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群众加强防范意识,正确接种疫苗。
出血热惯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据专家介绍,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在出血热发病人群中,农民占绝数,近年城市发病人数有所增加。感染出血热的典型症状为“三痛”和“三红”,即头、眼眶、腰痛和脸、脖子、胸部红肿,随后要经过低血压期、少尿期甚至闭尿期,最后到多尿期等几阶段。出血热症状与感冒症状有些类似,比如发烧、头痛等,因此很容易误诊。
专家提醒,为了有效预防出血热,农村家庭在饮食时要注意卫生,吃剩饭时一定要加热,杀除有可能残留在食物上的鼠类排泄物,城市居民在此期间则尽可能减少接触潮湿的草皮和绿地。此外,注射疫苗也是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方法之一。
陕西西安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西安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西安市自发现首例出血热病例以来,一直都是出血热发病高峰地市,主要的传染源为黑线姬鼠。出血热是一种经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经啮齿动物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通过接触传播。它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西北地区冬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是流感和出血热,而出血热是一种由老鼠和蜱传播的传染病。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食用的食物中含有被蜱或老鼠叮咬过的汉坦病毒。如果我们吃了这些东西,不好好烹调,这些病毒就会留在食物中,然后被我们吞食而生病。
如果患者突然生病、发冷或颤抖,随后出现高烧;有或无头痛、腰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痛、嗜睡和虚弱、恶心、呕吐、腰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面部有一种或多种颈部和胸部潮红、瘀斑和结膜充血的症状;在发病前1个月内有与老鼠接触史或见过老鼠和老鼠排泄物;或者在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可以高度怀疑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应当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可能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可有效治愈出血热。并曾接触可疑的老鼠污染物,他们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主要以科学的鼠害防治和疫苗接种为重点,包括鼠害防治、螨类防治、随时居住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粪污染食品,不得用手触摸鼠类及其排泄物。避免在草原、田野和其他地方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污染物。
近日在西安是出现多利出血热病例,因为它早期的 症状和普通感冒非常相似,很容易被忽略掉。每年十月开始,就会进入到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各个省份也会在高发季节做预防出血热的防疫宣传。
首先说出血热和鼠疫是来两码事。两者并不是同一个疾病,虽然两者的传染源均是鼠类。
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鼠类接触过的物品,通常称之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只要寄主是啮齿类动物。特别是褐家鼠还有黑线姬鼠,它们接触的物品传染性特别强。另外出血热病人极少具有传染性。这个也是和鼠疫不同的地方。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出血热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近期是否接触过鼠类或者鼠类的排泄物,或者说你所居住的区域内有没有出现过出血热的情况。再就是,出血热患者的症状会有一些不同于感冒的表现,通过“三痛三红一出血”,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是得了出血热。三痛指的是头痛、眼眶痛和腰痛;三红指的是脸红、脖子红、胸部皮肤红,严重的就像喝醉酒一样,一出血指的是皮肤黏膜的出血,表现在口腔黏膜、眼结膜、胸前皮肤或者脖子出现一些斑块。发病之后的4--6天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重症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休克、脑水肿、呼吸窘迫等症状。此外它还会引起呕吐,浑身乏力、腹泻,心力衰竭等。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再加上接触过鼠类,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是出血热了。
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一定要尽早去传染病医院,不要自行吃药,严重的会危及生命的。
出血热是有疫苗的,可以通过打疫苗来预防。如果长期在户外劳作的尽量做好防护,比如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鞋子,以防被鼠类咬伤。避免和鼠类有直接的接触或者避免接触鼠类的排泄物以及污染物,专家建议要避免在水边特别是杂草多的地方就餐,必须户外就餐的一定要记得洗手消毒,避免接触到鼠类的接触物。特别是要注意,一旦发现物品有被动物啃咬的痕迹,一定不要直接接触,直接销毁才是正确的做法。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抵抗出血热的最有效办法。大家平时生活中防鼠灭鼠工作不能松懈。
1、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秋末冬初,也就是秋冬交替时期。幼儿和小学生容易受到感染,感染的途径主要是食用了受污染的水和食物等,常常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爆发。
2、流感和伤风。秋冬交替时期气温昼夜变化大,人体抵抗力差,因此很容易发生流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疼、乏力等症状,严重感染的婴幼儿、老年人或者是免疫能力低的人可并发肺炎。
3、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生。在流行季节如果发现有高热、面红、颈红、胸部红以及头疼、腰疼和眼眶疼的现象,就要考虑是流行性出血热,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4、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每年的冬初季节是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季,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水、食物和日常生活中的接触而引发,患者常常会有恶心、呕吐、肝区痛以及肝肿大的现象。
秋冬季节交替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1、注意饮食卫生。上述所提到的各种疾病都是因饮食不卫生所引起的,因此想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就一定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饭前饭后都要洗手,婴儿建议用母乳喂养。
2、注意生活中的保暖。秋冬交替时期,气温昼夜变化大,因此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在早晨和夜间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3、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积极改正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人体抵抗力。
4、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对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以及儿童来说要及时接种疫苗,防止疾病的发生。现在正是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期,尽早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秋冬季节的生活保健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汉高机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46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警惕冬季装修性哮喘
下一篇: 冬季易引发的五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