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的新春佳节,在某娱乐场所见到两则灯谜:一为“入云龙呈书”,打针灸穴位名二,谜底是“公孙”、“交信”,二穴都在下肢。谜面中“入云龙”乃《水浒传》中梁山泊头领道士公孙胜的绰号,而“呈书”即递交信件之意,射“交信”应是理所当然的了。旧事重提,只是想说明针灸穴位之名颇有情趣。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的作用之一在于流通气血,类似自然界的沟渠、溪流、江河、湖海等水流通行或汇集之处。因此,穴位名中不乏与水之源流有关联者,例如,涌泉、肩井、尺泽、经渠、太溪、少海、天池、中诸、四渎、蠡沟等等。更有穴名上应天文,如太阳、上星、日月、太白;也有下合地理,譬如合谷、梁丘、承山、大陵。
穴位中以房屋之类建筑结构命名的亦多,地仓、气舍、魄户、库房、屋翳、膺窗、步廊、内庭、关门、志室、灵墟、俞府、劳宫、正堂、灵台、身柱均属此类。
另有少数是因人体局部形态与动物的某一部位相似,故以之为名,如伏兔、犊鼻、鱼腰、鸠尾、鹤顶等。至于巨骨、大椎、乳根、缺盆、玉枕、曲鬓、囟会、龈交、腰眼之类,则是以解剖部住命名的。穴名中带上“阴”、“阳”字样的不少。一般说来,凡见“阳”字的多居于头部、躯干背面及四肢外侧,如阳陵泉、阳溪、冲阳、阳谷、阳纲、委阳、三阳络;而见“阴”字的常位于躯干腹面和四肢内侧,如阴陵泉、阴郄、阴谷、阴包、会阴、三阴交等等。
另有一些穴位由其命名可知其大致的生理功能,如气海、血海为气血汇聚之处;命门穴当两侧肾俞之间,肾气又为一身之本,可见其必为人体紧要之地。还有的穴名取自该穴的治疗功效,像睛明治眼疾而令视物明晰,听宫、听会疗耳疾而使两月复聪,哑门为治哑要穴,迎香可治鼻疾不闻香臭。
脖子酸胀僵硬是现代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一去医院检查就诊断为“颈椎病”。可是,总说颈椎病,那么颈椎病到底有什么表现呢?同样是颈椎病为什么有的人表现出来是手麻,有的表现出来是头晕、头痛?
都说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最好方法,那么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都是同一种扎法吗?还是应该区别处理?接下来就看看针灸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精华部分吧!
颈型颈椎病又称肌型颈椎病,只是以颈部肌肉僵硬酸痛为主要表现,X可见颈椎椎体骨质增生。
针灸治疗取穴主要 以颈部夹脊穴为主, 或以“靳三针”的 “颈三针” 为主穴,即 天柱、百劳、大杼 为主穴。如果伴有肩部及肩胛区的疼痛,可加用完骨穴和肩井穴。主要以舒缓颈部肌肉为主要目的,多采用泻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导致,是以一侧或者双侧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当将头偏向一侧时症状加重,麻木、疼痛多呈放射性,伴有或不伴有颈部酸痛。
这种颈椎病的针刺需要以解决麻木疼痛为主,所以针刺选穴需要在 颈部夹脊穴 的基础上,加上相应部位穴位的选择,特别 肩髃穴、曲池穴、少海穴、外关穴、后溪穴以及合谷穴 需要酌情加减,远端多用泻法。其中肩髃穴需要深刺、直刺才能发挥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椎动脉迂曲或者狭窄导致,以头晕、头昏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颈部酸痛,发作时头晕较重,在旋转颈部时症状可加重。
这类颈椎病在以夹脊穴为主的基础上,须着重重视 天牖穴 的应用。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在胸锁乳突肌止部后缘。此穴横平第4颈椎横突,是椎动脉最容易发生曲折的地方。此穴须轻柔进针,切莫过快,进针可1.2~2寸,直刺,不可过急地提插。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重的一种,主要原因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致,大多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当然此类型多是后中央型突出,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是由于椎管狭窄引起。主要表现多以四肢无力、肌肉萎缩,或胸部束带感,或者踩棉花感为主要表现。
根据X线表现大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少部分轻微症状的患者,或者需要保守治疗的患者可以使用针灸治疗。
此时根据患者症状,需要在颈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用督脉穴位,如风府穴,患者头晕可加用百会、四神聪,四肢无力加用四肢穴位,以解决症状为主。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
此时的治疗以缓解交感神经症状为主,需要加用鬼门十三穴安神定志。头晕加用风府穴,眼花加用太阳穴,耳鸣听宫、翳风、完骨等。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合并有以上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类型,多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相应的穴位,需根据症状予以选用。
颈椎病是很让人痛苦的疾病,一旦椎间盘突出了就没有办法再恢复原样,所以需要在症状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去预防才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多多锻炼,勤于保养才是真正的会生活。
#颈椎病##针灸## 健康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70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夏令清暑利湿药--六一散
下一篇: 中药与墨