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活血化瘀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识

医案日记 2023-05-16 12:16:26

活血化瘀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识

摘要: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瘀为患,因

而其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法。但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临床上少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单纯血瘀证,多并见他证,故应根据辨证,分别选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方法,如益气活血法、养阴活血法、理气活血法。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2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76(2004)03-0389-0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若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中、重度不完全结肠肠化,则视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可达1.9%~5.4%。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中医药已从单纯的整体辨证阶段发展为整体辨证结合胃镜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的微观辨证辨病的阶段,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完善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之一;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1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饮食失宜、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而七情、饮食、劳倦皆可致瘀。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不愈发展而成,故其病程较长。

胃粘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是一个由气及血的渐变过程,脾胃虚弱与瘀血阻络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而气之源头在于脾,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脾胃本弱,加之调养失当,外邪侵袭等因素,致使中气更虚,气虚不足以行血,则血行迟缓,渐致壅滞成瘀。血液之所以能周流全身,除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外,尚需阴津的运载。素体阴虚,或久嗜辛香温燥之品,或屡用耗阴动液之药,胃津消灼,津亏不足以载血,血行不畅,逐渐凝结成瘀。

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瘀与气滞常互为因果,血瘀不行,则加重气滞,脾胃运化障碍,后天失养。瘀血内留,郁而生热,瘀热相合,则耗津伤阴,血液粘稠,又会加重血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脾虚失统,还是瘀热灼络,均可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使血瘀进一步加重。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如此恶性循环,势必气血日虚,胃腑萎弱日重,甚至发生癌变,而活血化瘀则可治疗萎缩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血瘀客观指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瘀血证候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痞满、胃痛、纳差、消瘦、口渴、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等,脉多弦细。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痞满多由气滞、气虚引起,由血瘀引起者亦较常见。胃痛亦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症状,以胀痛最为多见,其次为隐痛、灼痛,痛有定处,久延难愈,其因乃瘀血阻滞经络,气不得通畅,不通则痛。《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指出:“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血瘀则舌失滋荣,血流不畅,故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多见舌质紫黯或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具有诊断的普遍意义。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其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胃病与气血关系密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漫长病程亦与中医“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理论相吻合。胃镜像及病理检查结果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更客观、更丰富的临床资料。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萎缩,正常颜色改变,脉络显露迂曲,黏膜腺体萎缩,呈颗粒状隆起增生、息肉、小结、糜烂、溃疡等均为血瘀的病理产物。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在血瘀的病理状态下,血液的流变特性发生改变。血液流变学异常间接反映了脏器瘀血,可作为血瘀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大量临床与实验资料证明,血瘀证一般都伴有微循环障碍。产生血瘀证是由于血液成分与性状改变而粘、浓、稠、聚。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显著的高粘状态,从而影响了微循环灌注,加重了萎缩病变。通过活血化瘀法改变血液流变状态,增加局部血供,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血液流变异常还与萎缩轻重程度呈正相关,萎缩程度越高,血液流变学异常程度越重。全血粘度升高后可致血液内摩擦力上升,血流减慢,腺体萎缩。侯冬梅等从血液流变学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表现为萎缩程度越高,血液流变学异常程度越高

〔1〕马纲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中医分型测定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证实了脾胃虚寒型、肝郁脾虚型均存在明显血瘀证,而肝胃不和型次之,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表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比中、轻度瘀血更严重

〔2〕张维颖等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皱微循环变化的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

3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法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瘀为患,因而其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法。但是运用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临床上少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属单纯

血瘀证,多并见他证,故应根据辨证,分别选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方法。益气活血法适用于胃痛隐隐,食后脘胀,痛时喜按,饥饿劳累更甚,嗳气得食稍缓,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白偏腻、或边有齿痕,或舌有瘀斑,脉细弱或涩滞不畅。治以健脾和胃,化瘀定痛。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失笑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砂仁、木香、枳壳、神曲、蒲黄、五灵脂、丹参、桃仁、莪术等,若食后胀甚加苏梗、佛手、鸡内金;胃痛得食可缓加黄芪、桂枝、白芍;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太子参、当归等。

养阴活血法适用于胃脘隐痛,或灼热感,纳减,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喜食酸物,神疲乏力,大便干结,舌瘦或有裂纹,质红或暗红,舌下脉络曲张,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或兼数。治拟滋阴养胃,凉血化瘀。方用养胃汤合丹参饮加减,药用太子参、麦冬、石斛、山药、蒲公英、生地、赤芍、丹参、檀香、砂仁、山楂等,若心中嘈杂泛恶加黄连、竹茹;噫气、矢气不畅加陈香橼、佛手;疼痛不已,饮食少进加川楝子、延胡索、鸡内金;合并脾气虚弱时,去生地、麦冬加黄精、山药、扁豆等;大便数日一行,纳少腹胀加火麻仁、全瓜蒌等。

理气活血法适用于胃脘胀满,食后尤甚,脘痛隐隐、连及两胁,嗳气时作,大便不畅,每因情绪变化而痛作,舌质淡或淡紫,舌下脉络暗滞,苔多薄白,脉弦涩。治拟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方用柴胡疏肝散与血府逐瘀汤化裁,药用柴胡、枳壳、香附、川芎、芍药、当归、陈皮、生地、红花、三七、刺猬皮、延胡索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因其病程长,病情反复,加之环境、起居、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夹杂证,如食积、湿热、痰浊等,它们与瘀血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故在抓住活血化瘀这一主要法则的同时,还要相机配合消食化滞、清化湿热和化痰泄浊等法,以促进脾胃健运,升降协调,气血宣通。

漫长的病程,明显的瘀血征象是从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依据之一。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活血化瘀中药有丹参、当归、延胡索、赤芍、莪术、蒲黄、五灵脂、刺猬皮、三七等。其中丹参,味甘性微寒,为活血化瘀要品,多用于心血管及妇科疾病,亦常用于瘀血所致的胃痛;当归,味苦,性温,补血活血,止痛,润燥,既能补血,又能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适于瘀血胃病虚象较著者;延胡索,味辛、苦,性温,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与川楝子为伍,功善行气化瘀,用于肝胃气郁血滞之胃病;五灵脂,味咸、甘,性温,气味俱厚,专入血分,可用于胃病日久、络脉瘀阻之证,常与蒲黄为伍;刺猬皮味苦,性平,能化瘀止痛,用治胃痛日久,气痛入络,气血瘀滞者,多有良效;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功能化瘀止血,活血止痛。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功能,促进纤溶。三七还能抗炎,对幽门螺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夹瘀证有较好的疗效。活血化瘀药物品种繁多,临床上宜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痞满、疼痛、纳差三大主证的轻重缓急而辨证选用,以既能促进血行,又不克伐伤正为前提,以消痞、定痛和增进食欲为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溶解血栓、排泄毒素、稀释血液、抗血液凝固、降低血压,使血液流畅、改善血液循环、纠正循环障碍的功能。许多实验证实,活血化瘀药对增生性病变有不同程度的软化和促进吸收功能,常在调节机体反应性的基础上

又直接或间接地达到抗菌的目的,还能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液流速,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病变恢复,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症吸收,这些作用都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逆转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目的。

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缠绵,各种病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变化始终存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过程中,而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生新,对改善病灶的微循环障碍,消除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萎缩腺体的逆转、修复能起到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冬梅,刘勤社,郭安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5(1):14~16

〔2〕马纲.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病理改变与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3):157

〔3〕张维颖,惠保定,李见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变化的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1997,7(1):40

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诊断.该怎样治疗呢?

概述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分类:①浅表性胃炎。②萎缩性胃炎。③肥厚性胃炎。 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急性胃炎的遗患: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二、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过度吸烟。三、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四、免疫因素。五、感染因素: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杆菌抗体。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可改善甚或消失。 症状 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一、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二、萎缩性胃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检查 一、胃液分析: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浅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广泛而严重的萎缩胃炎胃酸降低,尤以胃体胃炎更为明显,胃窦炎一般正常或有轻度障碍。浅表性如疣状胃炎也可有胃酸增高。二、血清学检测:慢性萎缩性胃体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三、胃肠X线钡餐检查。四、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治疗 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一、消除病因: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粘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二、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如疣状胃炎可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胃粘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菌素,如痢特灵、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猴头菌片含多糖、多肽类物质可以应用,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口服硫酸亚铁或肌注右旋糖酐铁。。三、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在目前多认为系癌前病变应考虑手术治疗。预后一般良好。浅表性胃炎可逆转至正常,亦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食滞伤胃型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剂,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患者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热邪犯胃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郁犯胃型患者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瘀滞伤胃型患者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火犯胃型患者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湿困脾胃型患者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预防常识: 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本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一般凡有上消化道症状者胃镜检查可以得到慢性胃炎的诊断。有症状者和慢性胃炎的符合率很高,但是由于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多数病人仍应作胃镜或其他检查,以排除胃的其他疾病,如早期胃癌、胃溃疡、或排除胃外疾病。临床上慢性胆囊炎和本病的症状十分相似,对于中年女性诊断慢性胃炎时以及胃镜检查发现有胆汁反流者,有必要进行肝胆超声波等检查,以明确胆囊情况。本病的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一定要慎重,严格掌握指征,尤其是年轻患者胃部重度的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并不是手术的绝对指征,因为手术后的残胃也很容易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和癌变。

萎缩性胃炎并伴有肠化,该怎样治疗?

  您好: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性的病变。慢性胃炎的特征:上腹部疼痛、饱胀。食欲不振、乏力为主要特征。长表为吃饭后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胃炎是个顽固性的疑难病只有靠医生的水平和能力;合理的配方。用中医全身整体治疗才有望治愈;人体就是个神秘的机器。用中医中药把这部机器修理好让它正常运转。才能达到治愈此病目的。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机制,治疗关键在于益气温中,活血化瘀.建议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舌苔脉象等加以辨证,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劳逸适度,心情愉悦;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和烟酒,慎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激素等.

  中医胃病名医张爱生 祝胃病患者早日康复

请问慢性胃炎怎么治(最佳有效的)?

慢 性 胃 炎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个类型: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粘膜表面一层(不超过三分之一)者,称作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粘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慢性胃炎的发病诱因有许多,常见的有长期、大量地饮酒和吸烟,饮食无规律、饮食物过冷或过热、过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易诱发或加重病情。饮食不卫生所导致的胃粘膜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不易痊愈。急性胃炎治疗不彻底,会转成慢性胃炎,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可破坏胃粘膜屏障,诱发或加重胃炎。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胃部疼痛和饱胀感,尤其在饭后症状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每次进食量虽不多,却觉得过饱而不适,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由于进食少、消化不良,可产生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虚弱。一些病人还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紧张、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眩晕、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的胃部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

做胃液分析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往往正常或略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明显降低,并可伴有贫血(血色素低于正常)。胃镜检查加胃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是浅表(看图)还是萎缩性胃炎(看图);胃镜检查时还可取胃活组织做一种检测,看是否存在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一般来说,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单纯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是良好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往曾被认为是胃癌前奏(癌前病变),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但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确有一定关系,其根据是:1.研究证明,对萎缩性胃炎胃镜取材活检,伴有“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这两种胃粘膜病变者,有可能发展成胃癌,这已是公认的事实。2.流行病学调查,在胃癌高发地的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3.病理检查发现,胃癌周围的粘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病理检查上的结肠型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属于癌前病变,如不积极治疗、合理调养,比较容易诱变为胃癌。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镜复查:一般的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10%以上)应视为癌变,可予手术切除治疗。只有积极治疗、生活调养、定期复查,才能使病变好转或静止而不发展,从而防止胃癌的发生。即便是病情发展,若能坚持定期复查胃镜,也能及时发现,采取胃病变处的预防性切除或早期胃癌的切除,仍是彻底的根治方法,效果还是很好的。因此,只要做到积极治疗、生活调养、定期复查,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看来,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慢性胃炎患者要在饮食方面十分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软食为主;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戒酒、少饮浓茶咖啡及进食辛辣、过热和粗糙食物;胃酸过低和有胆汁反流者,宜多吃瘦肉、禽肉、鱼、奶类等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水杨酸钠、消炎痛、保泰松和阿斯匹林等);缓解精神紧张,保持情绪乐观,从而提高免疫功能和增强抗病能力;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

西药治疗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胃酸严重不足者,可口服稀盐酸,以增加胃液酸度;消化不良者可服用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等;饱胀、恶心、呕吐者可用胃复胺、吗丁啉或西沙比利、莫沙比利;伴有胆汁反流的,可因长期胆汁反流而破坏胃粘膜屏障,造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而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此情况下可应用胃动力药,防止胆汁反流,从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目的,吗丁啉或西沙比利可以抗胆汁反流,并促进排空和止吐;胃痛明显者以巅茄片、654—2解痉止痛;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还要加服丽珠胃三联以除菌根治。硫糖铝、麦滋林是胃粘摸保护剂,可减少外部因素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粘膜病变的恢复,各型慢性胃炎均可用之。慢性萎缩性胃炎加服维酶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内解毒酶的活性,抑制癌细胞生长和防止细胞的异常代谢。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慢性胃炎在中医多属于胃脘痛、胃痞证。常见7个类型:

a. 脾胃虚弱型: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脾虚证的饮食治疗。

b. 脾胃虚寒型: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黄芪建中丸(汤)温脾暖胃,缓急止痛。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脾胃虚寒证的饮食治疗。

c. 肝气犯胃型(气滞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以气滞胃痛冲剂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或加用逍遥丸、元胡止痛片、胃苏颗粒。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气滞证的饮食治疗。

d. 肝火犯胃型: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致胃中灼痛、口苦、心烦、大便干燥,治以清泻肝胃之火,用左金丸。

e. 胃阴亏虚型:肝火灼伤胃阴或嗜食辛辣,耗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治疗以一贯煎合芍药汤滋阴养胃。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胃阴虚证的饮食治疗。

f. 血瘀胃络型:肝郁气滞或脾气虚,日久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产生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可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配合温养胃气。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血瘀胃络证的饮食治疗

g. 寒热错杂型:既有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饮食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食冷饮食或胃部受寒后引起胃部不适、胃痛、胃胀等脾寒的症状。这一型临床最常见。我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胃病效果很好。欲索取胡医生的这个中医经验方者,请看方法。
此文章很长,请进入:

/My%20Webs2/mywebs2/new_page_17.htm

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

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引起消瘦!
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西药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不可服用;中医药治疗可逆转萎缩病变,其可归结为: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脾胃病范畴,其发病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致不畅等有关,其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本,日久所致淤滞为标,治疗关键在于益气温中,活血化瘀.建议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舌苔脉象等加以辨证,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劳逸适度,心情愉悦;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和烟酒,慎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激素等.
萎缩性胃炎有增生,肠化生者应禁食无鳞鱼,松花蛋,土豆,菠菜,牛奶,菠萝等,不要饮茶,吸烟,食要清淡,不要吃含盐太高的食物,并可每天加服常量维生素C,生气后不可马上进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43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