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叶天士和薛生白的一段恩怨

医案日记 2023-05-11 09:03:32

叶天士和薛生白的一段恩怨

在温热派医家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叶天士,一个是薛生白。二人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但因为一次诊病而结怨。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先生,又号上津老人,是清初苏州的名医。叶天士首次创立了温热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强调重视养阴生津,并留下很多医案,著名的有《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对后世影响甚巨。

薛生白,名雪,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与叶天士同郡且同时,学术风格也很相近。叶天士擅长治疗风温、湿

温,薛生白擅长冶疗湿热病。叶天士在理论上贡献很大,而薛生白医术尤精,治疗多奇迹,与叶天士齐名,后世多叶薛并提,视为吴门学派的中坚。薛生白的主要著作《湿热病篇》也被后世推为习温热病的必读之作。

相传有一个村民到薛雪处看病,薛雪察看了一番病情,告诉村民他的病很重,已经没法冶了。这个村民刚出大门往回走,就碰上叶天士。叶天士为他诊脉后,给他下了方子,并告诉他说:“您的病吃几服药就会好的,不是很严重,不用害怕”。这一切恰恰被在一旁的薛雪看到了,薛雪认为叶天士有意显示自己的本事,故意让他难堪,一气之

下,回家后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扫叶庄”。叶天士听说后也针锋相对地把自己的书房改为“踏雪斋”。

无独有偶,清末晋商在勾心斗角中,也有过类似的故事。清末山西著名的票号目升昌总经理雷履泰和副总经理毛鸿翱之间,由经营上的分歧发展到无聊的人身攻击,双方竟然都给自己的孙子起了一个和对方一样的名字:雷履泰的孙子叫雷鸿翔,而毛鸿翔的孙子叫毛履泰。可见二人彼此嘲辱手段远比叶薛庸俗多了。

与雷毛二人不同的是,后来叶薛二人又言归于好。据说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叶天士仔细地为母亲开了处方,

可不见好转。这事传到薛雪那里,薛雪私下里说:

“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就不敢用了。她这病有里热,正是白虎汤症,药性虽重,非用不可”。这些话传到叶天士耳朵里以后,叶天士认为薛雪的话很有见解,就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病很快好了。此后,叶天士觉得名医更应胸怀大度,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就主动地去薛雪家登门拜访,两人重归于好。

可见叶薛二人受中医文化的熏陶,毕竟心胸坦荡,不计前嫌,同商人的气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常宇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叶天士医名盛文言文翻译

1. 叶天士医名盛文言文翻译 浙江东边一代某个士子和几个同伴去京城应试。乘船走到姑苏的时候,这个士子就得了疾病,同伴雇了一台轿子将他送到名医叶天士的府上请他诊治(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清代四大名医之一)。叶天士诊断了很长时间,说道:“你的病只是普通的感冒风寒,服一剂药就好了。不过你现在准备到哪里去?”士子就回道要去京城应试。叶天士说道:“你就不要去了吧。你这一路到舍舟登陆的时候必然要得上消渴症,此病无药可救,寿命不过一个月罢了。脉象已明显,(若是现在)速速回家,还来得及料理后事。”于是开了一剂药方给士子,叮嘱徒弟将此记录在医案上。士子回到船上,非常害怕,潸然泪下,辞别同伴准备回家。同伴说:“这不过是医家恐吓人,想多要点钱财罢了。况且叶天士只不过是个给人看病的大夫,又不是神仙,不要将他的话放在心上。”第二天早晨,他服下药果然就痊愈了。几个伙伴更是怂恿他一起去应试,于是北上(赶考),但是心中总是惴惴不安。

(这天)船行到江口,狂风大作,一时不能前行。士子与人相约逛逛金山寺。寺院门口竖立着一块医僧牌。士子便来到禅室(请医僧诊断)。医僧为他诊断说道:“居士将要到哪里去?”士子回答要去应考。老僧脸皱着眉头对他说道:“恐怕来不及了。这一路一上岸,消渴症就会发作,命不过一个月,怎么能远行呢?”士子一听大惊,流泪说道:“果然和叶天士说的一样啊。”老僧问道:“叶天士是怎么说的?”士子答道:“无药可救。”老僧说:“这话错了。如果药不能治病救人,圣人又何必留下这个方法?”王佑一听,似乎老僧话中有缘故,跪下请求施救。老僧将他扶起,说道:“你上岸时,(有个地方)王家营,盛产秋梨。(买来)用后车装满,渴了就以梨当做茶,饿了就蒸梨当做饭,大概到京城就食用超过百斤,也就会无恙了。(叶天士)怎么能说无药可救,岂不是误人性命吗?”士子又一次向他拜谢辞别。走到清河,一上岸,果然得了消渴症,他依照老僧所说务必食用梨子,等到进京的时候,就痊愈了。(他)入闱应试,但是没有考中,感激医僧的救命之恩,回到金山寺的时候,拿二十两纹银和京中购买的特产作为酬谢。老僧收下了特产却没要银子,说道:“你经过苏州城的时候,再去会一下叶天士,让他再给你诊视一下。若是他说你没有病,就用他之前所说的话质问他。如果他问你谁将你治疗好的,你就告诉他是我,这比给我银子厚重多了。”

士子按着这话前去拜见叶天士,再次请他给自己诊视。(叶天士)说:“你没有病,治什么呢?”这时士子就将叶天士当时所言来质问他。叶天士命徒弟查阅医案记录,果然如其所言。叶天士说道:“奇怪啊,你难道遇见了神仙?”士子答道:“是佛,非仙。”随后便将老僧的话告诉了他。叶天士说:“我知道了。请您先回,我将停业去请教。”于是摘下牌子遣散徒弟,改了名字,穿上佣人的服装,乘舟求见老僧,请老僧收自己为门徒学习医术,老僧便同意了。

有一天,有人抬着一个垂危的病人来,这病人肚子大得就像怀孕了一样。随同人说:“这人已经腹痛了好几年,现在更加厉害了”。老僧诊断完毕,命叶天士再来诊断,叶天士诊视后开的药方首位药就是白信(白色的砒霜)三分,老僧笑着说:“妙啊,你医术不及我的地方,就是太过谨慎。此方需用砒霜一钱,才能起死回生永除病根。”叶天士惊讶万分地问道:“此人肚中有虫,用砒霜三分,就能药死肚中之虫,多了人怎能承受。”老僧说道:“你既然知道他肚中有虫,不知这虫的大小吗?此虫已长二十多寸,如果三分药,不过只能将它暂时困住,待药性一过必会复发,再服用白信,虫子则会避而不受,那时候就真的无药可救了。用一钱白信,虫子死,随大便排出体外,这样永绝后患不是更好吗?”叶天士听后非常困惑。老僧当即便让侍者取出白色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热水服下,对来人说道:“赶紧将他抬回家,今晚他必然要拉屎将虫排出,让我的徒弟看看。”来人答应,抬病人离开。到了晚上,果然像老僧说的,(用棍子)挑着一条赤色的肉虫来了,长有二尺多,而病人此时已经好了,感觉肚子饿了,要吃东西。老僧又命用人参茯苓熬成稀饭进补,十多天就痊愈了。叶天士心悦诚服,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老僧求教。

2. 叶天士以医名于乾隆时文言文 叶天士以医名于乾隆时,自年十二以至十八,凡更十七师。

闻某人善治某症,即往执弟子礼;既得其术,辄弃去。生平不事著述,所存者《临证指南医案》十卷,亦其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附以论断者,非尽天士本意也。

(叶名桂,江苏吴县人。治疾奇效甚多,不遑枚举。

一日乘舆过市,见贫家送葬,棺底滴新血数点,急呼止其棺。问"死几何时?"曰"昨夕,"曰"男乎?女乎?"曰"未产妇也。

"曰"速归可治。"其夫叩首哭泣,随天士舆后,而观者随往甚众。

至其家,命启棺,升尸至床,去殓服,按右手脉,曰"可救。"取长针一枚,解胸前衣,当心一针,哇然一声,产一子,而妇有叹息声,观者叹服。

或问之曰:"术固神矣,然何以知其不死?"天士曰:"此无他,适见之血鲜而不败,故知其未死。及按其脉细审,乃知腹中儿手将母之胞络搦住。

络近于心,心痛晕绝,特以针刺儿手,畏痛手缩,焉得不娩?儿既生,母亦不死矣,所险者针之分寸耳。"天士言未已,众中一少年伸臂求诊,天士诊视良久,曰:"当速归,今晚必死。

"观者大愕,有进而询其故,曰:"公等视之,彼固健康人也,然吾以脉理审之,其肠已寸断矣,安得不死!"盖少年乃产妇对门某店之夥,闻众口一声,言天士有如神之技,心不平,午膳方罢,跳柜而出,排众入室,求诊视为戏。讵饭饱不宜跳,跳则肠断,至晚果死。

于是喧传天士之死而知生,生而知死也。名益振。)

薛一瓢亦吴人,与叶天士齐名而相忌。病者就天士,则必询之曰:"曾就一瓢乎?"就一瓢,则必询之曰:"曾就天士乎?"天士愤,大书榜其堂曰扫雪。

一瓢闻之,笑曰:"人谓天士不通,今果然矣。彼云扫雪,与我何干?纵其大扫可也。

"因亦书二字榜其堂曰扫叶。(薛名未详。

有甲乙二人赌,食寒具。甲啖至七十,有难色,遂自承其负。

乙见甲负,大喜,强争胜,竟尽百数。甫下咽而病作,舁就天士诊之,曰"无可为矣。

"复舁就一瓢,亦如天士言,家人固哀之。一瓢言曰:"果如是乎?其姑留此,一试吾技,亦以觇汝家运之穷通,克济与否,尚未可知。

"言毕,遂入内室。有顷,手出药一器,其色纯白,以饮病者;复以黑色药一器继之。

病者腹如雷鸣,大泻而愈。天士闻之曰:"我讵不知此,特不乐为耳。

"盖病者患寒具充塞不化,法宜消导,而又虑其不胜,必先之以人参固其元气,然后得以奏效。病者家贫,不能备参,故告以无能为。

一瓢意亦如天士,实为嫉妒所迫,自出参汤食之耳。)。

3. 叶天士以医名于乾隆时文言文 叶天士以医名于乾隆时,自年十二以至十八,凡更十七师。闻某人善治某症,即往执弟子礼;既得其术,辄弃去。生平不事著述,所存者《临证指南医案》十卷,亦其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附以论断者,非尽天士本意也。(叶名桂,江苏吴县人。治疾奇效甚多,不遑枚举。一日乘舆过市,见贫家送葬,棺底滴新血数点,急呼止其棺。问"死几何时?"曰"昨夕,"曰"男乎?女乎?"曰"未产妇也。"曰"速归可治。"其夫叩首哭泣,随天士舆后,而观者随往甚众。至其家,命启棺,升尸至床,去殓服,按右手脉,曰"可救。"取长针一枚,解胸前衣,当心一针,哇然一声,产一子,而妇有叹息声,观者叹服。或问之曰:"术固神矣,然何以知其不死?"天士曰:"此无他,适见之血鲜而不败,故知其未死。及按其脉细审,乃知腹中儿手将母之胞络搦住。络近于心,心痛晕绝,特以针刺儿手,畏痛手缩,焉得不娩?儿既生,母亦不死矣,所险者针之分寸耳。"天士言未已,众中一少年伸臂求诊,天士诊视良久,曰:"当速归,今晚必死。"观者大愕,有进而询其故,曰:"公等视之,彼固健康人也,然吾以脉理审之,其肠已寸断矣,安得不死!"盖少年乃产妇对门某店之夥,闻众口一声,言天士有如神之技,心不平,午膳方罢,跳柜而出,排众入室,求诊视为戏。讵饭饱不宜跳,跳则肠断,至晚果死。于是喧传天士之死而知生,生而知死也。名益振。)

薛一瓢亦吴人,与叶天士齐名而相忌。病者就天士,则必询之曰:"曾就一瓢乎?"就一瓢,则必询之曰:"曾就天士乎?"天士愤,大书榜其堂曰扫雪。一瓢闻之,笑曰:"人谓天士不通,今果然矣。彼云扫雪,与我何干?纵其大扫可也。"因亦书二字榜其堂曰扫叶。(薛名未详。有甲乙二人赌,食寒具。甲啖至七十,有难色,遂自承其负。乙见甲负,大喜,强争胜,竟尽百数。甫下咽而病作,舁就天士诊之,曰"无可为矣。"复舁就一瓢,亦如天士言,家人固哀之。一瓢言曰:"果如是乎?其姑留此,一试吾技,亦以觇汝家运之穷通,克济与否,尚未可知。"言毕,遂入内室。有顷,手出药一器,其色纯白,以饮病者;复以黑色药一器继之。病者腹如雷鸣,大泻而愈。天士闻之曰:"我讵不知此,特不乐为耳。"盖病者患寒具充塞不化,法宜消导,而又虑其不胜,必先之以人参固其元气,然后得以奏效。病者家贫,不能备参,故告以无能为。一瓢意亦如天士,实为嫉妒所迫,自出参汤食之耳。)

4. 电影《医痴叶天士》叶天士对皇上说的那段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学生行医三十于载,深知医道通于天道。医者有割股之心,而不可有丝毫一已之念。这医术乃济世之术,医者关乎千万人之性命,人命关天, 若把医术当成求名求利之术,则无异于盗匪。学生深知医术万不可和钱财扯在一起, 只有无私无我,医术方可圆融如意,医道方可为正道。

释义:我行医三十多年,深深知道医学之路事关人命,医生要有舍己救人的心,而不能有自己的私心。医术是用来救人的,不能跟钱挂钩,把医术当成追求名利的方法跟盗贼一样,只有有无私的心,医术才能高明。

扩展资料

《医痴叶天士》是2008年由方军亮导演的电影,简述了一代神医的传奇故事。以戏说的表现手法,撷取了“医痴”叶天士出手治伤、治匪于( 膏)肓、奇药救(皇)上、巧做红娘几个故事,再现了清代名医叶天士精湛的医术、精深的医理,和威武不屈富贵不移的高尚医德、医道。

清代名医叶天士(田小洁 饰),医术精湛、医理精博、医道中正。叶天士不仅在温病理论上贡献卓著,而且在中风病治疗上颇有建树,后人根据叶天士的医理整理出的《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成为中医温热病学派的经典。

搜狗百科-医痴叶天士

5. 名医薛雪 文言文翻译 翻译:

吴门有一名医,名叫薛雪,自号一瓢。性格孤傲。公卿贵族邀请他,他也不会去,但是如果我生病了,不请他,他也会来。

乙亥年春天,我在苏州,厨师王小余染病不愈,正准备盖棺的时候,薛医生来了。当时天色已晚,便点上烛火照明。

他看了之后笑着说:“已经死了啊。但是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胜呢!”便拿出一丸药,与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命车马夫中力气大的人用铁筷撬开厨师的牙齿灌进去。

小余已经断了气,闭着眼睛,药灌下去,汩汩作响,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嘱咐说;“派人好好照料,天明时分便可以醒来。”到天明,果然如期所说。

又服用了两剂药,便病愈了。乙酉年冬天,我又前往苏州。当时又有一厨师张庆得了癫狂病,把日光认作白雪,有轻微的痰出,肚痛难耐。

看了很多医生均无效。薛雪来了,用手抚摸着张庆的脸,上下打量,然后说:“是冷痧。刮一下便好,不用诊脉。”

果然如其所说,身体出恶了掌大的黑斑,刮后便好了。我很是佩服。医生却说:“我行医就如足下写诗,靠灵感和感觉。”这就是说别人是于家中成长起来,而我是天外飞仙。”

出自:《怪医薛雪》是一篇创作于清代的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吴门一个名字叫做薛雪的奇怪医生的故事,赞扬了他的高尚品格。

原文:

吴门名医薛雪,自号一瓢,性孤傲。公卿邀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则不招自至。乙亥春,余在苏州,庖人王小余病疫不起,将闭棺而君来。

天已晚,烛照之,笑曰:“死矣!然吾好与疫鬼战,恐怕胜亦未可知。”出药一丸,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有力者用铁箸锲其齿灌之。

小余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吐。薛嘱曰:“好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已而果然。再服二剂而病起。乙酉冬,余又往苏州,有厨人张庆者,得狂易之病。

认日光为雪,啖少许,肠痛欲裂,诸医不效。薛至,袖手向张脸上下视,曰:“此冷痧也,一刮而愈,不必诊脉。”如其言,身现黑瘢如掌大,亦即霍然。

扩展资料:

乾隆年间,与薛氏齐名的还有名医叶天士,两个皆精于医道,俱擅治温病,惟彼有相轻之嫌,常互相攻击。据传,历史上曾有“扫叶庄”与“踏雪斋”这一杏林传闻。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更夫患水肿病,求薛氏诊治,薛氏认为该患已病入膏肓,便推辞未治。更夫回家时,晕倒在路旁。

正巧被叶天士发现,经过诊查,认为该病是因为更夫常年受有毒的蚊香熏染而成,经精心调治后病愈。更夫将此事告之众人,一时间州城里人人皆晓。

薛氏得知后,对叶天士又嫉妒又恼火,深感体面有失,声誉受毁,遂决计与叶氏比个雌雄,以挽回面子。为此,自名所居为“扫叶庄”,并手书匾额悬挂门首。

此事被叶氏得知,极为愤怒,本来二人就互不相让,此时更是怒火上冲,立即应战,草书横匾“踏雪斋”于书斋门首,以表对薛雪绝不示弱。

正在两者跃跃欲试,准备争个高低上的时候,叶氏的老母忽然病倒,虽经叶氏精心医治,仍不见好转,叶氏深为焦虑。

薛氏的家弟与叶氏平日要好,便将叶母的病情告诉了薛雪,薛氏详知病情后,认为其病毒阳明经证,非重用白虎汤不能扑灭其熊熊之火,生石膏须用至二斤方能奏效。

薛弟将哥哥的意见告与叶天士,叶氏方恍然大悟,急煎重剂白虎汤,服后果然病痊。事后,叶氏非常佩服薛氏的医术,便将往日的积怨一抛,主动登门拜访薛雪。

薛氏倍受感动,深感内疚,当即摘下“扫叶庄”那块横匾,表示了歉意。从此,两位名家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同为祖国医学的温病学说做出了重大贡献。

薛雪对湿热病的研究,突出了湿邪与热邪相合为病的特点,抓住了湿热二邪轻重不同的要害,并结合脏腑、三焦、表里等辨证方法,使之融为一体。

解决了湿热病的证型辨析,有利于临床应用。在治疗上,虽然有温化、清泻、清热祛湿诸大法,同时又有补阳、益气、养阴、生津诸法的配伍。

然其用药时时注意到清热不碍湿,祛湿不助热,扶正不碍祛邪,祛邪当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疗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成为后世治疗湿热病的规矩,影响极其深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71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