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杜亚松博士介绍,每年高考之后到发成绩单之前,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考生和家长都有增无减,原因就是考生和家长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考后心理疏导,反而形成心理落差。因此这里给考生和家长分别推荐一些心理疏导法:
【考生篇】
放下得失 转移注意
高考是一场比赛,是对考生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心理因素的总的考验,成败得失不仅仅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每个考生都应当在考后好好反省,全面分析高考胜败的原因,客观评价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要把自己评价过低。考生一旦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估价,也就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高考的成败得失,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如果确实有一些学科发挥不理想,要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考生不妨采取转移注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其不良情绪的困扰。转移注意的办法很多,比如,在等盼考分之际,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与亲朋好友一起去郊游,欣赏一下自然风光,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使精神得到充分的松弛;在得知考分不理想后,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企事业单位打打工、实习实习,或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拜访亲戚朋友,分散或转移对挫折的注意,使考试失败的阴影逐渐淡化,从而有效地防止挫败感和焦虑感的产生。
【家长篇】
和考前一样细致入微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和高考期间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表现出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一旦考试结束了就对孩子不管不问了,这给孩子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落差;加上孩子考后家长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了“似乎已经考上”的氛围,因而给一些考得不好的考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做法很容易导致考生严重心理失衡,尤其是一些考得较差且性格内向的考生,很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走极端”做出傻事。
因此,家长应该和考前一样关注、引导孩子们的复杂情绪,想办法缓解、放松他们的心理压力。
同时家长不妨在高考后陪同孩子出去旅游或是鼓励孩子参加一个兴趣班等,来放松考生的心情。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注重分数线,不要天天唠叨“发成绩单”、“本科线多少”。
一、防止高考成绩的过分关注
说起“ 防止对高考成绩的过分关注” ,应当分为两方面:
1.防止孩子对高考成绩过分关注。众所周知,孩子作为考生,付诸了十几年努力,又经过紧张的备战,难免考后会极其在意自己的考场发挥,诸如考后不断分析考卷考题得分情况,考场临时发挥小失误、对成绩能否上线没有把握等,总之种种心态上产生煎熬焦虑,进而给予自己无形中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就容易导致孩子他们想不开或走极端,每年都有一定自杀悲剧事故源于此。
2.防止父母对高考成绩过分关注。作为传统的应试大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可谓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心血,我们家长算是时刻紧张于关切于孩子们的高考成绩结果。只是在高考落幕之后,父母切忌过分关注关注成绩,譬如动辄询问孩子考的怎么样,感觉考试的成绩如何等等,这都会给予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督促孩子平衡作息、娱乐与运动
十多年寒窗苦读,一旦高考结束走出考场,无论成绩好坏都会有一种被“ 解放” 的感觉,这也容易使得孩子他们容易产生放纵心理,他们极其容易在高考之后,沉沦于迷离于游戏、娱乐、影视剧等等。
我们父母在这个时候,往往也有种补偿心理,觉得孩子苦了这么多年,高考终于结束了,会内心上希望他们好好玩一玩,对考生往日的限制会取消,对他们的行为作息不再设限。这不是好父母应该做的,好的父母在高考结束之后,也应该督促孩子平衡作息、娱乐与运动。避免孩子染上不良作息习惯,也有的考生沉迷娱乐歧途,乃至发生一些乐极生悲的人身安全事故。
三、引导孩子继续读书、学习与成长
高考落幕之后,好的父母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继续读书、学习与成长。 因为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书很苦,但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读书、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很累,但惟有此时拼尽全力,人生才有真正选择的权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1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教师妈妈:怎么偏偏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下一篇: 追求完美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