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考

医案日记 2023-05-12 18:34:31

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考

摘要: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反映了古代养老敬老的情况:1.孝子图,如帝舜图、“闵子骞失锤”图、“老莱子娱亲”图、“韩伯榆被笞伤亲”图、孝孙颐养老人图,表现了孝子之孝行,反映古代孝行教化的情况;2.食礼及饮食养老图,如饮食供奉图、养老赐食图、高年持鸠杖图、祥瑞图,反映古代养老敬老的典刑制度。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是古代养老敬老的真实写照,与史料记载颇相吻合,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养老敬老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而真实可靠的材料。

我国养老敬老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时期,《汉书·武帝纪》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汉代崇老之风极盛,倡行“以孝治天下”,据《汉书》卷四十九记载,汉文帝母患疾,文帝“不交睫解衣”,亲尝汤药以侍母疾。汉代皇帝谥号前多冠以“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等,乃倡行孝义之意。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养老敬老图,反映了汉及汉以前孝行教化的情况。兹考如下。

孝子图

1、帝舜图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中有“帝舜”像及舜“治廪图”,反映帝舜以孝悌敬事瞽父继母及后弟之事(见《尚书·舜典》及《史记·五帝本纪》)。《史记·五帝本纪》曰:“舜年二十以孝闻”,“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2、“闵子骞失锤”图见于武氏祠画像石中,并有题记曰:“闵子骞与假母居,爱有偏移,子骞衣寒,御(车)失棰。”《太平御览》引师觉授《孝子传》曰:“闵损,字子骞,鲁人,孔子弟子也,以德行称。早失母,后母遇之甚酷,损事之弥谨,损衣皆藁为絮,其子则绵纩重厚。父使损御,冬寒失辔,后母子御则不然,父怒诘之,损默然而已。后视二子衣,乃知其故,将欲遣妻。谏曰:‘大人有一寒子,犹尚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父感其言乃止。”济南尚存闵子骞墓,同时还有以“闵子骞路”命名之街道。

3、“老莱子娱亲”图见于嘉祥画像石中,图中有老莱子父母,老莱子仆地作婴儿啼态。并题记:“老莱子,楚人(也),事亲至孝,衣服斑连,婴儿之态,令亲有?(欢),君子嘉之,孝莫大焉。”《太平御览》引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兰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孝经·纪孝行章》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老莱子以赤子之心赡养老人,细心体察其情感喜怒,使父母常怀喜乐,体现了“养则致其乐”的思想。

4、“韩伯榆被笞伤亲”图见于嘉祥画像石中,题记:“柏榆(伤)亲年老,气力稍衰,苔(笞)之(不)痛,心怀楚悲。”据载,韩伯榆至孝,母颇严厉,每有小过则笞之,伯榆常含笑躬受,后因母老衰笞之不痛,伯榆悲泣不已。张之洞称赞曰:“伯俞母因怒杖击,怡然敬受,所以息母之怒,平母之气,而安母之心。曲体亲意,固应如是,至后因笞不痛,知母老而悲泣,孝思恳挚,殊可动人。”

5、孝孙颐养老人图武氏祠画像石中有“孝孙原谷”图,上有“孝孙”、“孝孙祖父”、“孝孙父”及母,图中孝孙手指一副担架,与父作语状,《太平御览》引师觉授《孝子传》曰:“原谷者,不知何许人。祖年老,父母厌患之,意欲弃之。谷年十五,涕泣苦谏。父母不从,乃与舆舁弃之,谷乃随收舆归。父谓之曰;‘尔焉用此凶具?’谷云:‘后父老,不能更作得,是以取之耳。’父感悟愧惧,乃载祖归侍养,克己自责,更成纯孝,谷为纯孝孙。”原谷父母以其祖父年高而欲遗弃之,因原谷极力劝阻,遂感愧而止。

食礼及养老图

1、饮食供奉图山东画像石中有一幅向老者敬奉饮食的画面,体现了饮食敬养之意。古人非常注重饮食敬养,早在商周时就通过食礼以敬老养老。《礼记·内则》:“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礼记·乐记》及《汉书》皆有皇帝赐食“三老五更”之礼仪,《后汉书·礼仪》载“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帅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祝鲠在前,祝?在后。”皇帝赐食目的,是通过“亲袒割牲”教化百姓奉行孝道。画像石“赵苟哺父图”、“邢渠哺父图”则是这方面的体现。

2、哺父图泰安大汶口镇出土的汉画像石“赵苟哺父”图,为孝子赵苟哺食老父的故事,画面上赵苟以口喂食老父,画中有一对乌鸦作相对哺食状,以“乌鸦反哺”喻其孝,赵苟以其孝行于汉安帝时官至侍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孝行教化的风尚(见《太平御览》引师觉授《孝子传》)。嘉祥画像石中“邢渠哺父图”二次出现,榜题“邢渠哺父”、“孝子邢(渠)”,图中邢渠持箸喂食其父,《太平御览》引萧广济《孝子传》云:“邢渠失母,与父仲居。性至孝,贫无子,佣以给父。父老齿落不能食,渠常自哺之,专专然,代其喘息。仲遂康休,齿落更生,百余岁乃卒也。”

3、养老赐食图四川彭县汉画像养老图、河南荥阳河王村东汉墓出土的彩绘陶楼上的养老图,为老人接受赐食场面。古制常于仲秋之月,哺老人以糜粥,《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郑注:“助老气也。”《后汉书·仪礼制》:“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老人庙。”另外,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国家制定了常年供给制度。汉制,80岁以上普通百姓定期赏以米肉等,《汉书·文帝纪》:“诏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哉!……’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又《武帝纪》谓“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亦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

另外,汉画像石中有“鸠鸟图”。鸠为吉祥之鸟,为养老敬老之象征,《艺文类聚》引《瑞应图》曰:“鸠,王者养耆老,尊道德,不以新失旧则至。”《周礼·夏官·罗氏》有“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的记载,郑注“宜以养老助生气”。《后汉书》中提到鸠为不噎之鸟,为祝老人不噎之意。山东出土的“鸠鸟负壶”陶器,为鸠鸟助饮食养老之意。

4、高年赐杖图汉画像石中出现多幅高年持鸠杖图,如滕县古庙老妇持鸠杖汉画像石,山东泰山及嘉祥“董永力田”汉画像石,董永父持鸠杖坐于手推车上,四川汉画像石中的持鸠杖图等,为敬老的显证。

杖在古代有几种涵义,颜师古言“杖谓倚任也”。杖亦是一种权势的象征,或示敬,如《礼记·曲礼上》曰:“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古代有赐杖制度,如《礼记·内则》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之。”杖谓鸠杖,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曰:“《风俗通》云:‘汉高祖与项藉战京索间,遁丛?中,时有鸠鸣其上,追者不疑,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赐老人也。’”

持杖者亦可享受某种特权,如甘肃武威磨咀子18号汉墓出土的鸠杖,杖上系简,即“王杖十简”,简文曰:“制:……朕甚哀老小,高年授玉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杖)比于节,有敢妄骂詈殴之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郎第,行驰道旁道……。制:诏御史曰:年七十受玉杖者,比六百石,入宫廷不趋;犯罪耐以上,毋二尺告劾;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由简文可知,高年持杖者可享受一定的待遇,并能减免一定的徭役刑罚。《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今或罹文法,拘执囹圄,不终天命,朕甚怜之。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他皆勿坐。”

祥瑞图

汉画像上常见白兔,《艺文类聚》引《瑞应图》曰:“王者恩加耆老,则白兔见。”《宋书·符瑞志》:“白兔,王者敬耆老则见。”亦有甘露图,《宋书·符瑞志》曰:“竹受甘露,王者尊贤爱老。”芝英图,《宋书·符瑞志》:“芝英者,王者亲近耆老,养老道则生。”另外,养老行孝图中常有乌鸦,并题“孝乌”,以“乌鸦反哺”喻示孝义,与图意相合。

画像石中尚有“丁兰供木人”图,“义浆羊公”图等,因篇幅有限而略之。

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济南,250014)杨金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93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