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应激与心身疾病

医案日记 2023-06-03 15:07:49

应激与心身疾病

(一)应激是机体对应激源作出反应的过程,概括起来可分为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两大部分。

(1)生理应激

Selye将生理应激分为三个阶段:①警觉反应期。机体在受到刺激的初期首先出现休克时相,有短暂的神经张力降低,肌张力降低,体温下降,血压下降,心跳加快等,其次出现抗休克时相,表现血压和血糖升高,血容量恢复,体重回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②阻抗耐受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合成代谢占优势,机体对各种刺激的抵抗力增加;③衰竭期。抵抗时间过长,机体出现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与衰老过程,出现各种慢性疾病,严重消耗体内应激资源而最终导致死亡。

(2)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主要表现为下面三个阶段:①对应激源的认知和评估,即对应激源的性质加以辨认,同时对它与机体的关系进行评估,划分有利和有害刺激,趋利避害;②心理应激状态出现,常表现为意识觉醒度升高,特别警觉与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杂乱,易冲动激惹,焦虑,紧张,坐立不安,手脚发抖,口渴,尿频,睡眠障碍等;③心理应付阶段。在此阶段,常表现为动用自己的心理应付方式(包括心理防御方式)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平衡,如作出合理化解释,或否认,或以幽默、升华的方式来应付等。

(二)心身疾病的致病条件

心身疾病的病因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心身疾病的致病条件,而心身疾病的致病条件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在部分主要指的是紧张刺激的质与量,内在部分指的是个体对紧张刺激的认知评价及个体对刺激的易感性、抵抗力和承受力。

(1)紧张刺激的质和量

紧张刺激的质主要指的是紧张刺激对个体心身健康影响的性质,一般可分为有利和有害两种。例如结婚应视为是一种生活事件,但对个体有利,所以能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虽忙但乐。而家庭成员死亡则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会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悲恸、绝望、高度紧张、焦虑、失眠等。如个体长期处于悲恸之中,心身健康将受到损害。从量上来看有轻重缓急之分,生活事件有些分量较轻,如出差等,而有些则是严重的生活事件;有些生活事件来得快去得快,有些则持续很长时间。这些量的不同,对人的心身健康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2)个体对紧张刺激的认知评价

现代心理学有关情绪的研究发现,人类对情绪的体验取决于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评价。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到动物园游玩看到笼子里的老虎不会感到紧张,原因是人们认识到笼子里的老虎不会伤人;反之,在森林中遇到老虎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原因在于人们都知道野外的老虎会伤人。还例如离婚、搬家、子女出生等,都可能因为不同的人,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同,态度和看法截然不同。也就是说生活事件是否会成为致病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而认知评价又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社会地位、行为准则、期望水平等等。

(3)个体对刺激的易感性、抵抗力和承受力

除认知评价外,人的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也会影响个体对紧张刺激的反应,这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紧张刺激的易感性、抵抗力和承受力等方面。而这些主要受遗传素质、生活经历、性格类型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一个性格坚强,生活阅历丰富,善于随机应变的个体较能冷静、沉着地应付,表现出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反之,一个性格懦弱,生活阅历简单,不善应变的个体,遇事则可能会表现出惊慌失措,无所适从,时间一长,心身疲乏,容易罹患疾病。

什么是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
一,概念
目前可以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
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
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
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对概念的理解:
1.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
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
的和不适应的;
2.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
的和文化的生活事件;
3.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
为的;
4.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
二,生活事件
1. 概念与分类
生活事件(life events)就是生活中面
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
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
应激源(stressor).
目前在心理应激研究领域,往往将生
活事件和应激源作为同义词来看待,
因而在生活事件的实际研究中,除了
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刺激外,还包括
躯体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如手术,分
娩,患病等.
1)按事件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类
①躯体性应激源 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
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包括理化因
素, 生物学因素和疾病因素.
②心理性应激源 各种心理冲突和挫
折导致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各种
消极情绪.
③社会性应激源 各种自然灾害和社
会动荡例如战争,动乱,天灾人
祸,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等应激源.
④文化性应激源 一个人从熟悉的
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
迁移到陌生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
文化冲突和挑战.
2)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①工作问题 现代化的工作环境或
工作的本身就是应激源,包括长期从事
高温,低温,噪音,井下等环境的工作;
事长期远离人群(远洋,高山,沙漠),
高度消耗体力,威胁生命安全,经常改
变生活节律无章可循以及单调重复的流
水线工作;超出本人实际能力限度的工
作;调动,转岗或离岗.
②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
③人际关系问题
④经济问题
⑤个人健康问题
⑥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 指个人在
事业和学业上的失败或挫折,以及
涉及案件,被审查,被判罚等.
⑦喜庆事件 指结婚,再婚,立功受
奖,晋升晋级等,也需要个体作出
相应的心理调整.
3)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①正性生活事件指个人认为
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具有积
极作用的事件.
②负性生活事件 指个人认为对自己
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研究
证明,负性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相
关性明显高于正性生活事件.因为
负性生活事件对人具有威胁性会造
成较明显较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
而导致机体出现病感或疾病.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正性事件和负性事
件之间的区分只是相对而言.
4)按事件的主客观属性分类
①客观事件
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事件.这些事件其他人也
能明显体验.
②主观事件 有时难于被其他人所
体会和认同,包括人际矛盾,事
业不顺,负担过重等.许多事件
既具有客观属性又具有主观属性,
在具体研究工作中应加以注意.
2.生活事件与健康的关系
1)生活事件的性质
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
对健康的危害最大,例如配偶的
死亡.国内通过大样本调查.显
示:有三类事件对疾病发生的影
响最大.
①过度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且
伴不愉快情绪
②人际关系不协调
③亲人意外死亡或事故
生活事件致病机制:生活事件本
身不是直接的致病因素.生活事
件仅是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亲
人病故,夫妻离异,遭遇受挫,
遭遇歧视等事件,是经大脑的认
识评价后引起悲哀,抑郁,孤独
等负性心理体验,进而导致一系
列生理生化及免疫系统的改变
2)生活事件的量
1976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
精神病学专家Holmes和Rahe通过对5000
多人进行社会调查和实验所获得的资料
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一年内生活事件总和
>300 86%患病
=150~300 50%第二年患病
<150 第二年平安
三 , 应激反应
1 . 概念
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
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
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2. 应激反应与健康
1)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
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
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
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
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
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
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
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应
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
的.
2)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
能的整体平衡.
平衡一生理,健康
不平衡一病理,疾病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
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
3 .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
①焦虑(anxiety) 是人预期将要发生
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
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 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
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
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 (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
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
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
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 (anger) 是与挫折和威胁有
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
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
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
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
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 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化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依赖(dependence)心理和行为,退化与依
赖多见于病情危重经抢救脱险后的
病人以及慢性病人之中.
③敌对与攻击 敌对(hostility)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攻击(attack)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
④无助与自怜 无助(helplessness)是一
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
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 .自怜(self-pity)
即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
倾听他们的申诉并提供适当的社会支
持可改善自怜行为.
⑤物质滥用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
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
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
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c?word=%D0%C4%C0%ED%3B%D3%A6%BC%A4&url=http%3A//des%2Ecmu%2Eedu%2Ecn/jiaoxue/xueke/txk/xinli/xlx1%2D10%2Eppt&b=0&a=40&user=baidu

应激综合反应包括哪些方面?

应激综合反应有心理反应、生理反应两种形式。

1、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

可分两类:一是积极的心理反应;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反应。

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

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这种反应妨碍个体正确的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应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2、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

Cannon从动物在紧急事例面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FightorFlight)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碱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

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与此有关的各种内脏及躯体活动变化都遵循这一原则。

扩展资料:

应激反应是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大类。生理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

应激反应是刺激物同个体自身的身心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

适当强度的应激反应对人有积极意义,它们可提高人的警觉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也可以增进工作和学习的效果。然而,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过于持久,那么不管这些反应是生理性、还是心理性的,都将是有害的。所谓“心身疾病”,便是一类与过强过久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关的躯体性疾病。

参考资料:-应激反应

什么是应激反应

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大类。生理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应激反应是刺激物同个体自身的身心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1]

由各种充满紧张性的刺激物(应激源)所引起的一类非特异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行为的)两部分,前者如“应急反应”、心血管反应、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等,后者如情绪反应、自我防御反应等。个体的应激反应是刺激物同他自身的一些身心特性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方面地取决于外界的刺激物。
中介因素
介于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的起调节作用的因素,称作中介因素。对于心理社会性应激源,这些中介因素至少包括下述方面:
(1)、刺激物或心理社会性事件对当事者的意义,这又取决于个体对它的认识与评价,影响认识和评价的主观因素又有个体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他的信念、受教育的程度和性格等。
(2)、个体处理事件和它所造成的心理应激的应对能力。这依赖于他的应对经验、手段、心理防御, 以及他对应对效果的估计和预期等。
(3)、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前者如社会或情绪支持,后者如特殊的致病物质等。
(4)、个体的心身组成特点,如身体素质、遗传倾向、潜在的疾病、觉醒水平和个性等。
适当强度的应激反应对人有积极意义,它们可提高人的警觉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也可以增进工作和学习的效果。然而,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过于持久,那么不管这些反应是生理性、还是心理性的,都将是有害的。所谓“心身疾病”,便是一类与过强过久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关的躯体性疾病。
参考资料:应激反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2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