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医案日记 2023-05-18 03:52:5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作为一种当今世界的流行病,其患病率正在逐步上升,我国25岁以上人群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由1980年的不到0.9%迅速上升到1995年的2.5%,估计2010年可达到6?/FONT>8%,1995年江汉油田的糖尿病调查显示:本油田的糖尿病患病率为3.54%,高于本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

造成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的原因为:

(1)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总热量增加,脂肪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减少及体力活动减少;

(2)糖尿病防治教育普及工作不够,人民群众自我防治糖尿病的知识不够。

非胰岛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及阳性家族史;

(2)年龄,随年龄升高而上升;

(3)肥胖;

(4)巨大儿或分娩巨大儿的母亲;

(5)胰岛素抵抗;

(6)脂肪代谢紊乱,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

血糖指数达到多少算是糖尿病?如果患了这种病该如何治疗及预防?

糖尿病达标值 糖尿病是尿中含有糖的一类代谢性疾病,早期没有什么症状。糖尿病的血糖指标病因是血液中的糖含量过高,超过了肾脏的最高允许量(肾糖阈),糖便从尿中排出。糖从尿中排出,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对人体没有什么大害,有害的是血液中的糖含量持续升高,会引起诸多致残致死的严重疾病,如脑出血、冠心病、周围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等。 血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血糖指标高了产生糖尿病,血糖指标低了,也会惹出麻烦糖尿病的血糖指标,轻者出冷汗、心慌、虚脱,严重的时候也会死人。最近某医院出现一例患者,多年糖尿病,服药控制不当,出现低血糖昏迷,测血糖为1.6mmol/L,化验员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临床医生怀疑是脑血管病,结果病人死在了急诊室。 最新的研究资料提出,糖尿病的血糖指标控制血糖指标的目标是保证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7.0%,空腹血糖指标3.5-5.5mmol/L,餐后血糖指标5.5-7.0mmol/L。 糖尿病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糖尿病。或 空腹血糖(FPG)≥7.0mmol/L,糖尿病。 正常 空腹血糖(FPG)<6.11mmol/L,正常。并且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正常。 糖耐量异常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 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如果完全没有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血糖的测定方法(1)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6~5.3毫摩尔/升(65~95毫克/分升),血浆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2)邻甲苯胺法:结果较可靠,由于血中绝大部分非糖物质及抗凝剂中的氧化物同时被沉淀下来,因而不易出现假性过高或过低。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3~5.6毫摩尔/升(60~100毫克/分升),血浆为3.9~6.4毫摩尔/升(70~115毫克/分升)。(3)福林——吴氏法:此法测得之血糖含量,并非全部为葡萄糖,有不少是非糖的还原物质。因而测得的数值比实际高,本法已趋向淘汰。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7毫摩尔/升(80~120毫克/分升)。糖尿病,正以其不断升高的发病趋势,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疾病之一。根据世界糖尿病联盟2007年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980万,预计到2025年将会达到5930万,其中90%~95%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回顾以往的糖尿病临床研究,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应该降到多少?强化血糖控制是否能够减少血管并发症?目前国际糖尿病联盟治疗指南及我国糖尿病指南均推荐2型糖尿病病人应该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至6.5%以下,但这主要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推测的结果,目前没有药物干预结果证实,因此医学界都在翘首以待新的循证医学研究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更坚实有力的证据。现代医学证明,血糖降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糖尿病人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各型糖懒洋洋现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疗法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Ⅰ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变应在胰岛素等药治疗的基础由,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 饮食治疗的目的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血糖降低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双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种传染的抵抗力。 饮食疗法应用要点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血糖降低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糖尿现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有考营养成分表,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病性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吃副食也要适量。 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少吃盐。 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关于吃水果的问题。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橙子、草莓等,但量不宜多。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如果后吃水果就等于加餐了,血糖会马上高起来。另外,西瓜吃了以后,糖吸收很快,故尽量不吃。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应算主食的量。 甜味剂不会转化为葡萄糖,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不能作为低血糖症的自救食品。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应以少甜食为主,避免血糖持续偏高。在选择水果上,不少病人以为“不甜”的杨桃等可多吃,但事实上,水果无论甜酸,都含有一定量的果糖,不可单凭吃起来带酸来判断果糖的含量很低。以一份水果含10克糖为标准,糖尿病患者一天可进食两份水果,即使吃西瓜、荔枝等问题也不大,只要不用水果取代正餐即可。正餐除碳水化合物外,还有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等各类营养素,餐后经消化释放血糖的速度较慢。但如果吃过量水果,大量果糖进入人体,会造成血糖波动,不利于控制病情。对不同的水果来说,其血糖指数也不一样。糖尿病病人应多选择低血糖指数的水果,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这类能吃的水果包括苹果、橙、猕猴桃、杨桃、梨等。高血糖指数的水果则包括榴莲、哈密瓜、龙眼等。 糖尿病病人完全戒避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非一概排斥水果。再者,水果中含糖量多寡不一,所以,不可等同看待。每百克食品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椰子乳、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草莓、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等,糖尿病人 可以选用。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 蕉、石榴、柚、橘、苹果、梨、荔枝、芒果等,就得小心选用;超过20克的有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则禁忌食用。 糖尿病人吃适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变化,如果吃了水果后,尿糖增加,则减少主食,以免出现血糖升高,饮食多样化对防止并发症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便秘有一定好处,满足人体所需营养,有利健康长寿。糖尿病人能吃的水果有菠萝、梨、樱桃、杨梅、荔枝、柠檬等水果。这些水果富含果胶或果酸,能改变胰岛素的分泌量,使血糖下降,宜两餐饭之间加水果。 糖尿病人食谱(夏令时节): 苦瓜炖豆腐:苦瓜250克切片,豆腐200克。食油烧开后,将瓜片倒入锅内煸炒,加盐、酱油、葱花等作料,添汤,放入豆腐一起炖熟。淋香油调味,随饭食用。豆腐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主治目赤、消渴等症。苦瓜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显著降血糖的作用,为糖尿病人的夏令食疗上品。 南瓜虾皮汤:南瓜400克,虾皮20克。食油爆锅后,放入瓜块稍炒,加盐、葱花、虾皮,添水煮汤,吃瓜喝汤。虾皮补钙,南瓜有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并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临床症状。 大麦豌豆粥:大麦米200克,绿豌豆200克,加水煮粥。豌豆消渴,止泻痢、利小便。大麦有消渴祛热、益气宽中的作用,两者合用煮粥食,香滑可口,是夏季糖尿病人的理想流汁食物。专家推荐糖尿病人健康食谱 对糖尿病人来说,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那他们到底能吃什么?要对哪些食物忌口?专家推荐糖尿病人“三宜三不宜”健康食谱。 糖尿病人健康食谱“三宜”是指 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糖尿病人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长期服用一些蜂胶,则降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会更好。 糖尿病人日常饮食也要警惕“三不宜” 糖尿病人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糖尿病人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人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糖尿病真的会增加得癌症的几率吗?

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肿瘤发病率可高达28.35%,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各年龄段最高的1.16%发病率。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正常人偏低,这类人群患某些癌症的几率可能相对高一些,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罹患癌症。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有重大发现:虽然很多癌症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但是一种称为神经胶质瘤(glioma)的脑癌在血糖升高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中更不常见。
这一发现是建立在一项先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高的血糖似乎能够降低一个人患脑膜瘤的风险。这两项成果都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流行病学副教授Judith Schwartzbaum领导完成的。
Schwartzbaum说:“糖尿病和升高的血糖水平增加了多个部位的癌症风险,包括结肠、乳腺和膀胱。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这种罕见的恶性脑瘤在拥有正常血糖水平的人中更为常见。”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使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一方面尽早发现糖尿病,正确有效地治疗糖尿病,通过严格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以达到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另一方面,对怀疑合并恶性肿瘤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定期进行复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人患上癌症后预后更差


糖尿病患者患上癌症之后,要比普通的癌症患者预后更差。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在治愈癌症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身体条件,会导致治疗效果比较差,尤其是化疗和放疗的效果。这就导致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比较低。调查发现,这部分人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0%,而非糖尿病的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以上。

糖尿病合并癌症的危害

糖尿病人一旦发生癌症,首先会面临精神上的考验,毕竟多数人会谈癌色变,出现恐惧、焦虑、失眠甚至自暴自弃;情绪是血糖的重要影响因素,巨大的精神打击将会显著升高血糖,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其次,当糖友逐渐接受癌症的事实并开始着手进行治疗,医生也要面临挑战,因为糖尿病患者手术的风险更大,需要考虑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适合手术,术后切口是否好愈合,糖友本身机体免疫力降低后是否能承受放疗、化疗等;反过来,一些化疗药物以及患者需要增加营养摄入等情况又会影响血糖控制。

所以,糖尿病碰上癌症还真是问题不少,需要医护人员不断研究,患者积极配合,共同寻找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

什么叫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的基础。

流行病学基本上可看作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科学,也是其它医学领域越来越常用的方法学。意义为“去访问”,引申为去访问一个社区会发生那些异常的疾病或遇到哪些严重的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方法学。通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研究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
  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可分为归纳和演绎。“流行病学基本上是一门归纳性的科学”(Frost,1941)。流行病学从 “描述”与“分析”两方面来体现它的归纳性。在描述中注重分析,在分析中贯穿描述。

  所谓分析性描述即人们常说的描述流行病学,是将所得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以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健康或卫生事件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示出来。其方法既基础又灵活。人们往往会从其结论中获得启迪,引导人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所谓描述性分析,从方法学上来看是指那些已发展成熟的方法如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以及数学模型研究。其实,人们对某一卫生事件深入的认识都需要反复经历分析性描述与描述性分析的过程。在分析性描述的基础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开展描述性分析,而当一项或多项描述性分析结束后,往往需要对此在更高的层次上做分析性描述,如此循环不已,直至事物的本质得到充分的揭示,完成从具体描述到宏观描述,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的飞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82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