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淋巴细胞合成许多淋巴因子,还有不少其它细胞因子,它们有的与肿瘤的治疗有关,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淋巴因子,有的能杀伤肿瘤细胞,有的能刺激造血组织,对抗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
(1)干扰素
干扰素分α、β、γ三种,复合白细胞人干扰素对造组织肿瘤有一定效果,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用中等剂量(10×106/m2),每周3次,共8周,有效率达44%~54%,可有16~55周的有效期,用α干扰素对淋巴瘤白血病有同样效果,对某些实体瘤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所用竟是量要提高。
γ干扰素是T淋巴细胞的产物,对造血肿瘤及实体瘤有效,有些如毛细胞具有α干扰素受体,但没有γ干扰素受体,提示γ干扰素对毛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无效。
有人用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实验,经干扰素处理后,浸润淋巴细胞杀伤胃癌的敏感性有所提高。若将坏死因子与干扰素一起处理SGC-7901细胞,则使胃癌浸润淋巴细胞杀伤作用更加显著,但干扰素对IL-2诱导淋巴细胞没有影响。
使用干扰素要警惕其副作用。α干扰素用量超过36万单位,将诱发严重的毒副作用,多次人表现性欲减退,行为有改变。
(2)白介素-2
白介素是一些促进淋巴细胞功能的物质,IL-2是对T细胞的生长有作用,它能激活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有IL-2的受体,因而对细胞免疫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单独体内应用,高剂量的IL-2就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动物实验证明,给接种A-105肝肉瘤的小鼠高剂量的IL-25万至15万单位,可使实验组小鼠的 肿瘤转移比 对照小鼠降低66%~95%,但单独使用不如先在体外用IL-2培养该动物的淋巴细胞(LAK),然后注入 体内,用2万至2.5万单位即可产生显著的抗肿瘤效果,Rosenberg等于1989年总结了652例晚期肿瘤患者使用IL-2LAK细胞的结果,表明IL-2LAK细胞优于 单独使用IL因而目前临床上使用IL-2,主要用于LAK细胞的制备,使用时仍需较大剂量,副作用大,突出 表现为“毛细管漏”( Capillary leak)。
(3)肿瘤坏死因子
1975年Carswell等发现,经卡介苗(BCG)感染的小鼠,14天后再用 细胞脂多糖处理,其血清中出现一种活性较高的肿瘤细胞毒因子,这种因子,可选择性地使带瘤动物的肿瘤(S-180等)发生明显的出血坏死,并对体外培养的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但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毒性,名之为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功能因子,主要有TNFα和TNF-γ两种,目前已克隆出编码TNF的基因,并能在肠 中表达,对其氨 基酸序列也已清楚,TNF不仅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且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及 功能过程。
TNFα或 TNF-γ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均有直接溶解和抑制增殖的作用,但不同类型的细胞或同一类型而克隆不同的细胞对TNF的敏感性不同,人宫颈细胞ME-183、乳腺癌细胞MCF-7、肺癌A540以及人胃癌细胞MGC-863等对TNF较敏感,对其抗肿瘤的机制有两种理论:①TNF首先与肿瘤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相结合,然后被瘤细胞内化(internalization),与溶酶相结合,引起溶酶体酶释放,从而引起细胞破坏;②内皮细胞受损,抽血管血流障碍,引起缺血坏死。
在体内,TNF对小鼠的肿瘤有 细胞毒和抑制增 殖作用,对TNF进行Ⅰ期临床实验,多数结果说明,TNF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胃癌实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但人用的剂量远比动物用的为高,所以副作用较大,出现发热、血像下降、甚至休克等,所以TNF的临床应用在于和其它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如胃癌细胞学的杀伤实验时,发现TNF与IL-2联合应用,对诱导TIL细胞的效果更大。
(4)转移因子
淋巴因子中,转移因子可把一个淋巴细胞的免疫特性,转移给另外的淋巴细胞,目前我国应用的有两类:一种是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将脾淋巴细胞经过粉碎,用离心透析方法,将大分子的物质去掉,再将经 半透明膜扩散到透析液中的小分子多肽物质,作为非特异性转移使用;第二种方法是用手术切下的肿瘤标本作为抗原,免疫猪羊等动物,取该动物的 淋巴组织,予以粉碎、溶解、分离小肽,然后给供给肿瘤的患者输入,有的病人经特异性或非特性“转异因子”治疗有一定效果,有的则无效,所以通过临床对疗效作出切实的评价十分重要,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并没有人把转移因子或能代表转移因子的物质分离出来,所以临床效果的评价十分困难。
(5)刺激白细胞增生的细胞因子
在细胞因子中,除了一些对抗肿瘤的细胞因子外,尚有许多细胞因子,如刺激骨髓白细胞增生者,当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或放疗时,往往有白细胞减少,致使病人不能坚持治疗,成为化疗或放疗的一大障碍,这些细胞因子的应用,能大大改善这种情况,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这些因子多 有基因工程产品上市。
抗原在医学上是指那些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使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某些物质。抗原为人体自身或自身以外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人体本身固有的,如血液、精液等。有些则可能是人体内根本就不存在的,如某些细菌、病毒、药物、花粉等。无论是人体本身固有的或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只要能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都称为抗原。临床上常见的抗原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 抗体指的是当某种抗原刺激人体以后,人体对这种抗原就会产生一种能够识别它,并抵抗或消灭它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人体产生的抗体也是有针对性的。某种抗原作用于人体,人体就会对它有识别信号,并产生专门对付这种抗原的抗体,当这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人体就会对它产生抵抗(免疫)能力,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 抗体可由自身产生,也可由人或动物的血清中提取,是用来防治接触或患有某些传染病,但身体尚未产生抗体的人的。淋巴因子由T细胞或效应T细胞分泌。在体液免疫中 ,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作用是促进效应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加强其对靶细胞的攻击力度。
胃癌患者常伴有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尤其是T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更重,且化疗又进一步削弱了已降低的免疫功能。如何在化疗过程中或疗程结束后保护和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胸腺五肽在维护免疫系统的平衡及抗肿瘤、抗微生物感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抗肿瘤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其中T淋巴细胞亚群起着主导作用,在免疫监视中起着主导作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与癌细胞产生大量的免疫抑制因子有关,这些因子导致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并且发生功能改变,降低了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肿瘤患者免疫细胞功能低下,而化疗又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治疗必不可少。对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应用胸腺五肽,结果表明,胸腺五肽有明显增强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使胸腺五肽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一般情况有明显改善。 胸腺五肽具有极强的提高免疫功能的活性,它可诱导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产生,诱导包括巨噬细胞抑制因子、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淋巴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认为胸腺五肽可增强抗肿瘤的疗效,其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T淋巴细胞的成熟、分化,调控T淋巴细胞功能而增强机体的免疫效应,同时还可使受抑制的免疫功能得以部分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研究发现胸腺五肽在体外动物实验中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鼠的肿瘤模型中也发现胸腺五肽可上调免疫功能,使肿瘤体积缩小。提示胸腺五肽可能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或问接的杀伤作用。 至今临床研究中胸腺五肽【如欧宁(胸腺五肽注射液)、太普汀(注射用胸腺五肽)、威尔特、和信(注射用胸腺五肽)】已被试用于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等的治疗,在放疗和化疗后应用胸腺五肽,对提高免疫状态、降低感染率、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命等方面都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67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胃癌外科治疗历史回顾
下一篇: 胃癌预后与复发性胃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