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古老中医学牵手高科技

医案日记 2023-05-16 17:09:35

古老中医学牵手高科技

——解读“光子中医学”研究编者按:近百年来,中医药学在实现自我革新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现代科技的挑战。21世纪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中医药学面对难得机遇,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的“碰撞”,将有可能创生新的中医理论体系,推动中医药学前进的步伐。光子学是继电子学、光电子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尖端高新技术科学领域。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在将光子学技术引入中医药现代研究方面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日前,光子学和中医学研究领域的两大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家刘颂豪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名宿邓铁涛,破除学科壁垒,共同开创了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光子中医学”,并联合筹建了光子中医学实验室,使古老的中医学和现代高新科技从“相互爱慕”进入“牵手”阶段。近日,刘颂豪、邓铁涛两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光子中医学基本理论、研究范围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全新的交叉学科—光子中医学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是对人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探讨,再通过辨证论治治疗疾病的过程。这种方法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邓铁涛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为中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机遇,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医学不但能汲取西医诊疗的精华,而且能汲取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太阳,也就是说离不开光的作用。从古至今,光在人类的意识中一直起着中心的作用。人类早已认识到人对光的依赖关系,如人体睡眠的昼夜节律、月亮圆缺对妇女月经周期的影响等等。因此,将光学引入到医学领域的研究一直为人类所推崇。光子学是光学研究中的前沿学科,是研究以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和能量载体的科学,主要研究光子的产生、传输、控制、探测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事实上,以激光为代表的光子学与光子技术早已深入渗透到了医学领域,特别是中医学领域,并已取得国际公认的进展。如近年来激光血管内照射、激光针灸、生物超弱发光技术在中医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光学仪器、光谱仪器、光机电智能化仪器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及中药方剂的研究等,均为光子中医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邓铁涛、刘颂豪指出,所谓光子中医学,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光子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中医学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方法和效应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研究,以揭示光子运动规律的中医属性的学科,为建立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医学在理论和临床上的研究进程,以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光子是信息的载体,它可在体内甚至细胞内传递信息,可将体内脏腑的情况通过经络、神经等系统传递到体表。因此,利用光子学技术促进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将是光子中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以在中医诊断学中居四诊之首的望诊为例,望诊所获信息都是通过光在人的整体或局部(含目、舌、面、鼻、耳、唇、喉、皮肤、毛发、排泄物等)的反射、散射而作用于医生的眼睛及由此而产生的思维判断而获得的。利用光学仪器、光谱仪器甚至影像设备可扩展望诊的主要工具—眼睛视觉器官的功能。另外,光子也是能量的载体,如用于血管内照射、辐照某些穴位或体表部位,可以通过对人体自身平衡系统的调节或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冶起到独特的效果;利用激光针灸的技术有可能将针灸的手法、刺激量进行量化。开展以上的研究工作将开发出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的光子技术设备和仪器,推动中医学的深入发展。可以预见,光子中医学将成为先进的、创新的一门学科,将开辟中医诊疗新途径。光子中医学研究范围广泛 在中医药学的研究中,光子学技术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诊断 首先是望诊。中医诊断特别重视特殊部位(例如面、舌、掌、鼻等)的形象、色泽和身体其他部位病变的关系。近代摄影机械的保真度和分辨力已经很高,配合以光学和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及特征提取,能提取大量关于人体状态的信息,完全可以应用到中医望诊中。但其必须要有符合中医要求的图像判读和特征提取的方法,要求提取的信息能建立起特殊部位图像变化与病变部位的联系,并赋予中医的阐释。这将是光子中医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中医望诊主要是通过分析肉眼获得的信息来完成的,但人的眼睛在定性、定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光子学拟通过光谱技术克服这一缺点。任何光都是由单色光组成的,光谱学技术能以很高的分辨率分析任何测量到的光中单色光的波长及其强度分布,即光谱。它能发现特征颜色和特征谱,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定量信息。例如它可获取典型病例皮肤颜色合成的光谱成分或特征谱,使病情的判断更加准确。另外,光谱学技术还能扩展波段到可见光波段之外的光谱区,从而扩大中医诊断的能力。超弱辐射(PE)将是光子中医学望诊研究的另一重点。PE又称生物超弱发光,是生物体特有的普遍的现象。它反映了生命过程的特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分子的PE反映生命物质新陈代谢的状况,即携带和传播生命活动的信息,影响相关分子的代谢过程。PE是光子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产物,并对生命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超弱发光成像、人体PE分布以及研究病变时,或受光照、或受其他刺激时穴位上PE的变化,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人体超弱发光成像的分布特征,与脏腑、经络、穴位的对应关系或相应比值的变化,并与中医学中关于“气”的各种表征相对照,会深化对“气”的理解,将为中医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PE技术有可能成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性的诊断技术,并可作为一种监测疗效的有效方法。其次是闻诊。声音是闻诊中的重要内容,声音学者利用声音光谱仪分析患者的声音,把患者的声纹分成中医学的诊断类别,从声音学的角度进行特征分析。第三是切诊。脉象在切诊中具有重要意义。切脉时利用人手指尖特别丰富细微的感受能力,提取各种疾病的信息。动态全息和光子学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计算机辅助的特征分析,将会对中医学几千年来关于脉象的特征分析作出准确的记录,并开发出容易操作的诊断仪器。在逐渐发展先进的光子学诊断仪器的同时,也建立了人体各种表征测量量化的基础,为计算机综合分析创造了条件。以望诊、切诊为主,辅以闻诊和问诊,建立中医诊疗的检测、监测和分析的专家系统,是光子中医学一个宏大的数据工程。治疗 目前光子技术特别是激光已在医学上广泛应用,其作用机理为光和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激光治疗包括用激光进行切割、气化、凝固、理疗、针灸、血管内照射、光动力学等法,可治疗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皮肤等临床各科约300种良、恶性疾病。激光理疗、激光针灸和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已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诸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在虽未能解释其疗效的详细机理,但已发现和证明这几种疗法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调节体内免疫状态、改善机体中毒状态、提高红细胞内SOD活力、提高Na+-K+-ATP酶活性等作用。这些作用依中医理论可归纳为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热解毒、醒脑开窍、引经增效。西医已经大量使用了二氧化碳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等等切除或气化腐败的组织、肿瘤、病毒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光子中医学应借鉴和引用这些成果。目前,采用光子技术刺激穴位、特定部位、反应点,探索防治某些重病、疑难杂病的有效部位及穴位,并研制相应的治疗、预防和保健设备,是光子中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药物研发 光谱学是材料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每种药物均有自己的特征谱,药物治疗效果也可以用特征谱来表示。光谱学用于中药的研究主要有几个方面:中药有效成分的光谱,并用于特定中药的鉴别、提取和筛选,确保临床应用中药的有效性,同时排除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杂质成分。研究中医方剂学的构成及量效关系。研究不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共同作用,寻求共同作用的最佳配方、制剂或成药方法。研究提高中医药效的作用途径,发展增强药效的新技术等。研究中药材的新用途,或在人工种植中药材时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开发出新的中药材,或合成某些中药材。药物的荧光鉴别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常规的方法,并用于开发新药。研究组成中药材的物质分子结构,探求中药的有效成分是独立的分子,抑或是分子的一部分,并结合人体中分子结构的分析,建立起中医药应用的理论基础。以上研究还会促进人工合成某些珍稀贵重中药材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的研究极注重总体效应,研究的范围较广,用光子学的手段有可能发现复方的作用,从而进行量化外理。色诊就是指医生通过眼睛的视觉,观察人们身体表面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的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刘颂豪指出,光子中医学认为色诊就是光在机体表面的反射,其色泽的变化与光子的产生和接收密切相关,受分子状态的直接影响。因此,光子学技术在色诊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国内学者曾在中医色诊的光子信息研究中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色诊过程中的信息采集 色诊所要求的信息,依附的主体是光波,这主要是依靠人体的眼睛进行采集。在某种意义上说,眼睛本身就是一个灵巧的光学仪器和智能化仪器,但就客观的需要来说,人的眼睛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光波是电磁波,可见光是电磁波中能引起人们视觉的部分,仅是电磁波中很窄的波段。颜色是可见光射人人眼内,光敏感细胞感受之后在大脑中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感觉(色觉)。色诊涉及到光度学与色度学,分别进行可见光能量的计量和色的量度。色诊所采集的光度与色度,是自然可见光照在机体表面,通过机体表面皮肤和深部组织吸收作用,将一部分光强度与光谱成分吸收,而其余光强度与波谱成被反射出来呈现的亮度与颜色。光强度与色度都具有一定的量,而在临床色诊应用中,能够对细微的光强度与色度差别进行辨认,却很难达到其量化、具体化,这亦是人眼的局限性所在。机体表面不同颜色的存在,实际上就是机体对可见光波段范围内的选择吸收。黄种人的皮肤颜色在正常状态下表现为“红黄隐隐,含蓄不露”的特点,其中的含义就表明机体的外色包括体色与表面颜色之分,表面颜色就是可见光照射到皮肤表皮层之后主要来自表皮层本身的反射,而体色(体内颜色)一般来说是由光穿过机体的表皮产生折射后,再在一定距离内通过散射而产生的,这就造就了正常状态下机体的颜色。刘颂豪认为,光子学技术和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扩展了眼睛的功能,从而达到丰富望诊内容的作用。如光谱(色谱)仪器的开发应用,无疑为中医色诊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无穷的潜力;热红外断层成像(ITM)系统,将光学信息扩展到人眼无法采集到的红外波段,延伸了人眼的诊断功能,而且TTM系统还可以反映机体的代谢程度及部位、深浅,有助于进行中医八纲与脏腑辨证。因此,充分利用光子学技术的科研成果将大大有利于中医色诊的发展,促进其现代化的进程。在色诊信息采集上,国内学者蔡先光等利用色差计对102名正常人四季面色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的面色在春天呈稍青之色,在夏天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在秋天面色则黄而少泽,在冬天呈稍灰之色。以上结果以科学定量的方法证明了中医学中色随四季而稍微改变的理论。他还应用光色计对中医望诊中所见的病理五色进行了量化、数据化研究,发现光泽情况由高到低为:淡白组、红赤组、萎黄组、青紫组、暗黑组;红光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红赤组、暗黑组、青紫组、淡白组,萎黄组;黄光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萎黄组、暗黑组、淡白组、青紫组、红赤组。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与临床肉眼观察基本一致,还说明用测色仪等应用于临床色诊是切实可行的。首都医科大学王鸿谟等对46例健康青年的红外面图进行了全面部和颜面部、明堂部色泽的参数测析,并测定了全身整体及局部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与传统中医色诊中“男左女右说”、“左肝右肺说”不同,也表明现代技术在中医色诊的应用是一个对中医基础理论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色诊过程中的信息处理 色诊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就是指机体所反射的光经人眼采集后,在大脑中光强度及色度的反应,以及进一步的辨证思维。色诊在常规的临床应用中,很难做到定性定量,这是因为中医色诊中的色,不是简单地讲颜色,而且还要注意其色调、亮度、纯度、光泽等多方面的因素。如《内经》所云: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在光学中,色具有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特征量,可以用三个独立参数准确、定量地将色描述出来。色的亮度反映了颜色的多少,色调表示此色光属于哪种颜色,饱和度(又称纯净度)表示光色的鲜艳程度。当总体色光的亮度改变,则造成了黑与白的深浅变化;色调的改变,则造成了不同的色彩;而饱和度的改变,则造成了色光的品质。例如当色同为白色之时,由于其饱和度的差异,而其色有或如鹅羽或如枯盐之分,而产生疾病或为生或为死的显菩区别。中医色诊是以青、赤、黄、白、.黑为主色,也就是说,黑与白为判别亮度,而青、赤、黄为其三原色。因此,在中医色诊的光学研究中,除应用色光的亮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外,也可以应用三色系数R、G、B(红、黄、蓝)或采用亮度与两个色度坐标(x、y)为三个独立参数表达。在色谱分析实际应用中,将红、黄、蓝色稍加改变,建立符合中医色诊应用的以青、赤、黄为三原色的色谱图,就能把光子学技术直接与色诊的临床应用相结合。刘颂豪介绍说,国内众多学者曾经尝试将光谱设备应用到中医望诊中,如王鸿创制了脏腑面部中心坐标图,将面部色诊进一步发挥并指导美容的实际应用;湖南湘雅医院田雪飞等运用测色仪器NPV-Ⅱ型显微分光光度计,选择明堂部测定正常人和脾病不同证型的色相。但这些研究仅仅是将光谱仪器应用到色诊中,而没有将色诊的色与光谱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某些方面与中医的色诊有一定的差异。如中医望诊所要求的是可见光整个光谱在人体体表经过吸收之后所反射光的整合,强调的是整体观念,而目前用于色诊的光谱设备大部分是体表对单色光(或单波段光)的反射吸收现象,反映的是某段光谱中的特征,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生物光子学从研究生物分子和光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到开发相应的医用光学仪器、保健设备、环境检测等设备,已经形成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可为中医学所借用或开发出中医适用的光子学仪器设备,它和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相互促进。开发中医用光子学仪器设备是一个浩繁、艰巨而细致的任务。研究中医的专家应能懂得光子学技术基础,才可能提出恰当的设计光子学仪器的性能指标,又能说明使用的细节使机电设计方便实用;光子学技术专家应懂得中医基础及普通的生物学、医学,以便和医生及中医研究人员沟通。目前开发的生物光子学、激光医学仪器设备如He-Ne激光器、C02激光器、YAG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等激光器、光谱分析仪、声光光谱、光谱成像、光散射激光诊断仪等,可以借鉴到光子中医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当中。摘自:《中国医药报》

2021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800字

  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2021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800字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3
 

  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 工作总结我院自 20__ 年 10 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 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 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 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 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 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 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 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 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 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 4 名带教老 师,12 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 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 、 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 心得体会 ,认 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 12 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 医案总结 24 份,学习心得 24 篇,跟师笔记 96 篇。公开发表 临床经验的论文 1 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 6 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 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 576 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 文 1 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 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 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 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 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 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 诊断、 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 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 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 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 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 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 教学计划 ,规范跟师 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 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 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当年声称中医是伪科学,并不能治病的北大教授王福重,他后来如何?

随着国家越来越发达,医疗水平也飞速前进,高科技已经贯穿了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古代文明被遗弃了,但是时代在发展,科技肯定是要进步,自然就会淘汰一些跟不上时代的东西。在古代看病都是中医把脉,还没有医院一说,而现在中医已经慢慢的被大家遗忘了,其实中医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像这次的新冠疫情也运用了中医的理论。


在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手法,秉承传承理念,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如今中医的地位其实有点尴尬,因为现在如果想进医院当医生或者护士都会有从业资格证,需要通过考试等方式来鉴定资格。但是有很多老中医并没有证,手法却是很精湛。所以就有一些不明所以的人就会开始抨击质疑中医的专业性。


中医文化从古代开始就帮助人类战胜过很多疾病,中医有很多知识都是西医无法达到的,因为它更贴近人体的需求。中医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医学都是在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阴阳五行为发展理念,以传统医学为主,研究人体生理病例的发展过程。

其实中医在原始社会就诞生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成形了,对历代国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它承载着几千年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实地经验,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寻求病因,分析病性,拥有中药、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多种食疗方案,从而使人阴阳调和而恢复健康。


放在古代是行医救人,而现在有很多专家认为阴阳五行不够专业,北大博士王福重还表示:中医是伪科学,不能治病。此话一出让大家惊讶不已,中医拥有几千年的临床实践,“黄帝内经”也是世界闻名的医学著作,被称为“医学鼻祖”,后来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医就涌入了中国,冲击了中医的地位。

西医在中国一时盛行,大量引进西医而渐渐质疑中医,甚至把中医摒弃。但是在西医还未流入中国的时候,祖先都是采中药治病。到现在中医也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有些难治疗的疾病都会采用中医结合的方式。


所以那些专家的贬低和指责也是毫无根据可言,中医医术博大精深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否定的,而北大博士王福重并不是医学领域的专家,而是一位经济学家,所以他站在医学道德的角度来质疑中医的专业性,完全是哗众取宠,想蹭热度而已。他还曾经公开辱骂残疾人士,暗讽中国女排等等。

我们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面对他这种自导自演的行为,通过贬低中华文化来蹭热度的行为,实在是感觉可耻。但是中医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有历史的强大背书,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不是它不愿意离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它,而后来王福重也不敢出现大家的面前,默默无闻的在大学里担任教授,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为什么中医学堪称世界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我认为中医学在我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瑰宝,也是远远超越当时生产力的学术。其实不论是中国还是希腊、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都有自己对于传统医学的探索和尝试。就个人体验而言,中医的确有效,但是思路仿佛和现代医学、西医不太一样。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第一个方面,中医学是远远超过古代生产力技术的文化瑰宝。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也不能像现代一样把草药送到实验室,用小白鼠做实验,对于草药的作用都是古人一一尝试而汇总的,现在还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而且当时并没有CT等技术,就算现代有CT技术也看不到穴位,不知古人是怎么看到的,所以说中医是远远超过古代生产力技术的文化瑰宝。

第二个方面,中医穴位艾灸等疗法堪称一绝。中医有穴位、针灸、刮痧、艾灸等外用疗法。在西方人眼中可能刮痧、针灸等疗法对身体是一种再次损伤。但是有些急救穴位,本人亲测非常有效,比止痛药效果来的都要快,非常神奇。

第三个方面,中医是古代各国传统文化之间碰撞融合而成的结晶。其实中医并不是唯一的传统医学,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西汉的时候和印度文化交流比较多,因此也带来了两国医学之间的文化交流。其实我国古代的中医疗法,也有其他国家古代医学的融合。

以上就是我对为什么将中医学称为世界医学中的“一朵奇葩”的看法,个人观点,望采纳。

在哪些瞬间你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

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独特的魅力在很多瞬间得到体现。

以下是可以感受中医魅力的瞬间:

中草药的香气: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多草药具有独特的香气。比如,当归有一种非常温暖而芬芳的香气,被称为“女性之药”;菊花则有清香扑鼻的气息,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疲劳。这些香气可以在煎药时散发出来,也可以制成芳香剂、香薰等形式使用。这些香气不仅有助于调节人的情绪,还能够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和放松。 中医师的手法:中医师在进行诊疗时,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比如按揉、推拿、拔罐等。这些手法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舒缓疼痛和肌肉僵硬。例如,在按摩时,中医师会在特定的穴位上用力按摩,以帮助患者调节身体机能。这些手法既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也能够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和放松。 中医诊断的精准性:中医诊断的过程非常严谨,通常会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来辅助诊断。中医师通常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结合病史和症状,综合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病因。这些细节的观察和分析非常精准,有助于确诊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的疗效:中医药在治疗很多疾病时,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例如,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中草药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艾灸可以调节身体机能等等。这些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已经被证实有很好的疗效,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 中医理论的深刻性:中医理论体系非常庞大,包括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津液等多个方面。其中,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们是中医对于世界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律的总结和把握,也是中医诊疗和预防疾病的基础。经络脏腑是中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医师通过观察和判断人体经络和脏腑的状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气血津液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物质,中医师会通过草药、针灸等手段来调节体内的气血津液,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这些理论的深刻性在于它们不仅能够解释现实世界的变化,也能够指导中医师的实践操作,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这些理论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它们在中医学界内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广泛的应用,是中医学的重要财富。 综上所述,中医魅力的瞬间不仅体现在中草药的香气、中医师的手法、中医诊断的精准性、中医药的疗效等方面,也包括了中医理论的深刻性和综合性。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它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发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48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