提的。卢崇汉针对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指出了损伤阳气的“七宗罪”:先天不足,嗜食生冷寒凉食物,误用中药、苦寒、清热解毒等药物,滥用抗生素,工作烦劳,房劳过度,情志因素等。其中,滥用抗生素是最普遍的现象,他认为,抗生素虽然见效快,但是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其次,他认为,深圳人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这样更容易消耗阳气,因此要保证正常的休息时间。
此外,他还重点提到了人的性情对于身体的影响——费尽心机、大喜大悲的情绪让器官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有百害而无一利;而真实自然、与人为善、荣辱不惊的情绪则可达到“仁者寿”、“以德养生”的目的。
“扶阳”还可以通过一定的饮食来完成。卢崇汉指出,平日应避免吃寒凉的东西,绿豆和豆腐虽然是健康食品,但在病期服药的情况下不易多吃。蔬菜和温性的牛羊肉都是“扶阳”的极佳选择。此外,做菜时应善用生姜,因为它既可去腥、去湿,又可润心脾。
裘沛然对学问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早年就学于国学专修馆,并受叔父裘汝根亲炙教导,传授针灸医术,1936年毕业于早期教育机构老三校之一的原私立上海中医学院。
1958年起任教于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上海中医学院。
历任针灸、经络、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各家学说等教研室主任,基础部主任。
裘沛然中医学术造诣深厚,深谙《灵》、《素》仲景之学,汲取历代各家理论精髓,开创理论空间——
他倡导“伤寒温病一体论”,提出“法无常法,常法非法”的观点,总结“疑难病症治疗八法”,阐扬“中医特色,时代气息”中医学发展的八字方针,并对中医养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专门研究。
裘老耄耋之年,仍耳聪目明,能写细字;头脑清健,能继续为病人解除疑难杂症。
平时,在他的书斋兼会客厅里,或求教,或看病,往来无虚客,清茗润喉,香烟缥缈,与人交谈,谈笑风生。
先生毕竟是学问家,引经据典,古今中外,随手拈来,这些只能证明他的博闻强记,腹笥深厚,医文史哲,融会贯通。
从来以“世犹多病愧称医”慨然自疚,当然他不是吝啬藏秘之人。
他在平时不仅有养生方面的专门研究,并有这方面的论述和诗文问世,而且本人业已90多岁高龄的养生实践,也足以令人信服。
裘老凭着深邃的养生理论和实践功夫,撰有养生隽语五首七绝,这五首七绝堪称是他个人的养生纲领。
其中主要讲述关于死生穷达、利钝得失、饥渴药石、命运缘分、助人为乐、养浩然气等多个方面问题。
而五首七绝中的第一首最为重要,诗中论述的生死观是养生经验中的核心:“养生奥旨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
养生的主旨是要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要求首先必须精神健康,在宏观上必须树立旷达的生死观。
裘先生阐幽发微各家学说,就孙思邈的养生学说和中医“澄心、息虑、全神”的养生观专门进行了系统探讨和总结,并融入自己的养生经验。
他根据自己切身的体会,总结养生的经验是:人的健康与否,保持健康的关键在于“全神”,“全神”不仅指感觉思维、神色、神气,还指“神明”的妙用。
他比喻说:人似一部最精密的“自动机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补、自我适应、自我控制四大功能,但这四大功能只有在精神完美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因此,养生首先要全神——
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完美无缺,要运用各种修心养性、澄心息虑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态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的境地,必须具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高旷淡泊的襟怀。
做人道理其实就是养生道理,裘教授非常推崇儒家做人的道理,从做人而言,就是养正气,养成浩然之气,“养得一身浩然气,春光布体日星悬。”
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不仅大多数精神系统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许多躯体病变的发生、加剧或减轻的契机,也和精神因素关系甚大。
所以,要求心存仁爱,与人为善。
他说做人做得好就能心里和顺,健康长寿,心存仁爱,与人为善,仁者寿,寿命就相对延长。
《内经》有句话:“故主(心)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身体健康,首先要有道德修养。
医学是一种“仁术”,裘沛然教授不仅毕生精于医术,而且对于这个“仁”字,也有他的独到见解。
仁是古代儒家一种独特的道德范畴。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就是说:亲其亲以及人之亲,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亲爱。
孔子言仁,以“爱人”为核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实行的方法。
仁,就是博爱,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在自爱自律的基础上去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甚至全人类。
关于做人的规律,裘教授提出为人的三大原则,即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义为衡。
他认为做人的最大要求,便是要有良知。
“只有在良知的主宰下,人人趋向于善良,则所创造的一切先进工具,都可以为人民造福,人类便可进入和平、幸福的社会。”
裘老是一位才识卓荦、知识渊博的学问家,同时又是一位医道高明、境界高尚的医学家。
而文学艺术的修养和百科知识的渊博,对于医学知识又存在着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作用,这就使他在医与艺、诗与文的相得益彰下臻于更完善的境界。
作为中医学家,他的一生除了从事中医教学、医学理论研究和撰述著作而外,他从来没有脱离临床。
而他的临床特点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辨析入微、整体治疗、全面调理。
对于疑难杂症,他有一股不服输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但他不是盲目苦干蛮干,而是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有所发现和创新。
他的《疑难病症中医治法研究》一文,1987年发表后获得全国中医界一致高度赞扬,这是他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是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论作。
越是疑难杂症越是能够激发他攻坚进取的精神,越是能够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样的临床活动不仅能做到有所的发现和创造,而更主要的是,这正是老百姓需要的,使他们在走投无路时如夜行给了一盏明灯,如干旱给了一场及时雨。
“人间万事且随缘,处处施仁寿有权。” 这两句裘老的隽语,颇寓深意。
裘老已寿登遐龄,早该是颐养天年了,但他仍怀普济仁爱之心,对上门求医者从不拒之门外,而总是忘却年龄,忘了自我,精心为之诊治。
赵东生教授在眼科方面的成就和业绩使他赢得了“东方一只眼”的美誉,他曾经将一名经多方治疗而不见痊愈的眼病患者推荐给裘老诊治,而经裘老整体调治最终得以解除痛苦,这令赵教授非常服膺心折。
此后,赵东生教授遇到某些眼科杂病时马上就想到裘沛然,便向病人推介裘老,作为自己治疗手段的一道防线,以致使裘老在内科专业以外又开辟了另一项业务。
其实,这也正是裘老老而弥健,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求索的无穷奥秘。
最后,将裘老的养生经验总结为四句话,供读者朋友们共享:“从来长寿藏秘奥,养生要领在做人。千古灵药谁求得,仁风吹拂大地春。”
国医大师李济仁:起床前先在床上做套操
生日:1931年1月
年龄:90岁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与夫人“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张舜华2021年共同迎来九十岁生日。两位知名中医专家年过九旬依然脸色红润、肤质细腻。问其长寿秘诀,李济仁说,每天起床前,都会先在床上做一套操,来唤醒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以顺、逆时针方向用掌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脐下丹田穴各100下。
冬春季节是心血病高发的季节,李济仁配置了一款药茶,高血压患者请医生辨证后可参考饮用:黄芪,10-15克;黄精,10克;西洋参,3-5克;枸杞子,6-10克。早上,将上面的药材放入保温杯内,倒入开水,闷1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了。水喝没后可以不断添加热水,喝上一整天,晚上再把泡过的药材吃下去。这款药茶可以气血双补,调理经络。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彤云:生活规律很重要
生日:1921年12月
年龄:99岁
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皮科老专家陈彤云,2020年12月25日刚刚过了99岁生日。虽已期颐之年,仍精神矍铄,肌肤细腻白净。
陈老常说,美丽不光是一张脸的事,因为骨骼、肌肉、牙齿、眼睛、头发、体态、气质、 健康 等等,都是美的组成部分。五脏六腑好、生活习惯好、心态好、道德修养好,人自然会很美的。睡眠不足,就不可能有好看的面色;生活没规律,气血就不会调顺,就不会有好的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她非常注意生活起居的规律,每天她总是6点左右起床,吃好早点喝好水,排净宿便,才走出家门去应诊。晚上看书、学习到11点,无论多忙从不熬夜。
国医大师禤国维:要想颜如玉就用清水洗
生日:1937年11月
年龄:84岁
第二届国医大师、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病研究所原所长禤国维,八十有余却面色红润,问及他的护肤秘诀时,他爽朗笑答,其实很简单——要想颜如玉,就用清水洗。
护肤一定要自然,这就是他的养肤、护肤之道,在他眼中清水甚至是自来水就是最好的化妆品。禤老说,南方温热湿润,脸上油脂分泌多,因此洗脸一定要勤快。午睡后油脂分泌会更多,所以也要用清水洗一洗。若是从风尘比较大的户外回到家,感觉皮肤较脏时,再适当用些肥皂、洗面奶。
禤老一般不喝酒,也不专门去讲究喝茶,但喝水是比较注意的,一般早晨起来先喝一杯水,然后活动一下才去吃早餐,因为清水可以清洗肠胃,刺激促进胃肠活动,增强消化功能。晚上睡觉前禤老也喜欢喝半杯水润一润,补充睡觉丢失的水分,可预防血液中的水分不足引起脑梗死的危险性。
耳鼻喉专家李淑良:三个习惯让 健康 更可得
生日:1938年10月
年龄:83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李淑良大夫是中医界鼎鼎有名的耳鼻喉科专家,已80岁高龄的李老腿脚轻便,耳聪目明,声音爽朗,每周还出两次门诊。在他看来,不生气、不挑食、早睡早起,知易行难,三个习惯真正做到, 健康 才更可得。
首先,百病生于气,恬淡虚无,病安从来?所以要平和心态,与世无争。第二,不贪吃,不挑食,不偏食,饮食清淡,晚上吃饭不能太晚。酒可以少喝,不要喝醉,不要天天喝。第三,每晚10点20分准时休息;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特别是十一点到三点这个时间段,一定要卧床休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13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
下一篇: 中药养生辨清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