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这一天,人们外出祭祖扫墓,悼念故人,各地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户外文体活动。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运行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运动疗法:跪拜、踏青、放风筝
按照中国传统礼数,扫墓时要对祖先进行跪拜,完成弯腰伸背、手掌双膝触地、叩头及地,继而撑掌起身的一系列动作。它活动了人体主要的关节和骨骼肌,三个头磕下来就会觉得手脚舒展,气血融通。
其实,跪拜磕头的动作一直被道家作为导引术的一部分,中医证明确实有通经活络,防止血管硬化、栓塞的作用,老年人经常模仿跪拜磕头的姿势锻炼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不止是告诉人们虔诚孝顺可以长寿,也道出了坚持导引锻炼可以强身的道理。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中轻度体育活动。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举家老小集体外出,适当地跑步跳跃,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更能使人体正气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保健食疗:清明果和酒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后不生火做饭,在户外简单食用清明果(野艾果)等事先做好的事物。清明果的做法是将籼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用石磨磨成浆,再放在锅内熬成干糊,然后在里边包上豆腐、萝卜、酸菜、肥肠馅等,做成各种形状,最后放在蒸笼上蒸熟。艾叶味苦、性辛温,宜入肝、脾和肾,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是春季疏肝顺气的良药,尤其适用于气血虚寒、肝气犯逆引起的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妊娠下血、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痛经等病症。
心理疗法:以哭解郁,适度宣泄
清明扫墓难免悲伤落泪。在亲人和挚友面前流泪和倾诉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无须掩饰,有利于亲属间的情感交流,更利于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是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可以释放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缓解肢体和心理的紧张,甚至还能减轻疼痛。放开自己的压抑情绪,哭上一场,内心的紧张、压抑和悲伤等不良情绪就减少了许多。疾病多因烦恼生,亲人间多关心理解,化解烦恼,一些春天易犯的高血压、抑郁、失眠等病也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王 珏)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雨水增多虽然满足了万物生长的需要,但也给人们带来了风邪、湿邪的侵袭。清明应该如何 养生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干部保健科主任魏陵博结合当下门诊病例情况提示,清明时节要注意预防风袭干咳、过敏、高血压等疾病,注意情志稳定。
气温回升
预防风邪袭肺和过敏
此前,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为反复咳嗽来到海慈医院就诊,干部保健科主任魏陵博详细了解老人的患病过程,老人的咳嗽属于风袭邪肺所致。原来,前段时间天气气温回升,这位老人便增加了外出活动的时间,因为运动后身体发热,老人便减掉了外衣。没想到第二天开始,老人便出现了咳嗽、流涕、头疼等感冒症状,老人随即服用了抗感冒药物,其它症状得到缓解和好转,唯独遗留下干咳,而且伴有眼干、鼻干等不适症,晚上睡觉会发出齁齁的哮鸣音。
“咳嗽、痰多、色黄的症状往往是因细菌感染引起,吃一点抗菌素就可以很快治好;但干咳就不一样了,从病原微生物上讲,干咳一般是属于病毒感染,还有一种是支原体感染,抗菌素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魏陵博根据老人的病情分析出病因主要是因为老人在出汗减衣的时候,风寒外邪侵袭人体,导致风邪袭肺,出现干咳。而且,老人晚上发出齁齁的哮鸣音,是因为老人的过敏体质,出现了支气管痉挛,可能是受当下时节空气中的花粉、柳絮等过敏源影响所致。
魏陵博强调,一旦当干咳演变成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老人再随意吃了消炎药,对疾病是没有作用的。这是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本身就有过敏因素,容易对某些药物过敏,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行服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素,都可能导致对光敏反应的增加。未成年人禁止使用上述抗菌素。”另外,魏陵博建议老年人外出活动要适量,控制在六千到一万步之间,每次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护肝养脾
饮食注意增辛减酸
魏陵博介绍,清明时节,正值冷暖交替之际,雨水增多,气候潮湿,人容易疲倦嗜睡,这是脾胃不足的表现。此外,春季是万物生发的时节,对应人体,就是人体肝的当令时节。肝属木,主升发,性条达,以疏泄为主。脾胃属土,木克土,由于春季肝气旺,易克脾土,所以春季要调养肝脏,同时要兼顾脾胃的调养。在饮食方面就要少吃酸味食物,增辛味甘味食物,起到疏肝健脾的作用。
春天风气当令,肝郁化火。此期间就要用到一些疏肝解郁的办法,吃新生的野菜对于春季肝气生发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槐花、茵陈、荠菜、榆钱等。原因是春天的嫩芽属于舒展、生发,符合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规律;野菜味辛、性寒,此时吃一些新鲜的野菜,可以疏肝解郁,降肝火,对调节人的情绪有很好的作用。 “味辛的辛不是辣椒的辣的意思,而是指味道有展开、舒展的意思;性寒可以去肝火。 ”另外,魏陵博建议,老年人出现便秘,脾气不好、失眠、易怒、都可以通过吃春天的野菜去食疗。”但是,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所以在吃野菜时一定要制作得柔烂一点,可以做汤、菜团子、做馅儿食用更有助于消化;还要避免一次吃很多,可分餐进食。
魏陵博提醒,老年人在饮食上宜食清淡少盐、滋阴润肺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如黑木耳、银耳、山药、百合、茼蒿、芹菜、大枣、蜂蜜、菊花等,少食辛辣“发性”之物。清明时节建议大家进行“清”补,有喝茶习惯的人可以喝点食疗茶方,比如情绪不好的女士,可以喝点玫瑰花茶;眼干眼涩的人可以用菊花和桑叶泡茶喝。
春捂有度
旧病用药要注意控量
过了清明别欢喜,还有十天冷天气。本身就有体弱久病的人,一定要“春捂”。“建议‘捂’到清明,并不是指到清明就结束了,而是建议到清明节后的10—15天才可以。”魏陵博提到,清明节后家中往往停暖,老年人习惯了冬天温暖的环境,一旦停暖,气温忽变,体弱的老年人极容易生病。原本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要防止旧病复发。因此,他建议老人在家中停暖之后,将厚被子拿出来。“停暖后,一定要做好保暖。体弱易受凉感冒以及本身就有肺部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特色食物及养生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特色食物
子推燕
在北方应节食品中,有一种子推燕,是用介子推的名字命名的。宋朝时,人们用面粉和枣泥捏成燕子模样,用柳条串起来挂在门上,以召唤介子推的灵魂,故称之为子推燕。陕北榆林、延安清明时则蒸子推馍,也叫老馍馍,像古代武将的头盔,大到半斤至一斤,里面包着鸡蛋或红枣,上面有个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用面做的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这是给男人们食用的。而女的吃长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吃抓地髻馍。孩子们吃燕、蛇、虎等面花,男孩们最爱吃虎馍。此俗至今还在流传。
青团
在南方的应节食品中,江浙一带吃青团很有特色。相传太平天国李秀成兵败被清军追杀,就装扮成农民赶牛犁地才躲过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在村里设兵搜查,他不能进村,却饿得难受,就让村民张三给他找吃的。张三看见艾草灵机一动,就把艾草煮烂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团子给李秀成送去,李才吃饱了肚子。此事传扬开来,就成了清明时的一种新食品。后来制作方法更多,也更好吃了。江浙一带清明也常吃红祸等。
润饼
在闽南一带清明吃润饼,也称春卷、春饼。做法是以很薄的面饼为皮,以青菜类如豆芽、韭黄、芹菜、红萝卜和豆干、肉丝等切成丝为馅,撒上糖粉、海苔酥等粉末卷成筒状就可食用。
撒子
本名寒具,源于魏晋时期。撒子是油炸面食,酥脆可口,有的撒上芝麻更好。在《齐民要术》中说是环饼。现在南方、北方和西北维吾尔族、回族中仍有这种食品。
清明螺
在南方,清明时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素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清明吃螺肉叫挑青,吃后将螺壳扔到房顶上,说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便于养蚕。可带壳炒食,也可煮熟后挑出螺肉凉拌或炒食。
节蛋
清明吃鸡蛋,被称为吃节蛋。节蛋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画蛋,是将鸡蛋、鸭蛋煮熟后,用茜草汁作为染料,在蛋壳上描绘花卉。过数日将蛋壳剥去后,蛋白上便显出蓝色的花纹图案,煞是好看。另一种则是雕蛋,是将鸡蛋、鸭蛋煮熟后,先用笔在蛋壳上绘上花纹图案,然后用刀雕刻,将整只蛋镂空,再将蛋清、蛋黄依次取出。其雕工之精细令人赞叹,既可以吃,又可以观赏。
清明时节养生方法
一、 不妨喝点菊花茶
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而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变心肌缺血的功用。
菊花与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又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因此饮用菊花茶也要适量。
二 、“发”物不可多吃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少吃笋、鸡等伤肝食品。笋性寒,滑利耗气,人有痛疾,其气多虚,而食笋则更耗气,导致气虚状况加重,容易引发疾病。而临床上也发现,吃笋后容易引起咳嗽,导致咯血、哮喘的复发。除了不宜吃笋外,也要少吃鸡。鸡动风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多吃容易引起慢性肝炎和高血压等病的复发。可以多食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及水果。
三 、高血压患者少食肝脏类食物
清明节气前后是高血压的易发期,人们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明节气期间最忌食用肝脏类食物。还应强调低盐饮食,做菜时要尽量少放盐,以清淡为宜,同时应增加钾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
在运动上,要讲究适当,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
四 、外出踏青,“动”宜适度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五、 到了清明 作息提前
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因此,要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节的饮食文化
在古代,清明这一天有吃“饧大麦粥”的习惯。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禁火三日,饧大麦粥”。此粥的做法是,先将大麦磨成麦浆,煮熟,再将捣碎的杏仁拌入,冷凝后切成块状。吃的时候浇上糖稀即可。“饧(tang)”就是糖稀。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清明节食品。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介绍了一种清明节冷食,叫做“寒具”,其实是一种甜面饼。“以蜜调水溲面,若无蜜,取枣煮汁。牛羊膏脂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脆美。”这也是一种冷食,吃起来香甜酥脆。
到了五代时期,除了一般的冷食粥饼以外,还加上了制作“艺术”鸡蛋的习俗。清明节“艺术”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就是在蛋壳上染上各种颜色,类似今天的“红鸡蛋”,不过颜色不同而已。另一种则是“雕蛋”,在蛋壳上雕镂成画,这需要高超的技术,这种蛋仅供赏玩。
时代演变到今天,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原因是此时人们所吃的食物多是冷食。“寒燕”是寒食节的传统面食,相传是因为要纪念被烧死的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三天不许烧火做饭,人们就做这种冷食吃。“寒燕”又叫做“子推燕”,至今还可在北方民间见到其踪迹。《东京梦华录》记载:“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枝穿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这种食物在山西等地的做法是,将面粉合水,捏成燕子形状,上笼蒸熟,放冷以后吃,所以叫做“寒燕”,并在清明那一天,用柳条穿起来,悬于门楣,以示纪念介子推。
山西南部还有一种叫做“子福”的面食,是在一只大馍(大馒头)中插一只鸡蛋,或者核桃,再用面捏出蛇、蝎、蜈蚣等形状,绕在鸡蛋旁边,造好型之后,上笼蒸熟。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将“子福”用作上坟的供品祭祀祖先。祭祀之后,大家分食。据说,吃“子福”能给后代带来幸福。
山西霍县和山东胶东地区一带,有一种面塑食品叫“蛇盘盘”,将面捏成单头蛇或双头蛇,蒸熟后放凉,祭祖时拿到祖先墓前作为供品。祭祀时,人们拿着“蛇盘盘”先绕坟头转上一圈,祭祀后就可以吃了。吃时要先咬掉蛇头,意是“灭毒头,免灾祸”。
枣糕和馓子也是北方清明节的食品,过去叫做“子推饼”。做法先把面粉发酵,揉成面团,做成各种各样形状,如燕子、老鼠、蛇、或者干脆是圆饼,上笼蒸熟,也是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南方一般以糯米粉制作清明节食物。在浙江临安人们常用嫩莲拌糯粉,做成狗的形状,蒸熟叫做清明狗。家里有几口人就做几只,每人吃一只。民谚曰:“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也是图一个吉利。在苏州、上海一带,则有吃青团的习俗。《清嘉录》云:“市上卖青团、熟藕,为居人清明祀先之品……今俗用青团红藕,皆可冷食,犹循禁火遗风。”如今青团一般是用蔬菜榨取绿汁,染绿糯粉外皮,内有豆沙等馅;或用青艾和粉,蒸成艾团子,也叫青团。青团流传至今,仍魅力依旧。
人们今天不仅在请明时用它扫墓祭祖,甚至在一般的日常节日或婚丧嫁娶时,都可以见到这种食品。今天北京稻香村糕点店,每到清明也有这种“青团”出售。四川成都则以炒米做团子,以线穿之,用色点染,称为欢喜团。过去,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带,有许多商店、摊点卖欢喜团。清人《锦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时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这应该是对欢喜团的生动写照。
4月5日3时20分,我们迎来了壬寅年第五个节气——清明。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四野明净,处处给人清新明朗之景。这便是清明这个名字的含义。
清明节气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万物皆显、草木吐绿,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在此期间,肝气过旺,心气易躁。
因为气候多变,肝气旺躁,人们在这一时期还容易出现失眠、多梦、早醒和易惊等情绪反应。情况严重的,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
经过一个冬天的缓慢代谢,人体积累的废物需要及时排出,清明正是清除浊气的好时节。
1.清净心气
春季,人们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常伴随抑郁和悲伤,特别是在清明前后,要注意避免过度悲伤,导致情志抑郁。
清明祭拜后,要注意稳定情绪,心境畅达,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大自然当中,通过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愉悦身心。
穴位清心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
2.清除肺气
清明节前后,可以适当到公园、河边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并做适量运动,给自己的肺换换气。
外出时,可以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做腹式呼吸加胸式呼吸。
呼吸方法:深呼吸,尽力扩展胸廓将空气吸入,然后调动腹部肌肉,让空气从胸部向下移送,直至气沉丹田(肚脐眼下方位置),再缓慢的由鼻子呼出,如此循环往复,可清除肺部浊气。
穴位清肺
每天适当揉按合谷穴1-2次,每次5-10分钟,可起到宣通肺气、升清降浊的作用。
3.清养肝气
清明节前后,大地逐渐清气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
此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逐渐加深,而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穴位清肝
按压太冲穴可清肝排毒,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可两脚交替按压。
1.防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天气多变,会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流感、腮腺炎、猩红热时常流行。
每天用手指梳头是很好的保健方法,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可为身体加强抵御外邪的能力。
2.防过敏
春天风多,风沙、尘土等污染物会刺激人的鼻腔和咽喉黏膜,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还易引发荨麻疹、花粉过敏症。
容易过敏的人出门最好戴上帽子,墨镜等。
部分人群会对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出现“桃花癣”,通常表现为皮肤脱屑、瘙痒、干痛等症状。
可以把黄芩、黄柏熬过的水,在冰箱里冷藏30分钟,然后用纱布蘸取药液,敷脸15分钟左右,并注意4小时之内面部不要接触热水。
3.防关节病
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特别是江南地区的阴雨天数较多,此时南方地区的空气湿度常常在90%以上,部分人群的关节痛和风湿病变会加剧。
此时,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艾灸巨阙、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灸至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每日一次,能起到温阳祛湿、行气止痛之功效。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或早一天,或晚一天,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及养生技巧,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清明节的传统美食
1.青团
清明节的时候,青团是必吃的食物之一,这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美食。青团其实跟平时吃的团子有一些类似,但是青团在制作的时候会加入艾草汁,蒸出来的团子是呈现青色的,因此被称作为青团。古代清明节会吃青团,也叫做吃寒食。因此到了现在,虽然大家不可能在清明节的时候吃冷的食物,但是青团还是会继续吃的,也是为了保留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习俗。
2.香椿芽
香椿芽是长在香椿树上的嫩叶,每年的3月初开始,香椿芽就可以采摘食用,等到4月中旬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香椿芽的身影了,所以它的食用时间非常之短。而清明节正好是在食用香椿芽最后的时刻,因此大家都会抓住这一时节品尝这一美味。香椿芽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一般会把它用来煮汤或者是炒鸡蛋,吃着有特殊的香气,对于一些喜欢吃香椿芽的人来说,这种香气实在是难以抵挡。
3.糍粑
在很多地区,清明节的时候会吃的一种传统食物就是糍粑,糍粑和平时大家吃的年糕有一些类似,也是用糯米粉制作的,但是糍粑是打出来的非常的软糯。糍粑变冷之后就是硬硬的,将它切成片放入到油锅当中去炸,非常的软糯可口,蘸上白糖或者淋上红汁来吃,特别的美味。
4.螺蛳
南方清明的时节,一定少不了螺蛳。其实清明节吃螺蛳主要是根据它的季节来决定的,虽然螺蛳一年四季都会有,但是清明节的螺蛳是最肥美,最鲜嫩,最干净的时候,过了这个时间相对来说从肉质和口感上面的都没有这么好了。所以大家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吃上一些螺蛳,品尝清明节才有的美味。
清明养生技巧
养气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养脾
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养阳
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
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养肾
春天气候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黄瓜及香瓜等。
养肝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养肝重在睡眠,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养阴
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中医所说“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采用上述蜂蜜疗法。
清明物候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这时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春光明媚,杨柳垂丝,绿草如苗,城乡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清明”作为时序与节日相统一的节气,则是后来的事。
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一种标志,传统节日包含有某种风俗习惯和纪念意义的文化事项。两者既独立,又有必然联系。
清明节气在农历的每年三月份,其形成源于“八风”之说。八风是我国古代最早区分季、候风的方式。我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清明节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本身就体现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通过不断探索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来获得相关的天文知识。这时正值严冬过后,气候宜人之际,因而成为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时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以节日的形式来标明季节和气候的转换,在这些季节中产生出许多相关的活动,并逐步演变成节日风俗。其中的清明祭祖活动,就是中华民族在农业社会一直延续下来的一种独特风俗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8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合理进补解春困
下一篇: 让你永久美白三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