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女人、男人都可吃乌鸡白凤丸去疲劳,是百年验方
夏天心慌气短,吃点孙思邈的生脉饮,收敛心气
秋天吃点秋梨膏利于润燥降气,促进气血向内走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筷子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是为道
温带处于阴阳交替的地带,最适合养生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四季调养身体
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最易坐病,要春捂秋冻
人是万物之首、万物之灵。人要养生,要把自己放到自然界这特定的环境中来养生。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养生呢?不是你吃多少保健品、药物,也不是天天找大夫看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本身就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如果你可以顺应这个自然规律就可以颐养天年。
根据我自己在临床的长期经验,重点谈四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叫做顺四时,第二叫节饮食,第三叫调情志,第四叫做慎医药。
顺四时篇 温带最适合人生存
中医学的理论说,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样,都浮游在天地间,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顺应四时就是顺应四季的变化调养自己的身体。
大家知道温带最适合人类的生存。上次讲到了阴阳,阴阳的交替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命活动,南极和北极半年白天、半年黑天,有阳无阴,有阴无阳,中医讲独阴不生,孤阳不长。温带处于阴阳交替最好的地方。中国、日本、美国、欧洲基本都处于温带环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人类亿万年的生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人类的身体和大脑都有很大的影响,温带人很聪明,这也是我们生活在温带应该感到自豪的。
人如同落叶树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我们每个人,如同落叶树,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气血开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气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叶茂,而根里没有什么营养了;只要秋风一起,树叶一落,气血从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树叶没有了,所有的营养都到根部去了,人也是一样的。春天的时候气血由内向外走,到夏天气血都已经到外面了,里面就相对不足了。夏天为什么容易闹肚子?不仅仅是细菌和病毒的问题,重要的是你的状态变了,阳卫之气都在外面,所以吃点黄瓜凉粉就闹肚子。而秋天气血由外向内走,到冬天里面非常充盈,外面相对不足,所以冬天容易感冒。我们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如何调养。
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因为春天、夏天你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所以这时候你要用点西洋参这样的药物辅助你的阳气,夏天特别热,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会觉得心慌气短,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你的阳气扩散了。中医大夫这时候叫你吃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夏天这么吃不会上火,是因为里面气血不足,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参补中气,五味子收心气,麦冬清肺气,起到了清肺气、收敛心气的作用。夏天多喝点生脉饮就不会感到很疲劳。
春通肝 夏通心 春夏秋冬的四时和人相关。春气与肝气相通,夏气与心气相通,秋气与肺气相通,冬气与肾气相通。我记得今年春天风非常大,忽冷忽热,有说前些日子睡得特别好,现在睡不着了。因为春天的时候你的气血从内脏向外走了。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肝。你睡着的时候阳气回去了,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你肝血不足,阳气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有些女同志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血行于下,气浮于上。女性以肝为先天,肝是藏血之脏,肝血不足的时候就不想睡。肝阴不足、阴不敛阳就睡不着。春天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常常半夜醒了就再睡不踏实,因为1至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顶回来了。所以春天要重在养肝、补肝。春天无论男人或是女人,多少吃点乌鸡白凤丸,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有男士说,那是妇科圣药为什么让我们吃?其实不是的,因为女士以血为主,所以使用乌鸡白凤丸多一些,男士春天的时候肝阴不足,也同样会出现疲劳的状况。
秋通肺冬通肾秋天,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这个季节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树叶变黄,气血就开始由外向内收,中医说肺主治节,可使你的气血由外向内收,以适应自然的变化。气血往里走,就会出现秋燥,甚至出现咳嗽。这时候建议大家吃点秋梨膏,梨的津气重,花是白色的,吃点秋梨膏可以润肺,有助于气血速降,有利于气血向内走。
冬天大雪封山,所有的气血都藏在里面,里面有余,而外面不足。这时候正好是补养的时候,所以老北京说一过秋天就可以吃羊肉了,没有大热天吃涮羊肉的,因为夏天气血都在外面,吃了也白吃。秋天气血向内走,吃了可以蕴藏气血。我们的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男同志以精气为主,所以建议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秋天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同志吃阿胶、大枣等。
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
老百姓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天不很好储藏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人们现在夏天唯恐不冷,冬天唯恐不热,这是违反规律的,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夏天毛孔本来应该是开放的,这时候因为你开空调,代谢不出去,你能不得代谢性疾病吗?
蔬菜有疏通的作用,“荤”字下部一个晕字
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肉吃多了易长痈疮疽
喜则气散,喜的情志与心相关
子午觉很重要,阴阳两气有生才有长,有了长才有收藏
人生活在天地四季中,我们的祖先总结了很多经验,为什么讲春捂秋冻?因为春天毛孔是从闭合向开放走的,气候由冷到温,你穿得多一点,有助于毛孔从闭合向开放走。不少女孩刚刚早春二月就穿上裙子了,本来毛孔打开,一冷又闭上,容易生病。秋天是从炎热向寒冷状态走,毛孔从开放走向闭合,在这种时候,稍微冻一点,有助于毛孔闭合,也有助于适应冬天那种完全闭合的状态。
草死草活 看病的人多老百姓经常说草死草活时看病的人多,就是说慢性病在春天、秋天的时候发作率最高,为什么呢?我刚刚讲了,夏天阳气在外,冬天阳气在内,而春天和秋天这两个过程是什么呢?一个是气血由里向外走,一个是由外向里走。就像北京的交通,上下班时非常容易塞车,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气血都在运行过程中,通道设置不合理就堵住,哪里堵住哪里就容易犯病。而夏天和冬天这两季就像中午或晚上,人们或在班上或在家里,就不容易堵车,慢性病的发病几率就相对少。人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应的,很好地体会古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的古人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非常科学的总结。
进补要因时因地 住平房得地气能长寿
各地的人不一样,广东人为什么注意进补?大家知道,过了岭南有夏无冬,广东主妇特别注意煲汤,因为没有冬天,人只有升发没有贮藏,没有储存的季节和条件。不常煲汤就很难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如果给哈尔滨人这么吃,三天头上就起包了,因为体质不一样。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养生方法不可能完全一致。
这个问题,就是强调在养生中要顺四时,中医有句话叫“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因为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地气,能长寿。在平房里我不主张用空调,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不得不用空调,空调出来的是透骨头的风,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男同志过了32岁,女同志过了28岁,您再老呆在空调里,就觉得透骨的凉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和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SARS来的时候北京本来应该有风,但那年就没风,雾濛濛的,异常环境导致了异常疾病的发生。
节饮食篇 我们用的筷子就是老子说的“道”
父母给你再好的身体,只要七天不吃饭肯定死了。说明什么问题呢?饮食在人类生、长、壮、老、死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到吃饭,大家觉得很简单,其实一点不简单。中国人是最注重吃饭的民族,而且吃饭用一只手完成。外国人一手拿刀一手拿叉,要用两只手,要不然就拿手抓。中国的祖先创造了筷子,筷子是什么?给你的时候叫一双,合二而一,老子讲“道生一”。用的时候必须一二,两个都动夹不起东西,两个都不动,也夹不起东西,必须一动一静。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阴一阳是为道。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一点都不玄,我们每天使用的筷子就是这个道理,芹菜、韭菜、花生米都能夹起来。当你理解这个文化的时候,更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五谷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谷,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我们吃的水果、蔬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为益,肉类是起到补益作用的。孔子讲60岁的老年人要吃肉,因为他消化能力弱了,给一点肉有助于营养的补充。无论以肉食为主的民族还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都得吃谷物。
为什么要吃五谷?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还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你看中药里的五子衍宗丸、补肾的药,大部分都是种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等,所有的种子都具有延续生命的能力。农村孩子吃的都是当年的新粮,即第二年的种子,尽管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但身体长得很健壮。现在城里孩子什么好吃的都有,却老是吃陈粮烂谷子,养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我们东方人是以谷物为主,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但今天您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天天用这样肚子去对付牛排、鸡腿,你不胖谁胖?
小米是谷神 喝小米粥别撇米油
五谷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养命食物,大家知道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的代称。在所有的谷物里,我们的祖先是把最好的粮食供奉给上天。为什么拿小米供奉上天?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小麦、稻米就其营养成分,都比小米强,小米是粗粮。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小米种到地里是一大片。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我们的女人生完孩子为什么喝小米粥?维持生命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谷为养,五谷中的首选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蔬菜越吃越疏通 荤菜越吃越糊涂
蔬菜的“蔬”,草字头下一个“疏”字,因为蔬菜有疏通的作用,当你觉得肠道不通畅的时候吃蔬菜有助于消化,再看荤菜,草头下一个“军”字,古代晕字和军字是同源的。荤菜天天吃,越吃越糊涂,蔬菜越吃越疏通。还有问题的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年轻女同志为美不吃粮食,天天只吃菜。我前天接诊一个患者,吃点粮食就到厕所吐。其结果是什么?很多十几岁的女孩子,减肥减到最后,月经没有了。因为气血是生化的源泉,老不吃五谷杂粮气血从哪来?中国古话说“面有菜色”,只吃菜,脸色就跟黄瓜一样,这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早午饭吃好 晚饭吃少免得代谢疾病
男人跟女人都有一个数的变化,女28岁是顶峰,35岁阳明脉衰,脾胃功能弱了,脸上皱纹就出来了。男同志32岁是顶峰,过了40岁,脾胃脉也弱了,所以很多男同志过了40岁肚子也起来了,其实就是代谢能力缓慢了。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半夜相当于冬至,阴气最盛;正午12点相当于夏至,阳气最盛。脾胃偏弱的同志,早上、中午的饭一定要吃好,因为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帮助你运化。晚饭切记少吃点,别早上、中午都凑合,晚上吃得丰盛。35岁以上的女同志和40岁以上的男同志,因为你的代谢慢了,吃完以后体内囤积容易形成代谢疾病。
吃得太饱太好易得富贵病
我今年60多岁,我年轻的时候现代病很少,多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浮肿,因为困难的时候挨饿。改革开放开始吃饱,现在开始吃好,使得我国代谢性疾病急剧上升,几乎排到世界第一位。因为外国人过去就吃肉,多吃点没那么多感觉。原来吃五谷杂粮,天天拿肉撑着肯定要得病。《黄帝内经》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老吃这些东西就会出现糖尿病的痈、疮、疽。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叫消渴病,这是富贵病,老百姓很少得,都是富家人得。你吃得太好了,不能消化,就会变成内热,出现了消渴症状。“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咱们现在跟过去帝王的生活差不多,天天都吃好的,所以很易导致血糖、血脂高。
牛羊食草生命力强 虎豹食肉繁衍难
由于生活好了,我们的孩子变小皇帝了,天天拿着书,算着多少卡的热能,要喝什么样的牛奶。大部分这样的书都是外国人写的,他们过去就研究过,是根据外国人的体质设定的,结果我们按书养孩子,不是消化不良就是小胖墩。我们还是回到本土,真正地相信我们的祖先。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世界上没人能比,现在13亿人口了,这样的繁衍昌盛跟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你看牛羊吃草,生命力非常强,而虎豹之类的食肉动物繁衍起来则没有那么顺利。
喜则气散 子盗母气半夜叫来120一些老年人平常孩子们不在家,就对付着吃,早上、中午都吃剩的,晚上做顿好的,孩子吃得挺香,他看着也想吃,孩子也说您累了半天多吃两口吧,结果老人半夜就叫120了。很多老年人常年在家,好不容易星期天孩子回来了,特别高兴,忙了一天做一大桌子菜,高兴是心情,我们说心花怒放,但是你别忘了,喜则气散。高兴过头的时候,心气就散了,所以很多老年人哈哈一笑就走了。中医说喜的情志和心相关,早上、中午吃得多了,心气可以借自然界的阳气,晚上借不了。脾胃属土、心属火,土和火是儿子和妈妈的关系,火生土。心是妈妈,脾胃是儿子,本来妈妈这儿一高兴,心气就散,力量就弱,您这边又多吃东西,吃完东西要消化,脾胃要加大工作,但脾胃功能弱,自己没劲了就要跟妈妈借劲,中医讲这叫子盗母气。本来妈妈就已经很弱了,你这面再增加它的负担,半夜就叫120了。
老人最好要睡子午觉 阴阳两气有生才有长
老年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中国人特别强调老年人要睡子午觉,就是子时和午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时辰,半夜12点至1点是子时,这是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间;中午11点至1点是午时,是阳气最胜,阴气初生的时候。阴阳两气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你就转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子、午两时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中国古代很多人吃两顿饭,不是因为没粮食,早上9点至10点是脾胃最好的时候,下午2点至3点是小肠功能最好的时候。所以建议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觉,吃两顿饭,对老年人的养生极其有益。本来应该是开放的,这时候因为你开空调,代谢不出去,你能不得代谢性疾病吗?
(本文作者: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忙篓聤忙颅拢盲录娄忙聲聶忙聨聢茂录聦莽聰路茂录聦1946氓鹿麓氓聡潞莽聰聼盲潞聨盲鹿娄茅娄聶盲赂聳氓庐露茫聙聜猫聡陋氓鹿录氓聫聴氓聢掳盲赂颅氓聸陆盲录聽莽禄聼忙聳聡氓聦聳莽聠聫茅聶露茂录聦盲禄聨1963氓鹿麓猫碌麓氓庐聛氓陇聫忙聰炉猫戮鹿氓聧鲁氓录聙氓搂聥猫隆聦氓聦禄茂录聦猫聡鲁盲禄聤氓路虏忙聹聣猫驴聭40氓鹿麓莽職聞盲赂颅氓聦禄盲赂麓氓潞聤莽禄聫茅陋聦茫聙聜忙篓聤忙颅拢盲录娄忙聲聶忙聨聢盲禄楼忙虏禄莽聳聴氓聠聟莽搂聭莽聳聭茅職戮忙聺聜莽聴聟猫搂聛茅聲驴茂录聦氓掳陇忙聯聟忙虏禄莽聳聴猫聜聺猫聝聠茫聙聛氓驴聝猫聜潞茫聙聛猫聞戮猫聝聝盲禄楼氓聫聤莽聳虏氓聤鲁莽禄录氓聬聢莽聴聡莽颅聣莽聳戮忙聜拢茫聙聜氓路虏盲陆驴盲赂聤盲赂聡氓聬聧忙聜拢猫聙聟忙聛垄氓陇聧盲潞聠氓聛楼氓潞路茫聙聜
本来的标题是《焦虑来自于得不到》但写完的时候突然想到:最近听好几个人聊天提到: 该吃吃,该喝喝 ,想想这就是人生哲学啊。
我不确定我是不是喜欢黑夜,还是喜欢黑夜中的自己。
喜欢傍晚出来,看城市的风景,走在街上,忙碌了一天的路人,熙熙攘攘,路边的车灯、店铺里的灯光、楼层窗户的光亮,一切都是明亮的,自己是黑的。
光吸引了人和动物的注意力,我可以自由的在黑暗中行走,他们看不到我,而我看到了光下的林林总总。
我喜欢躺下,听着音乐,看看文章,不说话,马路上的汽笛声渐渐消失,人们一个一个打着呵欠睡去,喧嚣安静了,我更加清醒了。
唯有这个时候的我才是最真实和最安静也最自由的我,白天我们是别人,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是自己。
我是一个拖延症患者,据说有拖延症的人创意会比非拖延症的多,喜欢熬夜的人,创造性思维也更加灵敏。
因为公司入职要体检报告,拖延了一个星期的体检上上周二去了上海东方医院,做了内外科的体检(B超、尿检、抽血、心电图、血压、胸透、听力、视力等)
还是有些担心的,怕身体有什么问题,因为经常熬夜,最担心的就是肝,但检查正常。
8月底来上海,在一个朋友那住时,他在宝钢上班,听到他和女朋友聊天,女朋友是公司和医院搞联谊认识的,在他们入职体检医院的上班,问道:说体检结果出来没,应该没啥问题。
原来担心是人类的共性,人会对未知的东西,保有防备心理,会担心,进而焦虑。
和菜头说: 焦虑才是这个时代里最好的春药 。(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和菜头这篇文章)因为焦虑人类必须不停奋斗,努力改变,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繁荣。
焦虑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人类 会对比,会嫉妒,会想要,会害怕失去 。
微信、微博、qq各种社交平台把我们连在了一张网上,我们是网上的一个一个节点,通过联通你发现了他人的生活,原来他有豪车、他又去了国外旅游,他的女朋友漂亮,她的男朋友是高富帅、她去吃了米其林三星、他的儿子去国外留学了。
内心的占有欲和虚荣心被放大了 ,我也要过那种生活,但当努力和结果存在反差时,人就开始不安,内心波澜。
人们最大的焦虑就是钱钱钱,其次是健康、工作、年龄、婚姻、孩子、老人,焦虑很大的原因是想速成,快速实现人生目标,实现财务自由。
简而言之,低成本付出,高额回报。可世间安得双全法,别说这么多要满足的需求。
经常感到疲劳,没有精力,打不起精神,皮肤暗淡的人,一定是身体出了毛病。
要学会自我诊断,身体像一台机器,你要明白各个器官的机能和作用,病症会有前提的预兆,定期体验,脸部五官对应着五脏,面部的变化可以看出病症的端倪。
多了解些健康的知识,我最早接触中医是以前看罗大伦的《百家讲坛大国医》 后来因为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关注这些,不过了解自己的身体还是很重要的。
我会尽量克制自己的饭量,我饭量本来也不大,平时生活比较自律,不乱吃。
这些是我日常保持身体健康做的事情。
要少吃,不乱吃
多喝水,多饮茶
多散步,勤锻炼
要乐观,心宽广
脸皮厚,睡好觉
防疲劳,忌透支
前段时间读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提到我们四季的作息:
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以下是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原文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中国人是素食体制,宜吃素,少吃肉,瓜果蔬菜,五谷杂粮。早餐一定要吃,早起喝杯水,就是不吃早餐也要喝些水,吃点零食,很多朋友不吃早饭,我是坚持能吃早饭尽量吃,哪怕买个面包,吃些坚果能填补填补的,而且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零食适当,把握度最重要。
亲自然,近土地,一个人越离开自然,离开土地,身体越会出毛病,顺应天时,四季更替,作息规律,拒绝疲劳。
经常听到某些人聊天,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人,说: 该吃吃,该喝喝 。听到第一感觉人生就这样过了,后来想想TM这是真理啊。
年轻熬夜并不可怕,根据人的身体素质而定,但最好零点前睡觉,有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健康,最大的因素是他的情绪,人的情绪都有一个频度,低于这个频度,心情太低落,自然免疫力下降,疾病也会找上你。
爱也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因素,亲人的爱,伴侣的爱,朋友的爱,人际关系。
著名侦探李昌钰,70多岁了还每天工作到深夜。
很多人坚持游泳,李嘉诚每天清晨打高尔夫,马云则是太极爱好者,王健林也竭力保持身材,年轻时是侦察兵,走了很多路,也锻炼了好身体。
大佬们都有自己的保健方法和教练。没了身体,没了一切。
一个人年轻时拥有健康的身体,优美的曲线不算什么,那是上帝对你年轻时的恩赐,如果到了40岁后,还能够保持身体轻盈,皮肤紧致,没有疾病,那是自律和刻意坚持好习惯的结果。
这种人我们应该赞扬和学习。
牛人必须有充足的精力,能够应对繁杂量大的工作,可以处理很多事情,同时还有学习、健身、放松的时间。
努力工作,并且能够享受工作带来的荣誉、成果,是一个人福分,而成就感是你保持不懈动力的主驱动力。
你问我焦虑不,不太有,还是有自己想干的事情和年轻的资本吧。
年龄和时间是焦虑的主要因素,因为这些是回不去的东西。
认识自己,找点事做,平衡心理,只要不影响身体健康和睡眠,适当的焦虑催促着你进步。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最好是翻译的普通版。
樊正伦,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负责人、中医师。出身书香世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博览中医典籍,广泛萃取古今名家之精华,充分领悟古来医圣之道术,望闻问切,精细周密,遗方用药,挥洒自如,是当今不可多得之大医、名医。行医四十余年来已使上万名患者恢复了健康,其高尚的医德、医风也得到中外患者的充分信任和交口赞誉。
中医文化篇
1.什么是中医
2.中医与道家学说
3.中医与《周易》
4.中医与中华文明史
5.中医的哲学思想
6.中医与当代和谐理念
中医养生篇
1.季候与养生--顺四时
2.饮食与养生--节饮食
3.情志与养生--调情志
4.用药与养生--慎医药
中医理疗篇
1.中医话感冒
2.中医话上火
3.中医话减肥
4.中医话饮酒
5.中医话肠胃
6.中医话幼儿保健
7.中医话老年养生
2008年,曲黎敏让中医火了,但是围绕她的讲座、图书的分歧,甚至激烈的争论,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一些不愿意公开姓名的中医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曲黎敏图书比较火爆的情况,甚至表示这本书不值得一看。一些比较谨慎的中医人士指出:曲的讲座硬伤不少,她用中医观点套西医的疾病不合适,如脸红的人不一定肝有问题,糖尿病患者不能靠吃黄豆饭治病……
但即便是曲黎敏的批评者,也认为:曲黎敏把中国老百姓成功地搀进了中医文化的大门,接下来,更多的中医专家有责任引领大众一步步走入中医的殿堂。
当我们为中医未来忧心忡忡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中医取消的说法而大动肝火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感谢曲黎敏,她让更多的中国百姓喜欢上了中医。
火 正方——她的课像新鲜空气
1.她让中医火了
“很多中医圈外的朋友老喜欢跟我打听曲黎敏,似乎只要搞中医的就一定会认识她。” 北京某中医院校的汪浩老师(化名)笑着说,从去年开始,自己被高校、科研机构,甚至很多企业邀请讲中医的机会明显增多。这个时间,刚好与曲黎敏的中医养生热吻和。
“中医真的是热起来了。”《挽救中医》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医界前辈吕炳奎之子吕嘉戈感叹,“中医界的朋友们更是经常谈起曲黎敏,她对中医文化的大众宣导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了中医文化。”
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樊正伦,经常活跃在电视台、平面媒体和众多公益讲座上。有着40余年中医临床与研究经验的他,觉得曲黎敏的火是个必然。“谁都愿意接受自己熟悉的东西,养生也是如此。中医就要比西医更有亲和力。老百姓感觉,西医的东西有距离感,而中医养生更易于把握和实践。”
2.她讲的很实用
“为什么中医养生这么热?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治病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既然治不起病,那咱就早早防病吧,而中医特别讲究治未病,并且中医的保健方法好学实用,还廉价。”吕嘉戈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副主任医师彭玉清也认为,曲黎敏讲的养生保健方法,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孕妇得了风寒感冒怎么办,曲黎敏给支了一招,早期可以用葱白煮汤喝。葱白家家都有,煮汤又很方便,还不用担心药物副作用,感冒又不敢吃药的孕妇能不喜欢吗?”
汪浩认为,曲黎敏讲用手心搓脚可以让心肾相交,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通过心脏病的发作时间,可以大致推测是哪个经脉出了问题等等。“都很正确,很实用”。
3.她的“浅出”不容易
“曲黎敏把肾比作煤气罐、储蓄罐,一下子把中医对于肾的复杂的医理讲明白了。”在彭玉清看来,除了提供实用的中医保健方法,善于给中医医理打比方也是曲黎敏最令人称道的地方。
“老百姓对中医文化的看法一直是:神秘而博大精深,难以理解。而曲黎敏用形象、生动又简单的语言传播中医,不仅让不懂中医的百姓能理解,甚至连我都开始用她的这些比喻去给病人解释各种病理。”彭玉清感叹。
“曲黎敏的课像是一股新鲜的空气。”现在是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大夫的林征(化名)回忆到,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念书时曾听过曲黎敏讲中医养生。“她用一种不受中医专业束缚的方式来说中医的道理,尽管通俗,但说的全是老百姓爱听的,能懂的。”
把中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到底有多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国玺教授深有感触:“对于专业的中医从业人员,写学术论文要比写科普文章容易得多,前者仅仅需要‘深入’,后者则要求先‘深入’后‘浅出’,这就需要下相当的功夫。”
张国玺坦言,自己是评上教授职称后,才放手来做中医科普的。“很多中医专家之所以没能加入到中医科普的行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的压力,要评职称必须发表学术论文,而做中医科普没有这方面的作用。”
4.她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医
“有位病人耳朵上长了个疖,来我这儿看,上来就问她这个耳疖是不是和脏腑疾病有关。后来才知道,他是看了曲黎敏的书,了解到中医讲究整体看问题,就怀疑耳朵上长疖是不是脏腑有问题。”这件事,彭玉清至今记忆犹新。
在彭玉清看来,曲黎敏不仅渗入到她的患者中,也打入了他的家人心中。彭玉清坦言:尽管自己就是中医的临床医生,但家里人还是去买曲黎敏的书看,因为她能做的只是帮他人治病,而曲黎敏做的却是让更多的人养生。
“我们医院的一些退休职工,也是去买曲黎敏的光盘回家看,遇到任何问题,有质疑的,不明白的就会带着问题再来问我。” 彭玉清觉得,通过对中医的科普宣传,引导了更多的人关注了中医、了解中医,这就是曲黎敏的功劳。
■编后
曲黎敏是一把重锤
尽管对曲黎敏有这样或那样的争议,但是每一位中医专家,都赞赏曲黎敏在弘扬中医上的巨大贡献:她把中医养生热推向了一个高潮,她让老百姓知道原来咱们的老祖先留了一本很棒的医书叫《黄帝内经》,她让许许多多曾经对中医一无所知的人看到了中医金碧辉煌的一角。
2006年一场万人“取消中医”签名闹剧让人记忆忧新。“曲黎敏现象”让我们感悟到中医强健的生命力。因为中医就藏匿在每个中国老百姓的思想中,就浸染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而曲黎敏则是用一把重锤,敲醒了我们沉睡的大脑,唤起了我们对中医的感知。
我们要感谢这些愿意站出来批评曲黎敏的中医专家,正是因为他们的批评,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曲黎敏,正确地认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我们更希望,这些专家们能够被曲黎敏“激将”出来,引领大众更正确、更深刻地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普及中医。
在美国的医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做科普教育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套用这句话说,我们认为不做科普教育的中医也不是好中医。中医的生命力,不在上端,而在下端,在老百姓的心中。要让中医这棵古老的参天大树永远枝繁叶茂,就必须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到老百姓的思想深处,这靠什么?靠的就是中医科普教育。
如果广大的中医界人士乃至全社会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中医科普的这堆篝火会越烧越旺,中医的热量也会温暖更多的人。
冰 反方——通俗不能庸俗
1.她的底子不够深
有一次,患者找林征看青春痘,林大夫给出的解释是肺热和脾的湿热导致。没想到,病人一听,反问:“您怎么和曲黎敏说的不一样啊,她说青春痘是胃火导致的。”一席话,让林征无语。“如果脸上冒几个小疖子,可能是胃火引起的,但是青春痘的病因不会是胃火呀。”
对病因和病理的阐述欠妥,是曲黎敏最饱受中医界人士争议的。
“曲黎敏说久咳虚症的人,就应该让他咳,这样让肺宣发了,咳嗽就会好。但问题是,如果有虚邪,治疗久咳虚症需要收敛,而不是宣发啊;还有,曲黎敏讲,口里有甜味,是脾的收敛出了问题,这我也不认同,应该说是脾经有热、脾气上逆引起的才对。”汪浩看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经常皱起眉头。
“曲黎敏的一些养生方法尽管不错,但还是没有拿出中医真正的绝活来。”汪浩说,比如“十指相敲”防手脚凉,这个方法远不如搓手上的井穴(手指尖)来得快。
2.不能拿中医观点套西医的病
“曲黎敏说喝酒爱脸红的人肝有问题,这太绝对了,如果有读者因为这句话去检查,诊断结果没问题,他会不会因此就不再信任中医了?”
中国中医药报资深记者赵雯觉得,曲黎敏讲的一些内容,违背了中医“辨证施治”,也就是“因人而异”的核心观点,中医是最讲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而曲是把西医的指标诊断方法简单化地嫁接到中医上,这并不合适。
对这一观点,樊正伦也表示认同:现代社会的很多疾病,在中医里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能误导读者,“譬如糖尿病,中医里是没有的,有的是和它相似的消渴症。”
曲黎敏在书里也讲到了糖尿病,她说:“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
“很显然,这个观点就有点过于绝对了,毕竟中医里讲消渴症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吃出来的、淤出来的等等。”樊正伦进一步解释:所谓吃出来的,就是说老祖宗给了我们一个消化纤维食物的肚子,可是我们开始吃越来越多的西式牛排等,久而久之就埋下消渴症的隐患;还有就是淤出来的,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七情六欲皆可化火,内热一多,也有可能导致消渴症;再有老年人脏腑气血衰弱引出来的。“所有这些,只单纯吃黄豆饭来治疗,显然太过片面了。”
“我坚信中医的通俗化是很必要的,但是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中医不是吃点萝卜吃点姜这么简单的,中医应该能给大众的健康以更全面、更正确、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赵雯这样说。
3.中医科普不要走偏
吕嘉戈遇到过一件很荒唐的事:“我认识的一个人去参加一个收费的短期中医学习班,结果主讲人把委中穴的位置说成是胳膊肘这里(正确位置在腿上),连穴位的位置这样的基本问题都搞错的人,难以相信他能讲出什么地道的中医来。我还在一本中医养生书里看到写癌症病人要喝鸡汤,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癌症病人不能吃发性的食物,鸡牛羊肉都不宜吃,否则可能会引起糟糕的后果,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会害人的。”
“中医科普也要有整体观,不能孤立,不要走偏门。包括现在社会上很热的掌纹养生,通过掌纹认识疾病,这在中医学术界都是存在争议的。”樊正伦坦言,中医养生普及者要讲更多中医养生的原则,基础性的东西。
赵雯的观点与樊正伦类似,她认为:“现在的中医科普内容,大都是传播中医的‘术’,也就是具体的保健方法,这很重要,但是在介绍方法的同时,还应该传达中医的健康观念,这才是更让大众受用的,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大众不仅掌握了运用中医养生方法的指导方针,还具备了分辨优劣的判断力。譬如,不是每个人吃萝卜都能起到顺气的功效,那么如果自己肚子胀气了,吃萝卜不管用,这时就可以考虑自己胀气的原因,换换别的招数。所以,我认为从观念上进行引导,比简单地说一招一式更有意义。”
吕嘉戈还谈到了媒体的作用,他说,报纸的更新远比图书快,针对图书和讲座中的错误说法,报纸要及时纠正并告知大众正确的方法和观点。老百姓选择中医讲座和书籍也不能盲目跟风。
对此,樊正伦提议:“没有鉴别能力的人,要想学习中医养生,最好选择有专业背景的学者出的书或是进行的讲座,有鉴别能力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看养生讲座和书籍,但一定要找到科学正确的内容方可实践。而最最关键的是,中医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人少得病、不得病,而有了病一定要去看医生。”
这一点,几乎成为所有专家的共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87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衰老征象与瘀血之关系
下一篇: 中医名家:中医养胃方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