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人参的传说(人参是怎么来的?)

医案日记 2023-06-01 04:32:56

人参的传说

人们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三宝之首,能补气血、生津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东北的长白山区,就是人参的家乡。在那儿,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人参的绚丽多彩的故事,这里说的就是一个有关人参姑娘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长白山里的一片山坡上,住着一位人参姑娘和她的一群弟弟。这里山清水秀,草木繁茂,人参姑娘和她的弟弟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年春天,冰雪消融,有一伙挖参人来到这里,搭起窝棚住下,准备在这片山坡上寻找人参。可是他们一连干了七八天,连一片人参叶子都没见到,大伙儿都有点泄气。领头的老汉外号“山里通”,他对大伙儿说这里山清水秀,草木放光,一定有大人参,让大家别泄气,大伙儿又安下心来在这片山坡上仔细搜寻。

这几天,人参姑娘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担惊受怕。这天夜里,人参姑娘和弟弟们商量,让弟弟们都搬到别的山坡去住,自己在这儿看家,等挖参人走了后再去接他们回来。弟弟们怕姐姐被挖参人抓住,要求姐姐和大家一起走。人参姑娘说自己一天能跑九个山头,挖参人捉不住,让弟弟们放心。他们正商量时,挖参人中有个名叫进宝的青年人出来解溲。他听到山坡上有人说话,心想半夜里还有谁在山坡上呢?他悄悄走到附近,一看是个大姑娘和几个小男孩在商量事情。他一不留神,脚下踩着的枯树枝发出“哗啦”一声响,姑娘和小男孩们就都不见了。

进宝回到窝棚,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对“山里通”说了。“山里通”心里明白这是遇到人参姑娘了。他仔细问明地点,第二天一早就让进宝带着大伙儿直奔那里而去。

大家找了半天什么都没发现。这时,突然听到“山里通”大叫一声“棒槌”(长白山里人对人参的一种叫法),大伙儿到跟前一看,什么都没有。“山里通”告诉大伙,刚才找到一棵人参,顶着两个红亮红亮的参籽,一喊就不见了。这就是一天能跑九个山头的人参姑娘。大家一听来了劲,忙让“山里通”带路去追人参姑娘。

“山里通”带着大家一连追了八个山头,每个山头都有人看见过那个人参姑娘,但哪个山头都是一喊就不见了。只有进宝没有看见。日头眼看要下山了,大伙儿有点泄劲了,只有进宝不服气,让大伙儿再追一个山头。

人参姑娘一口气跑了九个山头,累得直喘气。她找到一根被风刮倒的树木,就躲到树木底下,心想只要太阳下山,挖参人就找不到自己了。正在这时,只听见乱草一阵响,人参姑娘还没回过神来,就被进宝挖出来了。大伙儿十分高兴,让“山里通”带着人参姑娘下山卖个好价钱。

人参姑娘被挖走了,人参娃娃回来找不到姐姐,急得直哭。他们找到进宝,求进宝把人参姑娘放回来。进宝说自己也是穷苦人,靠进山挖人参养家,再说“山里通”已带着人参姑娘下山了。于是人参娃娃就交给进宝一根骨钎子,让进宝追上“山里通”,用骨钎子在那棵人参头上扎两个小眼,人参姑娘就能跑回长白山。人参娃娃请他们放心,人参姑娘一定会等到卖给有钱的财主以后再回山,从而让进宝、“山里通”等穷苦人有饭吃。

“山里通”一想也对,反正那些买参的财主的钱也不是正路来的。就打开人参包,在人参头上扎了两个小眼。说也怪,这棵人参真像睁开了眼睛瞅着他们笑似的。

“山里通”到了城里,找到一户财主家。财主一见这棵人参就眼睛放光,原来,这个财主也是个内行,他知道这是人参姑娘,百年难逢。于是,他出大价钱把人参买下了。

财主把家里人叫到一起,拿出那棵宝参来,用金钎子一敲银盘子,叫人参姑娘倒两碗茶。这时,就见这棵人参在银盘子里一转,没有了,但地下却突然站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拿着两碗茶水放在桌上。家人感到十分稀罕。财主又一敲银盘子,要人参姑娘再找十棵人参来。只见人参姑娘涨红了脸,在地上直转,转着转着升起一股白烟,姑娘刹那间就没踪影了,再一看银盘子里,人参也不见了。

当天晚上,进宝在长白山里又见到了人参姑娘。人参姑娘感谢进宝的好心,让进宝留在山里和她一起生活,照顾人参娃娃。从此,长白山里的人参娃娃都长得白白胖胖,漫山遍野,好心人很容易见到,而坏蛋费尽心机也找不到,因为人参娃娃都学会了一天跑九个山头的本领,坏蛋是追不上他们的。(曹本)

人参是怎么来的?

早期人参的原植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是枯梗科党参CodonoPsis p ilosula Oliv〔8〕一种认为五加科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至今两种观点的争论还在继续。笔者赞同后者,并作进一步论证:1.不可否认,越古的文献,对药物形态的描绘越简单粗糙,甚至只字不提,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名称所提示的药材形状,生境和疗效往往对确定其种类大有帮助。“人参”之名虽不能象神话传说那样拟人化,但“人”字确是提供一种特殊的药用部位形态信息,而把“葠”解释为“精”或“星”者,是将古字“”与“葠”混 为一谈,二字后世均简作“参”。“葠”本义为药〔9〕,近代把人参译为Panacea (万灵药)是很贴切的。《别录》云:“根如人形者神”,吴普云:“根有手足,面目如人者神” ,以及李时珍解释人参别名“人衔”的含义是“其成有阶级”等(人参芦头细长,岁岁增节) ,均非芦头很短,直根细长的党参可比。从药材的真实形状看,主根上有若干粗状侧根形如张开双臂或叉开双腿的人体。特别是浪具收缩移动性,也是人参神话传说的客观基础。药材形状是医家关注最多的部位,其特征作为考订原植物的主要根据应当是没有争议的。2.生境 :《本经》人参别称“鬼盖”,李时珍认为是“其草背阳向阴”之义,《礼斗威仪》云:“ 下有人参,上有紫气”,《春秋运斗枢》也说:“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读之利,则人参不生”〔10〕。二书均系西汉末期带封建迷信色彩的纬书,但此处所谓“摇光”、 “紫气”系指一种森林潮湿气候景观,并非神秘莫测的迷信邪说,“废山读之利”道出了森林滥伐,生态环境破坏,人参绝灭的真谛。以上所述生境与现代了解人参习性完全吻合,而生山地灌丛、草丛、林缘,需要较强日照的向阳植物党参,借此神可排除。3.产地变迁:许慎《说文》载:“,上党药草人参也”,首次明确人参产地,《名医别录》称:“生上党山谷及辽东”。关键是上党是否产过真人参。从新唐书地理志第27查知,当时潞州上党郡、泽州高平都、幽州港阳都、平州北平郡、檀州乐平郡、辽州乐于郡、营州柳城郡均向朝廷进贡人参,而且新罗也贡参于唐,即上党人参、辽参、新罗人参相比较而集中于宫廷,华北贡伪 品是不可能的。《唐本草》记载的产地基本上同上述州郡。此书作者对人参植物形态有精确的描述;“人参苗似五加而阔短,茎国有三、四现,汕头有五叶”〔11〕。因此不至干把桔梗科党参误为人参。又据王继先《绍兴本草》(1159)卷6潞州人参图,国内外学者公认为五加科人参无疑。特别是七十年代河北省中草药资源普查时采到过野生人参,更证明晋冀一带原是人参药材产区。4.从分布上看,党参遍及东北、华北和西北和西南多省,人参则重叠分布在华北、东北比较狭小的特殊环境中,二者在常见与多寡方面的区别也很明显。5.植物形态:最早是《吴普本草》作了如下描述:“三月生叶小锐,枝黑茎有毛”。孤立来看是既非人参亦非党参。陶弘景(456~563)引高丽人作《人参赞》,指出“三桠五叶”的特征和 “背阳向阴”的习性,指的无疑是五加科人参。高丽见于史书是六世纪初,系高句骊县简称,即今辽宁新宾县,亦即战国时期燕国辽东郡属地,汉武帝时设有高句骊县,并非指公元918年才立国的王氏高丽。古代高丽人是古代中国境内的部族,也不是指十九世纪才进入中国境内的朝鲜人。高丽参之名始见于陈嘉漠《本草蒙荃》,因此唐以前就有“高丽参”称谓的说法欠妥。至于陶氏在人参条下又说“人参一室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明显地是指四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Fisch'这可以从他在养蓖条下描述“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得到佐证。《唐本草》(公元659年)批评他“不悟高丽赞”。倘若考虑到他生活在南北对峙,交通断绝的年代,身居茅山,不可能象大唐那样“普颁天下营求药物”来编修本草,也就不会过分苟求于古人了,但确实酿成后世对上党人参的怀疑。6.伪品:人参从一开始就和桔梗科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家本草提到沙参代人参,荠尼乱人参,公元148~1 67年王符在《潜夫论》里强调“治病当得真人参”〔12〕,提示当时人参伪品的存在。由于人参产地局限,一旦国家分裂,战争和割据使真人参在南方尤其难得,如陶氏书中提到上党人参“殆不复售”明显地是由于政治地理隔离的缘故。而当国家统一,编修本草时,各地“人参”齐集,这就是宋代本草人参图有四幅之多的主要原因,加之统治阶级暴征滥用,更加剧人参的短缺,于是,误传、失真、作伪的情况代有增加,移至当代,竟有10余种不同科属的植物能伪乱人参,但毕竟是支流,吸不掩玉应是正确的人参史观。

东北三宝的人参

人参,又名人葠,俗称棒槌,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之一。由于人参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得名。在古代,它有许多别名、雅号,如:神草、王精、地精、黄精、血参、人衔、人微等,人们所说的百草之王是从满语中翻译过来的。满族人称人参为奥而厚达,奥而厚是草类总称,达为首领、头人之意,故将其译为百草之王。
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共有113方,用人参者即多达21方;相传明代李时珍之父李言闻曾有《月池人参传》专著。
人参命名方式有四种:按照生长方式命名有野山参、移山参、园参三种;按照产地命名如吉林人参、韩国高丽人参、美国花旗参、辽宁石柱参等;按照炮制方法命名如:红参、白糖参、生晒参、保鲜人参、活性人参等;也有复合式命名如高丽红参、吉林野山参、宽甸柱参等
人参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人参(野山参)分布于太行山脉上党一带,长白山脉及其迎山区和大、小兴安岭一带的林区。公元107—124年,许慎著的《说文解字》载“人参药草出上党”。上党即今山西省长治县,这是对中国人参原产地记录最早的一部书籍。上党人参由于大量采掘,早已灭绝了。中国人参(野生人参)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的长白山脉及近地山区和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一带的林区。在主产地东北三省,人参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东三省中,吉林省的产量占总产量70%。而吉林白山市人参占吉林省的70%,白山市的人参主产地有抚松县、靖宇县和长白。由于人们的无序采挖,野生人参越来越稀少。
抚松素有人参之乡的美誉,如今抚松是人参及其加工的滋补品大量销往国内外市场。
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两大类, 野生的称为山参,多生长于阔叶林与针叶林混生的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其性喜阳,需疏散的阳光和腐殖质深厚、通气良好的土壤中。其生长非常缓慢,一两重的山参要长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野生人参日趋减少,愈为罕见,当然寻采起来也就更加困难。
园参,即人工栽培的人参,也称家参。它与山参在颜色、形体等方面均很相似,但味苦并带有辣气,山参虽味亦苦却有清香之气味。
据理化分析,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人参宁、挥发油、人参酸、甾醇等多种成分和许多有机物、无机物及维生素等,有其它药品所不能比拟的特殊药用价值和疗效。它能补血养气、固津生液、调节神经、开心明目、益智安神、降压健胃等,尤其对于治疗久病衰弱者非常有效。
人参不仅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还可以制造许多方面的深加工产品,赋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此外,在文学名著中,有关人参的传说故事更是不可枚举,如:《西游记》中猪八戒吃人参果;《红楼梦》中王夫人翻柜找人参等比比皆是。到了人参之乡东北,导游员口中的讲述,更是令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人参自古即为著名的补药,我国最早(后汉时)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将人参列为上品,该书中凡入上品之药多为对人体有补养之功的.该书谓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金元以后用人参大补元气以固脱.即大病、久病之后,元气大伤时,用人参尤宜.为治疗虚劳内伤的第一要药。在中国传说中,人参是一种“土行孙”式可在地下行走的植物,挖掘之时 要小心翼翼的围捕,防止它跑掉。人参每次出土,相隔数十年。人参总在地下隐居百年以上,需要在林间、岩下、腐土、低温、背阴向阳、倚水又排水良好,每日阳光三至五小时等条件下,才有珍贵的结果。东北土话“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表示大的优质的人参来之不易。

我国应用人参的历史有多久?古代中医是如何应用人参的?怎样服用人参?

我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传说在公元前约2000年的黄帝等神话时代,人参就开始被认识,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但缺乏文字记载及考证资料。少数人以春秋战国时代越王的宰相范蠡所著《计然》为依据。《计然》一书中有“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的记载,因此认为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但大多数人以《神龙本草经》为依据,认为有2000多年的历史。朝鲜对人参的认识晚于我国5~6个世纪,日本晚于我国7~8个世纪,俄罗斯和美国晚于我国16~17个世纪。
宋代,苏颂在《嘉裕图经本草》论人参曰:“相传欲试人参,使二人同行,一含人参,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口大喘,含者其息自如。”
明代的伟大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人参“治男女一切虚症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火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明代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中收载处方2218方,其中配伍人参方达509方,约占总方数的23%,可见人参在祖国医药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种种描述经近代多方面的研究,证明人参确有其独特作用。我国医药界一直把它作为医治神经衰弱和心脏衰弱的良好药物。中医在临床上多用于补益强壮,每遇虚弱体质与老年,病后哀弱、大失血、虚脱等情况时必用之。
怎样服用人参?
我国和朝鲜的中医治疗各种疾病时,多与其他中药配合应用,服用人参有以下几种方法:
(1)蒸服将人参切成片,取6~9克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架上,蒸炖1~2小时即可服用。上海老年人多用此法,一般日服1.5~9克,1次或分2次服均可。南方多在蒸米饭时将蒸碗放在木制饭甑内与米饭上一起蒸即可。(2)吞服将人参磨成细粉,每日吞服,一般每次服1~1.5克,日服1~3次,用温开水在饭前吞服或以水研调成稀糊服用。(3)嚼服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为最简单的服用法,对于口腔、咽喉病变尤有良效。这种参片或密片可从药店购买,也可自己加工。可将鲜人参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放在较浓的白糖水中微火煮20~30分钟,待糖水浓稠时取出晾干,用清洁塑料袋保存随时取用。干参也可蒸后切片,再加工成糖参片服用。(4)泡酒将整根或切成薄片约10~15克人参装入瓶内,用50~60度白酒500克左右密闭浸泡,常将酒瓶振荡,两周后即可饮服,每日约饮30毫升左右,多在饭后服用,可大补元气,延年益寿。(5)当茶饮将3~5克人参片或人参粗腿、细根折成段置于茶杯或保温杯中,倒入热开水闷泡10~2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酌加枸杞、山楂、冰糖等。一般可连泡数次,待味变淡后,连渣一起嚼服。可提神健体。(6)煮服将一支干参(生晒参或红参)掰碎置小锅加水煮约半小时使其参内成分基本上溶出,水味变苦时,再加入一匙蜂蜜加以搅拌,使二者有效成分合而为一,称人参蜂蜜汤,每天早晨饮一大酒盅或一小杯,既强身又治病。(7)炖服这种服用在北方,尤其在东北地区比较普遍,每年冬至以后,一些老年人都要用人参炖母鸡吃。先将老母鸡去掉毛,除净内脏,然后将50克鲜人参或15~20克干人参放入鸡肚内,不加盐酱油和作料,只加清水,用文火炖,直炖到脱骨即可服用。也可在人参的基础上,再增加250克鲜天麻和2~3根黄芪一起炖服。有人嫌老母鸡脂肪太多可将脂肪除去后再炖,或干脆改用一二年生小鸡也可。关于一天吃多少比较合适的问题,尚无统一的看法,因人而异,有的每天吃两匙,有的每天吃一饭勺,一只鸡吃一周或十天八日的都有。一些离退休老干部说,冬天吃人参炖母鸡,确实补身子,提高抗寒力,一冬天也不感冒,即使感冒了也比较轻,好得快。
不仅我国,日本、韩国也用此法服用。具体做法是嫩鸡(乌骨鸡)一只,生人参一支(干燥的2克),江米(称红米)一大匙,姜块大小适中,洋葱半个,老酒少量,用土陶锅或珐琅锅以小火炖4小时,也可加少许盐调味,尽量淡,效果才会更好。
但人参炖鸡有些人不宜服用,一是患血管硬化的人不宜,因鸡汤中鸡油是溶于水的小分子蛋白质,属于过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心血管病人。二是肾功能较差的人,因鸡汤中有一种水溶性矿物质,会使病情加重。三是胃酸过多的胃出血患者,因鸡汤会促使胃酸分泌,使病情加重。
服用人参的注意事项:
①服用人参切忌过量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系教授西格尔博士从133例患者中发现每天服人参超过15克者都患了“滥用人参综合症”。从中外服用者的剂量来看每天服2~3克是没有问题的,上海人日服剂量是3~9克,英国人为0.4~9.8克。
②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人参畏“五灵脂”,反“黎芦”,因此这两种中药不能与人参合用。
另外一些中医师认为,吃人参后再吃萝卜,会将人参的补益功能消解,因为人参补气,而萝卜破气。但他们不明白中医学上的“气”有多种,一是先天之肾气(生命能量),二是水谷之气(营养物质的能量),三是从肺吸入的空气,这3种气合成为元气。人参能大补元气,而萝卜所破的气是胃肠消化不良所产生的胃肠胀气。《本草纲目》对人参补气,萝卜理气,二者合用的中医理论早有论述,说明人参和萝卜相辅相成而不相忌。《本草纲目》曰,“萝卜生吃升气,熟食降气”,“生吃可止渴清胀气,熟吃可化瘀助消化”。近代营养学家也研究证实,萝卜含有丰富的淀粉酶,能助消化而消除胃肠胀气。有的人服用人参后出现胸腹胀闷不适等症状,往往与消化不良有一定关系,吃萝卜正好相得益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89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