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常见病的膏方调理

医案日记 2023-05-19 19:10:20

常见病的膏方调理

膏方适用范围甚广。无病者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服用相应膏方可获增强体质之益处,有病者根据不同的辨证服用相应膏方可获却病强身之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任何人均适宜应用膏方,膏方还是有其适应人群的。总是来说,急性病以中药汤剂或西药治疗最适宜,而多数慢性病患者在冬季不妨把膏方作为最佳调理剂型。在慢性病患病人群中,数的虚证、虚实夹杂证患者,均可请有经验的医生在冬日制订膏方以作蠲疾康健之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相对或绝对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心脏疾病,简称冠心病,为老年人多发病之一,常危及生命。根据冠心病病机本虚标实,常可四型。有以标实为主者,如气滞血瘀型、痰瘀交阻型,当为行气化瘀、祛痰止痛,急症时可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等救急药物,甚者应住院诊治,不应盲目服用膏方。而本虚标实之气虚血瘀型、阳虚血瘀型适合膏方调治。

气虚血瘀型:症见胸痛隐隐,遇劳则作,频繁复发,心悸怔忡,胸闷短气,神疲乏力,动则自汗,舌质胖紫,苔薄白,脉弦细无力,或脉结代。

阳虚血瘀型: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怔忡,遇劳则作,频繁复发,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夜尿频多,或有下肢水肿,舌质胖大而淡紫,苔薄白,脉细无力。本病以活血化瘀为常用之法,据证则分别施以行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化痰活血法、温阳活血法。本虚标实之气虚血瘀型、阳虚血瘀型患者,当冬令气阳衰微之时非常适合膏方大方图治,可获满意疗效。

益气活血法:气与血,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气血既为脏腑功能之表现,又是脏腑功能的产物。气为阳,血为阴,血之运行全靠气之推动,气不足必然影响血液运行而形成瘀血,故气虚可导致瘀血。而瘀血内停,脉络不畅,不通则痛,胸痹心痛乃作。颜氏益心汤(由黄芪、党参、丹参、赤芍、葛根、降香等药物组成)为主之膏方独擅胜场。

温阳化瘀法:《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者折寿而不彰”,故阳气为一身之主宰。如外邪侵袭或情志、饮食失常,影响脏腑经络,而使胸阳痹阻,或致胸阳衰惫,不能输布津液、运行血液,引起水液内停、血涩成瘀,胸痹心痛举发。治此习用温阳解凝、化瘀泄浊法,屡用屡效。温阳解凝倚仗附子一味,其为补火第一要药,雄壮剽悍,力宏效捷,走窜十二经络,既行气分,又入血分,确能担当大任。再配合活血化瘀之药,标本兼顾,使阳回血活,病多可瘥。

苏先生戊寅冬至后

胸痹有年,心阳不振,气滞血瘀,痰浊困阻,脉道不畅,不通则痛,真心痛频作,夜分少寐,脉沉细结代,舌淡苔薄,唇紫。迭经温寒解凝,症已小可,近将远涉重洋,以膏代煎,探元之本,索其受病之基,固本清源,以冀却病延年。

野山参(另煎冲)30克,淡附片150克,川桂枝150克,柴胡90克,赤白芍(各)90克,当归90克,川芎90克,炒枳壳90克,玉桔梗60克,淮牛膝60克,红花90克,大生地300克,桃仁90克,生甘草90克,生蒲黄150克,醋灵脂90克,炙乳没(各)45克,延胡索90克,煨金铃90克,苏木90克,降香24克,九香虫24克,黄芪300克,紫丹参150克,血竭(研冲收膏)30克,制香附90克,天台乌90克,法半夏90克,小青皮60克,云苓90克,广郁金90克,百合90克,炙远志90克,酸枣仁150克,活磁石300克,全瓜蒌120克,干薤白90克,木香45克,苍白术(各)9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再入鹿角胶150克,麦芽糖乙斤,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本案患者素禀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因阳气不达,营卫凝聚,诸寒收引,气血不利,血脉凝泣,痰湿困阻,故真心痛频发,正与《内经》所云“寒则血行迟而少”相合。法当温阳解凝,活血通络,运脾化痰。

叶天士久病入络学说认为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故致病气缠延不去,必疏其络而病气可尽也,滑伯仁用补剂每参入活血通经之品,史载之多用三棱、莪术,王清任复用桃仁、红花,皆治络之谓。痰瘀同源之说源于武威汉简,至《诸病源候论》首次阐明瘀血化痰的病理过程,朱丹溪则倡言“痰夹瘀血遂成窠囊”。王清任发明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祝味菊擅用附子温通阳气,气阳旺盛则血行有力。参诸大家之长,古为今用而推陈出新。一改膏方陈规,全方不以补益为着眼点,剿抚兼施,汇温阳益气、活血理气、运脾祛痰于一炉。温阳益气重用附子、桂枝、野山参、鹿角胶,活血通脉则选血府逐瘀汤全方加味,理气祛痰倚仗二陈、蒌薤及诸香药,并用苍白二术以运脾杜绝痰之源头。高血压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它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之病,急进型临床较少见,病情急而重,一派标实表现,应住院治疗;缓进型临床最为常见,起病之初多肝火、肝阳,久则耗气、伤肾、损脾。缓进型高血压病于冬令均可辨证服用膏方,以缓解症状,防止高血压并发症。

肝阳上亢型:症见头晕耳鸣,头痛头胀,心烦易怒,面色潮红,夜分少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日久,劳则头晕,面色不华,夜寐多梦,心悸,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气不足型:临床见头晕眼花,耳鸣如蝉,精神不振,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

脾虚痰浊型:症见头晕如蒙,昏昏欲睡,精神倦怠,胸闷恶心,饮食减少,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因高血压病属虚实夹杂之慢性疾患,具有众多并发症,所以于冬季封藏之候最宜调理。因其形成与肝的病变最为密切,所以治疗大法也与治肝紧密联系。清代名医王旭高创治肝三十法,膏方治疗本病则常用柔肝法、缓肝法、泄肝法、抑肝法、熄风和阳法、熄风潜阳法、养肝法、暖土以御寒风法、清肝法、温肝法、补肝法、镇肝法、散肝法等。此外近年来瘀血学说在高血压病的病机、预防、治疗中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用于本病能提高疗效,有些活血药物如川芎、蒲黄、丹参、山楂、益母草本身就有降压作用,膏方中亦每每用之。

冯先生已卯冬至节

肝家气火本王,高血压有年,胃病泛酸,腑行不实,日二、三次,血糖、血粘、血脂均偏高,面部潮红,心烦易怒,头晕胸痞,易于气怯,今岁曾昏倒一次,小溲混浊,夜分少寐,脉弦数,舌苔黄腻。肝旺土弱,痰瘀交搏,心失所养,肾水不足以涵木,生化乏权,亟为平肝抑木,化浊健脾,滋肾安神,药饵外还应啖素养性,弗等闲视之。

西洋参90克(另煎冲),明玳瑁60克,紫贝齿90克,生石决150克,大生地300克,蛤粉90克(上二味同拌),净萸肉90克,泽泻90克,双钩钩90克,白菊花90克,明天麻90克,海藻90克,粉丹皮90克,生山栀90克,柴胡60克,桑叶皮(各)90克,薄荷45克,黄芩90克,炒知柏(各)90克,莲子心90克,石苇150克,生蒲黄90克,小川连45克,肥玉竹150克,半夏90克,云苓90克,川芎90克,紫丹参150克,赤白芍(各)90克,杏桃仁(各)90克,红花90克,白蒺藜150克,苍白术(各)90克,地锦草400克,黄芪300克,紫草90克,水牛角300克,陈皮6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再入鳖甲胶60克,龟板胶60克,蛋白糖(糖尿病专用)乙斤,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肝主疏泄,斡旋周身阴阳气血。人之精神活动、水谷运化、三焦气化、水液代谢皆宜宣通条达,一旦肝失常度,则阴阳失调,气血乖违,于是气滞、血瘀、痰生、火起、风动,诸疾丛生,故曰“肝为百病之贼”。本例患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胃病等多种慢性病,肝家气火有余,上扰心神,中克脾土,下耗肾水,故而亟宜平肝抑木为治,取介类镇肝潜阳,丹栀逍遥散疏泄气火,二陈化浊健中,知柏地黄滋水补肾并平相火之过亢,俾气血平和,脏腑协调,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取膏方治疗慢性病,即可扶正以强身,又能祛邪以治病,确有固本清源之效。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状最为突出,已成为常见中老年疾病。由于各患者体质的不同,故引起瘀血的原因不同,产生瘀血后的“从化”也不同,所以本病临床症状繁多,可以分出不少证型。我们根据临床观察所得,将本病分4型即:气滞血瘀型、痰瘀交阻型、气虚血瘀型、髓空血瘀型,早、中期多气滞血瘀型与痰瘀交阻型,中、后期多气虚血瘀型与髓空血瘀型。其中气虚血瘀型与髓空血瘀型颇适合膏方调治。

气虚血瘀型:临床见表情呆滞,精神倦怠,喃喃自语,口齿含糊,口涎外溢,食少纳呆,四肢不温,颜面四肢老年斑迭出,舌胖大淡暗苔薄白,脉细而涩。

髓空血瘀型:症见表情呆板,双目无神,懈怠思卧,行动迟缓,记忆衰退,思维丧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步履不稳,颜面四肢老年斑迭出,舌嫩而淡紫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本病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贯彻病情发展的始终。但各型各有侧重不同。在膏方治疗中活血化瘀法同样不可或缺,气虚血瘀者益气化瘀,髓空血瘀者益髓化瘀。前者常用益气聪明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在益气升清,黄芪、升麻必不可缺。后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而龟板、鹿角等血肉有情之品颇多应用。临证不可以老年性痴呆为老年性疾病而一味蛮补。

赵先生戊寅冬日订

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哭,与之美馔则不受,与之污秽则不辞,与之衣不衣,与之草木则反喜,气短乏力,小溲自遗。舌质淡紫,脉细涩。良由瘀血痹阻清窍,气血无以上注于头,脑失所养。治取衡法,调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吉林参(另煎)90克,黄芪300克,升麻90克,潞党参150克,灵芝150克,胎盘60克,百合150克,九节菖蒲150克,炙远志90克,苍白术(各)90克,茯苓90克,制半夏90克,水蛭30克,通天草90克,柴胡90克,葛根90克,蔓荆子90克,当归90克,白芍90克,紫丹参300克,郁金90克,川芎90克,赤芍90克,桃仁90克,红花90克,甘草30克,桑螵蛸90克,五味子90克,建莲肉120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龟板胶90克,白文冰乙斤,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患者为老年性痴呆,气短乏力、小溲自遗等气虚表现非常明显,同时那些行为与精神症状也十分突出,均为瘀痰作祟。膏方以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使气血上奉清窍,水蛭、丹参、郁金、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化瘀血,九节菖蒲、炙远志、半夏祛痰浊。头为天象,清则灵,杂则钝。上述益气升阳、化瘀祛痰皆使之“清”之法也。至若桑螵蛸、五味子、建莲肉则为小溲自遗而设,通天草则轻清上逸为诸药向导。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本病属邪实正虚,初病在肺,久病及脾入肾,发作时以实证为主,未发时以虚证为主,而久病正虚者发作时每多虚实夹杂。发作之时运用中药汤剂祛邪豁痰,利气平喘,不宜膏方,而虚证常见肺虚、脾虚、肾虚三型。当然临床上不仅三型可以夹杂,且也可兼瘀血、痰浊。

肺虚型:临床见乏力气短,语声低怯,咯痰清稀、色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脾虚型:临床见胃口不佳,饮食不多,食后腹胀,大便溏薄,乏力肢倦,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平素痰多色白,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

肾虚型:症见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或口干渴喜冷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多,面色光白或黎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支气管哮喘治疗应遵循“已发时攻邪为主,未发时扶正为主”的原则。所以当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应运用汤剂功邪治疗,而在冬令缓解之时服用膏方扶正为主。扶正应分清脏腑阴阳,病位在肺,或用益肺气或养肺阴;病位在脾,多施以健脾化痰之法;病位在肾,或用温阳法或施滋水法。但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久病入络有瘀,酌情运用活血化瘀法可以增加疗效。又因为本病不易治愈的原因就在于“夙根”为“痰”,所以制订膏方不可忽视化痰法的运用。

王先生已卯冬至节

支气管哮喘史,肺气已衰,帅血无力,遂致痰瘀内生,心脑常有缺血,盗汗少寐,六十年代曾患胃病,生化无权,血脂偏高,一度拟诊甲亢,脉细涩,舌淡苔薄。刻值冬藏季节,取草木之精华,据胜复之法则,益不足,损有余,调气活血,功在却病,不求峻补。

吉林人参(另煎)90克,苍白术(各)90克,川芎120克,柴胡90克,决明子300克,红花90克,当归90克,桃仁90克,玉桔梗50克,枳壳60克,淮牛膝90克,大生地300克,生甘草30克,赤芍90克,生山楂300克,菖蒲90克,棱莪术(各)90克,路路通90克,威灵仙90克,肥玉竹150克,制首乌150克,生薏米300克,紫丹参150克,云茯苓90克,法半夏90克,青陈皮(各)45克,黄芪300克,广地龙60克,海藻90克,川桂枝45克,泽兰泻(各)90克,益母草300克,炮山甲90克,生牡蛎300克,细辛45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鳖甲胶90克,龟板胶90克,白文冰乙斤,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本案肺脾不足,痰瘀内生,虚实夹杂,治当遵“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益不足,损有余。然痰浊不除,则气化难复,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暂不求峻补,而投以调气活血化痰之法,方取血府逐瘀汤、二术二陈汤加减,并配合扶正之品,而求“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效。张景岳谓:“补泻之法,补亦治病,泻亦治病,但当知其要也”,诚为经验之谈。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其特征。本病初病在肺,久病及脾入肾,急性发作多实证,缓解时多见虚证。实证自不宜膏方,而虚证常见肺肾阴虚、脾肾阳虚两型。

肺肾阴虚型: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偏干,手足心热,口干渴喜冷饮,或盗汗,干咳少痰,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脾肾阳虚型:临床可见短气息促,动则为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男子可有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可有性欲减退。面色光白或黎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学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急性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膏方“扶正固本”的方法,可以减少甚至防止复发。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发作时治标——祛邪平喘;平时(缓解期)治本——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方法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来减少、减轻、控制其复发。虽然部分患者在缓解期没有症状,表面上与正常人无异,但实际上气道内的慢性炎症并没有控制,“痰”这一“夙根”并没有清除,所以也必须积极治疗。本病的防治一定要抓住冬令和夏季这两个关键时机。夏季采用“冬病夏治”之法,而冬令正值封藏之际,最宜应用膏方调补之法,多能取得良好效果。膏方调补之法即扶正祛邪之法。扶正要在补肺、健脾、益肾,犹以益肾为大法,祛邪则不忘活血化瘀与豁痰逐湿。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症见喘息、咳嗽、痰多而黄,应赴医院门、急诊甚至住院治疗,不宜膏方调补。

章先生戊寅冬至前订

咳喘十载,肺肾两亏,气液俱耗,病缠已久。动则气上,口干痰稠,腰酸形瘦,夜则盗汗。舌质红,脉小数。正虚而邪实,值冬藏及时调补,当为肺肾两顾,化痰祛瘀,订健康长寿之计。

西洋参(另煎冲入收膏)90克,南沙参150克,北沙参150克,天冬150克,麦冬150克,五味子90克,生地150克,熟地240克,淮山药150克,山萸肉90克,云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福泽泻90克,百合150克,川石斛90克,肥玉竹90克,功劳叶90克,活芦根300克,天花粉150克,炙远志90克,杏仁90克,桃仁90克,苍术90克,制半夏90克,广陈皮60克,川贝母60克,桑白皮90克,玉桔梗60克,枳壳90克,广地龙90克,紫丹参150克,全当归90克,赤芍90克,生蒲黄90克,苏木45克,坎脐60克,甘草45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龟板胶、阿胶各90克,白文冰乙斤,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患者病历十年,现症动则气上,口干痰稠,腰酸形瘦,夜则盗汗,舌红脉数,肺肾阴虚诸症毕具。故取肺肾两顾之法,而佐以化瘀豁痰。膏方用西洋参,南、北沙参,天、麦冬,百合,石斛,玉竹,功劳叶益肺阴,七味都气丸(由地黄,山药,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五味子组成)补肾阴。尤倚仗坎脐一味补肾纳气、平喘、敛汗。坎脐系新鲜脐带用银花、甘草与黄酒同煮烘干而成,性甘、咸、温,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再配合化瘀豁痰之品如丹参,当归,赤芍,蒲黄,苏木,桃、杏仁,半夏,陈皮,川贝母,桔梗,枳壳,标本兼顾。又以苍术运脾以杜生痰之源并促进滋补药的吸收,也为膏方制订的重要技巧。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轻者入寐不酣,或多梦早醒,重者彻夜不眠。本病辨治首当分清虚实,临床上常分为四型。属实证的是胃中不和型、气滞血瘀型。前者症见夜寐不安,脘腹胀满,嗳气不舒,大便不畅,舌苔腻。后者表现为彻夜难寐,或梦多,胸胁胀痛,情志不悦,舌暗。虚证有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但临床上也多见到虚实夹杂型的患者。膏方以虚证、或虚实夹杂型的患者最为合适。

心脾两虚型: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体倦,纳食不馨,面色少华,舌淡红,脉细。

阴虚火旺型:临床见心烦不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

膏方治疗失眠的总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宜补其不足,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滋补肝肾;兼夹实证者宜在补虚基础上泻其有余,或消导和胃、或化痰祛湿、或平肝降火。总之虚实夹杂者宜补虚泻实兼顾。

邱女士戊寅冬日订

肝郁气滞,营卫不和,相火偏王,阴津暗耗,心肾失交。夜分少寐多梦,目瞀便秘,月事不以时下,神疲乏力,饮食不馨。脉细弦,舌红少苔。谨拟疏肝育阴,条达血气,以求阴阳交泰,脏腑各司其命。功在却病强身,为来春树生长之基,为健康平添几分春色。

西洋参(另煎冲)60克,制首乌150克,当归身120克,赤白芍(各)90克,大熟地(各)300克,肥玉竹120克,熟女贞90克,旱莲草90克,滁菊花90克,紫丹参150克,牡丹皮90克,火麻仁120克,炒知柏(各)90克,仙茅90克,仙灵脾150克,巴戟天90克,柴胡90克,杏桃仁(各)90克,朱麦冬90克,朱玄参120克,熟军90克,川芎90克,云茯苓90克克,山萸肉90克,福泽泻90克,淮山药120克,淡苁蓉90克,胎盘60克,灵芝90克,甘杞子90克,枳壳60克,玉桔梗60克,淮牛膝60克,川断仲(各)90克,炙远志90克,酸枣仁150克。

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驴皮胶60克、龟板胶60克,白蜜一斤半,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语: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失于交泰,营卫不和,气血失衡作矣。必得肾水足而后心火融,肾水不足必至心火上炎;必宜心火明而后肾水育,心火不足必至肾水下凌。天地造化之机,就在于水火阴阳互生,人生健康之本,则在于平衡常得相守。本案肝郁气滞,相火内灼,俗人多执肝常有余之说,唯缪仲淳提出伐肝之害。原四时之所生始于木,春阳发动之机万不可伤。详察月事不以时下,神疲乏力,饮食不馨,脉细而弦,舌红少苔,不得贸然泻肝伐木。本方制膏之旨,立足疏肝育阴,滋水涵木,条达气血,交泰阴阳,俾脏腑能各司其命,五行各得其禀,长葆青春必矣。熟军入膏妙,殆取其泄热存阴,即所谓清得一分热,即葆得一分阴之意。

祛病养生用膏方

膏方亦称膏剂,膏滋。多是指具有调补阴阳、滋养润泽、强体补虚等综合作用的中药内服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内服膏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不同体质倾向、临床表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确立组方药用,经煎煮、浓缩,加蜂蜜或糖(转化糖),或用阿胶、鹿角胶、龟甲胶制成的半流质制剂,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效稳定、服用方便、口感好、便于携带等优点。

近代名医秦伯未尝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有云:“凡合膏,初以苦酒渍取,令淹,溲浃后,不用多汁,密覆勿泄。云时者,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煮膏,当三上三下,以泄其焦势,令药味得出。”对膏方制作步骤有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隋唐以后,医用典籍中记载的膏方明显增多。如唐初,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载有多种膏方,如黑膏(治温病发斑)、枸杞子煎(治虚劳、退虚热、)、乌扇膏(治喉痹)、木防己膏(治产后中风)等。

从膏方的组成来看,不仅有四五味的小方,还出现了有十几种、二十余种中药组成的大方,其处方药物的增多说明膏方的主治证候已日趋复杂。到宋代,其膏方的制作也与此前也不尽相同,但多数采用一部分药物煎汁,一部分药物研末调入,并有先煎、后下、兑入等不同处理,较之唐代在药物炮制方法及分类上更为细致。

迨至明清,膏方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此期的“膏滋”"膏"成为了膏方的专用名称,而“煎”则仅指汤剂。而且膏方品种更加丰富,如我国现存最大的膏方书-《普济方》记载的膏方不下70余种,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而且这一时期,根据患者体质、病性等辩证施用,个体化的膏方治疗已崭露头角。

现代 社会 ,人们越来越注重维护身体 健康 ,对膏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使得膏方成为 养生 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冬季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能打虎”之说,中医学认为,冬季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

哪些人适合服用膏方呢?

内服膏方服用对象主要有四类人群:

01

患病者

患有慢性疾病者,久病体虚为增强体质或巩固疗效者。

从临床来看,冬令时节,可以结合其病机特点兼补兼治,通过膏方调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最终达到减少复发次数,减轻病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但内科病患者可以服用膏方,患有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疾病者都可以服用膏方。

02

亚 健康 者

平时无慢性疾病,但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负担过重而身体虚弱者,体力不支、精力不足难以胜任紧张繁劳工作者。

膏方以补益为主,纠偏疗病,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 健康 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亚 健康 状态根据中医辩证有气虚、血虚、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类型,需要辩证施补。如气虚者可以选用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制成膏方;血虚者可选用当归、熟地、阿胶等补血药制成膏方。因此,亚 健康 患者在选择膏方时,应以中医辩证论治为原则,选药施补。

03

康复者

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愈后、产后体虚者。

术后患者一方面是原有疾病造成人体某部分虚损;另一方面是由于手术时失血,“气随血行”,导致气血两虚,还有手术时的消耗,或者是术后禁食,患者常会有津液亏损的表现。

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调补,身体恢复会比较慢,如果适当应用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膏方,将促进其快速康复。

再如产妇在分娩时,屏气失血,消耗较多的体力和气血,常出现头晕乏力、腰酸腿软、四肢无力、心悸心慌、苔薄、舌淡、脉细虚等症状,故有“产后百节空虚”的说法。不过应随症随人辨其虚实,不能认为产后气血大亏就一概予以大补。

04

特殊人群

儿童、女性、老年人、孕妇及部分青少年等。如小儿久咳不愈、厌食、贫血者;女性想驻容养颜、抗衰老者;老年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气血不足,抗病能力下降,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齿摇发落、失眠 健康 、神疲乏力等老年虚证表现明显。此时,用膏方进行调理,有助于恢复脏腑功能,调补阴阳气血的不足,减少老年病的发生,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儿童,中医学上把儿童的生理特点称之为“稚阴稚阳”“纯阳之体”。因此,有时儿童对疾病抵抗能力较差。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曾总结为“脏腑柔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膏方作为中药剂型之一,其口感较好,容易被儿童所接受。不过应根据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根据虚之所在,合理用药,不能与成长等同对待。

总的来说,膏方的选用因人而异,男女老少各有不同。济南渡君康中医诊所通过辩证施治,坚持一人一方,严格遵守膏方的组方原则配方,纯手工选料精制加工,确保膏方质量。

「膏方养生」选对膏方,调好体质

膏方是中医调治疾病、预防保健、 养生 延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学术团队、中医机构和专业中医师的推动下,膏方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膏方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江浙地区向全国开始辐射,人们从膏方的治疗保健中收到了诸多的益处,对膏方的认可程度也日益提高。

但是,在总体良好有序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和乱象,最突出的就是大众对膏方的一些基本概念还不是很了解,很多情况下只是通过广告宣传、亲友介绍等途径接受膏方保健。而对于膏方具体是什么,它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自身是不是适合膏方 养生 保健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其实, 体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 健康 状态、生活质量、易患疾病以及对药物的反应。 比如说虚寒体质的人容易怕冷,冬天要比别人穿得多,而且穿得多四肢还是会冰冷,如果着凉了就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感冒、咳嗽、哮喘、腹泻等问题。 所以说日常的 养生 调摄应从的体质入手,调整体质才是“治本之道”。

中医 养生 是非常重视体质的,很早就提出了“阴脏人”“阳脏人”的概念, 应该说这是中医对人体体质最基本的认识和分类。调整体质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膏方能够容纳更多的药物,而且培补根本的药物较多(有些药物在平时处方中受各种限制很少应用),所以能够较好地调整人体体质失衡中的寒热虚实等矛盾,再加之其服用方便、口感较好、便于储存和携带,一直以来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常说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结合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定有助于把握自身体质情况,从而选择相应的膏方进行调养保健,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当然,如果您的体质较为复杂,所处的疾病状态也比较严重,可能自己不容易判断,这时还是需要咨询专业中医师,在其指导下进行相关调养。

一、 养生 和治疗的区别

治疗主要针对的是疾病状态,而 养生 主要是避免人体进人疾病状态。就拿感冒这个最常见的疾病来说,如果因为着凉引起头痛、发热、咽痛、咳嗽,查清病源,进行针对性用药即可,这就是治疗;但是如果经常容易感冒发热的话,那么就不是一一次治疗能够解决的, 这需要平时 养生 来调整经常容易感冒的体质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说治疗是直接的,而 养生 是间接的, 养生 的效果没有治疗这么直接明显,但却是深人根本的。 这就是清代名医吴鞠通说的“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祛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

二、 养生 和治疗不能互相替代

正是因为 养生 和治疗有这样的区别, 所以它们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应有失偏颇。 我们临床上经常见到有些患者受一些误导或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对各种 养生 方法特别重视,执行起来非常认真,但对正规的治疗却不重视、不认真,甚至有的认为 养生 了就不需要治疗了,这些想法都是不科学的。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 养生 的基础是 健康 的生活方式

健康 的生活方式是治疗和 养生 的基石,脱离了这个基础,所有的 养生 都是空中楼阁。有些人觉得经常熬夜,抽烟、喝酒会伤肝伤胃,需要调养一下,但却一边吃着补药”,一边继续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这是舍本而求末。 其实我们很多不正常的体质状态或者疾病都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所以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既是直接的病因又是产生疾病的“温床”。 只有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配合膏方 养生 才能事半功倍。

四、人体对中药的反应有个体差异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药物的反应有个体差异性。 一般来说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整张处方太偏寒凉或温热。 过于寒凉的表现是食后胃寒、胃痛、腹痛、腹泻,或自汗;过于温热的表现是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咽干、自觉燥热、失眠、便秘。此时可以减少相应药味的剂量或去掉过热过寒的药物。如果服后皮肤出现红疹、瘙痒,可能是对其中某些药物成分过敏,须立即停服。一般容易皮肤过敏的人群尽量避免使用虫类药物, 如蜈蚣、全蝎、地龙、土鳖虫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22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