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奥秘(什么是好的家教?)

医案日记 2023-06-03 14:13:23

家教成功的三大核心奥秘

2003年3月,在北京中土大厦的“学习型中国家庭教育论坛”上所作的演讲。如何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最优秀的父母,成为一个让儿女骄傲的父母?且听家教成功的三大奥秘——

各位朋友:

晚上好!

这些天我正在看和澳洲土著一起过游牧生活的作家玛洛·摩根的书,我很喜欢他说的一句话:“你给别人他需要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礼物。”在座的各位都已为人父母,所以今天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家教成功的奥秘,我想这将会是送给你们的最好的礼物!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此话诚然,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没有哪一个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没有哪一个家庭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爱才是最好的爱。

研究人,研究教育,是我一生的兴趣。在《大成成功学》、《本领恐慌》中都涉及了大量我对教育的新理念、新观念和新见解,我还在最新出版的未来学作品《第二次宣言》里专章讲述了“科技优教”。今晚,我将结合自身的一些感受和对这个问题所做的大量研究,谈谈理想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一、“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无为”是老子的智慧。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靠习惯的力量或者是精神机制的力量驱使他自动、自发的精进有为。在教育上,我们每位父母都要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要学会无为而教、善于无为而教。

有多少父母天天陪读、伴读,他们熬白了头发,熬弯了腰,但做子女的并不领情。正如高尔基所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在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要掌握无为而教,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这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什么样。这句话提醒着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传身教。何谓家风?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家庭能够一门三杰在政坛上显赫一时,便是当时出任英国大使的肯尼迪老先生常常在饭桌上和孩子们大谈特谈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国内各党派的竞争和立场,并且鼓励孩子自由发表他们对世界大事的意见,遇到意见分歧时便激烈辩论起来。在讨论中,孩子不但对政治增加认识,而且对国内国外的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各自到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来参阅。结果一个儿子成为总统,两个成为议员。

我的父母从没有对我陪读、伴读过,甚至没有花多少时间来管我,也没有对我做过什么功课辅导,但是他们却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就是我父亲的言传身教。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喜爱阅读的人,他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在他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很自然的,我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和思考的兴趣。这种习惯和兴趣牵引着我学习和成长。有一个说法是“吃什么,成什么”,我觉得应当是“读什么,成什么”。读了什么样的书,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理解我在那样的年纪做出那样的选择,可我自己却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到底就是因为我的大量阅读。如果我没有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我就不会走上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一句话:我的人生,因阅读习惯而改变。

爱默生对于习惯的论述非常精辟,“习惯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我终身感激我的父母给了我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

今天,所有的父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那种让母亲从社会上退出回家做全职母亲的作法是根本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时代需要的是“无为而教”——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兴趣后,每个父母就能花极少的时间,却最富有成效!

卢梭在《爱弥儿》里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毫无作为的教育!”毫无作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从有为到无为,从而无为而无不为。

第二、自动化的教育——不需扬鞭自奋蹄

现在流传着一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坏了就有钱”。于是,男人防着女人,女人防着男人,防来防去成了习惯,对儿女的教育也采用防范的方法,生怕儿女变坏,于是整天盯着,看着,跟着,说着,于是矛盾不断,冲突不断,这无疑是最坏的教育。那么,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在大家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一切境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就是——自动化!

工业化大生产最终要实现自动化,事业挣钱的高境界也是在于自动化,在教育上更是如此!在家教上,我们要追求的是“不需扬鞭自奋蹄”,追求的是“教是为了不教”,追求的是“自动化的教育”。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位老人与邻居的孩子们有些矛盾。每天,那些顽皮的孩子都要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告诉他们父母,大喊大叫、威胁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越来越有劲,石头扔得更欢了。

经过思考,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的回报。”尽管这个承诺让孩子们听起来感到很奇怪,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呢,也如约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块钱。

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他对孩子们说:“很抱歉,最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你们看每人每天给你们5毛钱怎么样?”孩子们当然很不乐意,但他们嘀咕了一阵子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

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糕,我无法再付给你们每人每天5毛钱了,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

孩子们很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的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做这种苦差事呢?”

就这么着,孩子们走了,再也不来扔石头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原来孩子们一分钱也得不到的时候,他们愿意扔石头?而现在好歹还有一毛钱可挣的时候,他们却不干了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奥秘:只有把孩子的行动变成他们自己内心的渴望,他们做事情就会越来越有动力。反之,他们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自己兴趣,他们做事情就不会再有动力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变“要他做”为“他要做”,只要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去学习。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是自动化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可以给大家再讲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一次我在餐厅吃饭时亲眼所见的:

邻桌一位太太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在吃午餐。一个男孩,长得很壮实,有什么就吃什么。另外一个女孩,挑食,好多菜都不吃,看起来很瘦。

邻桌的这位太太让小女孩多吃点肉,小女孩执意不听。这位太太反复说了多次,没有半点效果,几乎要发怒了。

这时,旁边一个服务员走近小女孩,在她耳边只轻轻说了两句什么话,就见这个小女孩对旁边的男孩“哼”了一声,于是大口大口地吃起肉来了。

那位太太特别奇怪,拉住服务员一定要问她对小女孩说的是什么,怎么这样灵验?

服务员笑着说:“您前几次带孩子来就餐,我发现他经常欺侮妹妹。我刚才就对她说,‘哥哥不是欺侮你吗?吃了肉,可以长得比他更胖、更有力气,他就再也不敢碰你了。’”

当时,我就很感慨,同样是让小女孩吃肉,为什么她的母亲都快发火了,小女孩也死活不吃?而一个服务员才说了几句话,她就吃了,而且吃得还很多。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位太太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仅是她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小女孩的需求;但是服务员的话却激发出了小女孩的需求,“我要增强体质,抵御外侮”。所以小女孩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肉了。

马不想喝水,任你怎么拖,它就是不愿靠近水槽。若想要它喝水,可以让它先吃点盐,吃了盐口渴,再牵它去喝水,没有不肯去的。

这位服务员的话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奥秘——把小女孩吃肉的需求激发出来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好教育就是这种自动化教育,激发孩子自己想要学习的需求!

不是我要你吃菜,而是你自己想要吃菜!

不是我要你勤奋,而是你自己想要勤奋!

不是我要你学习,而是你自己想要学习!

这样,做父母的再也不用天天给孩子讲道理磨破了嘴皮子,还收效甚微;再也不用大喊大叫地逼着孩子去学习,还是一阵耳边风。

在实现自动化教育时,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10种方法:

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他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看来没有教,但是教会孩子的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看来没有管,但是激发孩子的是自己想要学习的欲望和需求。

自动化的教育,还有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以自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一本书名叫做《给所爱的人以自由》。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之好。而天底下的父母易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做到“给所爱的人以自由”,如果能够给一个孩子选择的自由,发展的自由,能够使他自主地学习、自动地学习、自觉地学习,自由地学习,那么一定会是很成功的父母。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最终给了我自己选择的自由,让我能够幸运地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第三、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与因材为学

说起来,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是世人所公认的。果真是“望子成龙”吗?大多数中国父母的“望子成龙”只是盼子女考大学,而不是盼子女做大事,成大器。而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大变局的时代,学习、成长早由以前的“自古华山一条路”变成了今天的“条条大道通罗马”。既然是条条大道罗马,那么就要充分尊重个性,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走个性化的道路。

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传统的英才概念过于狭窄,实际上英才的概念是广义的。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才能,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类型和范围;不但表现在认知、艺术、体育等领域,而且表现在政治、商务、管理等方面;有可能表现在学术成就上,也可能体现在其他领域的创造性精神状态中,也有可能反应在性格上、在心理素质上,也可能表现在组织、领导天赋上。基于自身的个性来学习,我想这也是当今学习的真谛。

我的故事在很多人眼里很有些传奇色彩,也有很多人说是不是都要像你这样退学啊?我说,不是。我觉得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个性化的道路,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成长方式、成才方式。要学习认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强盗,他把抓来的俘虏放在一张他特制的铁板床上,如果哪个俘虏的身子比铁板床长,就把他的身子砍一截;如果哪个俘虏的身子比铁板床短,就把他的身子拉长一些,很少有俘虏能够活着离开这张床。

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就像这样,完全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讲一样的内容,有的学生虽然已经了解了,但还是叫他们上课听讲;而有的学生程度太差,听得一知半解,但老师讲完了就再也不讲了。我们用刻板的定规将千姿百态的人“整齐划一”,不同资质的人输进去后,却按着同样的标准、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时间予以统一制造。

教育家吕型伟教授讲过他在上海进行的实验,他说:我试了一个班级,20个孩子都是常态的,不是天才。这20个孩子进来之后,老师围着每个人转,他能走得多快就多快。结果,这20个人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有3个人,只花了7年时间就把12年的东西都学完了。我就允许他参加高考,3个都考到交大,13岁。剩下还有17个,不能说他留级吧?照样给他上课,照样给他教育。第2年有16个人把中小学12年的课都学完了,考大学全考上了。只剩一个人,这个人也不能说他留级吧?我照样给他办班,最后也毕业了,也考上了。那么是不是偶然考上大学?到了大学怎么样呢?我就跟踪调查,特别是前面的3个小孩,在交大的3个小孩,我就跟踪看他的发展。很有意思,这3个小孩在大学里面同18岁的那些孩子们在一个班级(不是少年班,一样的编在普通班里面),在学习上一点没有困难,学得非常好。只是一个缺点,就是小孩,不像大人。比如说下课了别的大学生在地上踢足球,打篮球。这3个小孩在干什么呢?趴在地上打弹珠。哪有大学生在地上打弹珠的?因为他只有13岁,打弹珠是一点不奇怪。所以他的同班同学没有把他们当同学看,有的跑过来摸摸他的头,“哎,小朋友,你到这儿来干什么?”但是在学习上,没有人敢轻视他们。后来3个人到了美国,我还是跟踪调查,发展得很好,一直很好。就是多挣得了5年时间,多宝贵。一个人生命有限,5年哪。如果我不是这样改革的话,他还要在小学里磨5年,那不是浪费生命吗?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

南怀瑾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到底做什么事呢?——“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当然这一句话,在一个作老师、作父母的人听起来是不太舒服,也不愉快的,但是很多的老师和父母却是在做着这样的事,做着把天才变成庸才的事。我的书里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每一个人也都是庸才。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庸才则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路。

做成功的父母,首先应当帮助孩子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只鹿还是一只鹰,做到因材立志,因材为学,因材施用。让鹿去猛跑,让鹰去高飞!

希望普天之下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学习型家庭!

祝愿普天之下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幸福与成功!

最后我想把我所喜欢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的一篇诗送给大家。这是一首教人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的诗歌,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最优秀的父母,做一个让儿女以我们为骄傲的父母。

这首诗是这样的——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谢谢大家!

什么是好的家教?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养育孩子不止是抚养长大,更要努力养好。最基本的就是要让他能适应环境和社会。

假期热播剧《你好李焕英》中有一句台词特别泪目:我未来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就行。

很多父母最初的想法也许真的就是这样简单朴实。在养育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做到让孩子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呢?

这个真的很难,太难了。

即使作为成功人士,现状很满意,可是回忆起来成长却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开心。比如朗朗、每每回忆起父亲逼他练琴的时候都泛起一丝不愉快。

其实我觉得只要父母教会孩子应有的道理和规矩,并且在养育过程中有底线地影响。一般情况孩子都不会太差。

很多被溺爱的孩子、都是因为无原则地宠爱,他们往往不懂得感恩和尊重。甚至在成年或者中年时还没有独自面对现实的能力。

这样不得不说教育的失败。

好的家教就是父母有爱、有原则、有底线地影响着孩子。让他们知道该和不该,能和不能,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小学三年级家教该如何教是好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宝贵的学习热情,学生举手提问,或是回答问题,不管是对是错,只要学生大胆地说出来,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课下少留些书面作业,多留些收集资料、社会调查、动手操作、能自主探索的问题。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3年级学生年龄小,意志力较差,遇到困难经常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进取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创设条件让学生着手探究,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究,使学生经常体验战胜困难的成功感。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时间越少越好,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动手去操作,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凡是学生知道的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4、教师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反思。
我们在课堂上都做了什么?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主动学习?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才能逐步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而不是单一的执行者。

良好的家教才是孩子成功的基础


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罗斯福是美国 历史 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但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为他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


小罗斯福 游戏 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 游戏 ,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最终小罗斯福认输了。


启示:严格教育对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儿童尤为重要。人生要经过许多磨难,如果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将不能立足于 社会 ,因为这样的人只能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永远不会成熟。罗斯福的母亲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有一个私塾,学生很多。有一天,先生教了学生一首诗,有五十多句,看来很不容易背过。先生对学生说:“明天背诵,如果谁背得熟有奖品。”其中有一个学生,向来大家叫他笨孩子。他自己就想,“先生今天教的诗,恐怕聪明的孩子也背不过,我哪能有希望呢?”


回家以后,他垂着头,皱着眉,无精打采。祖母看到孙子这种表现很难过,问道:“孩子,你为什么事不高兴?”这个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奶奶。小孩子说:“我很笨,同学们都叫我笨孩子,那些聪明的孩子都可能背不过,我就更不用说了。”这时,奶奶回头向墙上一看,正巧有一个蜗牛正在那里向上爬。


奶奶指着蜗牛向孩子说:“你看这蜗牛的行动不是很慢吗?但是我知道只要它专心向上爬,一定会爬到墙顶上去的。现在你来和它比赛比赛,蜗牛上一块砖,你读一遍诗。”笨小孩听了奶奶的话,自己想“我不能同人比赛,难道还不能和蜗牛比赛吗?”他拿定主意,蜗牛上一块砖,他读一遍诗。不到蜗牛爬到墙顶,他就把诗背过了。


第二天,在课堂上,全班没有一个人能背下这首诗来,只有这个小笨孩熟练地背下来了。


启示:孩子学习不怕笨,就怕不专心。如果专心了,再做到笨鸟先飞,一定能成功。一些在学校成绩不怎么样的人,后来在事业上很有建树,是与他的努力有关,有的人可能很聪明,但后来一事无成,主要是他浮躁又不进取的原因。


苍鹰之子在动物运动会的飞行比赛中,矫健无比,身手不凡。只见它在蓝天里,忽儿展翅做高空盘旋;忽儿又急速俯冲低空……它精湛的飞行技术,赢得在场观众一阵一阵地欢呼。最后,他被评为“最佳飞行员”。


第二天,苍鹰家里热闹极了。白兔、黑猫、青蛙……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致请求苍鹰教他们的孩子学飞行。


苍鹰哈哈大笑起来,说:“想让孩子学本领,将来有出息,固然是好事,但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和志趣才行。假如我当初不根据我孩子的一幅宽大有力的翅膀和喜欢飞行的爱好,而硬要教它学游泳、跑步、跳高什么的,那不仅不会获得今天这样的荣誉,相反可能贻误他的一生。”


启示:教育孩子,就得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充分发现和挖掘孩子的长处和潜力,不能从众,看见人家怎么着就学着怎么着。


一个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胖,她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灰有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呢!


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着眼泪。他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独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地方,满脸微笑。小女孩于是又唱了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的表情,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的太棒了!”说完他仍独自走了。日复一日。


过去了许多年后,小女孩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有名的歌星。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早上,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儿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去世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了!”一个知情人告诉她。姑娘惊呆了。那个天天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姑娘唱歌并且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启示:成功需要赞美,需要鼓励,需要喝彩,成功需要支持,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我们在培养孩子时就要多赞美和鼓励。


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阿姨问她:“你不爱吃鸡蛋吗?”爱吃。“小女孩说,”那你怎么不吃呢?“这个鸡蛋和我家里的不一样。”女孩面带难色。她说:“我家的鸡蛋是白色的,软软的,好咬,这个鸡蛋太硬,咬不动。”


有人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还有一则同样的故事,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儿子喜欢吃大虾,咬咬牙从市场上买来了大虾,做好端上桌,看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眼看儿子吃完了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妈妈在讲述这件事时,眼里含满了泪水。


启示:这两则小 故事 ,表现了当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其结果使孩子变得无能和无情。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教育的错。


我国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特别好读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不少章节他都能有声有色地背诵。


十几岁那年,他想外出游历,实现他从小立下的考察大自然的美好理想,但又忧虑老母亲无人照料,心中犹豫不决。


母亲看出他的心思,就勉励他说:“小鸡圈在篱笆里,小马套在马圈里,都不会有多大出息,好孩子,别惦着娘,走吧!”


美好的理想和母亲的鼓励,使他踏上了征途。


他开始了一次长途跋涉。从太湖出发,他翻越了五座大山——泰山、华山、庐山、武夷山、黄山,每到一处,就将看到的记录下来,后来编写了《徐霞客游记》。


这部书既是优秀的散文集,又是重要的地理文献,在科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点评:“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老窝在家长的翅膀底下的孩子没有出息。


一位女士去一位美国朋友家做客,谈话中不时看见朋友不满3岁的孩子试图将一把钥匙笨拙地插进锁中,想要打开卧室的门,可由于身高和协调性都不够,怎么也打不开。女士见此,不忍心再让孩子“遭罪”,便连忙走过去想帮助他一下,却被朋友阻止。


朋友说:“不要去打扰他,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让他在‘错误’中摸索琢磨如何打开门,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怎样开门了!”果然,折腾了许久后,孩子终于将门打开了,他开心地拍起手来。


启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面对各样的“错误”,自己也会不断经受“错误”的折磨。很多父母生怕自己孩子犯错误,或不忍心其受错误的折磨,便迫不及待地惩罚犯错的孩子,或者立即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孩子还会一错再错,甚至错得更厉害。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但一点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父亲亲自把安徒生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还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


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启示:不要过于的拘束孩子,应该让孩子多多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样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事实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就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才能发掘出孩子无限的潜力。以下几种教导方法,供大家参考。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 社会 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 社会 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 社会 ,认识 社会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1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