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孩子谁来教?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们感叹:教了多少个学生了,怎么偏偏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位老师曾经给自己的孩子指出作业中的不对之处,而孩子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们老师教的,就是没错!”
教师他的训斥令孩子撒了谎
小舟老师是教小学语文的,还当班主任。在记者采访当天,小舟老师还专门去录制了关于新课改的体会的电视节目,应该说还是很优秀的。在谈到是不是也跟许多老师一样为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烦恼时?小舟老师回答:当然了,这是共性问题。
小舟老师说:“学校工作很忙,我们要辅导学生,讨论教学,像很多老师一样经常顾不上管自己的孩子。好在我的孩子在我教课的这所学校上学,班主任老师就替我多担待些,减轻一些负担。”张明仙是一名比较出色的老师,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孩子。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一直以来她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都非常的严格,她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学习好。可是儿子从小脾气就比较大,个性强,做事拖拖拉拉,常常和家长对着干。小学时有一次因为贪玩没有按照家长限制的时间回来,家长吓唬他说不要他,便把门锁上不让他进家门,身无分文的儿子不知从哪里得知拨打110不要钱,打110向警察求助。警察把这位作为老师的妈妈教训了一顿。
张老师对记者说,她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就非常严格,在孩子3岁的时候,她看到糖盒里的糖没有了,便追问孩子是谁吃的,孩子说舅舅也吃了。但她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经过严厉的训斥,孩子终于承认自己吃了。等舅舅回来以后她才知道孩子其实没有撒谎,是她逼孩子撒了谎。
好老师在家不是好家长?
某幼儿园的谢老师,也是一个7岁孩子的家长。她深有感触地说:“老师的孩子不一定要学习都比别人强,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千万不要认为我是老师,别人的孩子都教好了,自己的孩子反而学不好,因为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好孩子并不仅仅是老师教出来的……”
一位上初一的学生对记者说,我觉得当老师的孩子很可怜。比如我,我妈在学校做老师做惯了,在我面前也还是老师那副脸孔。我才惨呢,在学校当学生,在家里还要当学生!
当记者采访张老师、也就是这位学生的妈妈时,张老师说:“我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好老师,可不能算是一个好妈妈。对儿子,我总是很愧疚,因为给予学生的远远超过给予他的。有一次,我说自己对学生很有耐心,儿子在一旁说:‘那你对我怎么没耐心呢?’我一时对不上话。”
“老师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我认为原因是双方的角色转换出了问题:孩子把我们当成是家长而不是老师,我们自己也把孩子当成是孩子而不是学生。于是产生了孩子听不进我们的话,我们自己的教育也失去了耐心。再加上工作的劳累、不顺心,必然失去许多在教育学生方面应有的好方法,当然也少了家长这个角色的体验。”这是一位网友对此话题的回复。
记者采访时发现,许多老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纷繁复杂的工作,使老师在上班时间消磨了大部分的精力,回家对孩子就缺乏耐心了。孩子稍有顶撞,就会火冒三丈。其次,老师每天面对众多的学生,不自觉地就会拿最出色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孩子有一点做得不好,就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还有就是老师的职业病:总是以教育的眼光看待人。当然,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不免在家里说教过多,引起孩子的反感。
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学系副教授谌启标和妻子都是大学教师,且都是教育学硕士毕业,但是女儿的种种“劣迹”令他们头痛不已。谌教授笑称:我们是研究教育的,但对这个女儿却无可奈何!他们给记者列举女儿的“劣迹”如下:
不知道什么叫“马虎”。自从上小学以来,无论是老师交待的学习用品,还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么忘记带,要么忘记交作业,更为甚者是不知道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
不知道爸妈是老师。打从她出生起,我和她妈妈就是师范院校的教师。她上小学以来,对我们所说所教从不买账。她甚至说,你们又不是我的老师!她的班主任是我的学生。我对女儿说,我是你们班主任的老师,你总该听我们的话了。她却还那样。一次,女儿班主任那届学生聚会,请我这个老师去,我带女儿一起去了。女儿看见班主任后,赶紧躲到餐桌下面去。我无语。
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辽宁社会科学院教授武斌先生写了一本《家有新新人类》,此书记录了他与儿子的“斗争”历程。武教授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说,套用托尔斯泰的语言模式,说各家的孩子都有气人的高招,我的朋友他们生气是白生气,我生气就把我的气化为我的这么一本书。
事情是这样的:儿子到加拿大去留学,一年后,我和他妈妈到机场去接他,结果我差点连自己的儿子都没认出来。为什么呢?他那个头发啊,下边是紫色的头发,然后上面这么一层是黄色的,像做了一个鸡蛋饼一样。我一看,气就不打一处来。你想像不到一个男孩,在一个耳朵上戴四个耳环。还有文身,两个胳膊全是,而且还是彩色的。
面对这样的儿子,武教授无话可说,从最初的命令反对,到现在的沉默无奈,这种态度的转变对于家长而言也是一种成长。武教授说“作为家长我就说我们做父母的这一边,因为我觉得这是两代人看事情、看新事物的位置不一样。我觉得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在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一种自身的一种行为。等他过了这段以后,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他是要反思的。”
海伦是一所私立学校的外籍老师,她有两个可爱的孩子——12岁的汤姆和8岁的艾里克斯,都在她所授教的学校里上学。海伦说:“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一定和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讲一些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老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要你回归到家长这个角色中来就行了。”
“不要拿孩子和优秀学生比”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直是张明仙老师困惑的问题。她说:“面对我的学生,我有足够的耐心,我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为他们解决问题;可面对我自己的孩子,往往却不能心平气和地和他说话。”其实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北师大教育学教授胡玉顺教授告诉我们,教师是一个比较严谨的职业,加之学校、家长、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又特别高,所以他们每天都是高度地运转。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善尽美,所以有些时候,他们经常把职业角色带回家。到了家中他们往往以为还在单位,手势、说话的声调也都和在学校一样,所以往往让孩子难以接受。胡教授建议广大教师工作者要把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分开,要回到生活中去。
青少年法律与心理研究中心的宗春山老师说,老师的孩子、军人的孩子、警察的孩子往往出现问题比较多。因为这三个职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绝对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同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反抗性形成了一种冲突。那家长为了维护他们这种权威性,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教育方法。
教育工作者经常会看到许多优秀的孩子,就把他们作为自己孩子的榜样,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宗老师告诫老师们,如果你们拿你们班最优秀的学生和你的孩子做对比,那对你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优秀的学生是在众多孩子中选择出来的,而你的孩子你别无选择,所以家长们应该因材施教。
是不是你对妈妈的要求太高了,不是她私下不管你,是不知道该怎么管你。其实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要不就是你闲妈妈管你太多,对你的要求别对她的学生要求高,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错怪你妈妈了,她不可能让所有她教的孩子都和你一样,对你能说些过重的话,对学生就不能,因为你们毕竟是血浓于水,时间过去了你不会记恨她,因为她是你妈妈,而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会恨,有的甚至会受此影响把心灵扭曲,因为你们现在还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来思考当时的所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就是要过后才能明白的,这就是成长。你也许现在还不能明白她现在这样的做法,随着时间的变迁你会能理解她的,孩子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
老师能教好其他的孩子,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虽说不是普遍现象,但也确实存在。其原因是什么呢?在此与大家讨论。
我感觉最重要的原因是当老师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期望与要求过高惹的祸。
孩子从小就与父母生活,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玩儿。父母的言行禀性,孩子了如指掌。且当老师的父母对孩子大多期许过高,要求往往更严。成绩稍有不好,做事稍有不对,父母就有可能使用不恰当的方法对待孩子,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所以方法往往有一些过激,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对立。而作为老师的父母,往往对待其他孩子态度就不一样,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孩子,不能随便使用过头的方法。
孩子会对比的,往往指责父母,你凭什么对别人那么好,对我却这样严厉?这样对子女管得越严,可能越会使子女走向自己期许的反面。
父母这些平时的不恰当的做法,都会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不容易树立起威严和威信。父母的话,孩子未必听。还有,对孩子期许太高,导致有些当老师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的错误做法缺乏理性的认识和耐心的引导。
所以,一些在其他学生身上能够奏效的教育方法,到自己孩子身上就失效了。
当然,我说的不是所有的当老师的父母都是不成功的,确有一些教育成功的例子是令人羡慕的。
是的,很多当老师的家长反而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有的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到家中,无意识地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拿教学生的那套规则来与自己的孩子相比;有的家长在家还会表现出教师的权威,时不时地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在学校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可回家对孩子却缺少了尊重和理解。
1. 清醒认识到这一现象
“灯下黑”现象在教师圈中并不少见,如何去分析面对才是接下来的重点。因此,老师们对这一现象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为了面子而选择逃避或是抱怨孩子,要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2. 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
很多老师在学校管理班级的孩子已经很累了,有时候回到家里就想休息,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教师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一天上班下来,累是肯定的,但也不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要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在家多陪伴关心孩子,多花时间了解孩子,多一些耐心,多去与孩子沟通交流。
3. 调整自己的角色心态
有些老师在学校是职业形象,回到家里还是以严师的状态去面对孩子,无法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这种角色转换有时很难,您可以在回家路上或进家门前作几个深呼吸,进门后及时脱掉职业装。居家办公或周末时间,最好将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隔离,便于在不同的空间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1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考后莫忘心理疏导家长考生一样要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