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出系列成果

医案日记 2023-05-16 05:15:51

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出系列成果

中国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近年来摸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发展模式。在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基础上,中西医结合研究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高科技手段,从多学科、多途径、多层次入手,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抗癌新药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 ;血府逐淤丸预防PTCA再狭窄,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远期效果 ;砷剂可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机理明确,还扩大了应用范围,用于肝癌的介入治疗 ;用针刺疗法和莨菪类药物为主的戒毒法疗效在国内外引起关注 ;中西医结合抢救因感染引起的多脏器衰竭进一步降低了病死率 ;中药提取物天花粉蛋白发展为中药扶正祛邪复方用于治疗艾滋病有良好的疗效,显示了中医药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潜力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双环醇酯已开发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申报世界专利的一类新药,取得良好疗效 ;中药861复方经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已证实肝纤维化可以逆转,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显示了中药黄芪、当归对肾脏的良好保护作用,为防止慢性肾病恶化展现了希望。

在药学研究中,我国中西医结合专家根据中医药理论,提出了“证治药动学”研究方向,推出了生物方剂分析中医药研究、脾主药动学研究等课题,在“冠心2号”的证治药动学研究中,进行了体内阿魏酸等有效成分的实验性定量分析,该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根据复方药动学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界还相继提出了复方有效成分与母方效应相关论、辨证药动学等理论观点,为研制全新中药复方开辟了证治药动学新领域。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2)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论新时期中西医结合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基础上,且在两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我们缩短与医学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以自己的特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所在。

  目前国外对“结合医学”的研究和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NIH1992年用于整个替代医学的研究经费仅200万美元,而近年仅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用于中医药的科研经费已超过1亿美元。广东等省政府都已明确将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列入全省重点工作之一。这些都为我们积极谋求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大好的时机,中西医结合工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一、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1.疾病预防。如在传染病的预防当中,中医学在这方面办法不多,而西医学“疫苗”方法就很有效而且简单方便。

  2.疾病诊断。中医在诊断上是笼统的、抽象的、理论性的,而西医在诊断上是具体的、准确的、实在的。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医说是“中风”、“肝风内动”等所致,这的确不好理解,患者也不易接受。要明确诊断该病,就需要应用现代化设备,即西医检查手段,如CT、MRT或DSA。

  3.疾病治疗。对某一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思考,明确中医治疗疗效好还是西医治疗疗效好,然后应用疗效好的方法治疗,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负担。

  4.疾病康复。许多疾病,西医只能采取加强营养、增强功能锻炼等措施,靠人体自身恢复,而中医可以采用针灸、理疗等康复措施,这时中、医康复治疗措施就是最好的。

  二、理论互补发展

  建国初期制定的“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1954年以后中西团结合作的真正实现,是中西医结合迈出的第一步。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过程中,“西学中”人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体。后来随着中医院校正规教育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学习西医而由中医成长为中西医结合人才者逐渐增多。这类人才与“西学中”相比,虽有西医学基础不够坚实的缺陷,但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中医学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确立现代科学方法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关键。现代科学方法当然包括现代医学方法。一般而言,生命科学不过是物理、化学、数学等非生命科学在生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由于方法论的统一性,现代医学与不断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的高度亲和性,是传统医学所无法比拟的。

  近两百年来,现代科学的进展带来西医的飞速发展。西医一直致力于从微观角度探讨生理、病理,从而带动新的疗法及药物的发明。在后基因组学时代,生物医学界认识到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又有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帮助人们了解从基因到蛋白再到组织和器官,直至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运作方式。其治疗手段的发展可归结为以基因或某些分子为目标的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等。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中医应当向西医学习,打开黑箱,探求脏腑经络阴阳的本质,各相当于西医的何种系统、器官、功能乃至分子,方药治疗不仅能表现为临床疗效,而且要从分子机理上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说明中医的某一理论是科学的,并且把这当作中西医结合的首要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西医界一直在做上述努力,并取得不少的成果,如肾本质的研究、阴阳的物质基础、经络的实质等。

  三、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

  具体而言,就是用队列研究、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规范中医的“辨证”。例如冠心病全都归于数种乃至一种证型,并以固定的方药施治,再以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判断疗效。多数学者认为这种以病统证,及于方药的治疗及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证的客观化及疗效的可重复性。

  这种方法将中医辨“证”的特点纳入到了西医诊“病”的体系之中,简化了中医的思维,易于掌握,方便西医运用中成药,例如治疗心衰用参麦针,治疗发热用清开灵,等等,但同时也失去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环节是证。通过患者的表现,归纳出属于何证,便可制定相应的法、方、药,如药证相符,即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即需进一步思考辨证、用药是否正确。成功治疗一例患者后,以后遇到类似的患者就会考虑以相同的理法方药略作调整加以应用,同一类证可以用同一类方,《伤寒论》即为代表,这就是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

  中西医结合可以理解为把中医学理论和西医学理论相联系,各取其优势,做到优势互补,然后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实现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为了推广中医药,证明中医药的疗效,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研究,即中药的西药化研究,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沈自尹.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中医与西医互补.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4(4):47.

  [2]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05.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生医学论文范文

3.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4.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郑学宝的学术成果

中西医结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治疗消化道疾病免疫作用机制研究。临床上擅长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顽固性咳嗽、慢性肾炎、男科疾病以及亚健康等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治疗上主张“先中后西”和“能中不西”的治疗理念,科研上提出了“制定适合中医药学特点的科研标准与方法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目标的根本前提”和“中医药发挥作用是一组关键因素群”等学术观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4项,在研经费达150多万,主编专著2本,参编专著1本,发表管理类论文10余篇、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已联合培养博士生2名,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

郭姣的研究方向与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脂代谢病。突破现有理论束缚,抓住糖脂代谢紊乱的核心病理,将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糖脂紊乱性疾病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综合防控,首提“糖脂代谢病”概念(GlycolipidMetabolicDisease,GLMD)及“综合一体化治疗策略”、“调肝启枢化浊”理论及“枢纽肝代谢稳态调节系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病机理论,拓展了对糖脂代谢病的认识,为糖脂代谢病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开辟了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病”的新径;突破中药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明、疗效不稳的不足,研制系列创新中药,综合调节糖脂代谢吸收、转运、代谢、排泄等多个环节、多靶点有效改善糖脂代谢失衡状态,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获欧美、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著作、教材8部。主持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奖及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中医药界首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科技之星”,广东省“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十”级(国家级)先进个人,丁颖科技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获得者。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的研发成果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量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获奖科研项目主要有:
1.“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番红花球茎复壮、增产技术及推广研究”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贝母类、金银花类、大黄类、石斛类品种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5.“常用中成药质量检测技术”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6.《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图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7.“银杏叶提取物——总黄酮和总内酯”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8.“生脉散复方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一等奖;著名古方生脉散的基础研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部级);
9.“校内药用植物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实践”获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0. 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对照品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编著出版了《生药学》、《方剂学》、《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研究》、《中药显微鉴定学》、《中国药材学》、《中药辞海》、《香港常用有毒中药图鉴》和中药实验课系列教材等数十部著作,每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近年来,发表论文1079篇 ,被SCI收载281篇,专利申请42项(其中5项为国际专利),获得专利授权28项。
学院十分重视产学研结合,先后与天津中药集团、恒瑞医药股份公司、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集团、康缘制药等数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关附甲素已获新药证书并投入试生产,原料药西红花甙类、西红花多甙片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另外,尚有一批一、二、三类新药正在研制中。每年以中药新药开发为主的应用研究项目经费500万元左右。在新药开发研究中,学院各学科齐全配套,临床前所有工作均可在院内完成。学院现有国家新药评审委员10名,涵盖中药新药审评的所有学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436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