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家报道脾虚动物模型研制以来,脾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从最早的大黄致腹泻模型到最近常用的多因素模型,以及病证结合模型,虽然思路不同、方法有异,但其研究方法在脾虚动物模型的不同研究阶段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脾虚证的认识积累了宝贵资料。1以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证”为基础而复制的病因模型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是以中医“证”的特点为研究思路,理论依据为中医文献中导致脾虚的有关论述。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味过于酸,……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劳则气耗”(《素问·举痛论》)。以及“谷不入,半日则气虚,一日则气少”;李时珍对大黄“其性苦寒,能伤元气耗阴血”的论述;李杲:“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景岳全书》云:“凡失饥伤饱,损及脾胃,多令人胸膈痞闷,不能消化,饮食少思,口中无味,或嗳气吞酸,神体困倦,此皆脾气受伤,中虚而然。”以及《本草经疏》中“脾虚忌下、降泄、破气”等理论。造模方法从单因素发展为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药物因素造模 其中绝大多数为苦寒泻下法。苦寒泻下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为大黄、芒硝、番泻叶、大承气汤等。在苦寒泻下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了采用破气、降气的枳实、厚朴、槟榔等,或制成煎剂灌胃,或制成药化饲料喂养。1.1.1大黄脾虚证动物模型 大黄脾虚模型是我国最早的脾虚模型之一,应用时间长,比较普及,并积累了较多的实验研究资料。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取体重18~20g小鼠,以100%大黄水煎液(1ml/只)灌胃,连续8d;或用大鼠每次灌胃200%大黄水浸煎剂(2.O~2.5ml),每日2次,连续10d;或用大鼠每次灌胃15%大黄粉悬液(3~5ml),每日2次,连续14d。1.1.2番泻叶脾虚证动物模型Wistar大白鼠,体重(220±50)g。将自来水放入烧杯中煮沸后,迅速将印度产番泻叶以20ml水中放入1g番泻叶的比例投入沸水中浸泡,冷却后使用,按每日20ml/kg,2次/d的量给予番泻叶浸剂灌服,连续20d。李氏等分别用大黄、玄明粉、番泻叶、大黄加玄明粉灌胃,持续30d,成功地研制了脾虚泄泻证大鼠模型,并认为番泻叶是复制脾虚泄泻动物模型的首选药物。曲氏等通过对苦寒泻下两种脾虚模型免疫学的比较研究,说明掌叶大黄的泻下作用较缓且因鞣质含量较高,在产生泻下作用后又可出现便秘;而番泻叶泻下作用相对较强。此外,大黄还含有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成分,能使机体暂时出现免疫力下降的因素与之相对峙;而番泻叶独归大肠、专于泻下、纯泻无补,从而进一步说明番泻叶可作为苦寒泻下动物模型的首选药物。1.1.3大承气汤及加味大承气汤复制脾虚动物模型 郭氏等用大承气汤加水先煎芒硝、枳实、厚朴,大黄后下略煎,两次煎液混合,浓缩过滤,加蒸馏水配成每毫升含原药材1g的药液;或加味大承气汤,芒硝、枳实、厚朴、大黄煎法同上,药液浓缩过滤;番泻叶加开水浸泡过滤,两液混合,加蒸馏水配成每毫升含原药材l g的药液。实验开始1~4d,给造模组每只小白鼠每天灌服大承气汤药液0.5mL,5~7d每天灌服0.8ml,8~11d每天灌服加味大承气汤药液0.8ml。认为其在复制脾虚证模型时,在大承气汤基础上重用大黄,加用番泻叶效果更为理想。1.1.4耗气破气脾气虚大鼠模型 阚氏等将大黄、厚朴、枳实按1:1:1的比例浸泡于冷水中30min,煮沸后再用文火煮20min,最终浓度相当于2g/mL原药材。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双日喂大白菜,不限量,自由进水,持续3周,复制了耗气破气脾气虚大鼠模型。王氏等进行驴造脾虚模型的实验。用厚朴、枳实、大黄(3:3:2)的比例制成散剂,按每2天1.5g/kg的剂量,用800ml保温瓶开水浸泡10min后,冷水稀释至温度接近体温,隔日灌胃1次,且灌胃当日禁食,次日足量喂饲,连续6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陈氏等经过实验认为,耗气破气方法应作为长期脾虚造模的首选方法。1.2饮食因素造模1.2.1饮食偏嗜法取体重20~37g小鼠,喂饲甘蓝,每2天加喂猪脂1次(数量不限),连续9d。黄氏等用上述方法成功地研制了饮食失节动物模型。此外,罗氏等给大鼠第1日用50℃白酒2ml灌胃;第2日以后每日灌胃食醋2mL,持续10d,研制脾虚模型。后用四君子汤辅佐性证明。彭氏等先将黄连、苦杏仁制成100%浓度煎剂,再用黄连液 O.25ml/kg和苦杏仁0.25mL/kg,每日1次灌胃,持续15d。何氏等研制了偏食辛温燥热脾虚小鼠模型。每日用炒过的混合饲料喂养(豆饼2%、大米粉20%、米糖16%、玉米粉15%、大豆粉20%、鱼粉5%、骨粉3%、食盐1%),同时以新鲜辣椒作为青饲料喂养,并喂给青菜与清洁水,持续6d。1.2.2饥饱失常法 饥饱失常法常作为复合因素造模的一个辅佐因素。方法是在连续禁食48h(不禁水)后,给予自由饮食2h。自由饮食2h的进食量相当于正常饮食状态下每日饮食量的75%~80%。1.3药物或饮食因素加劳倦因素 采用隔日喂食并震荡器震荡(饥饱失常结合劳倦过度),喂食猪油、甘蓝并跑步(肥甘过度结合劳倦过度),以及用大黄、芒硝制成的药化饲料喂养,同时用震荡器震荡。劳倦方法有多种,一般有温水游泳法、震荡器震荡法、跑步机跑步法等。1.3.1泻下加劳倦过度 小鼠游泳2~5min,以身体下沉为度,每日1次,且施100%大黄煎剂每日0.5ml/只灌胃,或施100%番泻叶煎剂每日0.5ml/只灌胃。梁氏等每日喂足量大黄芒硝药化饲料(大黄、芒硝、标准饲料按0.85:0.15:9.0比例均匀混合后制成药化饲料,每克饲料含原药材0.1g);并于每日上午8—12点在振荡器(继电器控制,使其每振荡20min,停振5min)上振荡4h,共造模3周。1.3.2饮食偏嗜加劳倦过度将大鼠隔日在跑步机上跑步30min,单日精炼猪油6ml,每日2次灌胃;双日饲大白菜,不限量,自由进水,持续3周左右。1.3.3饥饱失常加劳倦过度 用托盘将鼠笼固定于振荡器上,使其每振动20min停10min,根据大鼠体重的不同,振动6~lO h,每日1次,共振荡8~33d。在振荡的同时,用普通混合饲料,隔日给食,给食时保证足量。除振荡外,其它时间自由饮水。傅氏等也用劳倦与饥饱法研制了大白鼠脾气虚证模型。1.4药物加饮食因素 多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陈氏等n9]用Wistar大鼠,以厚朴、枳实、大黄(3:3:2)常规制成lkg几煎剂,隔日灌胃1次,每次4ml/只()或3ml/只(♀),同时隔日喂饲。造模时间为26周。陈氏针对脾虚模型中存在“精气未夺,,的问题,对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造方法进行了改进。用体质筛选、苦寒泻下和耗气破气相结合的方法造模。选用:①用生大黄、厚朴、枳实(2:1:1)200%浓度煎剂。②用广豆根、旋覆花、槟榔(3:1:1)制成250%浓度煎剂。药化饲料按①方法制成750g/600ml煎液,每600ml药液加入6000g原饲料粉中。药化饮水:旋覆花、槟榔(1:1)于60℃水浴浓缩成16.7%(50g/300ml)煎液。造模时先采用游泳时间法测定体质,方法是22℃水温,游泳至连续“冒泡”5次为限,记录游泳时间,短者(即体质弱者)用于造模。给药时用①和②,药温为4℃,交替灌胃,造模前18d,3次/d,后12d,4次/d;同时,自由喂饲药化饲料及药化饮水,造模时间为30d。脾气虚证模型规范化的创新点在于将体质筛选法运用于建立证候模型;在耗气破气法的基础上,将降气法运用于建立脾虚证模型;将广豆根、槟榔、旋覆花等药物运用于建立脾虚证模型;采用“满负荷”造模方法以求在有限时间内使动物达到“精气夺”程度。实验结果显示,自然恢复期达到78d,并超过双倍造模时间。2据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造模 现代医学病理造模是以中西医结合为手段,借用西药或西医处理方法,对在脾虚证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单胺类介质耗竭、交感神经功能偏低、副交感神经功能偏高、肠运动增加等进行模仿,从而制造类似脾虚的症状。2.1利血平脾虚模型 小鼠体重20~25g,以利血平O.1mg/kg皮下注射,连续14d,即形成利血平化脾虚型小鼠,或取大鼠,肌注利血平注射液,每日0.2mg/kg,连续3d。2.2x射线照射制脾气虚模型 选用60日龄Wistar大鼠,体重(200±30)g,单笼饲养,按250拉德/min照射剂量进行腹外照射,造模时间共7d。3病证结合模型 这类模型的特点是既有脾虚证的各种表现,又有病的体征。其造模方法多先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或大黄煎剂灌胃造成脾虚模型,再使用西医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复制病证结合模型,如用HP菌液灌胃、注射醋酸等复制大鼠幽门感染模型。病证结合模型可使中医临床对疾病的辨证施治有相应的动物实验条件,特别是使中医辨证施治新药药理实验有相应证、病结合模型可采用;而且可克服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虚化倾向,特别是避免中医动物模型难以实用的缺陷;通过证病结合研究以求对疾病研究、证候研究取得进展。4结语 由于临床研究的诸多困难,借助于动物模型以探讨脾虚证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动物模型的应用有助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按照预定的设计去做各种客观的观察及定量分析,即使对机体有害的因素也可进行研究。脾虚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经过20多年的实验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探讨。虽然有些实验研究方法尚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但脾虚动物模型在不同时期促进了脾虚证本质研究的发展,是脾虚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文/沈丽波,钱会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48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伏邪学说之探讨
下一篇: 冷眼审视:中医药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