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伤寒论》王叔和 质疑
《伤寒论》原名《伤寒卒病论》,是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东汉末所撰写的医学典籍(下称“原著”)。自明清以来,普遍认为:原著在成书不久即毁于战火,后经晋代太医令王叔和将残余的伤寒部分重新编次,成为流传至今的《伤寒论》一书。有人并变认为王叔和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这样,又引起了关于今本《伤寒论》中许多内容真伪的争论。
对王叔和重新编次《伤寒论》的说法,曾有作者提出异议[1],但近年出版的多数医史书、教科书仍持旧论。本文拟根据史料就此再次提出质疑。
重编说的由来
王叔和重编《伤寒论》的说法始于唐代。据《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引唐代甘伯宗《名医传》:“仲景作《伤寒论》,错简,迨叔和撰次成序,得全书。”[2]
至宋代,高保衡等作《校正金匮玉函经疏》,说:“《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细考前后,乃王叔和撰次之书。……仲景之书,及今八百余年,不坠于地者,皆其力也。”
明代徐槠作《金匮要略方论序》,说:“《金匮方论》三卷、《伤寒论》十卷,似西晋王叔和选集撰次后,俗传书名也。”
明代方有执作《伤寒论条辨》,开始怀疑《伤寒论》的一些内容为王叔和所改移,并说:“是书也,仲景之作于建安,汉年号也;出自叔和之撰述,晋太医令也。相去虽不甚远,盖已两朝相隔矣。是仲景之全书,非仲景之全书,诚不可晓也。
清代喻嘉言《伤寒尚论篇》说:“后汉张仲景,著《卒病伤寒论》十六卷。……至晋代不过两朝两隔,其《卒病论》六卷,已不可复睹。即《伤寒论》十卷,相亦劫火之余,仅得之读者之口授,故其篇目,先后差错。……太医令王叔和,附以己意,编集成书。”
清代柯琴《伤寒论注》说:“《伤寒论》一书,经叔和编次,已非仲景之书。仲景之文遗失者多,叔和之文附会者亦多矣。”
清代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说:“要知平脉辨脉、伤寒例、诸可与不可等篇为王叔和所增。辨痉、湿、王叔和从《金匮》采入。”
从上可见,唐代甘伯宗之时,犹认为仲景原著只是“错简”,王叔和只是对错简的仲景原著予以“编次成序”,原著内容仍是完整的,没有实质性的改动。明清两代,“重编”的说法被逐渐扩大,从而有“劫火之余”、“得之口授”、“拆为二书”、“附以己意”、“改移篡乱”、“增入诸篇”等种种说法。这些说法来自明清两代医家的推测,缺少唐宋及以前史料的支持。
早期史料的记载
隋代以前,有关仲景著作演变的重要资料有:王叔和《脉经》序及正文、皇甫谧《甲乙经序》、《医说》引晋《张湛养生方》、《太平御览》和《医说》引《张仲景方论序》、《隋书经籍志》等。
《脉经》自序有“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之语,今本《脉经》有大量篇幅收录仲景选论,表明叔和确实对仲景非常崇拜,对仲景著作非常重视。但这里并没有仲景原著错简、散佚、毁于战火、重新编次等有关记载。
晋代皇甫谧《甲乙经》自序说:“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这是王叔和整理仲景著作的最早记载,但这里也没有仲景原著错简、散佚、毁于战火之类说法,也没有指明叔和撰次之书为《伤寒论》,更没有“拆为二书”、“附以已意”、“增入诸篇”这类的提示。“选论”二字,一种传本作“遗论”,这可能是后人推测仲景原著“散佚”以及叔和撰次仲景“已散佚之论”的一个原因。但“遗论”二字仅出自一种传本,不一定是皇甫谧原话。且叔和撰次之时,仲景已故,其论自是“遗论”;仅凭“遗论”二字,并不能断定仲景原著散佚。相反,从自序的上下文看,皇甫谧之时应有两类著作并行于世,且体现着各自的实用价值;前者是仲景论广伊尹《汤液》而成的著作数十卷,“用之多验”;后者是叔和撰次的仲景选论,“指事施用”。
《医说》引晋代《张湛养生方》记载:“王叔和,高平人也。博好经方,尤精诊处,洞识摄养之道,深晓疗病之源。采摭群论,撰成《脉经》十卷,篇次《张仲景方论》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3]这是现存有关叔和生平的最早资料之一,明确记载叔和所撰之书为《脉经》和《张仲景方论》。从书名和卷数看,《张仲景方论》应具有“仲景选论”的性质,而不可能是《伤寒率》原著。此外今本《脉经》也有大量篇幅收录“仲景选论”。这样就进一步证实了《甲乙经序》中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提法的可靠性。
宋代《太平御览》和《医说》[3]中都有引自《张仲景方论序》的资料。据以下推测,该序很可能出自叔和之手:1、序中提供了仲景本人、仲景老师及仲景弟子的较详细资料,多为早期他家资料所无,揭示是与仲景年代相近的人所写;2、基本上出自同一时代的《伤寒卒病论》、《脉经》、《甲乙经》都有作者自序,而无同时代其他人的序。《张仲景方论序》与《张湛养生方》的记载相互印证,表明王叔和确曾编写过《张仲景方论》。
《隋书·经籍志》载有《张仲景方》十五卷和张仲景《辨伤寒》十卷,提示这是曾同时流行的两种书。前者可能源自《张仲景方论》,后者可能是今本《伤寒论》的前身。
综上看来,早期资料并没有仲景原著“错简”的记载,更没有“劫火之余,得之口授”的有关依据。
早期资料提示王叔和曾撰次“仲景选论”,即《张仲景方论》以及《脉经》。但未提示曾对《伤寒论》原著进行过重新编次。
小结
一、《伤寒论》原著“劫火之余,仅得之读者口授”,王叔和“拆为二书”、“附以已意”、“改移篡乱”、“增入诸篇”等说法,出自明清两代医家的推测,缺少唐宋以前史料的支持。
二、仲景原著“错简”,王叔和“撰次成序,得全书”的说法,始见于唐代,缺少隋代以前史料的支持。
三、从早期看,王叔和确曾整理过仲景著作,但撰次的是“仲景选论”即《张仲景方论》以及《脉经》。没有证据表明王叔和对《伤寒论》原著进行过重新编次。
四、因此,现存《伤寒论》一书是否经过王叔和的编次整理,仍是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权威性的教科书和医史书上对此不宜过分肯定。学术论坛应给这一问题的讨论留下余地。
参考文献
[1]邓曼.中医杂志1995;1(3):5.
[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12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106.
[3]张杲.医说.卷1.影印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17.
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福州,350001)陈道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9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当前中医文献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