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医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类的消炎止痛药(NSAID),可使胃癌的发病率降低百分之二十二。
多年从事胃癌研究的王振宇介绍,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相关国际研究文献,挑选了背景相近的两千八百三十一个胃癌患者和两万一千五百十四个非胃癌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得出了这个结论。
此项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与
NSAID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针对胃本体癌症,而对胃与食道间的贲门癌则没有同样的作用。
本报讯香港消息:香港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潘冬平,日前发表了一项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肝癌新疗法,初步发现抑制肝癌肿瘤血管的增生,可以有效控制肝癌细胞扩散及生长。
研究人员抽取了一百名肝癌病人的癌细胞进行化验,显示血管增生密度越高,癌细胞扩散速度越快,生存机会相对地会减少;同时发现,病人在手术前的血清VEGF水平越高,癌细胞侵入静脉的机会越高,表示他们癌症复发的机会越高。
研究人员曾在动物身上进行抗血管新生药物的实验,显示有关药物能有效抑制肝癌生长。研究人员希望短期内能将抗血管新生药物试用于病人身上,为他们找出合适的治疗癌症新方法。
提到阿司匹林,大家都很熟悉,尤其家里有老年人的,大部分都买过、甚至吃过这个药。
之所以吃这个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预防血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其实,除了这个重要功效, 阿司匹林还可以止痛、预防癌症、治疗妇产科疾病、防治痴呆...
正因为它应用领域如此广泛,才一度被医学界的学者们称为 “万能神药” 。
1.解热镇痛
很早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发现, 嚼柳树皮可以退烧和止痛。
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才发现,柳树皮的 有效成分是水杨酸 ,于是将其成功提取、优化,并命名为阿司匹林,广泛用于止痛。
阿司匹林还可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 用于缓解头痛、牙痛、肌痛、神经痛和感冒发热等。
2.抗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也很强。
急性风湿热患者 ,在用药24~48小时内可退热,关节红肿及疼痛也可缓解,全身不适症状得以改善;大剂量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亦有明显疗效。
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1)心血管
怀疑 急性心梗 时,可迅速嚼碎300mg(一般为3粒)阿司匹林,用于急救。
心梗后,小剂量(100mg,一般为1粒)应用阿司匹林可 预防心梗再次复发 。且对于已经行心脏支架治疗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以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另外,对于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 我国专家推荐可小剂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用于提前预防将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脑血管
早在1982年,美国FDA就已批准应用阿司匹林,来 减少中风复发 风险。
除此之外,其还可 降低中风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以及其后续发展为中风的风险。
4.术后防血栓
很多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此时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急症。
而阿司匹林具有防止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功能,对于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
5.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并不是血糖高,而是高血糖带来的一系列血管并发症。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延缓糖尿病患者的动脉血管病变,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目前专家建议: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伴有早发的心血管家族史、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中的至少1项,建议 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6.预防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指怀孕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伴蛋白尿(泡沫尿),如果不控制会发展为子痫。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后续会出现全身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
目前推荐:对存在子痫前期复发风险和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在 孕早中期(孕12-16周)可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维持到孕28周。
7.预防肿瘤
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 结肠癌(为主) 、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等,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是,这种益处需要患者 至少服用5-10年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目前并没有指南明确推荐,通过提前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癌症。
预防癌症还是得从远离身边的致癌物做起。
8.防治痴呆
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或可通过减少大脑内的炎症损伤,来改善智力,并延缓痴呆症状发展。
有助于 预防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机体衰老而导致的记忆力减退 ,将来或许还可以用来防治老年痴呆。
*此处治疗方案仅做科普用,不能直接指导用药,具体诊疗方案请咨询专科医生。
任何药物都是一柄 “双刃剑”,治疗疾病的同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1.消化道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会刺激消化道粘膜,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或疼痛等不适较为常见。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还可导致 消化道出血或溃疡 ,但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较为罕见。
2.消化道外不良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外出血,但十分罕见。
3.过敏
包括哮喘、轻至中度的皮疹、荨麻疹、水肿等。
4.其他
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肾损伤、急性肾衰竭、Reye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可影响所有脏器,但对肝脏和大脑危害最大)、肝毒性、头晕、耳鸣等。
*在医生的合理指导下,大部分副作用都是可以避免的。
阿司匹林虽然神奇的,但绝不是万能的,即能让人获益、但又有弊端。而规范应用,才是让大家能最大受益的前提。
1.合适的剂型
1)肠溶剂
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明显弱于普通片剂和缓释剂。
目前使用的肠溶剂主要有肠溶片和肠溶胶囊,其中 肠溶片的应用最广,即拜阿司匹林。
2)缓释或控释剂
可以使药物非恒速、缓慢的释放出来。
其用药次数较普通剂型少, 用药时间间隔得以延长。
3)复方制剂
通过多种药物的相互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在 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目前使用得最多的缓释材料是单硝酸异山梨酯,其与阿司匹林制成复方制剂,既可提高药效,又可以减少漏服。
4)泡腾片
酸碱度接近于中性,从而防止了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同时加速了药物的吸收过程。
因此 疗效更迅速、方便,非常利于儿童服用。
2.合适的剂量
目前指南均推荐:长期使用的话,一般以 小剂量 为主,即 75-100mg。
3.合适的时间
肠溶片建议:餐前服用。
因为肠溶片是到肠道后才会分解释放,餐前服用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普通片剂建议:餐后服用。
4.长期的坚持
擅自停药或不规律服用,反而会 增加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而且出血风险也不会随之降低。
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
阿司匹林问世100年来,一直是老药新用、一药多用的典范。
作为世界上最经典的三大药物之一,挽救无数人于病痛之中。期望今后,还能发现它更多、更重要的价值,造福更多的人群。
参考文献:
1.王云鹏.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12(2):176-178.
2.袁晋青,徐娜.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z2):42-44.
3.郭凯敏,许可,赖毓冕等.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9):857-859,867.
4.胡毓洪.阿司匹林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抗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5.李晓平.阿司匹林剂型药物研究综述[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6255.
首先你要明确预防血栓的药物都有导致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也不例外.阿司匹林有着导致消化道溃疡引起出血的风险.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同时,首先要评估下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血栓的风险.对于低危的病人而言,根据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对于高危病人而言,也就是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的这类病人,可以考虑使用氯吡格雷来替代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出血风险相对阿司匹林要小一些.
阿司匹林主要有三大作用
阿司匹林的应用已有上百年,它与青霉素、地西泮(俗称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
1、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这是阿司匹林最初被发现的一大药用价值,其在上的第一个标签就是“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证明,它可以缓解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也可以用于退热、治疗风湿关节炎等病症。
南方医院临床药师曲晶称,由于这些适应症需要服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对病人来说,副作用较大,目前已经很少用于解热镇痛和抗炎了,这类疾病已经有更好的药物可供选择。
2、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1971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预防血栓形成;随后,越来越多的询证医学证据证明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阿司匹林终于华丽转身,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
研究表明,做过心脏支架或搭桥、患过心梗与脑梗塞这些患者,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预防二次发病。
目前,阿司匹林被推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脑卒中以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事件的防治。
3、防肠癌的作用
前几年就有研究称,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结肠癌、胃癌和食道癌等癌症的风险,但由于缺乏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未能得到美国癌症协会盖章认可。
此次,John Burn教授团队对861名林奇综合征患者(又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随机分组进行8年研究,得出结论,每天服用600毫克阿司匹林,持续2年以上,可以明显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至于阿司匹林对其他癌症的作用,目前尚未有充足的证据。
长期服用警惕一个严重副作用
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既能治病,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CCU主任医师刘文娴提醒,阿司匹林虽好,但不是服用时间越长越好,当心该药带来的出血风险。
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一项涉及6.8万名患者的调查显示,超过10%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当,从而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消化道出血是阿司匹林公认最严重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没有心血管疾病或非高风险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对身体并无好处,相反还可能导致肠道和颅内出血、溃疡、肾功能衰竭、失明等不良反应。
对于60岁以上,持续十年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胃出血风险将增加3.6%,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严重出血风险也会增加。
药师们纷纷告诫,阿司匹林并不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也就是仅存在危险因素(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尚未发病的干预。
如果你存在以下情况,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1、胃肠道出血、消化道对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
2、血小板减少;
3、凝血功能障碍;
4、患有严重肝病;
6、慢性肾病4-5期;
7、没有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8、没有控制的高血压;
9、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形成的风险;
10、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
心梗来袭能不能吃阿司匹林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阿司匹林的主要功效是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对于有心梗高风险的人群或者有心梗病史应该是适用的。但还是要强调,需要经医生专业的风险评估后,决定是否服用。
作为家庭常用药,有很多人在怀疑心梗发作时,也会想起吃阿司匹林,但医生并不赞同。理由是:虽然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血管病,但是心梗急救拼的时间,阿司匹林肠溶片一般起效慢,需要几十分钟才发挥作用。其次,普通人仅凭胸痛症状其实难以确定是否心梗,乱用阿司匹林反而容易耽误病情。
如果急诊医生到达现场,确定病人是急性心梗发作,可以放心服用。一次性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可以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总结说常规应用阿司匹林预防早期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好处可能要胜过一些患者面临的出血风险,包括那些面临较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
代表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指导的三项最近的系统性综述再次确证了阿司匹林在预防男性和女性首次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方面(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事件的早期预防)的有效性,而且还发现了暗示阿司匹林预防直结肠癌(阿司匹林用于癌症发生与死亡的预防)有效性的新证据。然而,最新的综述也确证了阿司匹林在增加主要胃肠道出血和出血性中风(成人应用阿司匹林早期预防的出血风险)风险方面的作用。
这些发现给临床医师创造了极大的挑战,他们必须为病人确定常规阿司匹林应用的适宜性。为了进一步阐明它的建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委托进行了一次决定性分析,通过年龄、性别及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确定临床相关性患者群,在整个患者群体中利用刺激性模型评价阿司匹林应用的预期净益处。
该模型暗示了阿司匹林应用将改善整体生活质量或减少疾病,在40岁到69岁之间开始长期使用时对于大部分男性和女性均没有流血风险的增加。对于从40岁到59岁之间开始服用阿司匹林以及面临较高心血管风险从60岁到69岁之间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大部分男性和女性来说,这种服用阿司匹林的习惯会延长他们的寿命。对于具有较低心血管风险的老年人,阿司匹林的好处似乎不及潜在的害处。因为低于50岁人群的主要证据有限,美国最终表示尚不能肯定对这类人群推荐阿司匹林常规应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66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突破
下一篇: 胃癌早期预警生物芯片研究获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