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试论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

医案日记 2023-05-16 18:30:29

试论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

近些年来,我国的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工作正呈方兴未艾之势。许多制剂工艺先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中药新药纷纷面市,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既保持了中医传统的用药特色,又较中医传统制剂更为方便的新型药物。从而证明了中药现代化研究工作正在呈加速度深化。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中,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工作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究其原因,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即在于所能研制开发成功的新药处方均来源于临床有效方剂。因此,可以为新药研究的起始环节即为处方筛选,亦即对原始处方的有效性研究。其目的是减少后续研究工作的盲目性,为整个研究过程奠定了坚实的疗效基础。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体会认为,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五类。

1 经方

又称经典方,一般是指被古典医籍收载,并被后世广为沿用而有效的处方。如《伤寒杂病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等医方书中记载的绝大多数处方。此类处方以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为基础,并被后世乃至今人所反复证实,虽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其有组方合理、选药精当、主治病证明确、疗效显著、药源丰富、处方固定等特点。且绝大部分药物均为现代药典和药物学专著所收载。故在中药剂型改造的研制开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普遍受到研究者们的注意。如“藿香正气软胶囊”、“生脉注射液”、“银翘解毒片”等。

2 实方

又称实用方或经验方,一般指由医生或医疗单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根据辨病与辨证的原则,遵循中医的基本理论,针对临床实际所形成的一些自组方或协定处方。如许多医疗单位的专科或专科医生都掌握着一些有效且有特色的处方。此类处方以组方针对性强、主治病证较专一、疗效良好、有反复的临床研究和观察数据为基础等特点。但在时间和地域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实方有临床研究和观察作基础,治疗对象明确,相对专一性强,疗效确切,选药多在常规范围内,故作为新药研究的对象通常难度不大,较适宜开发成新药。如“脑心舒”、“复方丹参注射液”、“救心丹”等。

3 自组方

一般指由药物研制者根据单味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并结合传统的药物学理论对药物进行筛选,再结合临床有关的病理生理的内容,组合而成的处方。如“心宝”、“双宝素口服液”、“玉楂冲剂”等。此类处方以实验研究资料详实、有单味药或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为基础、组方药物较少、主治病专一、应用时可不必辨证等特点。由于本处方较多来源于研制者,故其基础详于实验,而略于临床。因此,在开发性研究前,有必要对其临床实际疗效进行观察和验证。这类处方在目前已开发成功的新药中占有一定比例,但其中有一部分的组方原则和应用指导已经超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这亦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4 家传验方

一般指一些由医药世家人员掌握,有明显的家族自传性的处方。通常这类处方是不外传的,故又称祖传秘方。其组方基础不外乎三点:①集几代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某一种或几种病症有良好疗效;②基本符合中医理论或可用中医理论加以诠释;③有独到的用药经验和特殊的制剂方法,处方相对固定。但此类处方的应用指导经验性成分较大,对病证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很大,推广时有一定难度。不过,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医所谓的经方又有几个不是植根于这种祖传秘方的呢?因此,在家传方中的确存在大量的特效处方,很值得研究人员去发掘。如“云南白药胶囊”、“复方黄藤片”、“正骨水”等等的开发成功即是明证。

5 民间验方

一般指一些得之于师徒相授,由民间草医、游医掌握,其视为绝技,秘不外传的处方,又称为秘方。正如清*赵学敏在《串雅》一书中所收集的顶、串、禁、截之类的处方。此类处方以药味精少甚至为单方、对一种或几种病症有特效、制剂简单、纯经验指导用药为特点。通常方中的药物有很强的地方性,多数为非常规用药,未被典籍所收载。无论是传统的临床及现代实验研究均少涉及。因此,这类处方的新药研制难度很大,但若深入发掘和研究却可能发现新的药效成份,并开发成新型特效药。故研究者有意去寻觅民间流传的秘方,常可在新药研究领域中获得突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新药的研究中,首要地是对处方的来源及原处方进行研究论证。而研究论证的核心问题是处方的主治范围及临床疗效。同时可知,来源不同的处方,其研制开发的重点和难度不尽相同,这亦是值得重视的。

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内涵、现状和发展

  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内涵、现状和发展

  (张守元 山西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

  摘要: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继承传统,走出传统,走向现代。我国的中药现代化虽然发展的比较快,优势比较明显,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如中药新药病证选择存在的问题,中药新药处方来源存在的问题, 中药小复方精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当今中药现代化基本可以凝练为以下四个方向:现代中药的开发,传统中药的开发,经典名方二次开发,老中医的验方开发。
  关键词:中药;中药现代化 ;现状;方向

  引 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中药现代化是指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中药现代化是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对中药产业发展有着的巨大推动力。
  1.中药现代化的含义
  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是中医药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数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探索着中药的现代化之路。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更加掀起了中医药学者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的热情。
  然而何为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不少人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搞植物提取物,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与国际接轨。甚至于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开发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I类中药。这在近年已形成了些“共识”,因而国家有关政策提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研究开发象青蒿素这样的I类新中药”,“十五期问重点支持三、五个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I类中药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等。另有一些人认为,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中药将逐渐演变成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的“现代天然药物”。如果这就是中药的现代化,那在今后的发展中究竟需不需要中医?这实在是中医药存亡的大事!这实际上是中药西化,使中医药的发展走人误区,正在把中医药逼进死胡同。
  所谓中药,是指纳人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我们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人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技术与设备,将传统饮片的剂型进行改良,以充分保留原饮片的性味与功效为前提,既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精华,又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充分体现了“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与医疗发展的需求。虽然现在仍有不少反对的意见,阻力还很大,但我们坚信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为中药的现代化带来了曙光,应该成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各为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两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评判标准。我们希望改变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政策歧视,从政策、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真正让中医药与西医药同步。为使中药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在中药质量标准与规范上,我们必须制定适合于中药,而又明确区别于西药的标准。积极探索制定既符合中药特点,又能为国际普遍认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
  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不仅是一场传统中药的新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现代中药的新文化运动。中药的现代化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实践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学科融合、多技术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中药研究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促进传统中医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同时,突出体现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内涵。[[1] 焦广明 .中药现代化的含义探析[J].2008,3(6): 342.][1]
  2.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我国的中药现代化虽然发展的比较快,优势比较明显,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2.1 中药新药病证选择存在的问题
  适应病证的选择是中药新药研制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新药病证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 西医疾病辩证规范前后结果的差异性:② 相关西医疾病辩证规范的关系问题:③ 西医疾病辩证规范依据的症状体征存在的问题。无论早期围绕中医疾病所做的辩证规范,还是近年来基于西医疾病建立的辩证标准,客观上均存在严重的逻辑和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冲击了中医辩证论治体系,而且制约了中药干预的疗效。[3]
  2.2 中药新药处方来源存在的问题
  处方从哪里来,一直是中药新药研制早期涉及的受持方人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制约的重要学术问题。中药新药处方的来源主要有4种:① 临床经验方:② 基于中医药理论、通过实验确认的科研方;③ 在中成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④ 依据有效成分、组分的生物活性组成的处方。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基本现状是:中药单体或组分类新药研究虽然药昧少,制备工艺和剂型的科技含量较高,但适应病证选择比较困难,也不够准确,疗效并不理想,且整个研究过程基本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而中药6类新药研究虽然大体坚持了中医药理论指导,但普遍存在处方大而杂、选药不精的问题,因而制备工艺和剂型的选择难以采用先进技术,质量标准的建立也比较困难,服药量通常较大,整个研制过程的科技含量较低。目前学术界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不断推出高效、速效、长效中药新品种的努力正面临两难的选择。面对处方来源的4种渠道 人们似乎别无选择,可供选择的新药处方主要来源为① 古代方剂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② 古代方剂数字化、智能化知识挖掘系统研究。而少数有识之士已开始探索新的处方来源方式。
  2.3 中药小复方精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中药小复方体现了中医药特色的选药组方方法,在初步选定后,后续的筛选评价包括制备工艺考查、剂量配比优选、方剂结构优化等。在这些环节中,制备工艺的选择尤为重要,现已成为影响中药疗效充分发挥、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中药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出现了不同的剂量配比设计方法,这是学术进步的具体体现。中药小复方最佳药物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亟待解决的是方法学问题。
  2.4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中药对照药的选择一般应坚持四项原则。一是法定中药品种;二是功能主治相同品种:三是给药途径相同;四是择优遴选。对于中药新药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有以下七方面认识问题首先需要澄清。① 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与辩证规范研究的关系:② 中、西医疗效评价指标和两者之间的关系;③ 把中医的证作为所有疾病疗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问题;④ 证的诊断指标与证的疗效判断指标之问的关系;⑤ 证与量表在疗效评价方面的关系:⑥ 证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客观存在的问题:⑦ 建立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与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关系。由于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方式不同,研究的思路方法不同,选择的切入点不同,至今未能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针对提高中药疗效的某一环节单独调整研究思路,无助于全面解决问题,而要进行整体调整,必须理清各个环节的启承关系和因果关系。孤立地讨论中药现代化问题,将其与中医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割裂开来,不可能找到科学合理的一揽子解决办法。中药现代化需要一系列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尽快理清研究思路,建立相关的方法学创新平台是比较理性的选择。[[4]
  3.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3.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1)加强多学科交叉配合,深入进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等研究,积极开展中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研究。
  (2)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与中药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如证候理论、组方理论、药性理论,探索其科学内涵,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发展源泉。
  3.2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防止品种退化,解决品种源头混乱的问题。
  (2)建立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收集中药品种、产地、药效等相关数据,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
  (3)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
  (4)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
  3.3 加快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技术、中药材质量系统评价、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等研究。在进行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中药材种质库、基因库、化学样品库等。按照中药材生产的特点,借鉴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使中药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3.4 加强中药工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开展中药饮片传统炮制经验继承及炮制工艺与设备现代化研究;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借鉴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加强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3.5 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相关产品的研发
  重点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包括用于生育调节和生殖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以中医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器械、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的开发研究。
  3.6 构建体现中药特点的研发技术平台
  充分吸纳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平台。加强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国家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中药研究开发支撑条件平台建设。
  3.7 中药标准规范研究
  (1)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2)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中成药、中药饮片(包括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中药注射剂为重点,逐步扩大指纹图谱等多种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8 中药产品创新研究
  选择经过长期中医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具有特色的经方、验方,开发中药现代制剂产品;改进中药传统制剂,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发展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的中药新产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有关国家药品注册要求,进行针对性新药研究开发,实现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促进我国中药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
  3.9 优势产业培育
  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药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
  3.10 建立中药信息系统
  建立中药市场信息系统和中药研究开发信息系统。
  3.11 培养复合新型中医药人才拓展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渠道
  培养多学科结合的学术带头人、跨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熟悉国内外专利及药品注册法规的专门人才,逐步在国外建立或合作建立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机构;在主要国家联合开办中医医院,以医带药;与主要国家联合办学,开设中医药专业课程;编写中医药外语教材和制订译释规范。
  3.12 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研究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研究出口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5]
  4.中药现代化的方向
  当今中药现代化基本可以凝练为以下四个方向:
  4.1现代中药的开发。
  以西方天然药物开发模式为主体,结合中药临床实践经验,加强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重视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推行西药新药的研究方式和评价方法开发新药。如:青蒿素的研制。
  4.2 传统中药的开发。
  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主体,与时俱进,结合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中医药理论.完善中医药防治体系,优化经方、验方.创立新方。如王永炎院十“毒损脑络”理论的创立。
  4.3 经典名方二次开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管从制造技术、物质基础研究、药理药效研究等各方面都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对经典名方进行二次开发。将在安全性、疗效、稳定性上取得质的飞越。如: 白云山和记黄埔的复方丹参片。
  4.4 名老中医的验方开发。
  随着邓铁涛等名老中医的年事己高.将其积累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进行有效的传承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第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名中医(60年代出生)的崛起,他们的验方开发显得非常有意义。[[6]
  综上所述,中医药现代化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和人类健康的需要。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这一目标,我们要走的路很长,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国际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最终达到全人类的资源共享、文化共享。

  参考文献
  [1] 焦广明 .中药现代化的含义探析[J].2008,3(6): 342.
  [2] 苏珊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球中医药,2008,1(5): 61.
  [3] 方圣鼎.中药现代化的思考[J].中草药,2007,38 (5):641—646.
  [4] 梁茂新.中医药的科学研究[J].科技导报,2007,25 Q2):73.
  [5] 蔡宝昌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与相关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 334.
  [6] 张霄潇 .中医药的定位和中药现代化方向[J]. 环球中医药,2008,1(5):38-39
  作者简介:张守元,男,山东菏泽人,1986年生,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
  通讯地址: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030001
  E-mail:shouyuan1986@126.com

新药研发过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市场因素

市场是决定产品生命的最终裁判。因此,对一个项目论证,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市场论证。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市场调研人员去做出切实的分析对比数据。还要考虑的就是新药开发出来时,在3-5年的时间里市场变化预测等情况。

流行病学调研--流行病学调研是对市场容量的调研,主要了解药物主治疾病的发病情况。发病率高,市场容量就大,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症、老年骨质疏松、病毒性疾病、恶性肿瘤、老年人尿失禁等都是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这类药物市场前景较好。当然,对某些小病种(如带状疱疹、胰腺炎等)具有特效的治疗药,也有较稳定的市场。

同类产品的调研--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没有哪种病的治疗仅依靠一种药物。市场的竞争要求新产品必须具有独特之处。同类品种的销售数据的增长趋势,由此一般可以判断该品种是处于发展中的那一个阶段,如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因此,要尽可能全面地进行同类产品的资料收集和比较。在对待开发品种和上市的同类产品比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疗效是不是更好;二、毒副作用是不是更低;三、剂型和剂量是不是更便于使用;四、包装是不是便于病人携带;五、市场价格是不是更便宜等等。

成长性市场:选择可用于预防治疗新疾病谱的药物作为研究课题。作为临床上紧缺甚至空白的药物必然有很强竞争优势。比如:用于治疗因社会节奏加快引起的功能紊乱如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等药物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临床上陆续得到了广泛使用,市场前景持续看好;又如:部分疾病如中风、更年期综合症等携病症群不断趋于年轻化,开发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应该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成熟性市场:选择开发采用新工艺、新制剂、新给药途径、新质控方法、新作用机理的药物作为研究课题。即使是市场上趋于饱和,竞争过度的产品,只要我们能将其进行技术优化处理,也能重新赢得竞争力。比如市场泛滥的”板蓝根颗粒“经过指纹图谱技术控制其质量标准后,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增长点;“霍香正气水”经剂型改革成“霍香正气软胶囊”后,大大增加了使用人群,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右旋)氧氟沙星”经改变手性结构成“左旋氧氟沙星”后,使临床疗效大为增强,毒副作用也明显降低,成为当时市场销售额增长最快的药品之一

隐性市场:选择开发社会效益好的药物作为研究课题。此类项目能更多地得到政府组织的资助,并能更多地引起公众关注,促进提升经济效益。

1、开发防治毒品成瘾、艾滋病、感染性疾病等社会性问题疾病的药物

2、开发防治老幼妇孺等弱势症群疾病的药物;

3、开发能增加当地政府经济收入的药材资源,并进行深度研究和项目转化;

4、开发珍稀名贵药材的代用品。

二、技术因素

技术可行性决定了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投入大小,这是规避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项目的技术性论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辅料来源--中药应了解:①有无非标准化药材,如果属无标准的药材,要先建立药材标准,这样工作量会很大。②有无使用毒性药材,这牵涉到质量标准及临床方面的难易程度。③有无国家保护品种如穿山甲等,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大生产的供应。④原料的来源是否充裕,这关系到药物可持续生产的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使用野生植物药涉及到资源再生问题。西药应了解:原料供应是否能否国产化和工艺的难易程度,否则,辅料也会影响项目进度。

(2)药学部分--主要包括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首先是工艺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工艺的改进必须坚持先进性、实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质量控制指标及方法的建立,也要反复论证。有些成分含量虽高,但稳定性差,波动太大,都不可作为指标成分;另外,检测方法对检测仪器的要求,直接牵涉到项目开发的投入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产品采用剂型的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影响疗效,也影响市场。这一点必须了解清楚,以免给后期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具体分述如下:

1.合成路线

①分析合成路线:判断合成路线是难,还是容易,或是不可能的;

②分析合成原料的来源:判断起始原料或中间体是不容易获得,还是易得,或是不可能得到;并对外联系各原料或中间体;

③对合成设备的分析:对每步骤所需的设备进行分析,若无此设备,则查询生产此设备的多个厂家,并联系;

④对合成成本的分析:判断合成该产品是否值得。

2.制剂

①分析制剂处方工艺:判断处方工艺的难易,或是否可能制备;

②分析制剂工艺的各原辅料:判断原料及辅料是否可能获得,并对外联系各原辅料;

③对制剂设备的分析:对该制剂所用的设备进行分析,对照现有设备,不足的设备对外联系,对特殊设备则作详细考察后,再作决定;

④对制剂成本的分析:判断生产该产品的费用。

3.质量研究

①对质量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②对检测仪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购买新仪器;并对外进行联系;

③对质量研究所需的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判断所需的化学试剂是否可以获得,并与各试剂商联系;

④对对照品进行分析: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正式需要的对照品及6号资料所需的对照品;

(3)药理毒理部分--论证时应了解药效研究有无规范的动物模型。新药指导原则中无法包括提供所有疾病的研究模型。如果待开发项目没有已知模型,重新建立模型难度又很大,这样的项目最好缓上。毒理研究对动物有无特殊要求,例如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很有前景的项目,但对实验动物的要求较高,所以介入单位较小。

(4)临床部分--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临床周期与投入有直接关系,对这些问题应有清晰的了解。另外,研究单位提供的临床研究方案是否可行,指导原则有无现成的方案等等,均要进行论证。

(5)对于仿制和该剂型的开发时,还应该注意查询原标准及其相关的注册申报情况。在设计新的剂型时,还需要考察原剂型的用法用量,以保证开发的剂型不但新颖,而且更安全有效。

三、疗效和安全因素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在于: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及周期性内使用;具有治病救人的特点;使用不当可以引起身体损害的特点;必须在指定的地方购买,如药店或医院,不能随意渠道流通等。

所以以上特点界定了药品必须有效,没有效果患者不会使用或者重复使用,即使开发出来,也不会有市场前景。

所以立项的新药必须疗效要确切,疗效比目前临床上主要产品疗效还优越最好,在对比时包括中、西药。

药品安全性也是如此。在立项前,应对同类产品的不良反应进行跟踪调研,有的不良反应对设计的剂型是有限制的。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对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关系极大,如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光毒性最强的沙星类药物作成滴眼剂,据报道,美国全身用药临床试验1585例中就有126例(7.9%)发生光毒性反应,有的口服一次即可发生,为此FDA已向医生发出警告,并在说明书中注明本品限用于:①院外获得性肺炎感染;②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并注明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d内避免接触日光、阳光及紫外光,且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在症状未恢复及症状消失后5d之内仍不能接触日光、阳光及紫外光,以免光毒性再次发作。鉴于以上原因,该品作成滴眼剂局部使用,安全性是无法保证的。

四、知识产权因素

项目论证时,应密切关注相关专利情况,应通过权威机构进行专利、行政保护及保密品种的检索,以免侵权。特别是合成路线的专利、制剂工艺的专利等。除专利因素外,还应该关注药品监测期和中药保护品种等情况。可以有效规避开发品种的产权纠纷,亦可以在开发新产品时及时申请产权保护,以增加新产品的竞争力和独家性的产权壁垒。

有一种可能是在立项时查不到相关的专利,项目进展了一定程度人家的专利出来了,这里不要轻易放弃,要看如何能避开,做全面分析。

五、成品成本因素

做为项目负责人必须全面考虑各种成本,拿出预算,并对开发成功后的药物可能上市价格做一个相关成本核算。改剂型药和仿制药要尤其注意。

六、国家行政政策因素

一个药品要顺利完成注册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以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的药品注册程序、药品形式审查要点、药品审评要点、药品注册受理要求以及日前国家局颁布的化药的一些指导原则等等,建议:除此之外,应及时查看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主页上,有无该药品的一些新的注意信息;检索有审评中心对该药品、该注册分类、该类药品的审评要求以及审评发现的问题等。以准确把握国家的注册评审政策动态,明确该品种应该注意那些问题,特别是产品归属及注册类别的判断一定要准确!应密切关注新药研究和开发注册申请动态,以免撞车。

七、 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实际情况,研发新品种不能脱离企业实际。企业的实际包括:

(1)生产范围:有没有通过GMP认证的该类药品生产线,如果进行扩项,扩项带来的风险都应在考虑问题之列;

(2)营销网络:长期做抗生素的,该领域网络健全,渠道通畅,然后再改做心脑血管产品,怎么搭建网络,扩展渠道?搞不好等到费时、费力、费钱搭建好网络,市场已经变化了;

(3)资本实力:不顾企业自身的资本情况,盲目投资新品,或者上大项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企业难以为继,只好被兼并、破产、关门。

八、其他因素

有的项目是别的单位提供的,这些单位多数是已做过文献检索,或走通了合成路线、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等前期基础工作。作为合作伙伴,要特别了解该单位的合成力量及工作质量。工艺的研究是基础的基础,这里出问题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

二是有的项目是委托别的研究单位进行开发,新药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协作。特别是药理毒理及临术研究,它必须由指定单位完成,应认真了解委托研究方的实力,是否具有研究资格,有没有进行过新药开发的成功案例,学科带头人在该领域的经验状况,整体研究实力如何,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在与委托方签订《新药开发委托协议书》时,还应对合同的开发周期、分期付款以及违约处罚等都要做详细的规定。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要想成功,除了具备以上的特点还不行,也必须具有明显的特色,这种特色可以是产品本身具有的,也可以是在市场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如填补了市场空白,这不是产品自身的,而是相关市场所造就的,但是最好不要是人为的特点,如产品的外包装等。产品的特色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明显特征,并且这种特色最好是实用性的。只有具有了区别于其他品种的特色,才能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没有特色的项目最好不上,以免重复投资。

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中药研究

重点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并结合临床及药材生产开展工作,在中药资源的普查、开发和保护,中药炮制和制剂研究,中药药理学、 药物化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据统计,已经鉴定而有学名的中药品种达5000种以上。在此基础上, 编写出版了《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等中药学巨著。通过本草考证、分类学研究,化学和组织学鉴定等,基本上弄清了800余种常用中药的动植物资源,澄清了900余个混乱品种,积累了500余种药材的组织结构特征,初步做到正本清源,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在中药材的人工培植和饲养研究方面,已有150余种野生植物药材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栽培,通过对药用动物的饲养研究,已实现人工养鹿取茸、人工养麝取香。以往靠进口的60种南药,也已成功地引进 20种。
全国已对500多种常用中药的不同炮制技术和各地现行的炮制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通过对传统炮制工艺的改进研究,提出了“真空加温软化”、“少泡多闷”、“热压”、“冷压浸润”、“减压冷浸”和“酶处理”等方法,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了饮片质量。通过对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改变的深入研究,初步阐明了药物经过炮制处理而制毒、增强疗效的机理,也为中药炮制工艺的改进、建立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新剂型研究方面,除了丸、 散、 膏、丹、酒、露、茶等制剂外,新发展了胶囊、口服安瓿、袋泡、气雾、乳剂、注射、含服液、膜、滴丸、栓剂等40余种剂型。
在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研究方面,已对15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出活性单体500余种,发现一批活性强的新结构成分,如青蒿素、棉酚、鹤草酚、靛玉红、丹参酮、联苯双脂等。其中,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抗疟药物史上继喹啉类药物后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对抗喹啉型疟疾、脑型疟疾的治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按国际标准进行研究的青蒿素栓、注射用青蒿琥酯、蒿甲醚注射液,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与氯喹无交叉抗药性以及使用方便的特点。作为一类新药已分别于1986和1987年通过国家新药审批,其临床研究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抗疟新药的临床研究技术要求。
自1956年以来,围绕着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的临床需要广泛开展了对中药复方的药效学实验研究,所涉及的方剂已有650多个。运用同位素、电子显微镜、生物化学、免疫、细胞培养等技术,从整体、器官、组织乃至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和阐明了生脉散等一批复方的作用原理。通过补中益气汤、正柴胡饮等方剂的拆方和配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药物间的 “七情”和 “调动”作用,初步揭示了方剂组成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复方研究推动了中成药生产的发展,目前经常供应市场的中成药品种已达4000余种。

中药化学对于制备新药有何便利

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清楚后,便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观察中药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同时还可进一步研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二)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中药主要是复方用药,从化学成分上看,可能存在同一中药共存成分之间和异种中药成分之间的复合作用。如麻黄汤中含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现已知左旋麻黄碱为麻黄止咳平喘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为桂枝挥发油中镇痛、解热的有效成分,杏仁苷为杏仁镇咳的有效成分,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具有解毒作用。这些有效成分发挥复合及协同作用,与麻黄汤治疗头颈强痛、恶寒、发热、咳嗽等症是相符的。

(三)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四)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五)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六)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七)结构修饰、合成新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4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