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胃肠肿瘤基因表达复杂性被揭示

医案日记 2023-06-01 12:46:07

胃肠肿瘤基因表达复杂性被揭示

本报讯近日,由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吕晓霞主持研究完成的“胃、肠肿瘤中p16、CyclinD1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通过科研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胃癌、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越来越多疾病的致病基因被揭示,部分疾病还将通过基因治疗而治愈。现在已确切地认为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病变。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失腔性生长,在基因水平上则表现为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以及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的紊乱。胃癌、大肠癌有共同的祖细胞来源,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基因异常。该课题在众多肿瘤相关基因中选择了p16、CyclinD1这一对基因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在胃肠肿瘤中的表达情况。p16是近年来发现的多种肿瘤抑制基因,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DK4)结合后抑制细胞生长;CyclinD1是细胞周期素的一种,已被看作癌基因,与CDK4结合后促进细胞生长;当p16缺失或CyclinD1表达增强均会引起细胞失控性生长而形成癌肿。

该研究历时5年时间,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随访,应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486名患者。结果发现,正常胃肠黏膜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均大于90%,CyclinD1无表达;随病变加重,p16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结果显示:在胃癌、大肠癌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均下降到25%左右,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增长到70%。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转移者p16的阳性表达率低,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随访两年,在死亡的患者中,100%的胃癌均为p16无表达,CyclinD1阳性表达;92%的大肠癌为p16无表达,CyclinD1阳性表达,这说明p16、CyclinD1与胃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该研究还首次发现了p16、CyclinD1的交叉共表达现象,揭示了肿瘤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复杂性。

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问题一:肿瘤标志物是什么意思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这些都是瘤医生网看到的,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问题二:什么是肿瘤标记物,他们有什么作用?在与恶性肿瘤的斗争中,医生、患者和家属往往最关心(1)如何尽早发现肿瘤的产生、发展、转移?(2)如何尽快知道治疗是否有效?(3)如何提高治疗效果?这些问题涉及到如何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出率,如何有效监测治疗效果、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使每位患者从每种治疗中得到更多益处等多方面的问题。X线诊断机、CT机、MRI机等诊断仪器和技术的发展,使得目前已能够发现直径〉5mm的肿瘤,对早期检出肿瘤和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医生修改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肿瘤的“残渣余孽”因为其体积太小或位于体内特殊位置而难以被识别出来,这些“漏网之鱼”在暗处悄悄长大,导致肿瘤复发、转移,最终夺去了不少患者的生命。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帮助识别出这些潜在的威胁呢?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类重要指标就是目前在临床诊治中广泛应用的“肿瘤标记物”。它们是一类能通过化验血液、尿液或肿瘤组织查出、并反映体内肿瘤情况的物质,与以上所述的影像学形态检查方法相比,可称之为“无形表象”,是对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  广义来说,肿瘤标记物是某些肿瘤细胞上存在或分泌、排出到体液中的物质,可大致分为肿瘤细胞分泌物和肿瘤细胞表达物两类。前者是肿瘤细胞在发生、发展中产生的物质,肿瘤生长越旺盛、其量越多,反之,肿瘤生长被压制、其产生量也减少。这些物质往往是糖蛋白,可以通过检验血等体液查出并进行监测。目前常用的有肺癌肿瘤标记物群(CEA、Cyfra21-1、NSE等)、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群(CEA、CA199、CA242、CA724等)、CA153(乳腺癌等)、CA125(卵巢癌等)、AFP(肝癌等)、PSA(前列腺癌等)、HCG(绒癌等)。它们往往在肿瘤很小时即可被检测出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如在治疗后明显降低,则提示治疗有效,反之,则提示疗效可能不佳;如手术切除肿瘤一段时间后标记物进行性升高,则往往提示体内可能已经有肿瘤细胞增殖、生长,需严密监视。因此,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往往会在对患者做影像检查、评估瘤体大小的同时抽血检查、动态观察相应标记物,以了解肿瘤生长是否仍然活跃、治疗后其活性是否被抑制等。它们的特点是反映灵敏、往往能早于CT、MRI等手段早期判断肿瘤生长状态,提醒医生是否需要更换治疗;其弱点是准确性较低、不如影像学诊断可靠;因此,往往需要共同检验几个标记物、动态观察其变化、并结合其他临床表征作出判断。临床上常用于:(1)早期预警肿瘤发生、发展;(2)动态监测以反映治疗效果;(3)在无法取得肿瘤标本、明确病理诊断时对肿瘤性质做出某些提示、为试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类“特殊标记物”又可称为“肿瘤细胞表达物”,往往是肿瘤细胞膜或细胞内结构上的某些特殊结构点,例如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D20受体等。它们的第一个特点为多半在肿瘤细胞表面多、正常细胞表面少;第二个特点为可以被某些药物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从而成为这些药物追踪、打击的“靶子”。此类药物一旦结合上去,就会像钥匙插入锁眼一般启动瘤细胞内的“死亡信号”而杀死肿瘤、而很少损伤正常细胞。顾名思义,此类药物被称为“靶向药物”,其相应的治疗也被称为“靶向治疗”。例如:EGFR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雌激素拮抗剂、CD20单克隆抗体等,已广泛用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此类“表达物”往往需通过直接检验肿瘤组织方能检出,因此,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往往会在手术切检或切除后检查肿瘤标本、了解其表达高、低,为制定以后的治疗方略......>>

问题三:肿瘤标志物全套指的是什么?能说明什么?_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 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⑴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⑵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⑶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⑷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⑸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⑹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⑺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⑻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⑼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⑾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⒀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⒁铁蛋白(SF)为消化系统肿瘤、肝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⒂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患者体液中升高;⒃鳞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检查和多项联合检查更有价值。那么对于众多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如何选择呢?不同的肿瘤会一些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如CA153常出现在乳腺癌;CEA常出现在肠癌、胃癌;CA19-9常出现在肠癌、胰腺癌;CA125常出现在卵巢癌等等。临床医生会根据不同的肿瘤检查不同的标志物。同一种肿瘤或不同类型的肿瘤可有一种或几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同一种肿瘤标志物可在不同的肿瘤中出现。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辅助诊断价值和确定何种标志物可作为治疗后的随访监测指标,可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合理选择几项灵敏度、特异性能互补的肿瘤标志物组成最佳组合,进行联合检测。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肿瘤诊断的正确率。如对于乳腺肿瘤可查CA153、CEA、CA50和SF;对于肺肿瘤可查CY211、CEA、NSE和CA50;对于肝肿瘤可查AFP、CEA、CA199和SF;对于上消化道肿瘤可查CEA、CA724、CA199、CA50和SF;对于肠道肿瘤可查CEA、CA242、CA724、CA199、CA50和SF;对某些单顶标志物如原发性肝癌AFP、卵巢癌CA125、前列腺癌PSA及甲状腺癌TG在肿瘤检查中也具有重要价值。肿瘤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由于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同时存在于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肿瘤、炎症、甚至正常组织中。所以,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差,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结果正常在某些情说下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都有可能升高。同样,如原发性肝癌AFP的阳性率仅达75%到90%,也就是说至少还有1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FP为阴性。因此,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中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该提高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担忧,需要进一步通过CT、B超、MR或最先进的PET/CT等手段检查,必时须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

问题四:C724是什么肿瘤标志物指标是CA724,是胃肠道相关肿瘤标志物。

问题五:肿瘤标志物有几种?各代表什么?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问题六:肿瘤标志物和癌症有多少关系?文/李煦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产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地升高。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153(CA153)、糖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每年春季,都是各个单位体检的高峰期。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现在体检表上多了一项与肿瘤筛查相关的指标。常见的检查内容有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CA125)等。当这些和肿瘤密切相关的检查项目被纳入常规体检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产生了疑惑。其一,这些数据名称复杂,难以读懂;其二,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些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这些数据究竟和肿瘤有多大程度上的关联?是不是指标正常就和肿瘤绝缘?或者如果指标超常就一定患上了肿瘤?关于肿瘤标志物检查,多数人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疑虑。为此,我们特别请来肿瘤科专家教你一一读懂它们。 疑问一:肿瘤标志物 到底查的是什么 答:查的是肿瘤 但准确性还不够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一旦看到“肿瘤标志物”指标超过正常范围值就吓得不轻。那么,肿瘤标志物查的到底是什么?它的指标高低又有什么意义呢?浙医一院肿瘤中心主任滕理送介绍,肿瘤标志物其实就是一类应用科学方法检测到而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物质,这种物质与肿瘤有关。肿瘤标志物确实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存在,而且某些肿瘤标志物的高低还能反映肿瘤分期的早晚和肿瘤负荷的大小。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肿瘤有非常特异的达到100%的标志物,换句话说,没有一项肿瘤标志物能100%查出肿瘤患者。“很多肿瘤标志物特异性比较低,这样通过这种方式来筛查某些癌症患者有时就好比是大海捞针。”滕医生说道。 疑问二:肿瘤标志物和癌症关系有多大 答: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能完全挂钩 既然是查肿瘤的指标,一旦指标超常,总是会让人特别紧张,有些人甚至一看到指标不正常就直接把自己和癌症挂上钩。对此,滕医生表示,肿瘤标志物确实有预警作用,但不能作为肿瘤的主要诊断依据。 体检时受检者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有肿瘤,其筛查意义在于提示作用。肿瘤标志物升高也可见于非肿瘤疾病:比如慢性肝炎、前列腺增生、子宫内膜异位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都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 换个角度来说,患有肿瘤,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高。现在,特异性最高的用于检查肝癌的甲胎蛋白(AFP)特异性也只有70%-80%,换句话说,在所有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70%-80%左右的患者会产生肿瘤标志物超标的现象,剩下还有20%-30%的患者,指标是正常的。 滕医生表示,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只有持续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才能作为判断依据。比如如果之前有肿瘤相关的病史,或者在随后的跟踪检查中发现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进行CT、B超等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专家教你读懂几项常见肿瘤标志物 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153(CA153)、糖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这些标志物各自代表什么意义,我们该如何读懂它们,滕医生用通俗的方法为大家一一解读。 甲胎蛋白(AFP) 正常值:0-20 针对病症:肝癌(最主要)、极少数睾丸癌和卵巢肿瘤 这是所有肿瘤标志物里最好的一个标志物,它的灵敏性在70%-80......>>

问题七:肿瘤标志物检查有什么用?对于体检大部分人都不陌生,但对于各种体检中的五花八门的项目许多人并不清楚。其中就包括肿瘤标志物方面检查项目。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肿瘤干嘛要检查这个项目。其实不然,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需要您通过多方面检查早期发现问题。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来自于肿瘤自身或是由机体针对肿瘤的反应所产生。肿瘤标志物可以出现在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CSF)和渗出液等所有的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由大小不等的分子构成,如多肽、蛋白质、糖蛋白、酶、激素、免疫球蛋白、粘蛋白、细胞角质蛋白和低分子代谢物等。大部分肿瘤标志物表示着肿瘤的发生并且也是恶性转化的副产品。甲胎蛋白(AFP):肝细胞癌和急、慢性肝炎时AFP浓度会升高。AFP和?-hCG都升高时可用于胚胎细胞癌的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达80%~90%。CA-125:在约80%的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中浓度会升高。CA15-3(BR27.29):一种大分子量糖蛋白,转移性乳腺癌时浓度会升高。治疗成功时浓浓度会降低。CA19-9:一种与胰腺癌和结肠癌相关的大分子量蛋白。用于筛查胰腺、胆道、肠道及甲状腺等器官肿瘤。CA-50:主要用于胰腺、胃、肺等器官的肿瘤筛查。责任编辑:WJ想直接电话咨询的客户,不收取任何费用,24小时服务。由权威专家为你解答体检相关问题,根据你的情况给予专业的个性化指导意见。

问题八:肿瘤标志物是什么意思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这些都是瘤医生网看到的,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问题九:什么是肿瘤标记物,他们有什么作用?在与恶性肿瘤的斗争中,医生、患者和家属往往最关心(1)如何尽早发现肿瘤的产生、发展、转移?(2)如何尽快知道治疗是否有效?(3)如何提高治疗效果?这些问题涉及到如何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出率,如何有效监测治疗效果、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使每位患者从每种治疗中得到更多益处等多方面的问题。X线诊断机、CT机、MRI机等诊断仪器和技术的发展,使得目前已能够发现直径〉5mm的肿瘤,对早期检出肿瘤和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医生修改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肿瘤的“残渣余孽”因为其体积太小或位于体内特殊位置而难以被识别出来,这些“漏网之鱼”在暗处悄悄长大,导致肿瘤复发、转移,最终夺去了不少患者的生命。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帮助识别出这些潜在的威胁呢?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类重要指标就是目前在临床诊治中广泛应用的“肿瘤标记物”。它们是一类能通过化验血液、尿液或肿瘤组织查出、并反映体内肿瘤情况的物质,与以上所述的影像学形态检查方法相比,可称之为“无形表象”,是对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  广义来说,肿瘤标记物是某些肿瘤细胞上存在或分泌、排出到体液中的物质,可大致分为肿瘤细胞分泌物和肿瘤细胞表达物两类。前者是肿瘤细胞在发生、发展中产生的物质,肿瘤生长越旺盛、其量越多,反之,肿瘤生长被压制、其产生量也减少。这些物质往往是糖蛋白,可以通过检验血等体液查出并进行监测。目前常用的有肺癌肿瘤标记物群(CEA、Cyfra21-1、NSE等)、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群(CEA、CA199、CA242、CA724等)、CA153(乳腺癌等)、CA125(卵巢癌等)、AFP(肝癌等)、PSA(前列腺癌等)、HCG(绒癌等)。它们往往在肿瘤很小时即可被检测出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如在治疗后明显降低,则提示治疗有效,反之,则提示疗效可能不佳;如手术切除肿瘤一段时间后标记物进行性升高,则往往提示体内可能已经有肿瘤细胞增殖、生长,需严密监视。因此,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往往会在对患者做影像检查、评估瘤体大小的同时抽血检查、动态观察相应标记物,以了解肿瘤生长是否仍然活跃、治疗后其活性是否被抑制等。它们的特点是反映灵敏、往往能早于CT、MRI等手段早期判断肿瘤生长状态,提醒医生是否需要更换治疗;其弱点是准确性较低、不如影像学诊断可靠;因此,往往需要共同检验几个标记物、动态观察其变化、并结合其他临床表征作出判断。临床上常用于:(1)早期预警肿瘤发生、发展;(2)动态监测以反映治疗效果;(3)在无法取得肿瘤标本、明确病理诊断时对肿瘤性质做出某些提示、为试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类“特殊标记物”又可称为“肿瘤细胞表达物”,往往是肿瘤细胞膜或细胞内结构上的某些特殊结构点,例如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D20受体等。它们的第一个特点为多半在肿瘤细胞表面多、正常细胞表面少;第二个特点为可以被某些药物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从而成为这些药物追踪、打击的“靶子”。此类药物一旦结合上去,就会像钥匙插入锁眼一般启动瘤细胞内的“死亡信号”而杀死肿瘤、而很少损伤正常细胞。顾名思义,此类药物被称为“靶向药物”,其相应的治疗也被称为“靶向治疗”。例如:EGFR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雌激素拮抗剂、CD20单克隆抗体等,已广泛用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此类“表达物”往往需通过直接检验肿瘤组织方能检出,因此,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往往会在手术切检或切除后检查肿瘤标本、了解其表达高、低,为制定以后的治疗方略......>>

问题十:肿瘤标志物全套指的是什么?能说明什么?_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 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⑴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⑵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⑶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⑷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⑸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⑹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⑺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⑻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⑼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⑾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⒀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⒁铁蛋白(SF)为消化系统肿瘤、肝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⒂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患者体液中升高;⒃鳞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检查和多项联合检查更有价值。那么对于众多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如何选择呢?不同的肿瘤会一些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如CA153常出现在乳腺癌;CEA常出现在肠癌、胃癌;CA19-9常出现在肠癌、胰腺癌;CA125常出现在卵巢癌等等。临床医生会根据不同的肿瘤检查不同的标志物。同一种肿瘤或不同类型的肿瘤可有一种或几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同一种肿瘤标志物可在不同的肿瘤中出现。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辅助诊断价值和确定何种标志物可作为治疗后的随访监测指标,可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合理选择几项灵敏度、特异性能互补的肿瘤标志物组成最佳组合,进行联合检测。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肿瘤诊断的正确率。如对于乳腺肿瘤可查CA153、CEA、CA50和SF;对于肺肿瘤可查CY211、CEA、NSE和CA50;对于肝肿瘤可查AFP、CEA、CA199和SF;对于上消化道肿瘤可查CEA、CA724、CA199、CA50和SF;对于肠道肿瘤可查CEA、CA242、CA724、CA199、CA50和SF;对某些单顶标志物如原发性肝癌AFP、卵巢癌CA125、前列腺癌PSA及甲状腺癌TG在肿瘤检查中也具有重要价值。肿瘤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由于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同时存在于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肿瘤、炎症、甚至正常组织中。所以,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差,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结果正常在某些情说下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都有可能升高。同样,如原发性肝癌AFP的阳性率仅达75%到90%,也就是说至少还有1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FP为阴性。因此,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中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该提高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担忧,需要进一步通过CT、B超、MR或最先进的PET/CT等手段检查,必时须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

胃癌的家族聚集性

基因突变和其启动子甲基化是使基因转录静止甚至整个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0%的胃癌表现为家族聚集性胃癌,家族聚集性胃癌可由强遗传易感性基因(例如E-cadherin基因)引起;胃癌的家族聚集性也可是弱遗传易感性基因共同作用并在某些环境因素作用下经过漫长过程所产生的一个总效应。E-cadherin基因作为转移抑制因子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因一旦突变遗传给后代,就会大大增加后代患肿瘤的危险性。家族性胃癌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被认为是未来十年胃癌最有潜力的研究项目。NCCN2008胃癌治疗指南明确指出:25%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易感家族存在上皮钙粘素(E-cadherin)突变,对具有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家族史并携带胚系E-cadherin的截断突变的无症状年轻患者提供遗传咨询和实施预防性胃切除术,可以有所裨益。E-cadherin基因胚源性突变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的报道,但即使是在符合标准的HDGC家族中E-cadherin突变检出率仅为25%-36%,仍然有60%以上家系遗传易感基因未被发现,家族性肠性胃癌的遗传易感基因尚未发现。在我国,尚无明确资料证实胃癌和家族性胃癌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与E-cadherin基因的表达、甲基化及突变的关系也尚无系统研究;是否存在其他相关基因及与HNGC和FIGC多效易感基因需进一步探讨;故进一步发现和筛选家族性胃癌易感基因任重道远。胃癌是我国头号肿瘤杀手,我图人口众多,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胃癌是早期发现后能够治愈的疾病,所以确定与胃癌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将在确定易感人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我国家族性胃癌家系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肿瘤分析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家族性胃癌的家系发病特点和预后,及其家系中发生相关肿瘤的特点,探讨我国家族性胃癌的诊断和筛选方法。
   方法:该院胃肠胰外科单病种胃癌资料库中自1994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患者1225例(均有病理学诊断)。对这些胃癌患者进行详细的家系调查和家系随访,详细记录家族史,患肿瘤人数,肿瘤部位和肿瘤类型,患病年龄。收集8个符合国际遗传性胃癌协作组制定的(ICG-HGC)遗传性胃癌家系和可疑ICG-HGC家系,绘制其家系图谱,分析其发病病理特点及预后,同时了解其家族成员发生相关肿瘤特点。
   结果:中国南方胃癌家族史的站3.1%,符合ICG-HGC筛选标准的占0.98%。ICG-HGC家系和可疑ICG-HGC家系中,发病年龄29-65岁,共有肿瘤病灶58个包括一例多源癌,其中胃肿瘤病灶41个,以胃窦、体部为主,病理类型为中低分化腺癌;胃外肿瘤17个,其中结直肠肿瘤6个;十一例先证者中根治术后四例生存时间大于3年,最长超过十年。
   结论:
   1.我国南方家族性胃癌表现为发病年龄轻,病理分化差,进展期胃癌,远端胃发生为主。
   2.常伴发肠道肿瘤;遴选ICG-HGC家系应注意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区
   3.中国南方胃癌家族史的站3.1%,符合国际家族性胃癌筛选标准的占0.98%。
   第二部分上皮型钙黏素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家族遗传性
   目的:检测家族遗传性胃癌和伴胃癌家族史和肿瘤家族史胃癌及散发性胃癌的上皮性钙黏附素基因(E-cadherin)启动子区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家族性遗传性胃癌与E-cadherin基因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符合ICG-HGC诊断标准的8例家族性遗传性胃癌和伴胃癌家族史胃癌的有30例,伴肿瘤家族史胃癌患者30例,散发性胃癌20例的上皮性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情况及上述标本的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家族性胃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结果:E-cadherin在各组胃癌中表达均下调,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族性遗传性胃癌中E-cadherin表达下调与其他胃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组中均不同程度发生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家族遗传性胃癌、伴胃癌家族史胃癌与肿瘤家族史和散发性胃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上皮性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抑制在胃癌中并不少见,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E-cadherin基因表达下调的重要原因。
   2.E-cadherin蛋白表达在家族遗传性胃癌组明显降低,E-cadherin基因可能是家族遗传性胃癌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第三部分 E型钙依赖粘附蛋白基因与家族遗传性胃癌的关系
   目的:检测家族遗传性胃癌家系患者的E型钙依赖粘附蛋白基因(E-cadherin)和蛋白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胚系和体细胞突变情况,探讨E-cadherin基因在中国家族遗传性胃癌中的作用。
   方法:8个符合家族遗传性胃癌(ICG-HGC)的患者的肿瘤和血液或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甲基化特异PCR、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和直接测序法对E-cadherin基因进行蛋白、启动子甲基化和体细胞和胚系突变的全基因筛查。
   结果:免疫组化检测7个患者E-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阴性,1个表达明显下调;6个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表现为启动子甲基化,5个患者在肿瘤组织标本中发现了6个突变,包括两个同义突变和4个错义突变,而在正常组织未发现同样的种系突变:4个患者表现为既有体细胞突变又有启动子甲基化现象,2个患者仅表现为启动子甲基化,1个患者仅发现体细胞突变,1个患者既没有体细胞突变也没有启动子甲基化现象。
   结论:
   1.E-cadherin种系突变在我国家族遗传性胃癌中可能并不常见,。
   2.E-cadherin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和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家族性胃癌患者E-cadherin基因的下调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有其他的分子途径参于E-cadherin基因的下调机制。
   第四部分胃癌家族遗传性的研究
   目的:检测30例伴家族史胃癌和8例遗传性胃癌家系患者的E-钙粘附素基因(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及胚系突变情况,探讨E-cadherin基因在我国家族性遗传性胃癌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和直接测序法对30例伴家族史胃癌和8例符合家族遗传性胃癌筛选标准(ICG-HGC)的患者的血液或正常组织标本的E-cadherin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16例伴胃癌家族史胃癌肿瘤组织标本E-cadherin阴性表达,遗传性胃癌肿瘤标本E-cadherin基因7个表达阴性,1个表达明显下调;伴胃癌家族史胃癌19例和遗传性胃癌6例标本表现为启动子甲基化。在30例伴家族史胃癌中2例患者发现了3个同义突变,而在遗传性胃癌的中未发现E-cadherin种系突变。
   结论:
   1.我国家族遗传性胃癌中E-cadherin种系突变可能并不常见,或有其它遗传易感基因参与。
   2.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导致了E-cadherin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

胃癌如何检查

(1)超声胃镜:
近10余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胃镜技术可显示正常胃壁结构的5层、7层甚至9层的声像图,由此在确定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并为选择早期胃癌内镜下数膜切除术提供参考。日本报道总的准确率在80%以上。早期胃癌在超声胃镜下表现为胃壁层次结构的紊乱,可见秸膜断裂,胃壁增厚,还可发现有无淋巴结转移。新近日本Kanazawa大学科研人员采用三维内镜超声(3-D EUS)对早期胃癌进行良好成像,从而评估肿瘤浸润深度。他们选取共具有69处肉眼可见的早期胃癌病变的67例患者参与体内研究,同时对其中30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体外研究,并与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三维EUS能够迅速评价体内和体外病变,在体内研究中,3-DEUS评估肿瘤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87%,认为三维内镜超声评估早期胃癌浸润程度是诊断胃癌的首要方法;
(2)放大胃镜:
高清晰像束放大内镜的开发应用,使胃癌膜细微结构得以显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与确定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进一步提高了胃癌的诊断水平。通过放大观察,根据胃小凹的形态和排列,可将临床表现分成A、B、C、D4型。良性病变显示规则排列,而随着恶性程度的变化,微细形态表现为不规则排列及结构的紊乱,直至完全被破坏。放大内镜结合色素染色更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特别是微小胃癌的诊断水平。研究人员发现,胃癌放大内镜检查需要观察教膜面的细微结构和微血管模式,小凹陷、不同大小的凹陷、不规则 让支凹陷和不规则血管是早期胃癌表面结构的特点,分化型早期胃癌常见小凹陷(88%) ,而未分化型则相对少见(50%)。分析微血管帧式和细微表面结构对采用0.1%族青的放大内镜观察早期胃癌具重要意义。
(3)色素内镜
活体胃教膜染色对提高胃癌的目视诊断率及准确的活检定位有重要的意义,恶性病变的美蓝、甲苯胶蓝着色率在90%以上。对1mm的肉眼难以识别的早期胃癌尤有辅助诊断价值,通过直接喷洒色素染色法,来诊断胃癌就相当必要。
(4)早期胃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早期胃癌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有较多报道,但目前的诊断敏烛性和特异性都不尽如人意。胃癌的发生存在明显的个体易患性,这种易患性与体内某些基本功的多态性有关,包括谷脱甘肤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DNA错配修复基因等,这些基因目前统称为胃癌易患基因。抑癌基因p53、p16,癌基因c-met,端粒酶,细胞周期素D、E、DNA微卫星不稳定性等的检测对胃癌癌前病变以及早期胃癌的监察具有一定的价值,并能帮助判断胃癌预后。端粒酶的激活被 认为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Nature子刊综述帮你总结知识点:癌症中的RNA,每个都是研究热点

基因表达紊乱是癌症的一个主要标志。事实上,转录因子活动的改变已被证明是一些癌症最常见亚型的驱动因素。RNA对基因表达至关重要,无论是以蛋白编码RNA(mRNAs)的形式,还是以参与和调节转录的非编码RNA形式(lncRNAs或snRNA)、剪接(snRNAs)和翻译(核糖体RNAs、tRNAs和microRNAs)。 最近的证据表明,RNA的加工在癌症中被系统改变,证明RNA对肿瘤发生、生长和进展的重要影响。

2020年10月,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Reviews Cancer 》发表题为“RNA in cancer”的综述, 讨论了编码和非编码RNA的加工或活性改变如何促进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进展,强调了RNA在癌症中的既定角色(miRNA和lncRNA)和新兴角色(选择性mRNA加工和circRNA)以及它们对癌症的作用机制。

一旦RNA聚合酶II合成了 mRNA ,它必须首先剪接并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转录物,然后从细胞核输出到细胞质,转化为蛋白质。这些相互连接的处理步骤是由许多大分子复合物完成的,例如剪接体和转录-输出复合物TREX和TREX2。

在生理条件下,基因表达也可以通过一些 非编码RNA ,包括miRNAs、lncRNAs和circRNAs来调节。通常,miRNAs通过加速靶基因的去乙酰化和降解来负调控基因的表达,而lncRNAs则通过作为调节蛋白复合物的支架、定位到基因组DNA或改变基因组结构来调节顺式或反式的基因表达。

许多miRNAs被发现与癌症相关,要么作为肿瘤抑制因子,要么作为癌基因。

miRNA的作用: 人类细胞中大多数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受到一个或多个miRNA的某种程度的调控。单个miRNA可以具有许多mRNA靶标,而单个mRNA可以被多个miRNA靶向。尽管miRNA可以共同作用,以抑制在3'非翻译区(UTR)中具有多个miRNA结合位点的靶标的表达,仅一种类型的miRNA与靶标mRNA的结合导致相对温和减少靶基因表达。通过RNA测序已经检测到1000多种不同的miRNA。一些miRNAs,如肿瘤抑制因子let-7,在几乎每种细胞类型中都有大量表达,而另一些miRNAs具有高度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或者在某些细胞类型中以非常低的水平存在或不存在。因此在检测低表达的miRNAs的可能影响时,需要谨慎。

致癌和抑癌的miRNA:

1. 靶向致癌途径负调控因子的miRNAs在失调时可能通过多个靶点抑制RAS-MEK-ERK信号和miR-155/miR-221,它们分别针对SHIP1(也称为INPP5D)和PTEN,这两个都是AKT信号的负调节器。

2. 在癌症中最常见减少的miRNA是let-7 miRNA突变体,它通过靶向强效癌基因,包括MYC、KRAS和HMGA2作为主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因此,let-7 miRNAs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标。

3. 大量miRNAs也被报道通过限制或逆转上皮-间质转化(EMT)来限制转移和/或化疗耐药,其中最有效的是miR-200家族。

miRNA失调的机制: miRNA基因由RNA聚合酶II转录,因此受到与蛋白质编码基因相同类型的表观遗传调控。事实上,许多miRNA基因都来自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内含子。在癌症中有许多关于miRNAs表观遗传失调的报道。 癌症中miRNA表达水平广泛下调的一种模式是源于缺氧诱导的癌细胞中Drosha和Dicer表达水平的降低,以及AGO2的磷酸化 ,进而降低了Dicer与AGO2并抑制miRNA从前体到成熟miRNA的加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miRNAs都会受到缺氧的下调, 例如,miR-210的转录诱导可以覆盖缺氧诱导的加工减少,并且可以抑制免疫缺陷小鼠肿瘤生长的启动,但也可以促进细胞在肿瘤缺氧的应激环境中的适应和生存。 miRNAs下调的另一个机制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前miRNAs转运蛋白exportin 5(XPO5)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而减少核的输出。

lncRNAs已经被发现具有致癌或肿瘤抑制功能。

lncRNAs的作用: lncRNAs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RNA。与mRNAs一样,它们由RNA聚合酶II转录,但与mRNAs不同, 许多lncRNAs优先定位于细胞核。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核作用,如调节顺式或反式中的基因表达,调节剪接以及亚单位透明结构域的成核。2010年,lncRNA HOTAIR通过参与染色质重塑促进乳腺癌转移,随后发现许多lncRNA具有影响癌症发展或进展的功能。一些lncRNAs可能具有多种看似不相关的功能。 例如,lincRNA-p21最初被鉴定为p53诱导的肿瘤抑制因子lncRNA80,并被证明介导异质性核糖核蛋白K(HNRNPK)与其邻近基因CDKN1A(编码p21)的结合并增加其转录。

致癌和抑癌的lncRNA:

1. 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lncRNA-REG1C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经常上调。REG1CP通过将解旋酶FANJ与相邻基因REG3A86的启动子连接,促进结直肠癌异种移植瘤的生长。

2. PCAT19是一种致癌的lncRNA,它激活反式基因,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3. 细胞质lncRNAs也可能是癌基因。在MYCN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中过度表达的lncRNA linc0255,通过与核糖体蛋白RPL35的相互作用特别激活E2F1的翻译。

4. lncRNAs也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剂。核lncRNA DIRC3影响局部染色质结构,激活编码肿瘤抑制因子IGFBP5的邻近基因的转录。

5. lncRNAs也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质中的信号来抑制肿瘤。细胞质lncRNA-DRAIC在去势抵抗的晚期前列腺癌中下调,并通过干扰NF-κB激酶(IKK)活性抑制剂抑制核因子-κB(NF-κB)激活来抑制其进展。

6. 一些lncRNAs仍然有可能编码小蛋白。事实上,lncRNA LINC00908可以产生一种60个氨基酸的多肽,与正常组织样本相比,该多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下调,并且与整体生存率差有关。

lncRNAs的多重对立效应: 关于lncRNA基因在癌症中的影响,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是考虑lncRNA基因在强效癌基因表达中的作用,也可能反映了MYC在驱动对增殖和生长信号的转录反应中所起的关键作用,MYC基因的转录受多个邻近lncRNA基因转录的调控。这也凸显了lncRNA基因座可以产生具有不同甚至相反功能的RNA。通过对小鼠体内大量MALAT1 lncRNA进行基因缺失研究的对比解释,进一步强调了lncRNA对基因表达影响的复杂性。

circRNA的新角色: circRNAs基本上在所有细胞和组织中都有表达,并且在癌症中可能被错误调节。circRNA主要是反向剪接事件的产物,它将外显子拼接到前一个外显子而不是下游外显子上,从而形成共价闭合的circRNA分子。有报道称, 一些circRNA位于细胞核内并调节转录,但大多数circRNAs位于细胞质中。 单个细胞可以表达数千个circRNAs,通过对患者肿瘤和癌细胞系RNA的深度测序,总共检测到超过200000个不同的circRNAs。 一些circRNAs被发现在癌症中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过度表达,增加了它们作为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circRNAs有可能作为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 可能是通过充当miRNAs的海绵,而一项敲除筛选表明,前列腺癌细胞中一些高度丰富的circRNAs对细胞的最大增殖至关重要,虽然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确定致癌或肿瘤抑制circRNAs。 circRNA可能还充当多蛋白复合物的核因子或组分。

失调的circRNAs: 什么导致癌症中的细胞周期失调?基因拷贝数或circRNA前体转录的改变无疑改变了它们在某些癌症中的水平。然而,由于大多数circRNAs是来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产物,因此需要仔细区分这些变化的影响与同源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circRNA水平变化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参与circRNA生物合成的剪接因子水平的改变。

mRNA前体的剪接以去除内含子并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外显子是基因表达的基础。事实上,选择性剪接可以通过产生选择性蛋白质亚型来促进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多样性。这个过程是由主要的剪接体完成的,它执行大多数的RNA剪接反应,并且与30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相关。

一旦mRNAs被剪接和多聚腺苷酸化,它们必须从细胞核中的转录和加工部位输出到细胞质中进行翻译。有效的mRNA输出是通过将基因表达途径中的上游过程(即转录、剪接和多聚腺苷酸化)与mRNA输出耦合来实现的。mRNA不断地通过核孔复合体的内部通道运输,使蛋白质和分子能够穿过核膜。 转录、RNA剪接和多聚腺苷酸化与mRNA输出之间存在广泛的耦合,对肿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mRNA剪接的新角色: mRNA剪接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内控过程,对多外显子基因的表达至关重要,但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了RNA剪接机制的调控潜力。改变的mRNA剪接机制如何促进肿瘤的发生?SRSF2、SF3B1和U2AF1的突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3′剪接位点识别。这种改变的剪接可能会影响编码促进转化的蛋白质转录物的稳定性。

选择性裂解和聚腺苷酸化: 在肿瘤中也广泛观察到下游mRNA处理步骤的改变,如前体mRNAs的裂解和多聚腺苷酸化。例如,3′UTR区在肿瘤细胞系和肿瘤标本中均发生缩短。

选择性mRNA输出的新兴作用: 基因表达途径的末端步骤之一,mRNA的核输出,在癌症中也发生了改变。虽然mRNA输出被认为是基因表达中的一个普遍的、默认的途径,但是特定的生物途径可以通过选择性的mRNA输出来调节,使某些mRNAs优先于其他的。选择性mRNA输出可以调节对癌症发展至关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和基因组完整性。这种mRNA输出机制的调节潜力可被癌细胞利用以维持增殖。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量的研究已经非常详细地揭示了RNA在癌症中发生系统性改变的程度。癌症中编码和非编码RNA的广泛改变影响了肿瘤发生的多个方面。

这些不同的RNA亚型和处理它们的蛋白质参与癌症发生的机制特性,为治疗干预提供机会。例如,一些以核心剪接体机制为靶点的化合物,如与SF3B复合物结合的E7107,在体内影响RNA剪接,但在I期临床试验中静脉注射时表现出显著的毒性。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具有剪接体突变的晚期血液恶性肿瘤中,使用SF3B复合物H3B-8800的可口服调节剂,在耐受剂量良好的小鼠模型中显示了优先抗肿瘤活性。其他研究试图通过使用介导其蛋白酶体降解的化合物作为干扰剪接的替代药理学手段来调节选择性和调节性剪接因子,如RBM39,在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中获得成功。RNA在癌症中的广泛改变将为治疗提供大量的新机会。进一步阐明RNA加工改变促进肿瘤发生、生长和进展的基本机制,对于确保癌症疗法专门针对RNA加工过程且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最小至关重要。

首发公号:国家基因库大数据平台

参考文献

Goodall, G.J., Wickramasinghe, V.O. RNA in cancer. Nat Rev Cancer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68-020-00306-0.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92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