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治发烧三种退热法

医案日记 2023-05-17 05:52:58

中医治发烧三种退热法

中医治发烧常用的三种退热法全公开

讲到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对发热的诊治,中西医学有不同的方法。但两者相比,中医诊治发热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我想至少有3种: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二是升散退热法,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3.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法皆宜于实热证,不宜于虚热证;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如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则退热效果会更好。另外,病人高热大汗时,中医并不主张用冰袋等冷敷法,以免影响出汗,反不利于退热。

退烧的方法有哪些?

在非紧急情况下都不应该滥用退烧药,但有时候身体发热造成体感上的不适,就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让孩子舒服一些
(1)补充水分多通风,保持理想空气指数
发烧体温超过38.5℃后,体液损失非常大,对于氧气的需求也明显,每高于正常体温1℃,对氧气的需求就提高13%,这两点都与热性惊厥的发生密切相关。一定要多补充水分!这不是孩子愿不愿意,而是必须!穿衣的多少以孩子的感觉为依据,如果觉得冷甚至打寒颤,即使发烧也要多加衣物,把袜子、帽子和围巾都穿上,觉得热就脱,出汗得尽快擦干,不能吹风,衣物要吸汗透气。
(2)温水擦浴降温
温水擦浴是发烧时常用的一种物理降温方式,能够暂时降低体温缓解不适。但正确的擦浴方式,爸爸妈妈们可要认真掌握。
准备:三块毛巾(一块敷额头,一块擦浴,一块擦干),热水袋或暖宝宝贴敷孩子足底,面盆装水约七分满,水温在35℃左右,不能让皮肤有寒凉的感觉;
环境:关好门窗不能有风直接吹入;
不能擦拭的部位:心前区与肚脐
擦浴方式:将浸湿的毛巾挤干至不滴水,擦拭孩子全身皮肤表面。过程中尽量少暴露身体,擦哪里露出哪里,以防受寒。擦拭顺序由上至下(颈部上肢背部下肢),在颈部、腋下和手肘内侧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可以多停留以增加热量散出。
另外,最近网络上还流传着一种神奇的德国妈妈的“湿毛巾绑腿退烧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其实与温水擦浴类似,但小腿上没有大血管经过,用温毛巾绑小腿退烧效果其实有限。
(3)疏通膀胱经&肺经
疏通经络能够让外周血管扩张,让热量通过皮肤释放出来。5岁以下宝宝,把手脚搓热,柄沿膀胱经捏脊,而5岁以上儿童儿童适合用无痛刮痧,用无痛刮痧梳沿膀胱经疏通经络,轻轻敲打肺经由下而上。
低烧:用发汗解表的按摩法最为对症
1. 推三关300~500次
2. 揉外劳宫1~2分钟
3. 重揉太阳穴1~2分钟
4. 拿风池50次
5. 清肺经15分钟
6. 掐揉二扇门4-5分钟
7. 推天河水300~500次:天河水就像人体的清凉之源,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由腕到肘直推。
高烧:清热凉血的按摩手法
1. 退六腑300~500次:退五脏六腑实热
2. 打马过天河20~30次,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这个声音就像是小马过河时马蹄拍打睡眠发出的响声。打至手微微发红就行,每次都要从下往上打满。
3. 蘸水捏脊20次
4. 捣小天心1~2分钟
(4)泡脚发汗退热
准确的说,发汗不仅仅只是降温,更是一种退烧的方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感冒发烧肢体酸痛头闷腹胀,可一旦汗流出来,体温就会渐渐下降,全身难受的感觉也会开始消退。流汗,是身体降温最自然的方式,当出汗的时候,血管舒张毛细孔开放,这样有利于体热发散,同时汗水的蒸发也能够带走大量热量。家长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吃退烧药起效后,就会开始流汗,温度也就退下来了。
发汗降温虽好,但要通过物理发汗降温(相对于吃退烧药降温)也有一定风险,因为此时体温中枢“设定值”并没有改变,要发汗降温,体温会经历一段先升再降的过程,如果挨不到流汗身体就已经受不了热晕过去,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选择安全的发汗方式就特别重要。
要看一种发汗方式好不好,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I)安全性:发汗过程可控,方便家长实时观察孩子情况,若真的出现意外能紧急处理。
II)发汗量: 发汗虽然有助于降温,但是不能出得过度,微微发汗去病,大汗淋漓反而会伤害身体。体有热证,汗出太多不仅伤了津液(伤阴),也会损伤身体的阳气,体内阴阳俱虚,正气虚损,就没有能量把邪气祛除出去,病就好不了。
III)发汗过程会不会容易受寒:发汗后毛细孔张开,若受寒了反而会使病情恶化。

中医的角度解释发烧,怎么治疗发烧。

中医讲发热一般指内伤发热

也分低热和高热

(高热)

例一王XX,男,11岁。高热持续一月余,最高体温达42℃,经各种抗菌素、退热药治疗未见效果。症见每日午一55一后两度热势上升,至次早则稍降,虽然体温在40℃以上,而患者自觉并不发热,其脉弦涩,其舌色暗,面无热色,右胁下痛不移,口不渴,大便自调,小便亦利。观其体温虽高而自觉反不热,是无表热可知;口不渴便亦不结,是无里热又可知。脉弦涩,胁痛不移而舌质黯,是血瘀发热,已可征信,建议用活血化瘀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赤芍、川穹、西红花、炒枳壳、柴胡、制没药各4.5克净桃仁、川牛膝、干地龙各6克干生地9克桔梗、甘草各3克连服一周,其间或加生鳖甲、生牡蛎、或加延胡索、血竭,午后发热略有下降趋势。又以原方并佐以小金丹,早晚各服一丸。二周后热降痛减;三周午后之热巳低,胁痛消失,大便曾见黑粪,舌黯稍减而脉细,改为两日一剂,缓其剂而续和之,使瘀尽去而正不伤。二十日后复诊,热退已二周余,停药已达一周,患者由29.5公斤增至31公斤,舌色鲜红而不黯,脉象缓和而不弦涩,精神体力恢复正常。巛蒲辅周医案》)

例二男性患者,慢性粒细胞自血病。每天傍晚开始发热达40℃,下半夜自汗身凉,大起大落,巳有半年。平时手心微热,两足不温,腰以下特别痠痛,大便数天一次。舌苔厚腻,脉沉细无力。诊断为下焦阴阳并虚,中气不振,用黄芪、生熟地、归身、苁蓉、升麻、白术、泽泻等甘温除热,次日晚上热即平静。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

例三刘Xx,男,17岁,门诊号:565375。初诊日期:1965年10月21日。患者于了月中旬劳动后,淋浴感寒而致发热(39℃),一56一经西药治疗两周发热仍未退。住院期间,每日下午体温波动于38.℃上下。经西医多种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发热运今已三月余。来诊时每天下午4点至夜间2点发热(38.5℃),烧前先有恶寒,继而身热,无汗,伴有头晕,咽干,胸部觉隐痛,随后汗出热退,饮食尚可,二便一般。舌苔自厚、质红。脉细稍数,略显浮象。辨证;阴虚发热,营卫不和。治法:养阴清热,调和营卫。方药:青蒿10克鳖甲10克秦充6克地骨皮12克玄参12克银花15克天花粉15克鲜生地12克丹皮10克赤白芍各10克僵蚕6克鲜石斛30克灯芯1.5克桂枝3克甘草6克鲜茅根30克银柴胡3克10月25日:服上方4剂后,热势稍减,下午体温38.9℃,胸部时痛,脉滑稍数,上方去桂枝加常山3.5克,银柴胡改为3.5克,继服6剂。11月1日:药后曾有两天体温正常,昨日又达38℃苔白较厚,脉细数。患者日哺发热,属于阳明气机不畅,积热不清,上方加焦槟榔10克,蝉蜕3.5克,继服6剂。11月8日。烧未大作,昨日体温37.st,右侧耳痛,流黄水(素有中耳炎),别无不适,脉沉细稍数,舌苔白,上方再进4剂。皿月12日:近日发烧未作,一般清况良好。巛关幼波临床经验选》)[评按]内伤发热系指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所引起的发热。白于阴阳气血偏虚而致者为虚热;因气滞、血瘀、食滞而致者为实热。本组病

例均为高热不退,连同下节“低热”,一57一均属内伤发热范畴。

例一午后发热、脉涩、舌黯,胁痛不移,既无表热见证,又无里热可循,证属血瘀发热。当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而立奇功。

例二证属阴阳两虚,中气不振,治以甘温除热立竿见影。

例三发热已三月余,因其夜热早凉,咽干、舌红,脉细数,证属阴虚发热,故取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加减,以清阴分伏热,又因时值深秋,且有恶寒发热汗出,故合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全方仍本解肌透邪、清营养阴除热而设,后加常山、焦榔、蝉蜕祛痰导滞,宣达气机,内外调和而愈。

(低热)

例一黄xX,女,39岁。初诊日期:1976年11月6日。今年“五一”节后受凉得病,寒热往来,热度在38oC以上,以后服药热度下降,但始终未退净,半年来每天低热

(37.2℃~37.3℃),鼻干而塞,口干怕冷,到后半夜烦热不得眠,面赤,头及手足出汗而全身无汗,口渴欲饮,咳嗽痰多如自沫,大便秘结,脉迟细,舌色尚正,中心苔黄,舌边起滤泡。辨证:寒邪失于汗解,寒郁化热,邪在气分留恋。外感之病,非骨蒸潮热也。治法.表里双解,仿防风通圣散法。方药:柴胡4.5克黄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12克焦山栀9克淡豆豉9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鱼腥草30克赤白芍各9克炒枳壳9克制大黄9克姜半夏12克a剂。一58一11月1日

(M诊):服药后得畅汗,大便亦畅通,已不怕冷,口干亦减,痰巳减少,尚觉鼻干,右颈部有肿胀感。除邪务尽,仍以原法,方药如下:柴胡4.5克葛根9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淡豆豉9克制大黄9克赤白芍各9克炒枳壳9克姜半夏9克鱼腥草30克杏仁9克夏枯草9克生甘草3克11月14日

(三诊):外邪已解,低热已不复作。……随访病人此后低热不再发作,逐渐恢复健康,并上班工作。

(金寿山主治,吴杰等整理:高热、低热,《新中医))227,1979)

例=郭xx,女,40岁。初诊日期:1973年6月17日。患者3年来下午低烧,常达37.7℃~37.8℃,每到夜间两腿发麻,精神萎顿不振,经检查原因未明,久治无效。脉细而稍数,左关稍弦,舌无苔略红。辨证:阴虚肝旺。治法:滋阴调肝。方药: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怀山药12克丹皮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柴胡9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紫肉桂6克6月26日复诊:低烧已下降到37C,嘱再服前方10余剂,以巩固疗效。巛岳美中医案集》)

例三龚丶X,男,58岁。初诊日期:1965年3月5日。低烧两年余,手足心热,午后热甚,体温偏高,常自汗—59——出,头晕,周身酸困,咳嗽,二便正常,脉迟,舌淡苔薄白。辨证;气液不足。治法:益气养阴。方药:浮小麦12克炙甘草6克大枣(切)5枚黄芪12克北五味(打)3克天门冬9克地骨皮6克枸杞子6克3月9日

(二诊):药后低烧巳退,汗出减少,头晕,咳嗽亦减,但晚间手足仍发热,二便正常,脉舌正常,停药观察。3月12日

(三诊):停药两天又发低烧,宗原方再服5剂。3月20日

(四诊):药后偶有低烧,近几天肠胃欠佳,有时半夜腹痛,大便偏稀,饭后微噫气,肠微鸣,脉沉细,舌正无苔,属脾气虚弱。治宜益气缓肝。方药:党参6克炒白术4石克云苓3克炙甘草1.5克陈皮2.4克木瓜3克炒小麦9克五味子(打)3克大枣(切)3枚4月2日

(五诊):低烧已去,食欲好转,原方继服5剂,诸证悉平。(《蒲辅周医疗经验》)

【按】低热是常见的证候之一,可见干多种病证。UI其难以通过检查而明确诊断,故西医往往冠以“低烧待查”。中医认为部分患者系因外感邪热失于汗解,以致余热缠扰所致。外感发热,若邪在肌表,洽之得法,可以一汗而解。洽法获效之关键在干辨证是否确切,方治是否恰当,若一见发热即用清热解毒之剂,不合病机则造成误治。

例一金氏认为:“对于失汗之热已非一般解表药所能治,必须用柴胡、葛根解肌透表,仍能使之汗解”。本例证见鼻干而塞,口干便结,说明热象较著。外感寒邪失于汗解,化热入里,治以清热祛邪之法,表里双解,服药后得畅汗,大便已通,表里得解,郁热自退。

例二证属阴虚肝旺,以滋阴调肝为主,妙用肉桂引火归原,久虚低热得以平息。蒲氏认为引起低烧的原因很多,“外感热病治疗失当,将息失宜,或体质素虚,往往导致低烧。”其他又如中气不足、肝脾不和、阴分亏虚,以及气虚、血虚,均可以引起内伤低热。在治法上,他认为苦寒药不宜多用,过用苦寒不仅伤脾败胃,亦易化燥伤阴。内伤低热,脾胃已弱,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否则易伤中气,反使症情加重。

例三,证属气阴不足。方用甘麦大枣汤加黄芪,亦属甘温除热之法;另加生津增液之品,以益气养阴除热。实属组方严谨,遣药得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60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