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医案日记 2023-05-16 06:19:02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脐部疾患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古代医籍对脐部疾患记载甚多,认为脐湿、脐疮、脐血发病与接生断脐不当有密切关系,脐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脐疝、脐膨出。

脐部疾患发生在新生儿期,一般预后良好。但是,脐疮处置不当亦可酿成败血症等重症;若脐血与全身血液疾病有关,则病情较重。脐突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可治愈。

[病因病机]

产生脐湿、脐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感受外邪所致。婴儿洗浴时,脐部为水湿所侵,或为尿液浸渍;或脐带未干,脱落过早;或为衣服摩擦损伤等,使湿浊浸淫皮肤,久而不干者,则为脐湿。若湿郁化热,或污秽化毒,则湿热之邪蕴郁,致营卫失和、气滞血瘀,而致脐部红、肿、热、痛,进而湿热酿毒化火,毒聚成疮,致脐部溃烂化腐,则为脐疮。

导致脐血的病因可为断脐结扎失宜所致,亦有因胎热内盛或中气不足所致。断脐时,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血渗于外;结扎过紧,伤及血脉,亦可致血渗于外。或因胎热内盛,迫血妄行,以致断脐不久,血从脐溢。部分患儿先天禀赋不足,中气虚弱,脾不统血,亦可致脐血不止。

引起脐突的原因有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由于初生儿腹壁肌肉嫩薄松弛,或先天发育不全,脐孔未全闭合,留有脐环,或腹壁部分缺损。外因为啼哭叫扰,屏气所致。啼哭口叫扰过多,小肠脂膜突人脐中,成为脐突,若肿物突起久不回纳,致外邪侵入,可因邪毒化热化火,致高热;腹胀、腹痛等症。

[临床诊断]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辨证论治]

脐湿、脐疮临床上应辨常证与变证。仅见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脓水渗出,一般情况尚好为常证;若脐部红肿,有脓性或血性渗出,伴烦躁不宁,甚则昏迷抽风为变证。

对脐血一病应辨轻证、重证。轻证一般出血量少,患儿精神,吮乳俱佳,无明显全身不适症状;重证则出血量较多,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拒乳,甚而同时出现吐血、便血。

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的脐疝与脐膨出。脐膨出为先天性脐疝,除脐部突起外,往往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膀胱外翻、肠旋转不全等。

治疗脐湿、脐疮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总原则。若热毒炽盛,邪陷心肝则凉血清营,熄风镇惊。配合外治法可增强疗效。

治疗脐血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而致应益气摄血。

脐突的治疗以外治为主,如年龄已逾2岁仍未痊愈,应考虑手术治疗。

一、脐湿

证候:脐带脱落以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发红。

分析:脐部为水湿或尿液浸渍,或为秽毒之邪所侵袭,壅于肌表,故局部渗出脂水,浸淫不干。

治法:收敛固涩。

方药:龙骨散。常用药:龙骨、枯矾收敛燥湿。外用,干撒脐部。

若局部红肿热痛者,加金黄散清热解毒。

二、脐疮

证候: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发热,啼哭烦躁,口干欲饮,唇红舌燥。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

分析:秽毒之邪侵入脐部,壅于肌肤,经络受阻,气血凝滞,发为脐疮。局部红、肿、热、痛,渐为糜烂化脓,溃则脓血流溢。风火交织,邪毒内攻,则见恶寒发热,啼哭烦躁。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外治。

方药:犀角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金银花、水牛角、甘草清热解毒,防风、荆芥、牛蒡子疏散风邪,加黄连、连翘、蒲公英清解热毒。局部外用金黄散。

大便秘结、舌苔黄燥加大黄通腑泄热;脐部渗出混有血液加景天三七、紫草凉血止血;伴神昏、抽搐,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三、脐血

证候: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或见发热、面赤唇焦、舌红口干,甚则吐衄、便血、肌肤紫斑。或见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舌淡苔薄、指纹淡。

分析:断脐后,如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血溢外出,啼哭时出血加重,静止时稍止。如胎热内蕴,逼血妄行,血循脐带创U外溢,可见脐血鲜红渗泄。脾虚气不摄血,可见脐血色淡,缓渗不止。

治法:胎热内甚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

方药:胎热内盛者用茜根散。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清热凉血,赤芍;紫草、仙鹤草活血止血。

气不摄血者用归脾汤。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大枣、当归、血余炭、藕节炭。

尿血加大蓟、小蓟;便血加槐花、地榆;形寒肢冷加炮姜炭。

四、脐突

证候: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肿物可推回腹内,啼哭叫闹时,又可重复突出。脐部皮色如常,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亦无其他症状表现。

分析:腹壁肌肉嫩薄松弛,脐孑L未全闭合,留有脐环,啼哭叫闹,压力过高,致小肠脂膜突人脐中,故脐部光浮胀突。.

治法:压脐法外治。

先将突出脐部的小肠脂膜推回腹内,再以纱布棉花包裹光滑质硬的薄片,厚垫脐部,外用纱布扎紧。

若脂膜突出过大,或不能回纳,并见哭闹不安,或年龄已逾2岁仍未见痊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小儿化毒散每服0.3—0.5g,1日2次。用于脐疮。

2.云南白药每服0.5g,1日2次。用于脐血。

3.三七片每服1-2片,1日2次。用于脐血。

二、单方验方

1.马齿苋,每日5g,水煎。分3二4次服。用于脐疮。

2.鱼腥草、野菊花各5g,水煎。1日分3—4次服。用于脐疮。

[预防护理]

一、预防

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燥。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二、护理

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造成其他感染。

减少婴儿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肿物久不回复,应注意检查其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文献摘要]

《储病源候论·卷五十.儿杂病诸候》:“脐疮候,脐疮由初生断脐,洗浴不即拭燥,湿气在脐中,因解脱遇风、风湿相搏,故脐疮久不瘥。风气人伤经脉,则变为痫也。”

《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卷之上》:“生下忽然肿胀,脐间血水淋漓。断脐将息大失宜,客水邪风侵入。外用枯矾粘贴,速令干燥为奇。”

《幼幼集成·卷二》:“脐突者,小儿多啼所致也。脐之下为气海,啼哭不止,则触动气海,气动于中,则脐突于外。其状突出光浮,如吹起者,控之则微有声。”

[现代研究]

闫继勤.复方天仙胶囊外敷治疗新生儿脐炎30例.新中医1996;(2):53

复方天仙胶囊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止痛散结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局部用药后,药粉直接渗入感染灶,充分发挥治疗作用,能使新生儿脐炎迅速痊愈,方便易行。本组治疗30例,痊愈29例。

中医儿科护理学基础:小儿四诊概要——问诊

问诊是采集小儿病情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小儿不能准确陈述病情,所以,儿科问诊主要是向家长或保育人员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

问病情
   问年龄
  很多儿科疾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如胎黄、脐风、脐疮、脐血等见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鹅口疮、夜啼、脐突、幼儿急疹等,婴儿期多见;麻疹、风疹多见于6个月至5岁;水痘多见于1至4岁;猩红热多见于2至8岁。因此,询问年龄对诊断疾病和治疗用药都有重要意义。
   问寒热
  指发热和怕冷而言,可以通过接触的感觉(如触摸头额、手足心、身躯或授乳时*的感觉)和观察小儿的姿态来测知。如身体蜷缩,喜偎母怀,多为恶寒之象;睡喜仰卧,掀衣踢被,吮乳口热,多为发热。发热恶寒无汗,为外感风寒;发热恶风,有汗口渴,为外感风热;寒热往来,为邪在半表半里;但热不寒,烦渴大汗,为邪热入里,里热炽盛;午后低热,伴盗汗,为阴虚内热;手足心热,或脘腹灼热,伴纳呆、腹胀、苔厚,为食积化热;但寒不热、纳呆、神疲,多为里寒或阳虚之证。
   问汗
  小儿肌肤薄嫩,腠理不固,较成人容易出汗。若白天汗出过多或动辄汗出,为气虚之自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为阴虚之盗汗;突然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息微肢冷,为亡阳虚脱之危象。
   问头身
  头痛伴恶寒发热者,多为外感表证;头痛剧烈,伴高热、呕吐、项强,或四肢抽搐者,多为温病邪热入营;小儿头晕、多见于贫血。肢体疼痛,伴发热,多为外感表证、风湿病或小儿麻痹症。
   问胸腹
  胸痛伴发热、咳嗽、气促、鼻煽,多为肺炎喘嗽;胸部窒闷,咳喘痰鸣,多见于哮喘;胸闷心悸,面青唇紫,气促肢厥,为心阳虚衰,心血瘀滞。脘腹胀满、纳呆、苔厚,为内伤乳食;腹痛阵作,绕于脐周,多为虫证;突然剧烈的腹痛,应考虑外科疾患,如肠痈、肠套叠、肠扭转等。
   问饮食与二便
  新生儿哺乳后即呕吐者,名为“溢乳”,多因哺乳过饱或幽门痉挛所致。纳呆、腹胀、嗳气吞酸,多为内伤乳食。厌食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证,多因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
  口渴引饮,或渴喜冷饮,多属热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多为寒证;口干不欲饮,兼潮热盗汗,属阴虚;口渴但饮水不多,兼身热不扬,脘闷苔腻,每多挟湿。
  问二便主要是了解二便的形、色、量、气味及排便次数等。具体内容参阅“望二便”。
   问睡眠
  烦躁少眠、盗汗、头方,枕部脱发(枕秃),多为佝偻病;烦躁不眠,伴纳呆、腹胀,多为食积;睡中齘齿,多为虫证或胃热;夜寐不安,肛门瘙痒,为蛲虫病。在温病中,嗜睡或昏睡多为邪入心包,或痰蒙清窍,属危重之征。

脐带(人体结构)详细资料大全

脐带是胎儿和胎盘之间的连系结构。形状如绳索,表面光滑透明,内含结缔组织和一支脐静脉,一对脐动脉。脐静脉沿着胎儿腹壁内面通过肝的血窦、脐动脉与胎儿主动脉相通连。这两种血管的另一端,形成许多相互联系的毛细血管网,分布于胎盘绒毛内。通过胎盘绒毛上皮的渗透作用,胎儿盘液与绒毛间隙内母体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基本介绍中文名 :脐带 外文名 :funiculus umbilicalis,umbilical cord 类别 :人体结构 构成 :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 形状 :管状 作用 :代谢废物和营养物质的交换简述,作用,婴儿脐带护理,注意事项,健康与疾病,正常脐带表现,脐带异常,相关疾病,相关资料,中药,工程术语,简述

作用

哺乳类的连线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原来是由羊膜包卷著卵黄囊和尿膜的柄状伸长部而形成的。脐带中通过尿膜的血管即脐动脉和脐静脉,卵黄囊的血管即脐肠系膜动脉及脐肠系膜静脉。当卵黄囊及其血管退化,脐动脉和脐静脉就发达起来,在这些间隙中可以看到疏松的胶状的间充质。在子宫中,子宫动脉在胎盘的母体部分出的毛细血管,与胎盘的子体部胎儿毛细血管靠近,在此处母体和胎儿的血液间进行CO2 和O2 ,代谢产物即代谢废物和营养物质的交换。脐动脉将胎儿来的废物运送至胎盘,脐静脉将O2 和营养物质从胎盘运送给胎儿。最后由子宫静脉将来自胎儿的代谢废物运走。某种激素和抗体等也通过脐带从母体移交给胎儿。此外,在哺乳类以外的羊膜类动物的胚胎上,对其胚体下方的卵黄囊等与胚体相连的部分,也称脐带。

婴儿脐带护理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第一,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脐部。 第二,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在脐带脱落前,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阶段给宝宝游泳,一定要带上防水贴。 第三,脐带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特别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沾污脐部创面。 第四,千万不要用紫药水,有的宝宝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坏脓的,有些老人为了干燥脐带就要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以前的时候经常使用,但医学上不提倡这个方法,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 第五,每天要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时候,一手提起脐带结扎部位的小细绳,一手用沾过酒精的棉签充分的擦拭脐带与肉连线的地方。这时候要注意,如果棉签脏了,就要及时换掉,不要用脏的棉签反复擦拭,这样会感染和发炎的。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著脓肿,故多数主张采用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3~7天脱落。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就会引起菌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因此,脐带断端的护理是很重要的。医护人员会很细心的进行消毒等措施,并且会细致的教会宝宝的家人如何护理好脐带。当回家了以后,父母就可以正确的护理照顾,直至脐带干燥脱落为止。

注意事项

(1)每天清洁小肚脐 刚出生的小宝宝,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所以,要彻底清洁小脐窝。方法是:每天用棉签蘸上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粘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精消消毒。 (2)保持肚脐干爽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一定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套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乾,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3)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 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脐部的 *** 。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4)如果脐带不脱落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1~2周脱落。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另外,可以用酒精给宝宝擦拭脐窝,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 (5)如果脐带有分泌物 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用75%的酒精轻轻擦干净即可。一般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也能加速肚脐的愈合。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要带宝宝去医院。 (6)如果脐带发红 脐带残端一经脱落,肚脐就形成了。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儿童常见病。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1、发生脐疝的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2、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桌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桌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健康与疾病

正常脐带表现

脐带的纵切面在羊水中呈长条绳索状,形似麻花。两条脐动脉绕脐静脉螺旋走行。脐带包膜和血管壁呈强回声,管腔为无回声。横切面为“品”字型排列的三个暗区,静脉较大,动脉有波动。横切面直径约为1—2cm。彩色都卜勒检查可显示彩色图和动静脉频谱。

脐带异常

1、脐带缠绕:在脐带缠绕部的胎儿体表可见明显压迹,压迹上方圆形或扁圆形的低回声小包块;包块内部有短条状或等号状回声,在颈部脐带绕1周,皮肤压迹呈“U”型,上方1个小包块;绕2周则呈“W”型,上方可有2个小包块;如3周以上,可表现为锯齿形,上方包块常呈串珠状,但如胎儿颈区缺少羊水,则显示很困难。 2、脐带血管缺少:多为脐动脉减少,仅有1条脐动脉,其管腔可与静脉相等,约25%—50%合并其他畸形。 3、脐带囊肿:为圆形,表面光滑,内为无回声,脐带可附于囊肿上,并漂浮于羊水中,囊肿内部无血管。大者可压迫脐带,影响胎儿发育。 4、脐带血肿:多因脐带静脉穿刺造成,也可因脐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血液流入华通氏胶质内形成血肿,可表现为不规则局部突出的液性包块,严重者可致胎死宫内。

相关疾病

在脐带结扎后,一定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干燥,用双氧水或75%酒精清洗脐部后,涂1%-2%紫药水,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脐肉牙肿是脐炎长期未治愈的结果,或是脐部误用爽身粉、脐带粉、滑石粉等异物 *** 。应去医院用10%硝酸银烧灼或手术切除。 脐疝外表看有一球形或半球形、核桃大小的肿物,在小儿安静时或卧床时可消失。一般可以自行愈合,若四五岁仍不愈合则应手术修补。 脐带垂脱:脐膨出在脐带部位有腹腔脏器向腹外突出,脏器外表只有一层腹膜和羊膜构成的囊膜覆盖,表面并无皮肤。膨出的脏器在腹壁清晰可见。如不及时治疗,一旦囊膜破裂,内脏暴露,可并发腹膜炎、败血症。故一旦诊断,应尽快手术修补。 若胎膜已破脐带进一步脱出于胎先露的下方,经宫颈进入 *** 内,甚至经 *** 显露于外 *** 称为脐带脱垂(prolapseofcord)。脐带位于胎先露部前方或一侧,胎膜未破称为脐带先露(presentationofcord)。脐带先露实际上是轻度的脐带脱垂,也称为隐性脐带脱垂。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祖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疾病。因此,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类生物资源。而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自胎盘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套用热点 。 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淋巴瘤等)、血红蛋白病(如海洋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自身免疫性疾患、某些实体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等)。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已成功地为许多患者提供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就已移植治疗了30余例白血病患者,植入率达83%。其中一例白血病患者体重95kg,脐带血的保存质量和移植成功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脐带血有这么好的用途,能把它保存起来。脐带血可以保存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里。在脐带血库里脐带血经过检测、分离、制备等多道医学工序,冷冻在-196摄氏度的深低温液氮中,并能长期保存。脐带血库全称叫“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专门提取和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并为患者提供查询的特殊医疗机构,国际上也称之为脐血银行(CORDBLOODBANK),或生命银行(LIFEBANK)。它包括公共库和自体库。相关资料

中药

脐带 ,见《本草拾遗》。又名坎炁、脐、肚、带、脐肠、命蒂、坎气《本草从新》。 ①组织名。指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长约50厘米。具有供给胎儿血液和营养物质代谢,保持胎儿在宫腔内的一定活动等作用。 ②中药名。为初生婴儿的脐带。甘、咸,温。益肾,纳气,敛汗。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内服:煎汤,1-2条;焙干研末服,0.6-1.8克。本品含有硫酸软骨素,还含有糖元和脂质。 来 源:为初生婴儿的脐带。 功效主治补益气血,温肾纳气。 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胃虚喘咳。 性味归经 甘,咸,温 用法用量内服: 研末,2~6分;或煎汤。 炮制方法将脐带洗漂干净。用银花、甘草煎汁加黄酒和脐带同煮,沸后取出,烘干。(每20条脐带用银花、甘草各1钱,清水1斤煎汁,入黄酒1两)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脐带,呈细长条状,淡黄成黑棕色,长10~15厘米,内有2个动脉管和一个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腥。

工程术语

脐带(umbilical)潜水器和其他水下装置从水面或水下补给基地获得气体、淡水、电能和联络信号的一束管线。 脐带式太空行走

脐病简介

目录1拼音2简介3脐湿4脐疮5脐血6脐突 1拼音 qí bìng

2简介 初生儿脐部疾病,多由断脐结扎欠妥、脐部护理不当或啼哭过多所引起。分脐湿、脐疮、脐血、脐突四种。

3脐湿 断脐后,脐部为水湿所侵,如洗浴不慎,被水浸渍,或因潮湿尿布久浸脐部而成。其症为脐带脱落后,脐孔渗出液体,或稍有红肿。治宜收敛固涩,用渗脐散,或白矾散加煅牡蛎、炉甘石粉,干扑脐部。

4脐疮 由于脐湿长期不愈,皮肤破损,感染邪毒,壅于脐周,酿成脐疮。轻则仅局限于脐部; 重者可向周围蔓延,甚至糜烂,脓水外溢,同时可见发热,烦躁不安,唇红口干等。治宜清热解毒,佐以疏风散邪,收涩止痒,可先用防风,银花煎水,洗涤局部,拭干后,再以金黄散,或渗脐散,干扑脐部。如重证兼见壮热,昏迷,抽搐者,可内服清热消毒散,或犀角消毒饮。

5脐血 即脐部出血,其因有二,一为断脐后由于结扎部松脱而出血,出血大多于生后24小时内发生。二是由于胎热内盛,迫血妄行,或先天禀赋不足,气不摄血所致,多见于生后第二星期。如断脐后脐部渗血,经久不止,症见发热,面赤,唇干,口热者,为胎热内盛,治宜清热凉血止血,用茜根散,或犀角地黄汤;若面色不华,唇舌淡白,四肢不温,脐血淡红者,为气不摄血,治宜益气摄血,用当归补血汤加党参、阿胶、蒲黄。如初生儿在24小时内脐部渗血,而无其他原因者,可重新结扎脐带。

6脐突 即脐疝。指脐部高突如球的一个症状。婴儿尤其是未成熟儿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3~4岁以后小儿很少再发病。婴儿腹部肌肉嫩薄松弛,脐环未闭,因啼哭叫扰过多,不时用力努挣伸引,致小肠脂膜突出脐中。随着小儿腹部肌肉的发育,疝环常能逐渐缩小而闭合,绝大多数可不治自愈。如加用胶布粘贴脐孔,能加速脐环的闭合。但年龄在二岁以上仍不闭合、脐环超过2厘米以上、或内脏与脐疝囊有粘连者,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37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