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徽、钦二帝之际,由于频繁的战争,造成国库空虚,资源贫乏,加上灾荒、劳役,使民众苦不欲生,且疫病流行,贫病交困。当政者,犹恐动乱起,而祸及朝庭,为求抚慰之计,设施药局,俾病者有所治,则民心可得暂安。
鉴于当时宋室版图缩小,人口又相对密集,药材资源贫乏,医疗从业者对于偏僻之地十分匮乏,为能使有限财物,充分发挥作用,寻求“简、便、廉、验”之方,并求择药之规范,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当局下诏,令裴宗元、陈师文等,觅古籍、采新方,反复考证,认真筛选,约定处方,并分门别类地阐述辨证择药之规范,编纂成《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还据之而制备成药,广设药局,一以赐医、施药,此举既方便了病者选药,也给医生留存了辨治依据,更重要的是,为宋朝皇室偏安江南,取到了稳定民心、发展和巩固垂危江山的作用。
裴宗元,杭州人,徽宗时,任太医令。其赴汴京前,为浙江绍兴名医。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历任奉议郎、太医令兼措置药局检阅方书等职,奉命与陈师文、陈承等,校正医方。编辑《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校正外台秘要》三卷,并撰有《药铨总辨》三卷。
陈师文,宋代,浙江绍兴人。精轩岐之术,乃越中名医,崇尚温补,对妇科诸疾之调治,尤多经验,奉命检阅方书,著有《大观二百九十七方》遗世。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2、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药学著作。简称《别录》,3卷。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
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原书早佚。梁·陶弘景撰注《本草经集注》时,在收载《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同时,又辑入本书的365种药物,使本书的基本内容保存下来。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
3、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本草著作,一名《唐本草》《英公本草》,54卷。唐·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计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正文实际载药850种,较《本草经集注》新增114种。
此书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增补注文与新药。又将原草木、虫兽2类,析为草、木、禽兽、虫鱼4类,序例亦一分为二。新增注文冠以“谨案”二字,小字书于陶弘景注文之后。新增用药用黑大字书写,末注“新附”。
补注内容中,以记载药物形态、产地为多,兼述药效、别名等。书中纠正陶氏谬误处甚多,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依据。《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
4、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5、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学著作,38卷。清代吴其濬(瀹斋)撰于19世纪中(约1841~1846年),书未成而作者逝,初刊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该书考订植物名实,然涉及药用植物甚多。共载植物1714种,仿《本草纲目》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类。
附图1805幅,绝大多数系写生而成。书中一般一物一图,图文对照。其文字内容介绍文献出处、产地、形态、颜色或性味、用途等。所收植物以见于前人本草者居多,亦收有新增品519种。
作者辨认植物,注重实际比较观察及采访民间辨药经验,故对近现代考求植物品种甚有价值。其图形精美,据此常可鉴定植物科属。书中亦收载众多采访所得之植物功用,内涉及医药者较多,故于医药亦多裨益。
参考资料:-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名医别录
参考资料:-新修本草
参考资料:-本草纲目
参考资料:-植物名实图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88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四明药学有专家《大明》《拾遗》载史册
下一篇: 中医妇科勤临床善于著述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