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促使白血病细胞凋亡CD23抗体新作用被发现(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医案日记 2023-05-18 01:16:32

促使白血病细胞凋亡CD23抗体新作用被发现

由内蒙古医学院一附院医师赵海霞主持的“CD23分子对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研究”,继在国内首次研制出CD23单克隆抗体,并通过实验证明了CD23对B细胞促增殖、分化作用后,最近又发现CD23和NO对白血病肿瘤细胞凋亡有重要调节作用。

CD23是一种多功能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表面,对多种组织细胞具有刺激生长作用。CD23自1987年正式被命名以来,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热点。“CD23分子对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研究”项目是自1993年开始,分CD23单克隆抗体(CD23McAb)制备和鉴定、CD23分子对正常人B细胞分化和增殖调节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上表达及CD23对其凋亡的调节作用研究3个阶段进行。

这项研究成果对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其它CD23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赵海霞等人研制成功的CD23单克隆抗体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弥补了国际抗体种类的不足。

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辐射损伤
二、化学因素
三、病毒因素
四、遗传因素
尽管存在这些可能致病因素,但尚无一种因素能充分解释全部情况,例如接触放射线的人,发生白血病的只是极少数。因此,推测白血病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所引起的,患者可能存在某种先天性的易感素质,再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诱发白血病的发生。

您好:
虽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病毒因素RNA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近年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分离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它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在日本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血清中也发现抗HTLV结构蛋白的抗体。但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病毒与小儿白血病的明确关系。

  2.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告也可见到,但还缺乏统计资料。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公认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3.放射因素有确实证据可以肯定各种电离辐射条件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日本广岛、长崎爆炸原子弹后,受严重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爆炸后3年,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5~7年时达到高峰。至21年后其发病率才恢复到接近于整个日本的水平。放射线工作者,放射线物质经常接触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导致白血病发生率增加。

  4.遗传因素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如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在10岁以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74,Bloom综合征在26岁以内发病率为1/3,Fanconi综合征21岁以内发病率为1/12。当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其近亲发生白血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4倍。单卵双生中如一个患急性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率为20%~25%。以上事实均提示白血病的病因可能与遗传有关。近年研究证实,染色体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等数目异常,以及易位、倒置、缺失等结构异常,使基因的结构、表达异常。基因表达和/或基因的失活是细胞恶变的基础之一.
5、自身免疫力也有直接关系。

你好

目前白血病的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放射线、某些化学品、病毒和遗传因素等可诱发白血病。放射线如γ线、X线等是放射物质发出的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射线,人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触放射线均可导致白血病。这里应说明我们到医院拍片、透视、放射线剂量非常小不会引发白血病。许多化学物质对造血系统有害,有的可诱发白血病。

这里列举一些比较肯定的化学物质和药品,如苯及它的衍生物、汽油、油漆、染发剂(含苯胺)等等;药物致病如氯霉素、保泰松等,还有一些治疗癌症的烷化剂可导致白血病。

病毒可导发白血病已被公认,如人类T淋巴细胞通病毒(Ⅰ型和Ⅱ型)可引发白血病,人们感染了这种病毒,不会立刻发生白血病,只有当一些危险因素存在时才可促发本病,这些危险因素是放射线、化学品和某些药物,大量病毒的多次接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以及患者的年龄等都是危险"催化"因素。

白血病的病因中与遗传因素相关,这里的"遗传"不是指的父母患病可以遗传给子女,而指的是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如PH、染色体的存在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非常相关。双胞胎中,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危险性就很大。

引起白血病的因素有: 
物理因素:(电离子辐射,X射线、γ射线等) 
化学因素:(从事化工、化肥、橡胶、皮革等工种)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 
遗传因素:(白血病患者家族中有遗传倾向) 等等。 
白血病实验室诊断标准:血红蛋白、红细胞明显较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明显增高或者明显减少,血涂片中原始加早幼粒、原单加幼单、原淋加幼淋大于30%。 体征:贫血、出血、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等。 
      白血病本身就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作为高发群体目前只有远离致病源或者口服抗癌中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等作为预防,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李昊的个人简历

李昊 理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学习经历:  2002.2—2005.12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表征理学博士  1994.8—1997.5 福州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生物工程专业  工学硕士  1998.9-1990.7 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粮油系 大学生  1998.12—1999.2 参加国家科委上海培训中心赴日本培训 培训  2001. 8.—2001.9 参加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培训  2007. 4.—2007.5 应英国皇家血液学会邀请到英国Reading University进行学术交流,同期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女皇大学进行参观学习  2009.8应邀到美国参加8th International Food Science Conference,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学习交流  2、简要工作经历如下:  2006.2—至今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1997.7—2006.1 福建省中心检验所工程师  1990.7—1994.8 齐齐哈尔市粮油食品研究所 助理工程师   社会兼职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评审专家(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  2.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 高级会员;  3. 厦门市科技进步奖特约评审专家;  4.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5. 福建省作家协会 会员。    荣誉称号    1. 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次  2. 中国食品科技协会 科技创新奖——技术发明三等奖  3. 获得学会级优秀论文2篇,校级多篇  教育科研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生物制药技术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综合跨学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了优于传统的方法去发发现新技术新靶向药物,研究方向如下:  1. 造血干细胞与促进干细胞增殖药物研究(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方面-生物制药技术)  2. 癌细胞与抗癌药物的研究(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方面-生物制药技术)  3. 促进生长的保健食品的研究(功能食品、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生物技术方面)  4. 抗癌免疫的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功能食品、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生物技术方面)  5. 食品安全类酶联免疫ELISA检测系列试剂盒的研发  主要研究经历: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省级科研重点项目多项,注重国际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分别与英国、美国以及台湾多家生物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实用性、市场性很强的高科技技术产品,并有科研成果已成功出口转让给美国的生物制药公司。注重产、学、研一体化与科技创新,特别着重科研成果的实用性,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实业化。  人才培养: 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并与多家大型食品类企业合作,提供多种就业能力锻炼的机会,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为出口大型企业、技术事业单位推荐、输送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多名。  承担的有科技创新与影响力的科研课题情况如下:  2011.1-至今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专项基金“中药有效成分源胶肽诱导恶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  2010.1-至今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源于阿胶的新型骨髓造血细胞增殖肽的作用机理研究”  2009.3-至今 承担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白血病与实体肿瘤治疗目标新药肽LH7临床前试验研究 ”  2008.3-至今 和美国哥伦比亚生物公司合作开发一步法免疫组化试剂盒,目前该系列产品已经上市销售。  2006.3-2008.12 承担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阿胶有效成分骨髓造血细胞增殖肽的活性研究”,现在项目已经结题  2006.3-2008.12 承担福州大学博士引进启动基金项目“肽RY-7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研究”  2009.6-至今 主持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2009.6-至今 第一参与人参与福建省科技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80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