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防治六原则

医案日记 2023-05-19 18:30:55

中医防治六原则

一.预防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未病先防

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是导致疾病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治未病,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另一方面要防止病邪的侵害。

2.既病防变

是指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二.治则

治则是指疾病的治疗法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治病求本

是指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在临床运用这一治则时,必须正确掌握“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等情况。

2.扶正与祛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因而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

3.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胜偏衰的结果。因此,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

4.调整脏腑功能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因此,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调理气血关系

气血是各脏腑及其它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为用。调理气血是以“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为原则,使它们的关系恢复协调。

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防疫帖】专家:岭南夏季中医养生防疫要点

岭南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充足,湿热并重,遇有瘟疫之气如新冠病毒,则宜根据中医夏季 养生 原则加以预防。瘟疫之气极易传染伤人,且易快速变生重症甚至不可治,如新冠病毒性肺炎虽在现代医学水平最高的欧美国家依然病死率颇高,可见一斑。故而瘟疫之疾关键在于预防,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之关键在于扶助正气、躲避邪气,其中扶助正气最为重要,正气旺盛,一则不易感染邪气,即使感染邪气亦较易克制邪气而向愈,如新冠病毒不易感染青壮年,即使感染也可能无症状,即是明证。

1、中医 养生 预防

(1)起居

①睡好子午觉:充足睡眠是 养生 关键环节,夏季虽昼长夜短,睡眠多较晚,但依然不宜熬夜,而晚上11点(子时)至次日凌晨5时(寅时)分别为胆经、肝经、肺经当令,这段时间的优质睡眠是养肝胆护肺所必需的,要保证在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5点后起床。午时(中午11点至13点)属心经,宜小睡以静养心神,心为君主之官,故而午时静养对于养护正气也很重要。

②避风防疫: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热诸邪侵袭人体皆以风为先导,故而夏季 养生 防病避风邪依然非常重要,尤其要防现代之风,如风扇、空调,睡眠时尤忌冷风直吹。如有疫气则更须退避三舍,做好防护。

③防空调寒气:夏季天气炎热,本应无寒,奈何空调普及,人为寒气也易伤身,尤其睡眠期间空调寒气易随风入侵而致病。

④多晒太阳:中医认为夏季是养人体阳气的好季节,晒太阳是滋养阳气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对于 养生 保健非常有益,故而夏季宜多进行户外活动,早晚多晒太阳。

(2)饮食

夏季宜多户外活动以顺应生长之机,太极拳、八段锦、快步走、自行车、广场舞、游泳等是滋养阳气的 养生 运动,但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要及时抹干或更换衣服以免外邪内侵,尤忌汗出当风而感受外邪。夏季是适宜出汗的季节,因为夏季阳气旺盛,出汗可祛除体内寒湿邪气,而不少人夏季过于依赖空调,加上户外运动较少,不仅错失驱寒散湿良机,久之还会耗伤人体阳气导致正气亏虚而易于感染外邪。

(4)情志

夏季属心,情志 养生 关键在于养心,保持乐观开朗是夏季 养生 的重要环节,所谓心平则气和,心情宁静少怒,气血和畅,自然身心 健康 。遇瘟疫之疾,安然处之,切勿惊慌。

2、中药预防

(1)防外感方

组成: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荷叶5g、赤小豆20g。

方义:防外感重在扶正避邪,夏季以风、热、湿邪为主,取玉屏风散补益肺脾、固卫表、散风邪,加荷叶健脾化湿,加赤小豆清热祛湿。

使用方法:可以用以上中药饮片煲水、煲汤、煲粥,也可以用以上中药的免煎颗粒用开水冲泡服用。

(2)防流感香囊

苍术10g、贯众10g、广藿香20g、佩兰20g、石菖蒲20g、冰片1g等打成粗粉,装袋,随身佩戴,或者放在办公桌、 汽车 内、枕头边等鼻子可以闻到的地方,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祛除温疫邪气作用。

初审:黄平东

审定发布:范琳燕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可以使学生掌握中医学认识、辨析事物的方法,掌握中医学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五运六气与防治原则等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一)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 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 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二)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3、 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那个表的内容必须全部牢记!)

  4、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5、《难经》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以火行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这样就称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

  6、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以火行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这样就称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

  8、 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9、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即相克太过。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

  10、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11、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现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12、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13、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故其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4、 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15、 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16、 心有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作用。

  17、 脉为血之府,营气与血液并行于脉中,故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18、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19、 心为阳脏、火脏。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下一页更多有关“《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的内容

人感染高致病性情流感中医药预防原则是什么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药方出自《丹溪心法》一书。 黄芪50克 炒白术20克 防风10克 用于临床黄芪加大了用量。 治气虚易感冒的人。
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2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