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格表式中医护理记录临床效果(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医案日记 2023-05-12 04:37:05

格表式中医护理记录临床效果

随着住院病人猛增,住院时间缩短,周转加速,科室合同护士增多,护理记录突显问题,护士压力大,超符合工作,心身健康、医疗安全受到威胁。我院护理部经临床调研,根据传统护理记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完整性、科学性,方便临床护理工作,减轻护士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我院 依照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护理记录规范,对护理记录的要求,自行设计了一套中医护理表格,包括一般患者首次记录和出院记录,术前护理记录,术后护理记录[1]。我科于2007年9月按护理要求将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深受临床护士的欢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妇科为例全科临床护士14人,开放床位57张,使用床位60—70张,随着腹腔镜宫腔镜手术的增多,月周转140—160人次,按护理记录的要求与质控标准,分为首次记录、病情变化记录、重要的护理操作记录,术前记录,术日记录,术后记录出院记录,无病情变化3—5天记。对同一种记录进行传统式与表格式记录进行计时记录,进行比较。

2、结果

两种护理记录比较:

记录方法

记录内容 首次(分) 术前(分) 术日(分) 出院(分)

传统记录 全部手写 繁 琐

2—2.52—33—3.51.5—2

表格式记录

选项、填空 简便

0.5—10.5—10.5—11—1.5

表格式记录与传统记录的区别:传统记录全部手写,表格式记录将规范中的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分别以表格形式列出,护士只需填空、选项便可完成,对表格中没有的部分可文字记录。表格式中医护理记录单共有三部分组成,分为首次记录、出院记录,手术病人另加围手术期记。

3、实施效果

表格式中医护理记录实施中显示了确定的优点,如首次记录可当即完成,出院指导可提前1—3天完成并患者及家属签字,避免了出院记录不对人的现象。围手术

随着住院病人猛增,住院时间缩短,周转加速,科室合同护士增多,护理记录突显问题,护士压力大,超符合工作,心身健康、医疗安全受到威胁。我院护理部经临床调研,根据传统护理记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完整性、科学性,方便临床护理工作,减轻护士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我院 依照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护理记录规范,对护理记录的要求,自行设计了一套中医护理表格,包括一般患者首次记录和出院记录,术前护理记录,术后护理记录[1]。我科于2007年9月按护理要求将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深受临床护士的欢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妇科为例全科临床护士14人,开放床位57张,使用床位60—70张,随着腹腔镜宫腔镜手术的增多,月周转140—160人次,按护理记录的要求与质控标准,分为首次记录、病情变化记录、重要的护理操作记录,术前记录,术日记录,术后记录出院记录,无病情变化3—5天记。对同一种记录进行传统式与表格式记录进行计时记录,进行比较。

2、结果

两种护理记录比较:

记录方法

记录内容 首次(分) 术前(分) 术日(分) 出院(分)

传统记录 全部手写 繁 琐

2—2.52—33—3.51.5—2

表格式记录

选项、填空 简便

0.5—10.5—10.5—11—1.5

期记录可随不同时间不同的内容随时完成,缩短了护理 记录 书写时间,避免了补记或下班后回顾性记录现象。

格表式中医护理记录临床 实施 可使护士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护士只需对患者四诊后选项填空生就可完成护理记录。以往1份护理记录手工书写往往需要3—5min才能完成,应用记录表格后1份记录0.5—1min 即可完成,节约了书写护理时间,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护理工作,服务于病人。

3、讨论

表格式护理记录 可缓解目前因中医护理资源不足给护理记录带来的诸多问题,如新聘护士年轻且刚出校门,又是西医护校毕业,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又无经验,对于中医更是模糊不清,工作起来无处着手;改变了传统记录 体现 中医护理特色,通过四诊获取临床有关资料后,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再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护理级别的高低以及治疗手段的不同,分别书写入院记录、围手术期记录、过程记录及出院记录的缺陷 问题

;解决了因护士缺编问题,人力不足,不能及时地将护理活动完整地记录下来及事后补写,每天总是写不完,甚至加班加点,对病人观察、有效沟通护理上的缺陷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等问题。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关注焦点的服务理念。缓解护理工作压力,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工作效益,

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表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热伤津而口渴。热邪在表,故脉浮数。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治则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治则为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2)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3)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为主证。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治则为和解表里。

4)表里同病(表里夹杂):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初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二是发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见里证,但表证未解,也称为表里同病,三是本病未愈,又兼标病,如原有内伤,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等,也属表里同病。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83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