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太医透露清后妃养生方法

医案日记 2023-05-19 18:51:44

太医透露清后妃养生方法

亚健康困扰现代白领,各种养生书籍成为热门。当前最受追捧的当属“刘太医系列”。作者刘弘章教授与其子刘氵孛 副教授分别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第24、25代承袭人,“刘太医系列”是二人根据先人养生理论和现代人健康问题推出的读物,从“皇家养生技巧”到“祖传独特配方”无一不令人怦然心动。现摘录书中养生片断,与OL们共享。

清肠妙招

明朝刘太医曾提出:“人欲长生,肠欲常清。逢月圆而清肠,泻污浊而去毒。此乃养生第十。”据说刘太医的清肠养生受到皇室贵族们的追捧,在明朝是很受推崇的养生方法。

《刘太医谈养生》的作者刘弘章教授也指出:现代生活的空气、水源、食物已经被污染,几乎每人都处于慢性中毒之中,因此每个人都应定期用安全的方法清肠。

清肠方法

1.清肠当日不要吃普食,只能喝肉汤和果汁;而且要早早起床。

2.可以用500毫升开水,沏5-20克番泻叶,然后把药水凉温了一次喝下。然后再把壶里的番泻叶用500毫升开水沏一次,等药水凉温了再一次喝下。另方法是喝20%的20-50克甘露醇溶液。

3.经过大约四个小时,开始第一次腹泻坚硬的粪块。

4.然后又一次稀便。

5.最后是黄水便,个腹泻黄水是清肠的目的。只有达到这个目的的才能真正的清理结肠、胆囊、胰腺和肝脏。

注意事项

1.每次腹泻之后,要洗肛门,同时喝凉开水。

2.第一次清肠的人,会排出零散的十分坚硬的粪石、胰腺结石和胆结石。

3.坚持每月清肠的人,不会排出粪石,但是会排出十分黏腻的粪便。

4.清肠的过程应当注意,只要腹痛就要赶紧去卫生间,不要等待便急再去,以免拉在裤子上。

5.清肠之后的几天,可能大便要减少,这不是便秘,而是结肠里没有粪便。刘太医的办法是在清肠一周之内,每天使用中药元明粉拌萝卜丝吃,或者每天吃生芝麻糊50克,就可以促使身体里的粪便及时排出。

(转自:新女报)

职责多、常加班,为何清朝太医混得跟太监一样惨呢?

许多人知道,清代是有宫禁制度的。紫禁城一到了晚间,就只剩下皇帝、太医和太监三个男人。太医能出入深宫,又精通医术,在我们看来一定是德高望重。不过看过《甄嬛传》和《神医喜来乐》的人一定会有很多疑问。

《甄嬛传》里忠心耿耿、唯唯诺诺的太医温实初和《神医喜来乐》里面那个与喜来乐斗气的王天和两位太医简直是天差地别。一个成为后妃们拉拢的对象和权力斗争的工具,一个是养尊处优、处心积虑打压排挤别人的庸才。

到底太医在清代混得到底怎么样?为什么说清代的太医经常混得跟太监一样凄惨,绝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呢?我们不妨从太医们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环境一一解说。

一、日常工作繁杂、太医身心俱疲

都说太监每天都得服侍皇帝和后宫妃子,动不动就被挨骂受罚,工作劳累、繁杂,还被人看不起。其实,就工作强度而言,太监们是有分工的,不会太累。比如有尚衣监,专门负责掌管皇帝的衣服鞋袜,有直殿监,负责掌管皇宫卫生。不过比之太监,太医们的工作则显得麻烦多了。

给皇帝看病步骤多

太医给皇帝看病程序十分繁琐。有六个程序:一是先要组成班子,要由院使、御医和大臣组成工作专班,三个人共同负责,彼此监督。二是要一起会诊,大家一起诊断,三是接着一起选药,一起把药剂封好并都写上自己的名字。

四是共同监视下,煎药,五是煎好以后要一起尝药,把其中两剂放在一起煎熟,分成两份,一份让御医、院判、内务太监依次先尝,另一份送给皇帝服用。六是把诊断的脉案和方剂存到档案里,等以后备查。给皇帝看病光程序就得六道。

还不说皇帝的病情是多复杂,需要怎样的望闻问切、熬药需要多长的功夫等等。因此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的皇帝被毒药毒死的事情时有发生。

实际上,自从明代开始,这种繁琐的用药、采药、尝药制度就已经制定了基本不存在被药毒死的风险。不过这个制度可真是把太医们和太监们累死了。真是皇帝一个病,累倒太医们!

太医们职责多、经常加班

太医们不仅需要昼夜值班,还需要给皇帝看病煎药,皇帝外出时,还需要陪侍圣驾,有时还要为皇帝指定的王公大臣、外藩公主、额驸等人诊视疾病。除此之外,还要储存各省进贡的药材,有时受皇帝特别差遣,还要为患病囚犯、和满汉军民诊治医疗对象可以说十分广泛。

不仅对象广,职责也多,不仅给皇帝、后妃、王公们治病,还要防病,皇帝后妃们通过"请平安脉"、"开平安帖"等日常保健也由太医们费心,太医们还要督促他们按时服药。值班也根据级别分为"特简供奉""内直供奉""外直供奉"

"特简供奉"指得是由皇帝钦点的医官陪侍,太医担当着为皇帝随时诊病的责任,并且皇帝有什么问题咨询,必须随叫随到。据《清宫医案研究》记载,乾隆帝有一次派值班太监询问太医院医官,"舌头上颚发干,怎么治?用什么药?"

如此简单的毛病都要问值班太医,可以想见一般情况下问药也会很频繁。"内直供奉"由低一点级别的吏目、医士担任,白天在外廷,晚上和值班守夜的太监一起在宫内值班,责任也比较大。

还有一类就是"外直供奉"恭候宁寿宫、慈宁宫、乾清宫、钟粹宫等六处宫殿。地点是东西药房,由院使、院判、御医、吏目等分成两班轮流值班。那到哪去睡呢?据说,现在的圆明园东南就有一处专门供休息的"公所",不过现在早就没有了。

考不完的试,读不完的书

跟科举考试层层选拔一样,太医院也是通过考试层层选拔人才,层层晋级的。各地选拔的医学优秀人才,进入太医院后,要从底层的医生做起,进入医学馆学习,叫在读医学生。他们需接受一年两季即春天、秋天时进行。

考试内容在《医宗金鉴》《金匮要略》《内经》等医书。每六年还要进行一次隆重的"会考",除了院使、院判、御医之外,其余全部参加。会考的成绩一般作为升迁的重要依据。要升官,必须要考好。

一般来说,从底层医生到御医要经历十年的时间,还需要好好背诵医术和积累临床经验。

二、薪水微薄,却承担掉脑袋的风险

工作状况差,如果能受到身边人的尊重,也算是一种补偿。不过,太医们的地位好像都不高,而且还面临着杀头的危险。

工资低

太医院的院使,月薪是每个月三两银子。除了院使相当于五品官,工资高一些之外,一般的御医,官七品,月薪是二两。到了吏目和医士级别,月薪只有一两五。如果按照购买力核算,一两银子等于200左右的人民币,那么院使的工资才600左右。

御医只有400,和太监每月二两的工资一样。当然如果在看病看好了得到皇帝后妃或王公大臣的赏赐也是经常的。不过总体来讲,地位和薪金是低了点。

经常被恐吓、杀头

太医这个职业是个高危职业。因为与皇族打交道,需要很高的心理素质。俗话说:"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都是些烫手山芋。因为皇帝掌握着生死大权,太医可能因为一句话而奖赏,也可以因为一句话而株连九族。

所以无论多么医术高明,给这些权贵看病时都是战战兢兢。因此在开药方时不敢下大药量和开猛药。只是讲究些性温的药物或补药。因此也常常不太奏效。清朝的皇帝本身就懂点医术,如果开的药方不对皇帝的路数,不符合皇帝的心意,也会遭到质疑。

史书上多次记载康熙、乾隆、光绪等当面训斥太医的药方贻误病情,是庸医。据说康熙帝在位时一次派御医刘声芳和李德聪去给一位将军看病,当御医诊断其是暑湿伤气而采用补养益胃的药后,康熙帝大骂:"都是你们医学粗浅,不好好学医术,所以救不了人!"

同治和光绪帝都因病身亡,医治他们的太医院院使、院判都被判罪。慈禧太后对太医也不善。《御香缥缈录》记载了太医给慈禧太后看病时的场景:四个太医在慈禧太后面前恭敬地磕了九个头,然后一直跪着膝行到太后所坐的几前。

一边两个,十分谨慎地隔着手绢为太后诊脉,过了半天,又相互对调,再次诊脉。四五十分钟的时间里,太医们自始至终不敢抬头,其中紧张气氛可想而知。

三、身处底层,却常常被卷入政治斗争

即使工作再苦再累,再被人瞧不起,如果能洁身自好,那也能善始善终。不过宫廷里可没那么简单。太医们面对的是皇族、大臣,政治斗争是绝对无处不在的,当然太医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想升官就得讨好人。

从进入太医院当医生开始到成为御医,基本上需要花十年的时间,再到当院判、院使估计就需要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人脉了。毕竟太医的晋升也需要跟权贵人物打好关系,这是中国的历史特色,哪一行业也不例外。

据说慈禧当权时,御医们为了讨好她,争相为她研制美容驻颜的方子。还有,想要升官,单纯通过医术考试有时并不奏效,因为考试有时也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太医院隶属礼部,礼部的人来管太医们,业务上不太对路。

据说有一次,清代一位仁和米侍郎不是医学出身,却尊圣命去考太医院官学生,结果出的题不在范围之内,令学生们手足无措。因此,既得钻研医学,又得会见风使舵,哪有什么功夫和机会去摆架子呢?

常常无故卷入宫廷斗争

宫廷险恶,政治斗争纷繁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丧命。刘裕铎是雍正时期有名的御医,医术高超,被雍正誉为"当代第一名医"。一次,刘裕铎奉命给大臣诺敏、单福臣和孙可进看病,认为他们已成顽疾,不能治愈。

雍正帝就大发雷霆,训斥他跟以前雍正的几个弟弟允禩、允溏沆瀣一气,因此被革职,直到雍正帝死去也没有被起用。无故就被卷进政治斗争,真是祸从天降。

四、结语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身在封建时代权力无限的帝王身边,纵使医术再高明,也终究是皇帝的一个奴才而已,生死都被别人操纵。像名医华佗诊治曹操痛风最后却被下狱致死的先例,后世可能存在很多。

因此处在封建社会,无论医术多么高超,也无法左右人心的偏见和社会的险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代社会,做好医患之间的沟通,尊重医生,了解相信医学,才能使医学工作者们获得充分的尊重。

不过医生也需要韬光养晦,钻研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涵养医德,才能被社会尊重。正是有了像在疫情期间涌现的大批如钟南山式的医德医术精湛的医生,我们国家的人民身体健康才有了保证。

参考文献:

许石林:《古代宫廷医患关系很紧张》,载《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

翟文浩,段晓华等:《清代太医院值守制度与差派制度浅析》;载《中华医史杂志》,2014年第1期;

阎崇年:《明清皇帝怎么看病?—探秘皇家医院》,载《看历史》,2013年第5期;

段乃粲:《明清太医院医官培养制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古代太医为什么可以跟嫔妃接触

首先,太医虽然是为皇室服务,但他们并不像太监那样时刻待在皇帝、后妃们的身边,平时他们都呆在内府御药房里值班,当皇室人员生病时,他们才有机会接触。

其次,太医给妃嫔们诊治的时候一般都是白天,有宫女和太监在一旁伺候,即使是晚上诊治,也比较少,且这种情况肯定也是比较紧急的情况,需要更多的宫女太监在一旁伺候照顾,因此太医是很难有机会与后宫嫔妃们独处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21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