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秋湿与秋燥

医案日记 2023-05-19 11:16:50

秋湿与秋燥

秋分之后,一扫早秋的阴霾、燠热与苦雨,白天晴空万里,入夜星月皎洁,真是秋风飒爽,气候宜人。运气学说认为自秋分经寒露、霜降到立冬前的晚秋期间,突出一个“燥”字,王冰注《内经》称:“天度至此,万物皆燥”,即使是地低卑湿的我们上海来说,常规是一个多月不下雨,由前期的秋风秋雨变成了秋风秋燥,这正是李贺所谓“秋风吹地百草干”的季节了。

万物皆燥,人体当然也是燥。现今花头透,美容院里护肤保湿的各种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但针对的只是肌肤外表的干燥,不知体内津液的保存更是御燥的关键所在,这当然涉及到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中医中药早在二千年前就关注滋润内燥,积累了丰富的学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大量应用各种植物自然汁,如生地汁、麦冬汁、葛根汁、芦根汁等,它既能治病,又保健润燥,疗效确切而令人信服,可惜的是半个世纪以来它已成了广陵散绝,在中医的故土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一直在想,多少年来舶来的各种“可乐”席卷了神州大地,连汶川大地震中,压在废墟瓦砾下的小男孩被解救出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喝可乐,且强调要冰冻的,可见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当然可乐的配方是保密的,外人不得而知,但我可保证它在润燥生津、养阴济涸的功效上与植物自然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倘使现今环球风靡起了“生地可乐”、“麦冬可乐”,那该多好啊!既存亡继绝,保存和发扬了国粹,又润燥养生裨益于百姓,从中也可启动自己独特的产业大军。我倒担心今天自己不做,迟早别人会去做的。

不少过敏性疾病都与燥字相关,如皮炎、鼻炎、哮喘等,宋前古方治病常把润燥考虑进去,如唐代《外台》载“深师疗上气咳嗽,苏子煎方”(苏子、生姜汁、生地汁、白蜜、杏仁);北宋《圣济总录》“治咳嗽久不已,百部煎方”(生百部汁、生地黄汁、生百合汁、生姜汁),它比后世名方清燥救肺汤等实效得多,遗憾在各大传统国药号不配传统国药,既久之后,年青一代自然茫然不识古方了。

不管是秋风秋雨,还是秋风秋燥,秋气的自然本色就是给人以淡淡的忧伤和丝丝愁绪,古人说:悲者秋之为气也。说明秋季是人们的心理脆弱时期。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前人忧愁大抵与悲欢离合相关,名句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万里悲秋常作客”等等,亲人远别,杳无音信,相思离愁是免不了的,今天不同了,只要大家都站在地球上,分分秒秒可以网上相见,时时刻刻可以电话相通,地球顿时缩小了,年轻人谁懂“相见时难别亦难”呢?如果把离怀别苦从悲秋中剔除了出去,那么千古以来所形成的秋悲概念不复存在,剩下的就是自我振作,避免无病呻吟,来享受美好的十月金秋了。

什么是秋燥,哪种体质的人呢容易秋燥,秋燥该怎么预防呢?

秋天因为天气比较干燥容易出现秋燥,秋天出现秋燥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主,生活中可以多吃雪梨、甘蔗、柑橘、萝卜等食物,这些饮食都可以帮助我们防治秋燥。秋季想要抵抗秋燥就不要再吃葱、姜、蒜等辛辣食物了,否则会加重秋燥的症状。秋季除了有秋燥,还有秋乏会影响到人们的精气神。有一些朋友在秋季总是昏昏欲睡、没有精神,这就是秋乏带来的。建议大家在秋季不要过度劳累,特别是要避免熬夜,尽量早睡早起,晨起后可以做做运动来提神醒脑。老人小孩可以在秋季多到室外走走,登山、慢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适度运动不仅可以解秋乏还可以预防秋燥哦。秋燥不仅会给身体内部的器官带来不适,还会伤害到皮肤。很多朋友在秋季会出现嘴唇干裂、手脚皲裂的症状,而且脸部、身体四肢的皮肤也会感到瘙痒,这就是“外燥”会给皮肤造成的影响。建议朋友们秋季洗完澡之后给身体涂上润肤露;睡前给容易干裂的唇部涂上润唇膏;干性皮肤出门的时候记得补水,这些都可以改善秋燥对皮肤带来的不适。
秋天空气干燥,人们容易感到身体不适,这个时候情绪也会变得低落,这也是大多数人“悲秋”的原因之一。大家都知道,情绪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进入秋季之后我们要及时宣泄不良情绪,以免进入“悲秋”的状态。

秋燥有哪些表现?秋季养生,可以尝试4种食物,润肺防燥

导语:处暑刚刚过去,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处暑过后,暑气渐退,天气会慢慢转凉,秋天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在秋天真正来临之前,掌握一些 养生 常识,是很重要的,跟随本文一起了解下吧。

相对于夏天来说,秋天明显温和很多,我们不用顶着大太阳上班,也不用整晚开着空调,心疼电费,更不用受蚊子的折磨了。但是,就算是温和如秋天,我们也不能完全松懈,因为也有一些人在秋天会遇到一些问题。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秋老虎”,相信上了年纪的人,或者是对节气比较了解的人应该知道,“秋老虎”就是指三伏过后,短期回温的这么一个状态,虽然也是高温天气,但是已经没有三伏天那么难熬了,以为高温嚣张不了多久,就会迎来秋高气爽。

在秋天来临后,人们最需要警惕的,就是秋燥。

01

什么是秋燥?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在秋天感觉到干燥的状态,其实具体是指人在秋季受到邪燥之气侵扰,进而引起的身体不适。秋燥可以划分为感受秋凉燥和温燥,凉燥经常出现在深秋,天气转凉之后,而温燥则在初秋天气尚热的时候比较多见。

秋燥有哪些表现?

一)在秋天来临之后,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声音沙哑的情况,尤其是口喉部位,是最容易判断有没有秋燥的地方。如果我们感觉到喉咙干哑,而且出现了口腔溃疡,在晚上还容易咳嗽,影响睡眠,那就有可能是秋燥引起,这种咳嗽久久不愈,甚至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

二)秋燥会导致鼻子变得敏感,因为秋天的空气湿度低,比较干燥,所以鼻黏膜也会比较干,这就导致我们总是忍不住用手去抠,而干燥的鼻黏膜上又分布着很多毛细血管,这一抠就容易抠破,引起鼻出血。

三)到了秋天,女性在护肤品方面也会做出一些变化。比如说原来夏天只用涂水乳就好了,但是到了秋天,就要拿出精华面霜了,因为秋燥会导致皮肤缺水,干燥起皮,甚至引起瘙痒,让人忍不住想挠。所以需要及时涂抹保湿护肤品,缓解瘙痒干燥。

四)头发也会很干燥,变得枯黄,而且还容易分叉打结,大把掉落。

五)体内水分过度流失,还会影响肠胃功能,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情况。

由此可见,秋燥不仅仅是身体干燥,还会可能引起咳嗽、鼻出血、皮肤干燥、头发枯黄。便秘等问题,可以说对 健康 的影响是很大的。

那么,想要解决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积极 养生 ,润肺防躁。比如说喉咙干燥,就要注意多喝水,每天至少补充八杯水,再比如说鼻子敏感,可以买个空气加湿器,并且克制挖鼻孔;还有头发干枯,可以涂抹护发精油等。

总之,针对不同症状,相应的对策还是有很多的,还有很多人喜欢通过饮食调节,这里也提供一些食物。

3

秋季 养生 ,可以尝试4种食物,润肺防燥

第一种食物,秋梨

这是在秋天非常常见的一种水果,也非常适合秋天食用。首先秋梨的味道就好,甘甜为主,还带有一些酸味,让人很有食欲。此外,秋梨果肉爽口,多汁美味,还可具有生津止渴,滋阴养肺的功效,更能够清热解毒,预防秋燥。

秋梨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粗纤维,营养价值也高,有助于调节免疫,增强抵抗力,这样我们就不容易在秋天生病,咳个不停了。

第二种食物,蜂蜜

蜂蜜一直都是深受我们欢迎的 养生 佳品,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达70%,除此之外还含有不同种类的维生素,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等,在秋天泡点蜂蜜喝,不仅能够润肺防燥,更能够强健体魄,预防疾病。

食谱推荐:蜂蜜梨汁

我们可以把上面两种食材结合起来,做成一个 养生 饮品,做起来也很简单,先把秋梨削皮切块,然后放在榨汁机里面,倒入一碗水,然后榨汁,再用滤网过滤残渣,最后在果汁里面添加适量蜂蜜就可以了。二者结合,有着很好的利咽生津,润肺止咳之功效。

提醒一点,患有高血糖的患者不可以饮用,因为蜂蜜含糖量太高,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哪怕是正常人,也只能适量饮用。

第三种食物,葡萄

虽然我们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葡萄,但其实葡萄的主要成熟季节实在初秋,而且秋季本身就是适合吃葡萄的季节。秋季吃葡萄,不仅能够安神除燥,而且还可以益气活血,提高免疫力。葡萄里面还含有很多抗氧化成分,像花青素之类的,有助于对抗自由基,并且帮助美容养颜。女性在秋天多吃点葡萄,也可以预防皮肤干燥的情况。

第四种食物,菊花茶

菊花是在秋天盛开的,而菊花茶也是适合秋天的茶饮,主要品种也有很多,比较为人所知的“四大名菊”就包括杭菊、亳菊、滁菊、怀菊。菊花茶喝起来味道甘苦,却具有清凉散热、降火除燥、润肺清肝等效果,很适合在秋天饮用。

所以,对了对抗秋燥,润肺防燥,我们可以尝试多吃点秋梨、葡萄,泡点蜂蜜或者菊花茶喝,都会身体很有好处。

结语:秋天即将来临,秋燥不得不防。秋燥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很多异常反应,我们应当及时察觉,积极调理。除了需要多喝水之外,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上面列出的食物,有益于身体 健康 。

秋燥论原文及译文

秋燥论原文及译文:喻昌曰: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

原文:

喻昌曰: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春月地气动而湿胜,斯草木畅茂;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故春分以後之湿,秋分以後之燥,各司其政。

今指秋月之燥为湿,是必指夏月之热为寒然後可。奈何《内经》病机一十九条独遗燥气?他凡秋伤於燥,皆谓秋伤於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昌特正之。

译文:

喻昌说:燥和湿有天上地下的差别。燥,是天的气;湿,是地的气。水流布于地就是湿,火靠近物就为燥,各自依从它们的类属,这一方面强,那一方面就弱,两者是不相融合的。春季地气生发,因而湿气旺盛,这就使草木生长繁茂;秋日天气强劲肃杀,因而燥气强盛,这就使草木枯黄凋落。所以春分以后的湿气,秋分以后的燥气,各自主管它们的时令。

如果把秋季的燥当作湿,这就一定要把夏季的热当作寒然后才可以。为什么《内经》病机一十九条中,唯独遗漏了燥气?别处凡是秋季被燥邪所伤的地方,都说成是秋季被湿邪所伤。历代各位名医都顺着文字作解释,没有看出其中的错误。我喻昌特地来纠正它。

浅谈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

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温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

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两者的共同表现为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科普时报」立秋后除湿清肺防秋燥

□ 吴义春

一场秋雨一场凉,近几天的几场秋雨,已经将秋意的凉爽展示得淋漓尽致。立秋后,一般早上和晚上会变得凉快,中午较热,昼夜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的人容易罹患多种疾病;同时,经过盛夏的暑热熏蒸,此时正是身体恢复的最佳时机,若此时做好 养生 ,便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立秋前后人体湿气仍重

立秋前后,雨水多发,是人体湿气最重的时候,一定要引起警惕。湿邪,特别容易影响人的 健康 ,几乎人人体内都有湿邪潜伏,湿邪不除,容易变毒。这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上下班各种打车、开车,运动量少了很多,体内湿邪内郁而不得及时驱散。

湿气主要表现为:第一是重,头重如裹、四肢重,抬腿上楼梯觉得腿很重;第二是浊,浊就是不干净、不清爽。小便浑浊,大便稀溏,女性白带异味都是浊的表现;第三是腻,自觉脸上涂了一层油就是腻的感觉,此类人的舌苔也是腻的。

另外,立秋前后如果不注意祛除夏天残留之湿,致使脾伤于湿,人就可能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因此,立秋后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俗话说:“秋瓜坏肚”,对于西瓜、梨、黄瓜、葡萄等性味寒凉的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损伤脾胃。

早秋脾伤于湿,且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这就是秋季除湿的重要特点:需要兼顾健脾胃。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中医 养生 理念认为,这段时期不要贪饮凉食,多灸在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阳气提升。减少秋燥的症状,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通宵吹空调和电扇,腹部和膝盖最好加盖薄被或者毛毯。

及时清肺祛湿防秋燥

立秋时节应该以清肺祛湿为主。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这时候人们往往不适应气候忽冷忽热的差异,容易出现感冒、上火、燥热等。

眼睛红、鼻子干、口腔溃疡都是人体上火的表现。《黄帝内经》记载,肺开窍于鼻,肺热的重要典型表现就是鼻子干。眼睛干是肝火旺引起的,口腔溃疡则多半是由脾胃湿热引起的。

肺与呼吸系统相关,因此,鼻子干、咽痛、咳嗽、咳黄痰、便秘、身热、伴有喘息都是肺火的表现,与上呼吸道、气管相关。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肺火严重则可以导致肠燥便秘。所以,若有高热、急性肺炎、大便不通的情况,可以用通便的方法退热、治咳嗽。

当然,在继续清除暑湿的同时还得预防秋燥,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在秋凉时极易出现秋燥。

口喉部位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夜晚发作。体质差的人这种秋咳会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鼻黏膜在秋天也特别容易干燥。

这时候建议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马蹄、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等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瘦肉、木耳、老鸭肉、鳖肉、青鱼、鲳鱼、黄花鱼、鲍鱼、鳗鱼、银耳、百合、紫菜、莲子、茨实、核桃、乌梅、芝麻、蜂蜜等。

(作者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杂病门诊副主任医师、博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14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