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想趁着假期带孩子出游,然而他们也许不会想到,在车马劳顿中,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晕车,所以做好防晕功课至关重要。
4岁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正处在发育阶段,4岁后不断趋于完善,16岁时才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小孩的晕车症状比大人重,也更普遍。
专家认为,孩子本身的内在原因,如睡眠不足、胃肠不好、头痛感冒等,都易诱发晕动症。如果车辆颠簸得厉害,就有可能导致宝宝前庭器官兴奋性提高,引起晕车。所以,带宝宝乘车外出,需要做一些预防晕车的准备。
宝宝晕车的N种表现
孩子晕车,大一点的会诉说不舒服,静静地蜷缩在一旁,眼睛紧闭,双手紧抓座椅,并有恶心、呕吐、烦躁的表现。而婴幼儿不会说话,他们只能通过一些异常的举动来表示。比如手舞足蹈、哭闹、烦躁不安、出汗、呕吐、面色苍白、抓紧父母不松手等,此时应想到是晕车了。这些症状一般在下车后会得到好转。
宝宝晕车的处理
乘车前,不要让宝宝吃得太饱、太油腻,也不要让他饿着肚子,给孩子吃一些可提供葡萄糖的食物;另外,上车前在孩子肚脐处贴片生姜,可缓解晕车症状;带孩子乘车应尽量选择靠前颠簸较轻的位置,以减轻震动,并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如发现孩子有晕车症状,可以适当用力按压他的合谷穴(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处);用大拇指掐压内关穴也可以减轻晕车症状(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即腕横纹上约两横指处,在两筋之间)。随身携带纸巾,以备宝宝呕吐后擦拭;呕吐后让他喝些饮料,除去口中呕吐物的味道。
晕车严重的孩子,乘车前最好口服晕车药,剂量一定要小并按医嘱服用,1岁以内的宝宝不能服晕车药。
一般小婴儿晕车和心理也是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孩子在坐车的时候通常是没有安全感。年龄大一点的时候孩子就会慢慢的习惯坐车,不过有的时候也会有晕车的现象,就会及时告诉家长不舒服。也有可能会卷缩在自己的座位上,眼睛紧闭,有很多孩子坐车就特别喜欢睡觉双手会抓紧座椅。还表现出想呕吐,恶心烦躁的一些症状。
晕车的时候不能玩手机,也不能低头看书,或者是看近距离比较快速的物体,这样会加重晕车现象。可以引导孩子看窗外比较远的风景,最重要的是保持空气清新。如果不得已坐长途汽车选择干净清新的汽车,如果是私家车的话,气味儿就应该避免。车里面的人不可以抽烟也不能使用香水,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讲故事,听音乐玩玩具,尽量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身体是不舒服的。
晕车是因孩子的耳内前庭功能不适应车船无规律震动引起的。可在乘车前半小时左右口服晕海宁或其他镇静药。另外,在空闲时,可带孩子去乘车或到公园玩一些旋转或颠簸的游戏。通过锻炼,慢慢会好的。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会晕车。晕车与耳朵中有平衡功能的前庭器官的兴奋性有很大关系。如果车辆颠簸得厉害,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前庭器官兴奋性增高,引起孩子晕车。4岁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正处在发育阶段,4岁后才不断趋于完善,16岁时才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小孩的症状比大人重,也更为普遍。如果带孩子乘车外出,就要做一些预防晕车的准备。
孩子晕车,大一点的会诉说不舒服,并有恶心、呕吐、烦躁的表现,婴幼儿当出现手舞足蹈、哭闹、烦躁不安、流汗、呕吐、面色苍白、抓紧家长不松手时,就应该想到是晕车了,这些症状一般在下车后就会得到好转。
那么,孩子晕车怎么办呢?
为加强前庭功能的锻炼,可以抱着孩子原地慢慢地旋转。稍大的孩子,可以带他们荡秋千、跳绳、做广播体操;在父母的扶持下,让孩子走高度不高的平衡木;教会孩子沿着地上的细绳行走,身体尽量不要晃动。
乘车前,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太油腻,也不要让孩子饥饿时乘车,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可提供葡萄糖的食物;上车前,可在孩子肚脐处贴块生姜,以缓解晕车症状;带孩子乘车应尽量选择靠前颠簸较轻的位置,以减轻震感,并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当孩子感觉不适时,让他休息一下;孩子晕车时,妈妈可以用力适当地按压孩子的合谷穴,合谷穴在孩子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处;用大拇指掐压内关穴也可以减轻孩子的晕车症状。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即腕横纹上约两横指处,在两筋之间;随身携带湿巾,以防孩子呕吐,呕吐后让他喝些饮料,除去口中呕吐物的味道;晕车厉害的孩子,乘车前最好口服晕车药,剂量一定要小。1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服晕车药。
生活经验方:
坐车前半小时吃一片“乘晕宁”就没事啦。总结经验是:多坐车,练出来的。坐车时嘴里含着一块糖(玉米糖)。上车前别让孩子吃太饱,也别让孩子空着肚子,上车后尽量和孩子讲点有趣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最后有一点,新鲜的桔子皮可以让他在车上不时地闻一下,也可以缓解晕车的症状。上车前半小时和一杯浓茶。还有平时多顺拐走(就是右胳膊右腿一起抬)很管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32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孩子太干净易生病
下一篇: 小儿抽风的家庭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