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类型有哪些(常见的肾毒性西药有哪些?)

医案日记 2023-05-18 21:16:53

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临床类型:

1、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是药物性肾损害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急性肾小管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脱落和细胞凋亡。药物性肾损害程度较轻时,表现为急性肾小管损伤,损伤较重时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同一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可以急性肾小管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东西同时并存,或在受损早期表现以急性肾小管损伤为主,受损晚期以肾小管坏死为主。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急性肾小管损伤的药物中以氨基糖甙类引起者最为常见。其他如头孢菌素、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造影剂、重金属(汞、铅等)、顺铂等也可引起。急性肾小管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均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肾炎常伴有皮疹、关节痛、发热等全身症状,但也可不伴上述症状。病人可有肾脏肿大,肾音质同广泛细胞浸润,个别情况下可伴有小管损伤。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以青霉素较为常见,万以半合成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多于用药手1-2周发病。其它如头孢菌素A、巯甲丙脯酸、青霉胺、利福平、甲氰咪胍、别嘌呤醇、喹诺酮类、尹米配能等也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任何其他可引起过敏的药物均有可能伴发急性间质性肾炎。

3、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有非固醇类消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A、造影剂等。非固醇类消炎药对已有肾损害者或老年人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尤其双侧肾动脉狭窄或移植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动脉硬化者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

4、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歇:引起的药物有:磺胺、甲氨喋呤、无环鸟苷、造影剂、二甲麦角胺新碱等。这些药物的结晶可阻塞肾小管或集合管,造成“肾内阻塞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5、慢性间质性肾炎:药物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其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局灶性啉巴单核细胞浸润。严重者可伴有局灶或完全性肾小球硬化。慢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通过实验检查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以止痛剂较为常见,其他如某些非固醇类抗炎药。某些金属制剂(顺铂、锂、铅、汞、镉等)、环怨素A、硝基化全物、甲氨喋呤等也可引起。

6、肾小球疾病:药物引起的慢性或急进性肾小球疾病有以下几种:①微小病变型肾病:引起的药物有转换酶抑制剂、非固醇类抗炎药。②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如海洛因等引起。③膜性肾病:如青霉胺、转换酶抑制剂、金制剂、汞制剂等引起。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如青霉胺、碳氢化合物等引起。

7、肾小管功能损害:包括肾小管转输障碍所引起之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肾小管酸中毒等。这类药物主要有:四环素、二性霉素、环孢霉素A、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氨苯喋啶、速尿等)、链脲霉素、重金属,以及其他引起急、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均可导致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害。

8、肾血管损害:如环孢素A等,可引起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害,致血压升高和肾功能损伤。如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环孢素A等药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溶血性贫血 贫血,酷似溶血—尿毒综合征,不有的药物可引起系统性血管炎,致死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9、其他:某些药物(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苯妥因钠、他巴唑等)可致狼疮样综合征,其表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但累及肾脏者较少。有的药物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多,致抗利尿激素过多综合征,无端小管水重吸收过多引起水肿、低钠血症等(如巴比妥、苯妥基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氯磺丙脲、噻嗪类利尿剂、安妥明、甲氨酰杂氮蕈、某些麻醉药等)。

常见的肾毒性西药有哪些?

  肾脏虽然只占体重的0.4%,但其血液流量却占心搏出量的1/4左右,血液供应量比其他任何器官都多,故血液中毒物对肾脏的影响也较大。此外,肾脏具有相当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的表面积大,总面积达1.5平方米,所以接触毒物的机会也多。而各类毒物随血液到达肾小球,经滤过后在肾小管内浓缩、排泄、代谢,使肾小管内溶液浓度增高,也易造成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损害。因此,肾脏和肝脏一样,是机体中毒的易感器官,容易受到损害。当肾脏出现病变时,用药应特别重视,医患双方都应该提高对药物肾毒性的认识,以降低由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上能够造成肾脏损害的常用西药有以下几种。   (1)抗生素及化疗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粘菌素、妥布霉素、新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噻啶(头孢菌素Ⅱ)、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G、土霉素、金霉素、利福平、甲氧西林(新青霉素I)、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萘夫西林(新青霉素Ⅲ)、头孢氨苄(头孢菌素Ⅳ)、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菌素Ⅵ)等。   (2)非类固醇类抗炎镇痛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甲氧萘酸、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3)抗癫瘸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等。   (4)肿瘤化疗药:亚硝基脲类、甲氨蝶呤、顺铂、丝裂霉素C、普卡霉素(光辉霉素)、阿扎胞苷(5-氮杂胞苷)等。   (5)金属及其他合剂,青霉胺、依地酸盐等。   (6)各种血管造影剂。   (7)麻醉药:甲氧氟烷、乙醚等。

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病原因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害的原因肾脏对药物毒性反应特别敏感,其原因主要有:
1、肾脏血流量特别丰富:肾脏血流量特别丰富:占心输出量的20%~25%。按单位面积计算是各器官血流量最大的一个,因而大量的药物可进入肾脏。
2、肾内毛细血管的表面积大:肾内毛细血管的表面积大:易发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
3、排泄物浓度高:排泄物浓度:作用于肾小管表面的排泄物浓度高,这是由于对血流浓缩系统的作用所致。此外近端小管对多种药物有分泌和重吸收作用也增加了药物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会。
4、肾小管的代谢率高:肾小管的代谢率高:在其分泌和重吸收过程中药物常集中于肾小管表面或细胞内易发生药物中毒。
5、对药物敏感:对药物敏感:肾脏耗氧量大对缺血缺氧敏感。因此对影响血流的药物敏感。
6、易感性:易感性:肾脏疾病增加了对药物损害的易感性,低白蛋白血症增加了游离型药物的浓度,肾功能不全又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肾脏疾病以及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龄人的肾脏储备功能较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99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