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黄芩汤的应用心得(黄芩汤证与黄连汤证)

医案日记 2023-05-11 22:12:18

黄芩汤的应用心得

《金匮要略》曰:“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方由三味药组成:黄芩一两,生地四两,苦参二两。从条文和药物组成上可以看出,该方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燥湿,滋阴养血之功效;主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之证。笔者在使用此方时,不限于治疗妇人产后疾患,而扩大了其治疗范围,收效甚好。

1.急性睾丸炎

王姓,男,52岁。有长期酗酒史,近期发现左侧睾丸肿胀,跳痛,晨起明显,至下午消失,第二日复如故,发时痛连左侧腹股沟及左少腹部。阴囊长期潮湿、瘙痒。目前尚有小便淋漓不净,色偏黄,溺时不痛,大便偏干,2日1行,口干苦,胸下时刺痛,喜叹息,左侧肩膀酸痛。春夏季手掌易潮红发烫,指尖易剥皮。

处方:柴胡10g,生大黄5g,枳壳10g,黄芩10g,生地20g,苦参10g,白芍10g,川楝子8g,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15g,怀牛膝10g,生甘草5g。5剂,水煎服。并嘱禁酒。

二诊,睾丸跳痛感明显减轻,阴囊亦无潮湿瘙痒感,小便略畅,但仍黄,大便通畅,胸口仍觉不爽。上方加橘核15g,连翘10g,栀子10g,党参15g,茯苓10g,车前子(包)20g,苦参减至5g,5剂,水煎服,并嘱患者多喝水。

药后肿胀睾丸变小,无疼痛,小便色转清,口干减轻,胸口刺痛略舒。再以上方略作加减。服半月,诸症皆除。

本案即“子痈”。系由湿热下注厥阴之络,或外伤气滞血瘀所致。针对湿、热、滞、瘀,选用三物黄芩汤、大柴胡汤、四妙散合方。《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颓疝……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足厥阴之别,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病人有长期的酗酒史,酒乃湿热之品,湿性趋下,热性伤阴,湿热胶着于阴器,是此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故选大柴胡汤为主方。用四妙散,方中牛膝、黄柏清下焦之热,薏苡仁、苍术利囊中之湿。选用三物黄芩汤,一是考虑病人阴囊有瘙痒,用苦参能去湿止痒;二是长期酗酒者,酒的热性会灼烁阴液,故用生地凉血养阴,兼能润肠通便。此外,方中用橘核、川楝子是原自橘核丸的配伍,二药同入肝经,具有行气止痛,散结消肿之效。

本方生大黄的使用是同煎而不是后下,故不取其通便的作用,而取其活血散瘀之义。这是中医大家胡希恕老的经验:凡见于一侧疼痛者,皆可用之。

2.泌尿系感染

韩某,女,50岁。尿频尿急月余,夜甚,偶有血尿,伴溺时疼痛,西医诊为泌尿系感染。症状时有反复,每于劳累或生气后即复发。平素汗少,易口干苦,喜冷饮,眠差,晨起易头晕,活动后减轻,小腹胀,大便易干结,会阴部潮湿略痒,下肢I°浮肿,舌尖红,舌苔中前花剥,根部腻,脉沉细。

处方:木通10g,车前子(包)20g,滑石20g,竹叶20g,蒲公英30g,鱼腥草30g,苍术20g,黄柏10g,党参20g,柴胡10g,生地20g,黄芩10g,苦参5g,生甘草10g。5剂,水煎服,嘱忌辛辣食物和性生活。

二诊,尿频急痛的症状便有明显改善,夜尿由过去5~6次,减至2次。睡眠亦觉安稳,大便正常,头晕腹胀减轻。黄芪20g,白术10g,陈皮10g,柴胡10g,生地15g,黄芩10g,党参15g,当归10g,黄柏10g,薏苡仁15g,车前子(包)20g,瞿麦10g,茯苓15g,肉桂(后下)5g。7剂,水煎服。药后尿频、急症状消失,未见血尿,头晕腹胀消失,下肢浮肿消失。

本案为“淋证”。具有明显的虚实夹杂性:⑴发病时间较长,病情迁延不愈。⑵消炎药治疗不效。⑶劳累后易反复。⑷舌脉诊见虚象。⑸伴有诸多慢性疾病。首方以利尿通淋为主,兼以扶正。以八正散、二妙散、三物黄芩汤三者合方加减。以党参扶助正气,柴胡理气解郁。二诊,考虑到急性期已过,遂调整为以扶正为主,兼除余邪。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

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归结为“阳虚型”体质,用肉桂数克,常能获得不错的疗效。焦树德在《用药心得十讲》中讲到,用肉桂可以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一类的疾病。

关于黄芩用法。常见有慢性血管性炎症患者,会出现手足掌面潮红发热,眼睛发胀、满布血丝,头脑不清表现。这是由于小血管微循环障碍造成的,其病理机制是血管内的炎性物质沉积,造成血管内壁水肿,血流障碍,氧供应不足。通过现代药理分析,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降压、利尿、利胆的功效。因此常用于治疗诸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胃肠炎、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肾盂肾炎等炎性等疾病。

黄芩汤证与黄连汤证

太少并病治禁
他什么肩膀这边痛啊,发现这个症状很合什么心脏结啊,那吃了通脉四逆汤就好很多啦,然后甚至连大便都顺了之类的。然后陈助教呢他是那个肾脏绞痛,可是呢,怎么打呀只出血不排肾结石的那种所谓肾结石,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啦,那他前一阵子又发作了,是吧?然后吃了这个肾脏结的里面的那个方哦,第二个方哦,不是苓桂枣甘汤,就是吃了之后就不痛了,他说他当然有加一味川楝子哦,不知道是那个方有效,还是川楝子有效,但是喝着喝着就不痛了。。

【8.49】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太少合病治则:黄芩汤证

【8.50】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实黄芩汤的主症我们今天都是在抓这个肚子绞痛嘛。黄芩汤证在临床上面那个拉肚子就真的肚子痛得很厉害了,所以,这个是主症的不一样的点。然后呢,他再说这个,如果是这个有呕吐的话呢,就给他加半夏跟生姜两味药。《辅行诀》里面小阳旦汤是桂枝汤哦,桂芍草姜枣;那小阴旦汤是黄芩汤,芩芍草姜枣。张仲景的黄芩汤的那个生姜啊是平常不放的,吐的时候才放,那《辅行诀》的话呢就是根本就是放了。太阳篇的那个柴胡汤证也有讲到肚子痛对不对,那说是如果一开始小柴胡汤不能治好这个肚子痛,那就要用小建中汤去治一下,这个体质来讲哦,黄芩汤证还是小朋友年轻人得的多啦,大人呢感冒好像拉肚子直接变成寒证的比较多一点哦。像有些人感冒他上吐下泻了,那个都已经掉到理中汤去了,好像也不是黄芩汤了,如果是小朋友的话,拉肚子、肚子痛吃黄芩汤的几率还不少的。

黄芩汤证与食物中毒辨别

那这个食物中毒的人还有一个地方跟黄芩汤证是不一样的。就是黄芩汤证它肚子绞痛,热在肚子里头啊,关到尺之间的脉都比较鼓啦,鼓起来的。可是食物中毒的脉哦,通常把起来是什么呀,是左右关都是尖尖的。

那你要帮助这个从表面赶出来的力道的话,那就吃藿香正气散,用发表的方法来排这个毒。那如果你吃下去是觉得,哎哟,拉肚子啊,想吐啊,这个地方闷到难过啊,那就吃半夏泻心汤,直接在肝里头帮忙解毒哦。这样子的话还蛮容易的嘛对不对,就是有往上冲,有表证出来的感觉时候,用藿香正气散,那里面帮忙解毒用半夏泻心汤。如果你说辨证还是分不出来的话,那就都吃嘛,有什么了不起哦,都是便宜又好用,副作用很小的药。那再不严重一点的,平胃散就搞定了,五苓散也能排毒啊,对不对,那你胃苓汤吃一吃也行啊。所以,基本上大概这个食物中毒大概这样子处理也可以了。

黄芩汤衍方:芍药汤、痛泄要方、胃风汤

黄连汤证

【8.51】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黄连汤抓个主症肚子痛,吐,就这样子。上面在呕吐,下面在肚子痛。西医说的,胆囊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之类的人也有机会是胃痛或者肚子痛而呕吐的。

太少并病治禁
【8.49】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鞭,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这是在讲太阳要转归到少阳的过程里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可以用刺穴法,如果用了下法就会全身抽搐僵直。

太少合病治则:

【8.50】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与少阳合病,热性的痢疾,肚子绞痛,拉肚子,拉出来的东西是碎渣渣,带点粘稠,拉出来很快喷泻而出的那种臭臭的就用黄芩汤。

在黄芩汤证的基础上有呕吐的话,就加半夏跟生姜两味药。

小阳旦汤—桂枝汤,桂芍草姜枣;

小阴旦汤—黄芩汤,芩芍草姜枣。

黄芩汤证与食物中毒辨别

1.黄芩汤证:肚子痛得不得了,又拉又吐—细菌性痢疾,关脉很鼓。

2.食物中毒:吃饭下去一两个小时内,不舒服的时候就可以打电话问一起去吃饭的同事,把脉是左右关都是尖尖的。食物中毒可以用藿香正气散发表来排毒。如果吃下去拉肚子,想吐,胃这个地方闷到难过,直接用半夏泻心汤在肝里头解毒。再轻一点就可以用平胃散或者五苓散或者胃苓汤。

黄芩汤衍方:芍药汤、痛泻要方、胃风汤

黄芩汤—“万世治痢”之祖方。

朱震亨的痛泻要方—白术芍药散,治疗肠胃躁急症,就是心情一紧张就拉肚子,或者会莫名其妙的一阵肚子痛,之后就开始拉肚子。

胃风汤的主治是干,飧泄,吃完饭就肚子一阵子不舒服,之后就开始拉肚子。

黄连汤证

【8.51】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是属于厥阴病的开药路数,病人的阴跟阳,热跟寒根本是分裂掉的。胃中这里指的是肠子。

黄连汤证是上面有热,下面有邪,症状是上面在呕吐,下面在肚子痛。当寒热分裂到背道而驰时,药法会从和解剂的调子转向厥阴剂的调子。黄厚滑的舌苔,有湿热才能用黄连。

厥阴病的主症有心中热疼,就是胸口有什么东西往上撞,发热发疼,即使没有呕吐,有肚子痛也可以用黄连汤。

黄连汤的现代应用:

1.胃痛而呕吐的胆囊炎

2.胃痛而呕吐的胃溃疡

3.胃痛而呕吐的十二指肠溃疡

喻昌用黄连汤减甘草来治关格,关格是指上面一直在呕吐,没办法吃东西,下面尿不出来。

交心肾的药—交泰丸。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作为一种较为十分常见的中药材,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让身体越来越好,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合每一个人,黄芩的用法及用量,教你正确养生。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1黄芩苦烹,善泻肺火,清热祛湿,

可治咳嗽,泻痢清肠,胎热可安。

(一)传统用法

黄芩性寒,味苦,入肺、脾、胆、大小肠经。功效为泻肺火,清湿热,止血安胎。

本品味苦而寒,善清肺经气分之热,为治肺热咳嗽之主药。又能清胆及大、小肠等经湿热,故适用于各种湿热之证。本品还有清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1、肺热咳嗽单用或与桑白·皮、甘草配合应用。若痰热壅盛可与半夏、天南星等同用。

2、湿热下痢、湿热黄疸、湿热淋症本品配芍药、黄连而治热痢;本品配栀子、大黄而治阳黄;以本品配生地黄、木通则治热淋。3、呕血、鼻出血、便血、血崩凡热盛迫血外溢者,常以本品配大黄、黄连等药。

4、胎热不安常与当归、白术等同用。

黄芩还可用于疮痈肿痛,烧伤烫伤等,外用、内服均可。

(二)用量标准

煎服3~10克。

(三)使用注意

肺寒咳嗽、脾胃虚寒、胎寒欲堕、无湿热者忌用。

(四)施治鉴别

清热泻火多生用,用于止血或避免其苦寒伤胃可炒炭用,欲增强清除上部火热功效时,可酒炒用;安胎多、炒用。

(五)名医绝招

蔡华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芩治疗热邪炽盛的各种眼病,如各种角膜炎、急性色素膜炎、巩膜炎、眶内假瘤等。

治急性色素膜炎,以黄芩15克,配伍半枝莲15克,柴胡12克;治急性视神经炎,以黄芩15克,配伍北柴胡12克;治眶内假瘤证属肝热痰郁者,以黄芩12克,配伍土茯苓9克,山豆根12克。

龙治平(乐山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各种肝炎出现黄疸(阳黄):;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异常,尤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黄疸指数升高者,以及呼吸道感染者。症见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必定用黄芩。

黄芩配伍用量为6~30克。

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配伍茵陈、连翘各15~18克,金钱草、蒲公英各20~30克。

治肺热咳嗽(呼吸道感染、肺炎),配伍桔梗、杏仁各9~15克,桑白皮12~18克,菊花15~18克,陈皮6~9克。

治酒精性肝炎,配伍茵陈、炒白术各15~18克,炒麦芽18~20克,丹参20~30克。

治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损害,配伍茵陈、炒白术各·15~18克,猪苓9~12克,五味子6~12克。

治急性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所致、的小便灼热,疼痛,不利,配伍车前子9~18克,金钱草20~30克,木通6~10克,滑石15~18克。

治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之属肝郁化热者,配伍柴胡6~9克,郁金10~15克,白芍9~18克,香附9~15克。

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配伍炒白术10~15克,熟地黄12~30克,怀山药12~18克。

钟秀美(福建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院)

黄芩主治崩漏、胎漏、妊娠腹痛、发热、淋证,而症见阴道出血,色暗红,质黏稠,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

寒凝血瘀者,不宜使用。

治卵巢囊肿、妊娠高血压,以黄芩10~15克,配、伍夏枯草15克。

治妊娠恶阻,呕吐苦水,以黄芩6克,配伍麦芽、竹茹各15克,紫苏梗10克。

治胎漏,以黄芩10克,配伍糯米(后下)20克,黄芪、苎麻根各15克。

治肛裂,以黄芩10~15克,配伍火麻仁15克,山栀子、枳壳各10克,荆芥炭6克,甘草3克。

治妊娠腹痛,以黄芩10克,配伍生白芍15~20克,白术10克,当归6克,川芎5克。

(六)临床妙验

小儿肺炎

焦玉成老师将黄芩、忍冬藤制成冲剂,每包含生药11克,每岁、半包,随增龄而增量,日服3次,治疗100例,治愈84例,好转16例(《黑龙江中医药》1986年5期)。

病毒性肝炎

王瑞云等老师以黄芩甙注射液4毫升(相当生药200毫克),肌注,每日1次;或6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注,15日为1个疗程,大多用2~3个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8例,结果显效率:急性肝炎100%,慢性活动性肝炎57、2%,慢性迁延性肝炎80%(《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3期)。

小儿菌痢

杨侃老师取黄芩、黄连、黄柏等量研末,1岁内1克,2~3岁2克,4岁以上3克,调入生理盐水30~40毫升后保留灌肠,每日1~2次。治疗140例,经2~6日治愈112例,无效28例(《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3期)。

高血压病

何云鹤老师以每次服20%黄芩酊5~10毫升,每日3·次,治疗高血压病患者5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1期)。

预防猩红热

锦州郊区防疫站,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以每日用黄芩9克,水煎后分2~3次服,连服3日,观察1577例,结果表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中草药通讯》1972年3期)。

用于流脑带菌者

严国华等老师用20%黄芩煎剂做喉头喷雾,每次2毫升(含生药0、4克),施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者209例,结果全部有效(《中医杂志》1960年6期)。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2生黄芩一般的用法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其中内服的`用法是采取煎汤内服的形式使用;生黄芩还有制作成丸或者散的形式服用。另外其外用的方法主要是:取适量的生黄芩通过煎水洗或者是研磨成末调敷的形式外用。生黄芩的用量一般是3-9克之间,切记不可随意过度大量使用,否则可能会使得身体出现不良反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79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